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問題導入】

一份好的教案,必須符合教學實際,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必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必須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要體現課改新理念就必須改進備課方法,要備好一節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除了研究課程標準、學生、教科書之外,還要做好備課的其他工作。這一章我們延續前三章的內容,探討備課的基本工作,以便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教案。

第一節 備課中的其他相關工作

在上課之前,我們要精心備課,除了備課標、備教科書、備學生之外,還須要完成分析教學內容,擬定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選擇教具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等工作。不僅如此,還要編寫課時教學計劃(即教案)以及學期(單元)教學計劃。

一、分析教學內容

分析教學內容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科書研究相比,分析教學內容更傾向於微觀,即在深入研究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科書的整體編排風格的前提下,具體分析作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具體目標要求、重點難點等等。這實際上是課程教學內容的具體化。

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時,要集中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確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這裡的基本要求其實就是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教材體現的思想性,基礎知識的深廣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平,以及發展能力的側重點等內容的具體體現。具體包括本節課的重要概念、規律是如何表述的,怎樣推導出來的,每一道例題的目的如何,每一插圖的用意如何,練習題的安排序列、層次、目的等。

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小學知識有豐富的現實背景,鑽研教材時,要特別注意這些知識是怎樣從現實問題中抽象、提煉出來的,同時也要搞清楚知識的學習對解決實際問題又有怎樣的幫助,鑽研教材要注意知識背後隱藏的辯證內容,如運動、變化、發展、轉化,對立統一,偶然與必然等等。這些辯證的思想幾乎滲透在各個單元的內容中。教材包含的基礎知識的深廣度,教師既要對其作一般了解,又要局部地深入分析。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的水平主要通過學習標準和分析例題、習題來掌握。發展能力的側重點,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難易情況而定,如:概念的教學側重於觀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養;運算的教學側重於分析、綜合、歸納、類比和遷移等能力的培養;對於比較容易的內容的教學,側重於培養自學能力;對於較難內容的教學,側重於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分清主次

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於知識的廣泛遷移。所以,分析教學內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溝通知識間的聯繫,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具體做法可以從縱和橫兩方面對教材體系進行分析和整合。

所謂縱的方面,就是知識的縱向聯繫。在這條線上,基本的概念、法則、原理是線上的中心環節,抓住中心環節,整條線就可以帶動起來。所謂橫的方面,就是把教材中具有橫向聯繫或互逆關係的知識,調整編排在一起,形成互相關聯的知識塊。總之,老師只有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繫,才會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網,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一般地,在學習中對學生認知結構起決定作用,並在進一步學習中起基礎作用和紐帶作用的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如教材中的定義、公式、法則,知識體系包含的重要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求及公式、法則推導的思維過程等。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綜觀全局,分清主次,從而確定和突出教學的重點。對重點內容要變換各種角度,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利用重點內容帶動一般內容。教學的難點主要是指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的部分,難點內容也是造成學習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一般地,知識過於抽象,知識的內在結構過於複雜,概念的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以及各種逆運算等等,都可能是產生難點的因素。要充分、準確地估計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只有靠平時深入了解學生實際,不斷積累經驗。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後輔導、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方法,分析學生的疑難所在,以作為今後教學相應內容時確定難點的借鑒。關鍵是指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個問題能起決定作用的知識內容。掌握並抓住了關鍵,教學就能進行得比較順利。

(四)精心編排例題、習題與有關的實踐活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新內容不能只停留在領會的水平,必須轉化為相應的技能,獲得相應的體驗和經驗,並能用來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技能的形成是通過練習獲得的,經驗的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活動實現的。

因而,在備課中,我們必須精心選擇和安排課堂例題、習題和實踐活動。其中,選擇可以從活動的目的、內容、形式、分量以及學生的接受等方面去考慮。同時,參照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應將教科書上的全部例題、習題事前演算、分析一遍,明確各部分的目的、要求、難度及與內容聯繫的緊密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例題、習題設計。其中,在設計習題時,練習的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目的明確,練習數量適當,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同時,各類習題的比例搭配要適當(如基本類與綜合類、封閉類與開放類)等。

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的,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接下來就要科學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縮小現狀與目的之間的差別。

教師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一方面要參照教學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廣泛翻閱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訓練材料,這裡思維訓練材料主要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前者是以感性表象來訓練思維的材料,如生動直觀的教具、學具,還有以語言為載體的事例,後者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為訓練思維的材料。

由於許多中小學課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而中小學生具有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因而,在備課時,我們必須為學生提供足以過渡到抽象結論的思維訓練材料。

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實際上須要同時考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用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具體的目的、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地,任何一堂課都不會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

三、充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程資源是指依據課程計劃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場所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圖書館、報刊、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以及師生的背景資源、周圍環境中的可用資源等等。

在備課時,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並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教學模型、校園設施等等)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還可以開發錄像帶、光碟等音像材料,如錄製生活中的一些場景作為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問題情景,錄製相關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錄製科學家的生平故事等等。如果有條件,應積極開發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複雜問題、多角度理解重要思想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不應該利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三角形面積的求解過程),也不應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即學生對規律的探索。要將中小學的有關學科密切聯繫在一起,從其他相關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設情景,利用本學科的內容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當然,社區資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有了對教科書、學生及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準備作基礎,就可以較好地制定和編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每一堂課的教案。一般來講,備課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過程進行的。

所謂「由大到小」是就範圍而言,即先進行學期備課,再進行單元備課,最後是每堂課的備課;「由粗到細」指的是備課的深度。

例如,對教材的鑽研,第一次是開學前對整本教材的通讀,相對後兩次來說,閱讀可「粗」些,第二次是對一個單元教材的重讀,這時研究的細緻些,第三次是細讀一節甚至於一堂課的教材,鑽研得更深入。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教案,則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備課程序中三個不同階段的產物。

(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每一學期開始之前,首先要制定學期授課計劃,制定學期授課計劃的目的在於要求教師能夠縱觀全局,科學地安排全學期的教學工作,以保證全學期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地進行。學期工作計劃一般包括兩部分教學進度表和說明。各地的教學進度表格不完全一致,下面是進度表格中的一種:

「教學內容」這個項目下,應根據教學標準中制定的內容開列出講授的課題,指明各個課題數與教科書的哪一章節及所在的頁次。初當教師的人最好按課時順序一堂一堂地在表上編寫講授的題材。那麼,它對將要進行的教學工作就胸有成竹,以後檢查就更容易發現自己的計劃是否精確,執行是否恰當,這樣也就迫使自己在開學之前必須更細緻地鑽研教學標準及教材內容。如果只粗略地估計教學進度,教師在授課幾周後,實際的教學進度就可能與計劃中的進度不一致,這樣的教學工作計劃就不能起到督促與指導的作用。

「教學內容」項目下,還要注意在適當的地方列入課堂練習及書面檢查,同時對各個項目的講授時數也要作出恰當的估計。這種估計一方面要依據教學標準上每個大標題下總時數的規定予以適當的分配,同時也要參考班上的實際情況。

「執行情況」一欄是留給教師自己事後記錄工作執行情況的。各個項目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如未能完成,原因何在,都要一一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予以補救。

在說明部分中,應該指出上述進度表中哪些地方與教學標準有出入,為什麼,計划具有哪些特點,為什麼。此外,還要列舉在某些工作中須要應用哪些輔助工具,進行哪些實踐性工作,幫助成績落後的學生,給他們補課,以及指導優秀學生的額外學習工作,也必須在這部分里作出規劃。

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級的教師在鑽研教學標準,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先進行個人草擬,再進行集體討論修訂,力求做到進度、重點、難點和教學要求的統一。

(二)單元教學工作計劃

在學期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將各個單元的教學安排進一步具體化是單元教學工作計劃的主要任務。一般來講,在每一單元教學開始前,先由教師根據學期中計劃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擬出該單元的具體教學安排,然後通過同年級備課組的集體討論,做到大致統一。單元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單元教學目的,單元教學課時劃分,每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課的類型,例題、習題的配備以及單元考查等。有時根據實際需要,將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教案合為一體,這時須將計劃寫得更為詳細,具體。

在單元備課的基礎上,教師須要結合每節課的實際,編寫出每節課的教案。這是備課的核心工作之一,下節將集中分析。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二節 實用的教案格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作系統策劃,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學理論物化到具體的中小學教學實踐之中,要以學習者的學為出發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內在規律性,站在學習者的立場上,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應用教學媒體,描述教學過程。

一、中小學教案的基本內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是為學生學習而實施的一種設計,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之間的橋樑,是教師提出創意和決策的過程,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驗和案例,是不斷循環往複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造性。

我們必須明確,實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是為學習服務。為此,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核心問題;教學設計要體現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並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尤其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特別地,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更長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裡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於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於後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學習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本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製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按照新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按照知識科學性、知識體系、編排特點、知識深度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總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備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的醞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二、中小學實用教案的格式

課時教案通常簡稱為「教案」,它是課堂教學之前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學設計的最後成果之一,它應反映出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概貌。由於每堂課的具體任務不同,課的類型與結構不一,同時由於各個教師的教學經驗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同,教學過程千差萬別,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編寫教案的模式。但不管哪一種教案,都包括下列兩項內容:一是說明這堂課的目的要求;二是擬定教學過程中各個部分的計劃。

如果是新授課,教學過程就要反映新授課的幾個環節,如傳統新授課的基本教學過程是:第一步,複習,引入新課(有時還要檢查課外作業);第二步,講授新課;第三步,鞏固,小結;最後布置作業。

當然,不同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新授課教學基本過程不盡相同,教學環節也千差萬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計。如果是練習課或複習課,教學過程又要分別按這兩種課型的結構編寫。

此外,教案還有詳簡之分。教案的詳簡主要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特別是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是詳寫還是簡寫。以新授課為例,詳細的教案要求寫出如何檢查課外作業,複習哪些具體內容,提問哪幾個學生;講新課是如何提出任務,如何逐步啟發誘導,詳細步驟怎樣(如果採用談話法教學,要寫出問題怎樣一個接著一個提出);鞏固階段是由教師還是由學生歸納和小結,課堂練習如何進行,誰上黑板演練,等等,布置課外作業時,如果有需要提示或解釋的,也要寫明。同時,需要使用哪些教具,板書如何計劃,各環節需要多少時間,也可在教案中說明。教案的最後還可附一個教學後記(也叫教後反思),以便上課之後記載這堂課的教學經驗和問題,反思其中的得失。至於簡略的教案,則相當於詳細教案的提綱。它雖然簡明扼要,但也必須包含教師和學生進行活動的基本步驟,並簡要地說明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般來說,新教師宜於寫出詳細教案,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自己備課更加仔細,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自己逐步積累教學經驗。那些寫得詳細又認真做了教學後記的教案,對於將來在教同一內容時,將是很好的參考,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事半功倍。此外,觀摩教學或示範教學的教案,一般應寫得詳細些,以便大家學習和討論。當然對於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教案也可以寫得簡單一些。因為他們在課堂上能夠靈活而富於創造性地掌握好各個教學環節,完滿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編寫一堂課的教案的同時,應連帶通盤設計後面幾節課的教學細節,不僅有助於更好地利用時間,而且可以對一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作通盤籌劃,使前課與後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克服教學工作中的忙亂現象,保證教學質量。

初當教師的人在教案編寫完畢之後,如果對即將要上的課還覺得沒有十足的把握,那麼最好在上課前按照教案試講。關於教案的具體格式,各地要求不盡相同,可以借閱有關教師的教案,以供學習時參考。下圖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案。

【案例呈現】 教案的基本格式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三節 教案設計的若干實用技巧

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準備的教學方案,是教育者引領學生分析、探究、處理、整合知識信息的指導和組織方案,更是學生群體探求知識奧秘追求美好未來的學習策略,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為了學生。

在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廣大同行發現、總結了教案編寫的一些常用技巧。熟悉並適當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有助於迅速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

一、把握教學細節的設計

把握教案設計的細節,就是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關注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精心設計學習的反饋與調控。

(一)進行設計問題情境

人的思維過程其實是知、情、意和諧統一的過程。同樣地,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在知識上的交流過程,還是情感、意志交流的過程。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實現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展。為此,在教案設計時,要不斷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境,創設與生活相聯繫的問題情境,創設使學生不斷探索研究和發現的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使學生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

(二)關注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強化師生積極互動的層次與參與的質量,提高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發展。

師生互動不僅僅是雙方特徵或交往的簡單加總,還受以往互動經歷的影響,是雙方互動經歷、期望、觀念、情感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其互動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並且師生雙方在互動中是同等重要,互為主體的。而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

為此,在備課時,我們必須精心設計師生參與、互動的環節,時刻考慮學生的情感交流、行為參與和真正的認知參與。其次,我們應該以多樣化的呈現教學內容,變換多種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於促使學生積極鑽研、探索,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最後,我們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精心準備,尤其是師生的對話,使得這種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三)精心設計學習的反饋與調控

良好的學習反饋與調控,是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在教學反饋活動中,教師更多地要考慮如何通過及時的、積極的評價去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評價反饋的激勵功能、矯正功能和改進功能。而這一切,均來自備課過程中的有備無患。

二、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注重備課的實效性

當前,中小學集體備課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備 定人主講 集體評議 完善共享 復備教案 課後反思」的步驟來進行。此時,尤其要注重備課的實效性。

例如,其中的「共性教案」主要關注教學環節是否銜接緊密,起合是否自然,教學過程是否合理、可行,教學策略是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教材處理是否科學,能否實現「增值」;而「個性教案」主要關注教師的增、刪、改、補是否符合班級學情,是否張揚個性,教學反思是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情,是否思有所得。

三、與學生一起備課,在教案中體現學案的風格

有些學者認為,教案作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為了學生。其好與壞,發言權當在全體學生,其編撰權,學生也自然有一份。因而,與學生一起備課,讓教案體現學案的風格,這也是提高備課實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

很難想像,一個只有教師一人閉門造車,一廂情願拋出的教案,何以去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全班學生的創造潛力。因而,一篇好的有分量的教案,必然是師生共同揣摩、雙向交流、相互溝通的產物,是師生群體的意志,而絕非教師單向意願,個體所為。在教案的編製上,為師者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權,使其知情,讓其修訂。

(二)將發言權交還學生,邊教邊改,邊改邊創

事實上,名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在教學情境中善於變「死教案」為「活教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推波助瀾,讓課堂高潮迭起,以實施有靈性的教學,倡導有靈氣的學習。

(三)讓學生擁有教案編撰權

這是當前新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教育新理念對教育的呼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著教師中心弱化,學生主體意識加強。傳統意義上的教案,勢必將隨著時代的前進東風,揮手作別,代之的則是以學為中心、發展為本的新教案。教案成學案,師生競相登場,思維相互碰撞,教案盡在學生的掌握之中,學習成了有趣的知識之水。

推薦閱讀:

邱振中:楷書形成前筆法的變遷
血壓的形成與降壓
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 部分國企一把手涉案,形成系統性腐敗
伊斯蘭教四大買茲海布的形成

TAG:有效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