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社會七大錯誤思潮的評析及批判

對當前社會七大錯誤思潮的評析及批判

核心提示: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是複雜的,尤其是思想理論領域鬥爭的尖銳性、複雜性,前所未有。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暗流涌動,此起彼伏,競相發聲。前蘇聯解體的殷鑒昭示,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正確認識當前的各種社會思潮, 是關係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是複雜的,尤其是思想理論領域鬥爭的尖銳性、複雜性,前所未有。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暗流涌動,此起彼伏,競相發聲。前蘇聯解體的殷鑒昭示,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正確認識當前的各種社會思潮, 是關係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為此,南方網理論頻道專訪了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丁晉清,請他就目前國內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進行分析。  歷史虛無主義違背客觀歷史事實,沒有學術價值 記者:在短短60多年的時間裡,特別是改革開放35年來黨領導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的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但就在這樣的輝煌成就面前,歷史虛無主義又開始在理論界活躍起來,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新中國歷史。這股思潮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丁晉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是一般地否定歷史,而是通過否定或者歪曲某些歷史事件或人物,來宣傳他們錯誤的理論觀點。這一思潮起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蘇聯東歐巨變逐漸流行開來並蔓延到我國。  歷史虛無主義在前蘇聯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赫魯曉夫時期的蘇共20大「秘密報告」;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歷史虛無主義變本加厲,發展到批判和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1988年前蘇聯教育部不得不取消當年歷史課程的考試,1989年全部銷毀蘇聯歷史課本。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惡果是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夜之間灰飛煙滅。龔自珍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從蘇聯解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篡史亡國的軌跡。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只有正確地認識黨的歷史,多學習多重溫,堅定黨的歷史自信,心中會增添許多正能量,才能真正做到繼往開來。  記者:歷史虛無主義有幾種體現?您如何評價?  丁晉清:歷史虛無主義主要有如下三種體現:  第一,否定革命,認為中國革命完全是破壞性的和錯誤的。如胡謅「革命容易使人發瘋發狂,喪失理智」,「革命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等。我們知道,唯物史觀有個基本觀點,即「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就會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為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當統治者無法繼續統治下去、人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的時候,革命就不可避免地成為「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社會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關鍵環節,實質是革命階級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掃除社會發展的障礙,推動歷史前進。在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中國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可能有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和進步。當然,唯物史觀在重視社會革命偉大作用的同時,也認為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徑,但這決不能成為否定中國革命的借口。  第二,否定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歷史虛無主義者認為「中國社會主義是早產兒」、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是錯誤的。我們知道,人類歷史發展是受客觀歷史規律支配的,是從低級向高級向前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兩個必然」的科學論斷:「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由於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短短30多年就實現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中國是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和社會主義制度自身的優勢來實現飛躍發展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新的征程上,只要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必將充分展現出來。  第三,歪曲黨史,企圖否定黨史的主流和本質。一些「惡搞」黨史的言論混淆是非,西方敵對勢力把歪曲黨的歷史作為對我西化圖謀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推進並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二是創造性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並推進了中國現代化。這三件大事,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完成。歷史是人民寫的,不是一小撮人能夠否定得了的,因為它鐫刻在人民的心坎上。  歷史虛無主義企圖篡改、歪曲、拼湊、裁剪或者「還原」黨的歷史,從根本上違背了客觀歷史事實,根本不是什麼學術創新,沒有什麼學術價值可言。我們要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醜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這是理論工作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  「普世價值」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  記者:有人把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人權等當成超越時空、超越國家、超越階級的普世價值,並認為中國按照「普世價值」去發展才有前途。所謂的「普世價值」是否是永恆存在的價值?具有普適性?  丁晉清:這些提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錯誤的。  首先,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認識必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實踐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認識總要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存在永恆不變的價值觀念。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人權都有歷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根本不可能產生對誰都適用的、永恆存在的「普世價值」。  其次,「普世價值」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普遍性或與特殊性共處於矛盾的統一體中,並不能孤立存在。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普世價值」把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忽視其特殊性,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我們反對「普世價值」的提法,就是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並將兩者有機統一起來。  其三,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是普世價值。社會主義國家要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但不等於承認並接受普世價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因為市場經濟是「普世價值」,而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有利於發展生產力和增強綜合國力,更加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和嚮往,是人類在長期奮鬥中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但這些都不是普世價值。社會主義中國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優於和高於資本主義。揭露西方宣揚「普世價值」的政治企圖,並不意味我們不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積極成果。  中國夢決不是「憲政夢」  記者:有網路公知和網路水軍稱西方憲政是現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構,鼓吹「憲政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唯一出路,甚至存在中國夢就是「憲政夢」的誤解。這是否值得警惕?  丁晉清:「憲政」概念來源於西方,本意是強調在政治生活中要遵從憲法的基本精神。但西方憲政的核心是私有制、多黨競選、三權分立和軍隊國家化、中立化。這是我們斷不能接受的。  「憲政民主」論偷換概念。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時,強調其科學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的途徑是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憲政民主」論匪夷所思地將中國夢界定為「憲政夢」,即只有實現憲政,才能實現中國夢,用「憲政夢」歪曲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決不是什麼「憲政夢」。  以憲治國不等於憲政。我們黨歷來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帶頭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十八屆三中全會依然強調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但有些人把以憲治國誤認為是憲政。「憲政民主」論有著確切的內涵,即多黨競選、三權分立這套把戲。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有利於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不能美化和神話公民社會  記者:近些年,一些NGO、民間慈善機構日趨活躍,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在公共事務上的公民參與度。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到鼓勵合法有序發展社會組織。發展社會組織是否和建立公民社會是同樣的社會建設願景? 公民社會真的那麼美好嗎?  丁晉清:公民社會作為一個學術詞語由來已久,在古希臘時已經存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波蘭團結工會與政府的反抗與鬥爭對現代公民社會的興起起了重要作用,發達國家對公民社會的關心也從此日益高漲,使公民社會理論逐漸成為西方學術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上世紀90年代起,公民社會理論在我國理論界開始流行。但公民社會理論光怪陸離,我們必須澄清其中的模糊觀念和誤解。  第一,不能把發展社會組織等同於建立公民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湧現出大量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大鼓勵合法有序發展社會組織,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社會組織建設與發展的高度重視。而公民社會一般是指相對獨立於國家與政府之外的民間力量。因此,不能把發展社會組織等同於建設公民社會,相反要切實規範社會組織管理,使社會組織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  第二,不能美化和神話公民社會。有人把公民社會想像成凈土、天堂,當然不排除有這樣的公民社會組織。但在國外,並不是所有的公民社會組織都是這樣純潔、美好,也有假、惡、丑的一面。特別是一些劣質公民社會組織甚至和黑惡勢力狼狽為奸、魚肉人民,干綁架政府和民意的勾當。  第三,不能容忍在基層黨組織之外建立新的政治勢力。西方公民社會理論認為,政府與民間組織的關係只能是一種對立關係,鼓勵民間與政府的對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扶植了一大批親西方的非政府組織,來對付與西方走不同道路的國家,在鼓動「顏色革命」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我國對公民社會理論和實踐不聞不問,任憑一些人衝破法律底線搞各種各樣的所謂公民行動、維權行動,就會把基層黨組織和管理機構排除在基層群眾自治之外,甚至對立起來,容易帶來社會分裂和衝突。  新自由主義給許多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記者:上世紀80至90年代,新自由主義對西方國家的經濟繁榮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從而對全球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主流觀點認為新自由主義不是適合於所有國家的靈丹妙藥,絕不能把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和政治主張照搬複製到中國。您認為呢?  丁晉清:新自由主義思潮起源於上個世紀30年代,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末和新世紀之初,特別是近年來,新自由主義思潮成為國內學術界和思想理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新自由主義在政治理論方面強調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在經濟理論方面強調 「自由化」 、「私有化」和「市場化」。持這一論調者,主張全球貿易和金融絕對自由化,反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反對公有制,特別是集中攻擊我國國有企業,極力主張國企私有化;推崇「市場萬能」,反對政府干預。  「自由化」 、「私有化」和「市場化」逆歷史潮流而動。合作共贏是國際經濟發展總趨勢,新自由主義主張全球貿易和金融絕對自由化實際上是削弱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危害國家的經濟獨立和經濟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生產資料私有制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個矛盾引發西方國家嚴重的經濟危機,嚴重破壞生產力,新自由主義主張全面私有化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運作一定時候必須利用財政、金融等經濟手段對市場進行調控,新自由主義主張全面市場化,即使在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做到。  新自由主義給許多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拉丁美洲國家、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西方國家自身深陷金融危機難以自拔,事實上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的破產。我國必須旗幟鮮明地抵制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干擾,防止新自由主義的悲劇在我國上演。  事實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踐中顯示出巨大優越性。中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率先實現經濟回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與西方國家經濟復甦緩慢、美國政府停擺、歐債危機蔓延形成鮮明對比,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使經濟充滿活力,又積極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能夠彌補市場調節的盲目性,保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  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  記者:最近一個時期,國內展開了一波對改革本身的爭論,各種觀點競相發聲。有人認為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偏離了社會主義軌道;鼓噪「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論」,認為按照西方模式和標準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是唯一出路。怎麼理解這股思潮以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  丁晉清:這些論調,實質是否定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改革開放,我們應該這樣認識:  改革的成就和功效不容否定。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1978年至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568845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爭取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如果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開弓沒有回頭箭。  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要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  記者:為什麼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  丁晉清: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是片面誇大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企圖否定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是片面誇大黨在實踐探索中的失誤,企圖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兩個否定」從根本上說,都是企圖瓦解黨執政的歷史依據。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具有內在連續性和一致性。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堅持和發展,不能把兩段時期人為地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  記者:網路時代的到來, 特別是BBS、博客、微博等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極大滿足了普羅大眾的表達欲,有人趁機大肆鼓吹西方的新聞自由。有絕對的新聞自由嗎?  丁晉清:在西方,新聞媒體被標榜為 「社會公器」。 其實,不存在絕對的新聞自由。和一般意義上的民主和自由一樣,新聞自由是有條件的和相對的。實際上,任何言論自由都必須符合一個國家的法律。前蘇聯解體跟新聞自由有莫大的關聯。近年來,「新聞自由」成了境內外敵對勢力同黨和人民進行鬥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黨管媒體天經地義。唯物史觀認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如果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那麼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我們必須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牢牢掌握話語權,不給錯誤言論和思潮提供傳播渠道,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其他追求,因此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統一的。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堅持黨性,就是要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堅持人民性,就是要真正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從根本上說,堅持黨性也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我們要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真正統一起來。  當前社會思潮的特點  記者:前面提到的這些社會思潮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丁晉清:這些社會思潮是西方設置的學術陷阱,是西方扼殺中國的新陰謀,是西化、分化中國的新手段新策略。  第一,學術陷阱和軍事、政治圖謀內應外合。西方反華勢力從未放鬆西化、分化中國的政治圖謀,但感到用赤裸裸的軍事和政治手段扼殺、圍剿中國,恐怕難以湊效,轉而利用其話語權優勢,精心設置學術陷阱,進行思想理論滲透,企圖使我們在思想理論上處於 「被動挨打」的尷尬境地。  第二,政治色彩濃厚。這些社會思潮一開始就不是純理論、純學術的東西。它們從西方的話語體系出發,與中國學術辭彙生硬對接,最終是要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打著學術創新的旗號。創新應是學術的生命和本質要求,但這些社會思潮披著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的外衣,干顛覆中國道路、推翻黨的領導的勾當。這些觀點沒有什麼學術價值可言,更不是什麼學術創新。  第四,迷惑性強。這些思潮有一定的系統性、理論性,而且戴著學術研究的面具,做種種「包裝」, 容易欺騙和迷惑群眾,搞亂人們的思想。其實掩飾著鮮明的政治意圖,企圖瓦解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第五,滲透方法巧妙。由於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方敵對勢力看到這樣的機會,通過名目眾多的各種基金會,以教育和學術交流為幌子,培植學術代理人,方法不可謂不巧妙。  第六,危害性大。這些思潮是包藏禍心的理論,如果聽之任之,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後果,必然導致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導致否定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  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應對社會思潮的滲透 記者:作為改革開放和意識形態的前沿,廣東思想理論領域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如何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應對這些社會思潮的滲透?  丁晉清: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一定要站穩立場、態度堅決。對這些社會思潮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堅決抵制並予以揭露和批判。  一、增強應對意識。要組織重點理論文章,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做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研究和闡釋工作,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堅定人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營造思想理論氛圍。繼續組織專家學者對重大社會思潮和學術前沿開展追蹤、研判和分析,加強正面引導,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幫助人們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面向基層群眾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回答幹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回應人民群眾重大的理論關切。進一步加強重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著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的學術重鎮。  二、精心做好理論外宣工作。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外宣媒體,積極宣傳「理論粵軍」的研究成果,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廣東聲音。 利用廣東與港澳台地區學術交流的傳統友誼和區位優勢,支持社科研究機構加強和拓展與港澳台地區的學術交流,建立穩定交流合作機制。支持翻譯出版我省優秀社科著作,採取公開招標形式,在全省遴選優秀社科著作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出版機構出版,推動廣東優秀社科理論成果走向世界,增強廣東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人才興,事業興。要真正做到「兩個鞏固」,必須打造「理論粵軍」、建設學術強省,培育一批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理想信念堅定、學術功底深厚的高素質社科理論隊伍。要培養一批政治堅定、學貫中西、勇於創新,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培養一批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熟悉中國國情和廣東省情,精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創造活力的中青年理論人才;培養一批思想理論水平高,善於在國際舞台上維護我國權益的外向型理論人才。  四、發揮網路宣傳作用。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更好地解疑釋惑,必須藉助高科技手段,發揮「網路學習天地」、「理論粵軍網」、「南方網」等理論學習頻道的宣傳平台作用。要組織一支網路理論宣傳隊伍,增強大眾化理論宣傳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始終牢牢掌握網路理論宣傳的主動權。

責任編輯:湘江


推薦閱讀:

朋友被牆上掉落的瓷磚砸傷,這醫藥費找誰買單,真是頭疼啊!
從2017年mama亞洲音樂盛典清票看,投票是否真的公平?
這不是光榮,是恥辱。
人際交往——孩子走向社會的必修課
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沒有種紅心薯

TAG:社會 | 錯誤 | 批判 | 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