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太上皇的成功秘訣
別人吃肉我喝湯,別人睡覺我叫床,我是和別人相反的。現在這段時間,別人特別的忙,我就特別的閑,我有自知之明。閑來無事,看看閑書,說說閑話,作個閑人。忽然想到莫言獲獎了,於是,我要向他學習,莫言了,莫言正事。
中國有個怪現象,皇帝多,但是太上皇就不多了,大家搶著當皇帝,但是,幾乎無人會去搶著當「太上皇」。皇帝難當卻搶著當,太上皇比較容易當,卻相互推辭,這個是個怪現象。但是,要當一名成功的太上皇,卻是難上加難,比當皇帝還要難。中國歷史上,成功的太上皇,只有一位,那就是乾隆皇帝。
2000年余的封建社會,一共經歷了83個大小不等的王朝,有大小不等的559個帝王,而559個帝王呢?大概只有10個皇帝當上了太上皇,差不多是帝王數量的零頭。而十個太上皇裡面呢,只有一個是屬於成功的太上皇,那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乾隆;還有一個太上皇,也是例外,當太上皇當膩味了,又改行皇帝了,他就是明英宗。我們來看看這些太上皇吧:
一、事出無奈,才當太上皇
事出無奈,才當上太上皇的,一共有四位,全部是唐朝的,他們分別是: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
唐高祖李淵:是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裡面的第一位太上皇,應該屬於「開國」太上皇。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全部咔嚓了,李淵一看,苗頭不對,說不定哪一天把自己也咔嚓了,「皇位誠可貴,性命更寶貴」,於是乎,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榮升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武則天的小兒子,當過兩次皇帝;武則天時代,他當上了武則天的「兒皇帝」,結果,連「兒皇帝」都沒有當好,只好麻煩老娘武則天親自當皇帝了;武則天死後,混亂了一段時間,最後,這個李旦在兒子的全力幫助下又當上皇帝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兵變,史稱「唐隆之變」,幫助父親李旦再次當上了皇帝。這個李旦,「兒皇帝」當不好,同樣的,也當不好李隆基的「父皇帝」;他的帝位是兒子幫他搶過來的,兒子李隆基的本事比他大的多了,於是乎,「兒皇帝」、「父皇帝」都當不好,只好再去試試當「太上皇」了,也是萬般無奈,只好榮升「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時,逃到成都,70歲了,還要四處逃亡,真的可憐。他的兒子、太子李亨自說自話就在肅州(即:酒泉)登基當皇帝了,即唐肅宗。真是冤冤相報,李隆基逼著他的老爸李旦當「太上皇」,自己也被兒子逼著當上了「太上皇」。不過,「安史之亂」是由唐玄宗導致的,最後由兒子唐肅宗平定的,唐玄宗也沒有辦法了,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只好承認自己是太上皇了。
唐順宗李誦: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當了26年的太子,卻只當了200天的皇帝,就只能當太上皇了。也是事出有因,他在當太子時,已經中風了,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出來了,當個「癱瘓中風」太子還不要緊,但是,「癱瘓中風」的皇帝就不行了,於是,只好榮升太上皇了。
唐朝的四個太上皇,如出一轍,都是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榮升「太上皇」。他們連皇帝也沒有完全當好,榮升太上皇之後,也無所作為,屬於不成功的太上皇。
二、撇下爛攤子,當上太上皇
宋朝也出現過四個太上皇,比肩大唐。這四個太上皇,也是如出一轍,屬於「撇爛攤子型」的太上皇。
(北)宋徽宗趙佶:金兵南下,包圍汴梁,宋徽宗寫字、畫畫都不錯,撇爛攤子的水平也不錯,一看苗頭不對,自己回天乏力,只好傳位給了宋欽宗,撇下一個爛攤子讓別人去收拾,自己當上了太上皇,第二年,金兵退去。宋徽宗以為可以安心當個太上皇了吧,沒有想到,過了幾個月,金兵又來了,結果就是「靖康之恥」。這個太上皇,是太上皇行列中最悲慘的太上皇,「坐井觀天」、客死異鄉,死在了五國城(現黑龍江依蘭縣)。現在依蘭縣還保留宋徽宗被迫「坐井觀天」的那口井。
南宋的三個太上皇,即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就不細細詳述了,和宋徽宗一脈相承。當皇帝有遺傳性,連當太上皇都有遺傳性的,都是屬於「撇爛攤子型」的太上皇。南宋積弱,內憂外困,於是乎,他們就和宋徽宗一樣,一看苗頭不對,算了,撇下一個「爛攤子」給繼任者,自己當上了太上皇。那個年代,當太上皇還真的比當皇帝幸福,至少還可以左擁右抱,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搞到春夏與秋冬」,比他們的祖宗宋徽宗就舒服多了。
宋朝的四個太上皇,竟然也是如出一轍,都是在內憂外困的情況下,撇下一個爛攤子,榮升「太上皇」,不過他們和唐朝的四個太上皇一樣,連皇帝都當不好,哪有本事當好一個太上皇呢?於是乎,也是碌碌無為,屬於不成功的太上皇。
三、一不小心當上了太上皇
明英宗朱祁鎮:統帥五十萬明軍,御駕親征,結果被蒙古瓦剌軍隊活捉了,史稱「土木堡之變」;蒙古瓦剌抓到了明英宗,就以為「奇貨可居」,準備漫天要價了,沒有想到,明朝在於謙等人的支持下,居然擁立明英宗的兄弟-—朱祁鈺為皇帝,即明代宗,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蒙古瓦剌人,心裡明白啊,皇帝值錢,太上皇就掉價了,好吃好喝的招待他,還換不到幾個錢,千做萬做,賠本生意不能做啊。算了,斬倉割肉,最後把明英宗送還給明朝廷。明英宗是不想當太上皇的,是一不小心成為了太上皇,幽居深宮,孤家寡人,心中實在不甘心,最後,找到機會,趁著兄弟明代宗病危時,發動兵變,奪回皇位,居然把自己從太上皇又貶低到了皇帝,史稱「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了,明朝名臣于謙也就走到頭了,他寫過「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英宗也就成全了他。
四、實至名歸的太上皇
歷史上,最成功的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清高宗乾隆。乾隆曾許諾「只當60年的皇帝」,他如願以償的當了「60年的皇帝」後,就兌現了他的諾言,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即清仁宗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從此以後,軍國大事,由太上皇做主,雞毛蒜皮的小事,那就全權交給和珅處理。嘉慶皇帝越看越覺得不是味道,自己這個皇帝,倒是真正的太上皇,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卻成了太上皇,只好繼續熬下去。終於熬到乾隆「龍馭上賓」了,他居然把一口惡氣全部灑在和珅的身上了,和珅成了替罪羊。戲稱為「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縱觀歷史,十位太上皇,只有一位,乾隆,是心甘情願當太上皇的,只有他是心甘情願當太上皇,也成為了唯一的一位成功的太上皇。而其他九位太上皇,都不是心甘情願當太上皇的,於是乎,其中的八位太上皇,即唐朝四位、宋朝四位,最終都是鬱鬱而終。只有明朝的明英宗太上皇,覺得自己當不好太上皇,再去補補課,從頭開始重新當個皇上吧,於是搖身一變,又當上了皇帝,實屬不易,也僅此一例而已。
縱觀中國太上皇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太上皇的整體發展趨勢是「越當越好」;最初的太上皇,都沒有當好太上皇,可能是經驗、理論準備不足,隨著太上皇數量的增加,逐漸吸取教訓,總結出一套當好太上皇的經驗與理論,日臻完美,最後,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太上皇——乾隆,達到了中國太上皇的最高峰,成為封建社會唯一的、成功的太上皇。
當皇帝不容易,當好皇帝更加的不容易;當太上皇容易,但是,要當一個成功的太上皇,那比當一個好皇帝還要不容易。
我們要吸取封建社會太上皇的經驗與教訓。要當太上皇,絕對不可效仿唐、宋的八位太上皇,他們太不成功了,簡直丟盡了太上皇系統的臉面。但是,效仿明英宗,似乎也不可行,要從太上皇再變回到皇帝,難度太大了,目前還沒有這個可能。既然只能當太上皇,就要安心當太上皇,並且當一個成功的太上皇。以史為鑒,借鑒乾隆的太上皇經驗,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太上皇。
乾隆皇帝,可以被稱為古往今來第一成功的太上皇,除了自身的一甲子當皇上時積累的深厚功力與道行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他有:和珅。和珅彙集忠心耿耿和大權在握兩大優點,這個極其關鍵。日後的太上皇,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太上皇,除了自身因素外,還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和珅」,「和珅」未必找得到,那就只好找些小「和珅」了。太上皇不好當,和珅也不好當啊。天機不可泄露,點到為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啊。
司馬光主持編撰《資治通鑒》,取義「有鑒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資治通鑒》不是給普通人看的,是專門給皇上、或者有機會做皇上的人看的;而我,隱秘地帶,效仿司馬光,這篇文字,是專門寫給準備當太上皇的皇帝看的。皇帝們多幸福啊,在位時,讀讀《資治通鑒》,以史為鑒;將要當太上皇了,就來看看我的狗屎文字,也是以「屎」為鑒。想不到,我的狗屎文字,竟然能和司馬光的皇皇巨著相提並論。
就是不知道,能否上達天聽,否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推薦閱讀:
※男人眼中什麼樣的女人才算美麗的成功女性?
※自我管理都不會,你還怎麼取得成功?(內含超強書單!)
※為成功而打扮,為勝利而穿著
※事業的成功70%取決於人際關係
※異地戀成功的概率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