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七)--學佛網
13、《觀經四帖疏》
下面引用第十三段文,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所開示的法語。《觀經疏》俗稱《觀經四帖疏》,因為有四卷,所以稱為《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觀經疏》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這段法語也是很白話。善導大師將念佛與余行作一比較。「余行」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的修行叫做余行。「自餘眾行,雖名是善」,這兩句話就是說聖道門教法。聖道門教法的修行,當然是很好,所以稱為善。但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優劣的差別。猶如一個人沒有與別人比較,當然就沒有高矮、肥瘦、美醜的差別。如果二個人站在一起,一比,就有比較高比較矮的差別,就有比較肥比較瘦的差別,就有比較美比較丑的差別。
如果就余行而言,雖然修行是善,但是,與念佛作一比較,善導大師說「全非比較也」——根本無法比。這樣的話,若沒有善導大師說,師父還不敢說。善導大師將念佛的殊勝超絕,用比較法說出,實在令我們對念佛更增信心。
所以,以念佛與誦經比較,念佛較殊勝還是誦經較殊勝?念佛。我們從善導大師《觀經疏》這段法語,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如果以念佛和持咒作一比較,念佛較殊勝還是持咒較殊勝?念佛。如果以念佛和拜懺作一比較,念佛較殊勝還是拜懺較殊勝?念佛。這是善導大師說的。
一般世俗人,沒有學佛修行的,總會認為誦經的功德比念佛的功德較多。所以過去師父曾經到喪家為亡者助念,引磬拿起來,準備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喪家的孝眷來跟我說:「師父,您能夠不要跟我媽媽念佛嗎?」你請我來不是要為你媽媽念佛,要不然請我來要作什麼?「師父您幫我們誦經,好不好?」我問他為什麼?「因為誦經功德比較大。」世俗人就是認為,誦經的功德比較大。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很簡單不稀奇,認為功德很小,實在是大錯特錯。所以古德說一句話,「誦千部經,不如念一句佛。」這樣的說法和善導大師在《觀經疏》這段法語,完全同樣意思。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如果是用金銀財寶來譬喻,念佛就是猶如鑽石,其它的修行猶如黃金白銀,就是如此。所以,念佛要當作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主要的修行。所以曾經有問師父: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要以持咒為主還是以念佛為主?我想這個問題也不用師父回答,你們來回答就足足有餘了。以念佛為主。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在一切諸行之中,選取念佛作為救度眾生的方法,所以念佛的修行,和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契相應。就是如此。
14、《選擇本願念佛集》
下面第十四段文,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這段法語法然上人也說得非常的好。
法然上人《選擇本願念佛集》云:念佛是勝,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
法然上人在《選擇本願念佛集》這段法語的開示,也是和善導大師在《觀經疏》所開示的意思一樣,雖然法然上人說得更為詳盡,意思完全一樣。法然上人也是將念佛和余行作一比較,念佛是殊勝,余行是下劣,所以念佛當然是多善根多福德。
「念佛是勝,余行是劣」,先說結論,下面再說原因。念佛是殊勝的修行,念佛以外的一切修行是下劣的修行。我們不禁要問: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為什麼要作這樣的分判?因為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這二位了不起的古德,要真正利益末法時代的眾生解脫生死,要真正彰顯阿彌陀佛的真實救度。因為阿彌陀佛是用念佛的方法作為救度眾生的本願,所以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才會將念佛與諸行作一比較。有兩兩相比,當然就有上下之別,有勝劣之分,念佛是殊勝,余行是下劣。為什麼?下面就說出原因。
「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這句話,將這句佛號是多善根多福德,一針見血說出來。名號是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圓滿成就的,修諸八萬四千法門圓滿成就的,所以這句佛號有萬德,因此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叫做萬德莊嚴六字果號,那這句佛號有所有菩薩修行要成佛的全部功德。所以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每一願圓滿成就,法藏菩薩的六度萬行每一行也圓滿成就,法藏菩薩成佛才有佛名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句名號不就是萬德之所歸嗎?這句名號就是諸善萬行總功德。師父經常譬喻,這句名號就猶如綜合維他命,維他命A有了,維他命B1也有了,維他命B2也有了,維他命B12也有了,維他命C也有了,所以你只要服下這粒綜合維他命,你不用再另外吃一顆維他命C,不用!因為綜合維他命裡面就有維他命C了。
這句佛號就是一切法門修行的總功德,這樣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是萬德之所歸,所以我們念佛,當然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修行,對不對?這樣念佛殊不殊勝?太殊勝了。(掌聲)一切都來自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行功德所成就,對不對?對。
「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所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這段話將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分為二種,一種是自利的功德,一種是利他的功德。自利的功德就是內證功德,利他的功德就是外用功德。
每一個諸佛如來,都成就四智、三身、十力、四無所畏,自性功德都已經究竟圓滿了;每一個諸佛如來的外用功德也都圓滿了,相好、光明、說法、利生是外用功德,所以每一個諸佛如來的果地名號,都有諸善萬行的總功德。
雖然佛佛道同,但是願力不同。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殊勝之一,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條大願是超世大願,願力在名號之中,能夠救度十方稱念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縱然稱念的是凡夫,縱然稱念的是畜生,縱然稱念的是餓鬼,阿彌陀佛也有力量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圓滿內證功德,也有圓滿的外用功德,所有自行化他的功德,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已經圓滿成就了。這樣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不但足夠,而且還有剩。
所以,了解佛號的意義,當然你內心才會踏實安心,老實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法然上人說一句結論的話,「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余行不然」,其它的修行,譬如誦經、持咒、朝山、拜懺、戒殺、放生、布施等等,「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也就是其它修行的功德,只是一部份,不是像念佛的功德是全部。其它的修行,譬如誦經、持咒,誦經有誦經的功德,但是沒有持咒的功德;那念佛有念佛的功德,也有誦經的功德,也有持咒的功德。持咒有持咒的功德,但是沒有誦經的功德;但是念佛不但有念佛的功德,也有誦經的功德,也有持咒的功德。法然上人的意思就是如此。所以,剛才師父譬喻的,念佛就是猶如服用綜合維他命,誦經猶如服用維他命A,持咒猶如服用維他命B1,拜懺猶如服用維他命B2,朝山猶如服用維他命B12。種種修行都是好,但是,只要和念佛一比較,還是念佛殊勝。
師父是一個說法的人,用講經和念佛作比較,若說為自己一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講經,我要念佛。為什麼?因為念佛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講經縱然迴向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相應第十九願,不是相應第十八願,是往生化土,不是往生報土。所以若以講經和念佛的功德較量,念佛的功德大於講經的功德,就是如此。
所以,一切修行和念佛作一比較是下劣,各守一部份的功德而已,不像念佛的功德是全部的。這樣念佛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修行嗎?是。諸位菩薩!道理說越多、說越深,你才會發覺,念佛實在是很尊貴的修行,對不對?對。
15、《阿彌陀經釋》
下面第十五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也是在說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的道理。
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云:小善者,謂不足為往生因,諸小善根也。而大小義,異說紛紜,今依善導,即以雜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是故釋曰: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法然上人對《阿彌陀經》的簡要註解,就是《阿彌陀經釋》。在這部著作裡面,法然上人說,「小善是不足為往生因」,因為是諸小善根。而大善根與小善根的道理,「異說紛紜」,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今依善導」,法然上人根據善導大師對小善與大善的看法,法然上人就這樣說:「即以雜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修諸雜行稱為小善,也稱為少善,專念佛名,稱為大善,也稱為多善。在這裡說專念,那法然上人也好,善導大師也好,是鼓勵念佛人修學凈土法門,專念還是雜念?專念。
所以,師父也鼓勵大家專念,而且師父鼓勵大家念佛的要領,有這二句話,不妨再說一遍給大家謹記在心,念佛的要領就是:每天認真念,千萬不可碎碎念。每天認真念是認真念什麼?認真念阿彌陀佛,專心一致認真稱念,這樣就是專念佛名,這樣是大善根的修行。雜念五欲、雜念子孫、雜念名利,這不但不是善根,而且是惡法。
雜行雖然是善,但是與念佛作一比較是小善。「是故釋曰」,「釋曰」就是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所說的這首偈頌法語:「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凈土世界,眾生各隨自己的得法因緣,雜修諸行,恐怕難得往生阿彌陀佛的清凈報土。所以如果要讓如來選取往生西方報土的要法,如來一定會教導我們,專心一致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首偈頌法語的意思就是如此。(選自《阿彌陀經精講》)
推薦閱讀: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七課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神奇的經驗
※凈空法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凈界法師:必須把往生的心跟菩提心做一個圓滿的結合!
※六祖壇經(3) 慧律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