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手鐲的演變《和田碧玉沁色臂箍》賞析

首飾是從古至今男士女士都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很多女士一到首飾店就喜歡買個不停,其實古人也是一樣。喜歡通過各種裝飾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各人本身的魅力。首飾的種類很多,材質也紛繁複雜,金銀玉石都極其彰顯奢華典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一種非常特殊的首飾——臂環。

圖片來自網路

說的臂環可能很多人非常陌生,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件比較常見的首飾——手鐲。手鐲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其材質各異,女士裝飾品不可替代的單品。各種材質中,為玉最為典雅,溫潤而不俗氣。而玉石中最受古人喜愛的就屬玉手鐲了,在現下也是萬千美女的喜愛,玉手鐲是所有玉器中最耗費原材料的一種,雖然看起來並不大,而且是中空的,但它要求整個玉料不能有明顯的綹裂和瑕疵,製作手鐲剩餘的尾料往往都可以製成很漂亮的飾品,行內稱這些尾料為「手鐲心」。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手鐲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樣的歷史呢?

其實手鐲在我國的發展是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手鐲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當形態各異精美手鐲飾品。手鐲,亦稱「釧」、「手環」、「臂環」等,是一種戴在手腕部位的環形裝飾品。其質料除了金、銀、玉之外,尚有用植物藤製成者。手鐲由來已久,起源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據有關文獻記載,在古代不論男女都戴手鐲,女性作為已婚的象徵,男性則作為身份或工作性質的象徵。此外,在古代社會,人們還認為戴手鐲可以避邪或碰上好運氣。

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遺址,和位於山東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陶環、石鐲等古代先民用於裝飾手腕的鐲環。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

楊先生的和田碧玉沁色臂環

近日,湖北荊州的楊先生帶來了一件極為難得和田碧玉的沁色臂環,其玉質溫潤,沁色渾厚自然,具有飽經滄桑之感。經專家鑒定這件沁色臂環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極為難得。遼金時期的少數民族男女皆以佩戴臂環為美。臂環直徑均比手鐲要大,造型偏寬,帶於上臂以展現肌肉線條的美感。其實早在西漢後期,由於受西域文化與風俗的影響,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也衍生出很多的樣式,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寢,得玉臂之,功侔鬼神。」還有一種叫做「跳脫」的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鬆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臂釧。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周肪的《簪花仕女圖》,都清晰地描繪了手戴臂釧的女子形象。這不僅僅限於宮廷貴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熱衷。據史書記載,崔光遠帶兵討伐段子章,將士到處搶掠,見到婦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釧。可見當時戴臂釧的女子並非少數。唐宋以後,手鐲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了高度發展,有金銀手鐲、鑲玉手鐲、鑲寶手鐲等。造型有圓環形、串珠形、絞絲形、辮子形、竹子形等。到了明 清乃至民國,以金鑲嵌寶石的手鐲盛行不衰。在飾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藝製作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唐宋時期的只有少數民族還保留著帶臂環的習俗,而平原地區多以佩戴玉手鐲裝飾。玉手鐲以圓柱體、扁圓體素麵為普遍。明清玉手鐲材料很多,翡翠開始大量使用,瑪瑙、碧璽、琥珀也有使用。無論大官顯貴,還是市民商賈都有佩戴玉手鐲的習慣,而且人們往往把玉手鐲的作用與愛情聯繫起來,賦予一種美好、浪漫的情懷,在婚禮中流行以玉手鐲作定情物或聘禮等。明清玉手鐲在材質、做工上,也有高低、優劣之分,以上等白色和田玉與綠色的翡翠為佳,也有青玉、碧玉、瑪瑙材質的手串、手鐲。

明清兩代的玉器加工隨著民族資本的發展,玉器加工業得到空前發展,雖然從隋朝開大運河後,揚州的商貿得到發展,但是一直到明清兩代才確立了揚州玉器雕刻在全國的地位,尤其到了乾隆時期,著名的乾隆工雕刻工藝在傢具、玉器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透雕工藝發展到清三代可算是達到頂峰了,在手鐲的加工中也開始出現少量的鏤雕作品,但是由於手鐲的本身的佩帶功能決定了其加工工藝不可能濃妝艷抹,因此,大多數今天見到的手鐲還是非常端莊典雅、大方含蓄。

不管是臂環還是手鐲,每一件首飾都靜靜的展示著它獨特的美感,使佩戴者更為高貴。隨著的歷史的變遷,曾經的輝煌雖然漸漸的淡去,但是它不可複製高雅氣質,永遠不會被代替。只是轉變另一種形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裝點著這個世界。喜歡的藏友歡迎留言評論!

推薦閱讀:

和田玉籽料切出來了一把梳子。
和田玉顏色單一?這些稀奇古怪的顏色你看過嗎?
皇室珍品——和田黃玉
和田玉掃盲篇下(六):什麼是籽料、山料,還有什麼料?
國寶和田玉, 老手玩和田玉都追求什麼?

TAG:演變 | 賞析 | 手鐲 | 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