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月史話——嫦娥奔月夢想成真

人類探月史話——嫦娥奔月夢想成真

在古代,人類渴望到達月球的願望,只能通過嫦娥奔月之類的想像來抒發。然而現如今,登月已經不再只是夢想。圖片來源:googleusercontent.com

2013年12月14日,攜帶著「玉兔」月球車的「嫦娥3號」即將降落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37年以來人類的首次月面軟著陸。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段不算太長,卻包含有太多故事和情感的人類探月史吧!

飛掠與撞月:「炮彈」們的月球初航

在科幻祖師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里,探險家們飛往月球的工具是一枚足夠容納3人的巨型空心炮彈。由於早期火箭運載能力和航天器設計水平的限制,第一代月球探測器基本上都是些形狀各異的「炮彈」。這些愣頭青們對月亮的想法只有兩個:要麼從她身邊飛過,遠遠看上一眼;要麼就一頭撞上去。

說來難以置信,人類渴望到達月球的願望竟是那麼強烈。就在蘇美兩國相繼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後不久,一枚枚火箭就開始攜帶簡陋原始的「炮彈」向月球進發。不過,這一時期火箭發射的失敗率高得驚人。從1958年開始,美國一共發射了8枚「先鋒」號探測器,只有「先鋒4號」從月球「近旁」60000千米處飛過,勉強算是成功。蘇聯的做法更絕,只有到達月球附近的探測器才被收進「月球」系列的正式名冊,在地球附近兜圈子的loser則被打入另冊「宇宙」系列,沒發射成功的乾脆連編號都沒有。

不過,這段日子裡志得意滿的顯然是蘇聯。1959年1月4日,拖著4根天線的金屬球「月球1號」從月球附近5995千米處飛過,比「先鋒4號」早了兩個多月。9月13日,同樣的「月球2號」帶著刻有鐮刀鎚子的五邊形徽章第一個命中月球。半個月後的「月球3號」又創造了另一項紀錄——首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為了瞄準月球拍照,「月球3號」被設計成史上第一個3軸穩定的航天器。照片是用相機拍攝後現場沖洗,再用攝像機一線一線掃描傳回來的。雖然極其模糊,但畢竟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背面的真面目,也讓蘇聯搶到了一個環形山和兩個月海的命名權——那差不多是照片上能辨認的僅有特徵。美國顯然大為震驚,當「月球3號」的複製品赴墨西哥展出時,守在半道上的中情局特工們趁夜把它劫進小黑屋裡拆了又裝,然後搶時間開快車再送去展館。

「月球3號」拍攝的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圖片來源:mentallandscape.com落月與繞月:「我們選擇去月球」

「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難。」在蘇聯接連取得人造衛星、月球探測和載人飛船「三連冠」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1年5月表態:美國將在10年內把人送上月球。這時候,美國的載人飛船才剛剛完成一次彈道飛行,被赫魯曉夫譏諷為「跳蚤的一躍」。

從這句話說出的那一刻起,美國舉國上下都投入到名為「阿波羅」的載人登月計劃中。原有的無人探月項目被調整為登月前的探路計劃,分3個部分:「徘徊者」嘗試在撞月之前近距離拍照,「勘測者」在月面實施軟著陸,「月球軌道器」進入繞月軌道,為未來的登月任務拍照選址。配有鋼絲勺天線和兩條太陽翼的「徘徊者」一共發射了9個,直到1964年7月31日的「徘徊者7號」才取得成功,3個探測器在撞月前共發回17259張高清照片。

正當美國人小有得意之時,1966年2月3日,英國焦德雷爾班克天文台意外收到了來自月球的神秘訊息,讓所有人面面相覷。有人聽出那是傳真機的信號音,於是急忙從附近報社取來一台傳真機。結果,他們看到了另一個星球的地平線。原來,在幾度失敗後,那是蘇聯的「月球9號」,使用氣囊首度實現了月面軟著陸。它像花瓣一樣分裂展開,伸出幾支長長的鞭狀天線和探頭探腦的相機,像極了科幻小說里降臨地球的外星飛船。首張月面全景照片被英國報紙搶先刊登,蘇聯表示自己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不過,照片正確的長寬比,只有蘇聯人自己知道。

首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月球9號」探測器的模型。圖片來源:huffpost.com

1966年4月3日,又一個探月新紀錄——首次繞月飛行,落到蘇聯手中。為了搶在美國之前實現繞月,蘇聯首個繞月衛星「月球10號」簡陋到連照相機都沒裝,卻能從月球附近發回《國際歌》信號,並在蘇共黨代會上播放——事實上,會場播放的是地面錄製好的版本。接下來,蘇聯又發射了一個攜帶機械臂和測力計的花瓣式著陸器「月球13號」,以及另外3顆繞月衛星「月球11號」、「月球12號」和「月球14號」。不過,與美國舉國上下的齊心協力不同,對是否實施載人登月,蘇聯一直搖擺不定。1964年跟風作出決定後,國力只及美國一半的蘇聯,又同時上馬了載人繞月和載人登月兩個項目,並且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幾個設計局無休止的爭吵與反覆。蘇聯載人探月計劃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美國雖然與多項紀錄失之交臂,取得的成果卻比蘇聯像樣得多。帶有3條腿支架,頭上耷拉著太陽能電池和板狀天線的「勘測者」著陸器共發射了7枚,有5枚降落成功。它們在各自的著陸點現場拍照,伸出長長的摺疊臂測定月壤的承受力和元素成分,其中「勘測者6號」還嘗試了落月後重新起飛。5顆形似風車的「月球軌道器」先是詳細拍攝了預定的登月著陸區,隨後又加拍了99%月球表面的高解析度照片。相比之下,蘇聯只有一顆繞月衛星「月球12號」拍攝到照片,並且照片質量不敢恭維。

蘇聯已經覺察到處境不妙了。美國為「阿波羅」計劃積累經驗的「雙子座」飛船任務進展十分順利,但在1967年1月的「阿波羅1號」地面演練中,3名宇航員不幸被大火吞噬,美國宇航局只能放慢腳步,對飛船設計進行徹底整改。相比之下,蘇聯新研發的「聯盟」飛船屢遭挫敗,第一次載人飛行就把宇航員科馬洛夫活活摔死。一向膽大的蘇聯人開始縮手縮腳,認為載人繞月任務必須在無人飛船接連成功4次之後才能成行。

1968年9月21日,蘇聯的無人繞月飛船「探測器」5號攜帶著兩隻海龜,在繞月之後成功濺落印度洋。然而一個月後的「探測器6號」,卻在嘗試降落蘇聯本土時墜毀。沒過多久,從美國傳來的消息讓他們大吃一驚:「阿波羅8號」已於當年12月25日搶先實現了首次載人繞月飛行。3名宇航員面對著從月球背面緩緩升起的藍色地球,情不自禁誦讀起了《創世紀》的章句。蘇聯人的陣腳被徹底打亂。儘管後續的無人繞月飛船「探測器7號」和「探測器8號」都取得了成功,拍到了和「阿波羅8號」一樣的「地出」照片,但這已經太遲了。「探測器」飛船終於沒能把蘇聯人送去月球。

美國「阿波羅8號」飛船拍攝的彩色「地出」照片。圖片來源:wikimedia.org月面漫遊與採樣返回:人和機器人的一小步

「阿波羅8號」的大膽舉動讓美國第一次搶到了先機。接下來的「阿波羅9號」和「阿波羅10號」又分別在地球和月球附近,對登月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演練。此時的蘇聯已經急火攻心,匆忙趕製的N1登月火箭,在第一級未做整體試車的情況下,就被推上發射台,4次試射全部爆炸。而美國的登月火箭「土星5號」只在發射「阿波羅6號」時出現一些問題,13次發射沒有一次失敗。

1969年7月20日,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在歷經兩次計算機報警和長時間的懸停避障之後,下降級僅剩30秒燃料的「阿波羅」11號登月艙,在月球靜海著陸。3小時後,第一個人類腳印落在月面上。登月艙上帶有一塊小小的紀念牌:「公元1969年7月,來自行星地球的人類首次踏上月球。我們代表全人類和平來此。」兩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面安置了月震儀、激光反射鏡和太陽風收集裝置,採集了月球樣本。不過,他們在起飛時眼睜睜看著美國國旗被上升級噴出的氣流吹倒。後來的登月宇航員都學會了把國旗插遠一點。

從「阿波羅12號」開始,每次登月任務都嚴格標記採樣位置,並放置了用核電池供電、名為ALSEP的自動儀器站。這些儀器包括月震儀、磁強計、太陽風光譜儀和離子探測器,以及3塊用於測量地月距離的激光反射鏡。「阿波羅」12號宇航員走訪了距離登月點163米遠的「勘測者」3號著陸器,帶回了它的照相機,發現上面竟有微生物存活,可惜最終被證實是來自回收後的地面污染。

「阿波羅14號」宇航員探訪「勘測者3號」。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阿波羅14號」用上了備有全套工具的手推車,15號、16號和17號更是配備了可供雙人乘坐的電動月球車,登月宇航員們享受著駕車的愜意,在月面上四處巡遊,去更多更有趣的地方考察。後期的「阿波羅」飛船還在繞月飛船上加裝照相機,並在離開月球前釋放小衛星。「阿波羅17號」搭載了最有價值的載荷——地質學家哈里森·施密特,他在月面上發現了橙紅色的月壤。「阿波羅13號」則書寫了一次失敗的傳奇,3名宇航員在歷經磨難後平安返回地球。

蘇聯已經被打敗了,但他們並未徹底認輸。蘇聯科學家設計了新一代的探測器——精巧的自動月球車、自動取樣器和重型繞月衛星。「月球15號」自動取樣器搶在「阿波羅11號」之前出發,打算搶先得到月球樣本,可惜在落月時墜毀。後續的「月球」16、20、24號取樣器獲得了成功,共取回月球樣本326克。

不過,真正為蘇聯贏得喝彩的還是自動月球車「月行者」1號和2號。1970年11月17日,「月行者1號」緩緩駛下著陸架的斜坡,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車輪的印跡。它像一台裝有8個輪子的澡盆,行走時蓋子會打開,露出內側的太陽能電池。月夜來臨時蓋子又會關上,依靠車體內部的同位素熱源保溫。月球車控制中心位於克里米亞,那裡有5名駕駛員全神貫注盯著攝像機傳回的畫面,小心翼翼地操縱著這輛38萬千米外的夢幻之車。每走一段距離,月球車就會利用儀器測定月壤的強度和化學成分。「月行者1號」足足工作了10個月,後來更先進的「月行者2號」也工作了5個多月,兩輛車分別巡遊了10.5千米和37千米。

蘇聯的自動月球車「月行者2號」。圖片來源:balsas.lt

1976年8月22日,蘇聯最後一台自動取樣器「月球24號」成功返回,為長達18年的美蘇探月競賽畫上了休止符。競賽結果終於揭曉,美國和蘇聯分別實現了人和機器人的月面漫遊和採樣返回,讓他們各自邁出了一小步。而這,都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重返月球:新生代的曙光

狂熱的探月競賽落下了帷幕。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和N1火箭如同中生代的恐龍一般,走入歷史一去不返,只留下那些曾經或未曾登月的美蘇宇航員們,用餘生遙望天際那輪承載著記憶和夢想的月球。

終於,人類再一次出發。1994年,地面站收到了美國「克萊門汀」探測器雷達向月球南極發射的強烈回波,暗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水冰。這一發現讓人們重新燃起探索月球的熱情。隨後,美國「月球勘探者」、歐空局「智能1號」在任務末期相繼撞月,試圖尋找水冰。2007年前後,日本、中國和印度先後發射了「輝夜姬」、「嫦娥1號」和「月船1號」,掀起了「亞洲探月競賽」小高潮。美國則在2009年發射了「月球偵察軌道器」,現已拍攝到月面上所有阿波羅登月艙下降級和部分蘇聯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成像清晰度最優的月球軌道器。

和「前輩」們比起來,新生代的探測器更加精巧靈敏,成果也更加出色。「輝夜姬」利用兩顆子衛星對月球引力場進行了測繪,這一成果後來被2011年發射的美國「聖杯」月球引力場雙子星任務所超越。「嫦娥1號」利用微波測定了全球月壤厚度,估算出了月球上的氦3總量。「月船一號」則確證了月球南極水冰的存在。2010年發射的「嫦娥2號」不僅拍攝了更為清晰的全月圖,還對第二拉格朗日點和4179號小行星實施了擴展任務。

2013年9月,美國發射了考察月球稀薄大氣塵埃層的LADEE軌道器。3個月後的12月2日,中國「嫦娥3號」著陸器攜帶「玉兔」月球車飛向太空,即將於12月14日實施軟著陸。著陸器本身裝備有近紫外天文望遠鏡和極紫外地球等離子層相機,「玉兔」則帶有測月雷達、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和紅外成像光譜儀。著陸器和月球車都安裝有數台照相機,月球車可直接與地面聯絡,也可依靠著陸器中轉通信。兩台探測器都帶有同位素熱源,可用於月夜休眠期間的保溫。「玉兔」月球車可在著陸器四周5千米的範圍內進行巡視考察。

「玉兔」月球車1:1模型。圖片來源:actifforum.com

未來,中國還將發射作為「嫦娥3號」備份的「嫦娥4號」,並在2018年前後實現「嫦娥5號」取樣返回任務。印度和日本也都有發射著陸器和月球車的計劃。2015年前後,還將有兩輛私人月球車分別搭乘中國「長征二號丙」火箭及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去衝擊谷歌設立的「月球X大獎」。只是,和探月競賽時期相比,新生代的探月活動無疑顯得有些冷清。隨著美國「星座計劃」被廢止,人類重返月球的時間,又一次,變得遙遙無期了。

要等到什麼時候,人類才會再一次登上月球呢?月球上真會有建成天文台、考察站和月球基地的那天嗎?奧爾德林和其他曾經登月的宇航員們還能看到那一天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沸騰你的美食夢想】
屌絲們的夢想 在google這樣的辦公室辦公
中國十一大汽車廠家老總新年新夢想
勵志:夢想名人名言
人生,一半是現實,一半是夢想

TAG:人類 | 夢想 | 探月 | 嫦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