追到女神又甩掉?司馬師竟是這樣的渣男!

東漢魏晉時期的豪族,可以分為三個檔次:最低的檔次是依靠經濟實力,當時的豪族大多佔有廣大的田地或莊園,沒有經濟實力當然「豪」不起來,這沒錯,但是光有經濟實力是遠遠不夠的。絕大多數豪族是處於這一檔次;第二個檔次是依靠政治實力,家裡有人當過二千石級別甚至更高的大官,就能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為家族謀取利益。這一檔次的豪族可以稱為「士族」;最高的檔次是依靠文化實力,兩漢以來儒家經學盛行,不管是正統的經典還是邪門的讖緯,都已深深滲入社會生活,通曉經學的人不僅為社會所尊崇,可以獲得名聲,而且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可以入仕為官。

在漢末三國時期,士族雖然勢力漸大,但門閥政治尚未形成,當過高官的人,並不能保證其後代也能當上高官,唯有家中世傳經術,才是確保子孫福澤延綿的法門。弘農楊氏以《歐陽尚書》為家學,汝南袁氏以《孟氏易》為家學,秘不外傳的儒家經學知識是其得以四世三公的堅實保障。能達到這一檔次的,是豪族中的頂層、士族中的精英,可稱為「名士」、「高門」、「世家」、「望族」。

司馬懿出自司隸河內郡溫縣,其父親司馬防雖然當過京兆尹,但其家族在當時的豪族中最多只是介於第三檔次和第二檔次之間,社會地位並不很高,在當時不為世人所看重。這一點從三個地方可以看出:

第一,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12歲(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就到洛陽應試童子郎,但遲遲沒有得到正式官職,直到10年後曹操當了司空,才被闢為司空掾。可見其家族被朝廷視為文化程度低的鄉下豪紳,即使有司馬防在朝為官,也很難為子弟謀取一官半職。

第二,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是河內郡平皋縣人,其父親張汪曾當過粟邑縣令,也是社會地位不高的小豪族。司馬懿得勢後非常嫌棄張春華,屢屢稱之為「老物」(老東西),可見張春華沒有能夠讓司馬懿有所忌憚的家族背景,全靠著她的強悍個性以及生下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寶貝兒子,才保住了她的家庭地位。司馬懿年輕時只能娶張春華這樣的低級豪族,說明當時司馬懿家族的社會地位跟張春華家族差不多。

第三,司馬懿家族沒有儒家經學文化傳統。兩漢時期的河內郡雖然鄰近洛陽,但卻是個民風彪悍的難治之地,動不動就打架鬥毆,沒有多少讀書風氣。《三國志·司馬朗傳》載司馬防「雅好《漢書》」,但《漢書》在東漢魏晉時期屬於「近代史」,並不是厚古薄今的儒家所推崇的經學領域的高深學問。所以司馬懿家不屬於汝南袁氏那樣的儒學世家,距離一流高門還差得很遠。

不過,這並不影響司馬懿家族追求富貴的努力。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善於經營社會關係網路的家族,老鄉、親家、世交、師友、部屬、同事,都是他們蹭著向上爬的工具。在這個善於經營的家族中,司馬懿亦屬於佼佼者。正是因為司馬懿出類拔萃的社會關係經營能力,才使得他成為家族的核心成員,並帶領整個家族成就一代盛業。

在司馬懿發跡的過程中,有幾位被他蹭過的關鍵人物,都是牛人:

洛神賦

1.曹操父子。曹操曾任洛陽北部尉,當時的洛陽縣令是司馬防,所以曹操是司馬防的老部下。曹操奉迎漢獻帝,當了司空之後,立即徵召司馬朗、司馬懿為掾,顯然是因為有著司馬防這個老領導的關係。司馬朗樂呵呵地應召赴任,但司馬懿卻假裝風痹,拒絕前往。兩兄弟的做法為何差別這麼大?這大概是司馬防在打小算盤:此時正值袁紹與曹操爭霸的關鍵時刻,讓老大司馬朗仕曹操,老二司馬懿仕袁紹,這樣一來不管袁曹二人誰最後勝出,司馬家族都不會吃虧。然而,司馬懿還沒來得及跟袁紹掛上鉤,袁紹就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讓司馬懿大跌眼鏡。於是,在曹操平定河北、進位丞相,再次徵召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不再推辭,欣然前往。司馬防的小算盤自然瞞不過精於心計的曹操,所以曹操雖然看在老領導的面子上徵召司馬懿,但並不重用其人,只是讓司馬懿以文學掾的職務陪侍曹丕(司馬懿比曹丕大8歲,可以算是同齡人)。而曹丕是後來司馬懿發跡的最大貴人,這一點眾所周知,不再多說。

2.荀彧。司馬懿在曹操手下最初是任文學掾,雖然得到陪侍曹丕的差使,但畢竟只是個小跟班,難有大作為。後來,在荀彧的引薦下,司馬懿得以調離曹操的丞相府,到朝廷任黃門侍郎等職務。黃門侍郎是掌管機要文件、聯絡宮廷與外朝的重要職務,司馬懿擔任此職,不僅有助於提升身份地位,而且對其積累政治經驗大有幫助,是司馬懿走向權力高峰的第一步。因此,司馬懿對荀彧是十分感激的。雖然荀彧晚年因為與曹操的矛盾而導致家道中落,但荀氏後人在司馬懿掌權後紛紛被引入司馬氏政治集團,荀顗、荀粲、荀勖等人在司馬氏取代曹魏的過程中表現活躍,成為西晉開國功臣。這些事實表明荀彧曾給予司馬懿很大的幫助,因而司馬懿也對荀彧後人給予豐厚的回報。

3.楊俊。楊俊在曹操手下歷任安陵令、征南軍師、南陽太守、中尉等官,官不算大,但楊俊跟隨曹操較早,且有「識人」的名聲,在重視人物品評的漢末魏晉時期,他所推薦的人是大家都必須高看一眼的。更為關鍵的是,楊俊是河內郡獲嘉縣人,是司馬懿的老鄉,楊俊除了給予司馬懿「非常人也」的品評之外,還在司馬懿初入仕途、人脈資源還不豐富的時期給司馬懿當政治靠山。

此外,曹魏群臣中和司馬懿關係密切的還有陳群、陳矯、荀緯、常林、王象等人,這些人在司馬懿提升政治地位的過程中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幫助。可見,司馬懿非常善於經營人際關係網,每一樣社會關係都被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並獲得了相應的利益,但是,還有一樣關係司馬懿沒用上,那就是:婚姻關係。因為司馬懿年輕時家族地位還不夠高,只能娶了張春華這樣的較低等豪族之女。隨著司馬懿的地位躥升,內心對張春華越發是一萬個不滿意,但因為張春華個性強悍,而且生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兒子,司馬懿不敢輕易把她怎麼樣。那麼,對婚姻關係的利用,司馬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身上了。司馬師是老大,司馬懿首先得考慮司馬師的婚姻問題。

一言不合就得死?——司馬師的第一任老婆夏侯徽

司馬懿為司馬師物色的妻子是夏侯尚之女夏侯徽。曹操本姓夏侯,因此夏侯家族在曹魏地位十分特殊,「雖雲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實際上享受著皇室的待遇。夏侯尚是名將夏侯淵的侄子,從小和曹丕一起長大,曾任征南大將軍、荊州牧,與劉備、孫權都打過仗,頗有戰績,被曹丕稱為「智略深敏,謀謨過人」,他的女兒相當於曹丕的侄女,是曹魏的「准公主」。司馬懿也深受曹丕信任,為撫軍大將軍、假節、錄尚書事,堪稱朝廷棟樑。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固然是青年才俊,而夏侯尚之子、夏侯徽之兄夏侯玄,不僅「宇量高雅,情禮兼到」,而且被喻為「玉樹」、「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據此可以判斷其妹妹夏侯徽也應當是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

宗室和重臣聯姻,可謂門當戶對。而且司馬師和夏侯徽也是郎才女貌、人中龍鳳。如此說來,司馬師和夏侯徽的婚姻似乎應該是很般配、很圓滿的。司馬師與夏侯徽結婚時間大體應在黃初六年(司馬師18歲,夏侯徽16歲)至太和二年(司馬師20歲,夏侯徽18歲)之間,這一時期正是二人的適婚年齡(但黃初七年及太和元年為曹丕去世的國喪期,除外)。然而,就在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也就是司馬師和夏侯徽結婚的第6或第8年左右,夏侯徽竟然被司馬師殘忍地「鴆殺」(下毒殺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晉書·景懷夏侯皇后傳》載:「後(指夏侯徽)知帝(指司馬師)非魏之純臣,而後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按照這一記載,夏侯徽是因為發現司馬師父子謀反的跡象,被司馬師殺人滅口的。但是這一記載歷來受到學者的質疑: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司馬懿尚在五丈原前線與諸葛亮大軍對峙,自顧不暇,而司馬師尚未出仕,是個沒有工作經驗的社會青年,要說這個時候父子倆就已經有了取代曹魏當皇帝的想法,甚至還有被人看出跡象的具體行動,恐怕不太符合常理。

以上質疑是有道理的,所以《晉書》的記載可信度不高(《晉書》是二十四史中質量相對較差的一部,以內容雜蕪、荒誕失實而經常遭到吐槽),但是,《晉書》的編撰者們既然把這一說法寫入煌煌正史,似乎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那麼,夏侯徽被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CCTV《今日說法》強勢植入……)

夏侯徽是曹魏宗室貴戚,司馬師敢於冒大不韙殺掉夏侯徽,必然是事出有因,而且這些原因具有很強的驅動力,以致其不得不為。我推斷有三個原因:

(一)司馬師「陰養死士」,被夏侯徽發現

在後來齊王曹芳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廢誅曹爽時,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這三千死士正是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初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不然,司馬懿被削奪兵權多年,在政變之始卻能「勒兵先據武庫」,哪來的兵呢?應該就是司馬師豢養的三千死士了。

三國文物:罕見珍品 "蜀漢太平百錢銅範母"

這三千死士「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紀律嚴明、訓練有素,顯然不是短時間內拼湊起來的。很可能司馬師在魏明帝青龍二年左右就開始秘密組建這支影子部隊了,那時候「死士」的數量應該沒有這麼多,司馬師也不至於想到要利用這支部隊來推翻曹魏政權,可能只是打算建立一支可以依賴的私人武裝,在政局變化時有能力自保而已。但是在旁人看來,秘密地訓練這麼一支部隊,似乎不是一個忠於君主的臣子所應為之事,尤其是身為曹魏宗室的夏侯徽看來,司馬師「陰養死士」的行為簡直就是作死,《晉書》所說的夏侯徽認為司馬師「非魏之純臣」,如果是這樣來理解,倒也可以說得通。一旦司馬師發現夏侯徽知道了他的秘密,生怕她進宮向曹睿告密,自然不免引動殺機,非將她除掉滅口不可。

(二)夏侯徽太聰明,為司馬師所忌憚

三國畫像磚

司馬師「沈毅多大略」,是有才幹的人,而且他自視甚高,在好友王弼病死時,他曾反覆吟嘆「天喪予」。「天喪予」是孔子哀悼顏回的話,司馬師反覆吟嘆這句話,無疑是高調地向旁人宣示他將王弼比喻為顏回,而以孔子自比。孔子在「獨尊儒術」的時代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司馬師以聖人自比,無疑是對自己的極高的評價。同時,司馬師又是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人。司馬師年輕時曾與何晏、夏侯玄齊名,後來何晏和夏侯玄都被司馬師所殺,二人之死雖然是複雜政治鬥爭的結果,但司馬師對這兩位曾經與自己齊名的人物的妒忌,也是二人的死因之一。夏侯徽的父親夏侯尚是一員智將,哥哥夏侯玄更是才華橫溢,夏侯徽繼承了這樣的基因,又生長於這樣的家庭環境,是個聰明賢惠的女子,經常干預司馬師策劃的事情,而且她能夠察覺司馬師「陰養死士」的秘密,也說明她善於觀察、精於分析,不是泛泛的女流之輩。這樣聰慧、精明、有見識又愛管事的女人,是自命不凡、看不得別人好、且為直男癌晚期患者的司馬師所不喜歡甚至有所忌憚的。再加上夏侯徽發現了司馬師的秘密,令司馬師惱羞成怒,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要說夏侯徽之死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恐怕還是人性扭曲的因素更多一點吧。

(三)夏侯玄因「浮華案」失勢,司馬師決意另攀高門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就不認識了」。曹嵩在被曹騰收為養子、從夏侯家分離出來之後,夏侯家與曹操、曹丕兩代人還有較深的感情聯繫,到了曹睿這一輩,兩家的關係雖然還在,但明顯沒有那麼密切了。曹睿所重用的文官武將中,沒有一個夏侯家的人,可以充分說明這一事實。而且夏侯尚在曹丕去世的前一年英年早逝,夏侯玄年方十九,還不足以擔起家族領導者的重任,這對他們家族政治地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更為嚴重的是,夏侯玄因涉及魏明帝嚴查的「浮華案」,遭到了「免官禁錮」的處分。

所謂「浮華案」,是指魏明帝曹睿即位後的太和年間,一群達官顯貴的子弟聚集在一起,以談論玄學為風尚,相互吹捧、自抬身價,被魏明帝斥為「浮華」而予以嚴懲的政治事件。東漢魏晉時期重視人物品評,並以此作為朝廷選官的依據,曹魏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由中正官來負責本州本郡的人物品評,據以授給官職。這些「官二代」結成私黨,企圖製造輿論影響對自己的品評,是對國家人事制度的一種干擾。魏明帝在太和四年(230年)就下詔嚴斥「浮華」風氣,但被這些有恃無恐的「官二代」們當做耳邊風。到了太和六年(232年),經司徒董昭上奏,魏明帝下詔,採取措施嚴查嚴辦「浮華」黨人,何晏、夏侯玄、諸葛誕、鄧颺、畢軌等領袖人物,都被「免官禁錮」(「禁錮」不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是列入黑名單,禁止出任官職)。

司馬師也是這些「浮華」黨人之一,但因為司馬師當時尚未任官,起的作用有限,且《三國志》成書於西晉,陳壽「為尊者諱」,沒有把司馬師的糗事寫進來。但司馬師直到景初三年(239年)才出仕初任散騎常侍,當時已經32歲,這是不太正常的(夏侯玄20歲任黃門侍郎,而鍾毓14歲就出任散騎侍郎了),唯一的解釋就是因為受到了「浮華案」的牽連。

司馬師本人捲入「浮華案」,而且是「浮華」黨人領袖夏侯玄的妹夫,這對他的政治前途是非常不利的。如何與夏侯玄劃清界線、切割關係,是擺在司馬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也許,司馬師一開始並未想到要殺死夏侯徽,但夏侯徽發現了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再加上他不是真心喜歡夏侯徽,多種因素疊加,成為激起司馬師殺人念頭的契機。我相信,司馬師是很樂意殺掉夏侯徽的。

追到又甩掉?——司馬師的第二任老婆吳氏

夏侯徽死後,司馬師總算和倒霉的夏侯玄劃清了界線。但司馬師本人也是「浮華案」的涉案人員,也被「禁錮」,受影響仍然很大。而「浮華案」是魏明帝親自抓的重大案件,司馬懿不方便出面為司馬師求情。此時,司馬師需要一個強大的政治外援。夏侯徽之死為司馬師提供了一個良機,司馬師可以通過第二次婚姻來尋求政治外援,他選中的是鎮北將軍吳質的女兒。

吳質是兗州濟陰郡濮陽縣人,其人不但有文才,而且機巧多智、善用計謀。《三國志·吳質傳》載有他與曹丕的往來書信,二人是關係十分親密的交心之友。在曹丕和曹植競爭太子之位時,曹操本來是嚴禁文武官員插手曹丕和曹植競爭的,但吳質不顧危險,頂風作案,多次為曹丕出主意,而且屢屢奏效,終於幫助曹丕成為太子。在曹丕稱帝後,吳質得到重用,為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但吳質性格怪僻,自幼與鄉里不和,在九品中正制下難以得到良好的鄉評,這使他不能登位宰輔,即使如此,因他與曹丕的特殊關係,在黃初年間仍是權傾朝野、炙手可熱的當紅政治人物。黃初五年(224年)吳質從河北回洛陽述職,曹丕命三公、大將軍、特進以外的文武百官都到吳質家去拜見吳質,吳質在坐席上公開嘲笑、呵斥中軍將軍曹真、中護軍朱鑠,二人除了瞪瞪眼以外竟然無可奈何,可見吳質的權勢之大。魏明帝曹睿即位後,吳質威權不減,雖然在吳質死後曹睿給予其「丑侯」的惡謚,但這也恰恰說明在吳質生前,曹睿也不敢拿他怎麼樣,只有等到他死了,才敢用謚號來羞辱他。

吳質雖然權傾一時,但他弄權肆行,得罪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曹丕死後,他也需要一些政治助力來維繫其地位不墮。因此,司馬懿、司馬師父子主動伸過來的聯姻橄欖枝,對吳質也是有吸引力的。但以吳質當時的地位,其女兒當然是追求者甚眾,而司馬師是喪妻的鰥夫,未必是吳質十分理想的聯姻對象。可以想見,司馬師在吳質父女身上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善於耍弄政治手腕的司馬師,在撩妹時也是一套一套的,最終稱心如意抱得女神歸。

司馬師終於在景初年間得以解除「浮華黨禁」,出任散騎常侍。而何晏、夏侯玄、諸葛誕等人都是在魏明帝曹睿死後的正始年間才得到解禁。司馬師涉案不深,是其提前解禁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吳質為其活動說情,吳質當時被曹睿尊為「輔弼大臣,安危之本」,他說話的分量遠遠重於一般的大臣。吳質還在曹睿面前吹捧司馬懿、貶低同為顧命大臣的陳群,說:「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陳群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這明顯是在為親家說好話,撈取更多政治資本。

吳質幫了司馬懿、司馬師父子這麼大的忙,司馬師總該感激涕零,好好對待吳質的女兒了吧。如果你這麼想,那說明你很善良,至少比司馬師善良。然而,事實太殘酷。《晉書·景獻羊皇后傳》載:「景懷皇后(指夏侯徽)崩,景帝(指司馬師)更娶鎮北將軍濮陽吳質女,見黜。」「見黜」的意思就是,吳質的女兒吳氏,被司馬師休了。

司馬師為什麼竟然忘恩負義、休掉吳氏?原因很簡單,因為吳質死了。死了還不算,還被曹睿給予「丑侯」的惡謚。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說明吳家不但已經失勢,而且受到皇帝的厭惡。「聰明」的司馬師馬上意識到,自己需要再次和老婆家劃清界限。於是,他立即休掉了已經失去父親呵護的吳氏。與夏侯徽相比,吳氏沒有被殺,總算還保住了一條命,這大概就是司馬師向吳質表示感恩的方式。好不容易追到的女神,就這樣活生生地被甩了。司馬師的勢利與無情,我真是看不下去了……

運氣好?——司馬師的第三任老婆羊徽瑜

吳氏被休後,司馬師繼續尋找能提升其政治地位的聯姻家族。這一次,他看中了出自泰山羊氏的上黨太守羊衜的女兒羊徽瑜。

泰山羊氏是兩漢魏晉名族,其祖先七世二千石,在東漢時期雖然沒有出過三公級別的人物,但九卿級別的有好幾位。而且,泰山羊氏是以經學立身的儒門世家,世習《公羊春秋》,這一點非常關鍵,正好可以彌補司馬師家族的學術短板,使司馬家也能附上儒學的風雅。羊徽瑜之父羊衜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娶孔融之女,第二次娶蔡邕之女,聯姻對象都是最頂尖的名士,可見其門第之高。西晉滅亡後,晉惠帝皇后羊獻容,也是出自泰山羊氏,她降匈奴後嫁給劉曜,曾對劉曜說「妾生於高門」云云,可見其社會地位連匈奴人也是認可的。

羊徽瑜是羊衜的第二任妻子、蔡邕之女所生,蔡邕是東漢末年的傳奇人物,其外孫女在也是引人矚目的名媛,追求她的貴族公子不在少數。而司馬師已是準備第三次婚姻的人了,本來不具有太多的優勢。但此時司馬懿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正好可以彌補泰山羊氏強於學術、而仕宦人物偏弱的不足,因此,兩家順利結成了秦晉之盟。

與司馬師的前兩任妻子夏侯徽、吳質之女吳氏相比,羊徽瑜沒有遭到司馬師的毒手,平安地活到了晉武帝司馬炎時代,被尊為「弘訓太后」,可以說算是比較幸運的。這是因為:

1.泰山羊氏已是第一流的名門望族,司馬師很難再找到比泰山羊氏檔次更高的家族進行聯姻了。

2.隨著司馬懿、司馬師父子政治地位的提高和鞏固,司馬師已不需要通過改變婚姻關係來謀取政治利益了。即使是在曹爽執政,司馬懿被明升暗降、削奪兵權的時候,司馬師仍能出任中護軍這一要職,這很有可能是司馬懿和曹爽政治交易的結果,但也說明司馬師自己已經掌握著較強的政治資源,無需依靠老婆家的勢力了。

3.司馬師年紀漸長,官位也在提升,不便再腆著老臉去撩妹,也沒那閑暇了。

4.羊徽瑜性格溫柔,沒有夏侯徽那麼強勢,這種性格大概比較合司馬師的口味。羊徽瑜在司馬炎受禪稱帝後,不顧群臣反對,堅持要給予夏侯徽皇后尊號。如此善良、厚道的軟妹紙,恐怕就連司馬師這樣的渣男也不忍心施以辣手吧。

參考文獻

【西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版。

呂思勉:《三國史話》,中華書局2009年版。

方詩銘:《論三國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王曉毅:《論曹魏太和「浮華案」》,《史學月刊》1996年第2期。

林榕傑:《魏明帝與司馬懿關係考論——兼及魏明帝朝的政治》,《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2期。

林榕傑:《曹魏後期政局中的夏侯玄與司馬師》,《宜春學院學報》2011年第11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宣萱?
女神系列之不一樣的安吉麗娜·朱莉
和女神一起吃飯是什麼感覺?
你為什麼追不到女神,在線解答!
離女神的距離只差件男友力西裝

TAG:女神 | 渣男 | 司馬師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