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對聯二
(1)漢字的方正典雅、齊整莊重,上下聯語句的工整對仗,賦予了對聯結構上的均稱美,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力與享受。 (2)漢語音韻的抑揚頓挫,上下聯語調的和諧應對,使得對聯誦讀時表現出神妙的音韻美,給人以聽覺上的愉悅和快感。 (3)就其內容而言,有褒揚、有批判;有抒情、有繪景;有對歷史的深思、有對現在的剖析……。可以說:優秀的對聯是集思想、書法、音樂、詩歌、造型藝術於一身的完美的藝術珍品。它能啟迪人們的心智、慰藉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
對聯的演革與淵源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這是對聯最原始的形式。 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書籍中,就存在許多含有對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詩經》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論語》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後來,在漢賦以及魏晉南北朝盛行的駢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後,律詩興起,其頷聯、頸聯都是對仗的,把它們單獨抽出來,就是一副對聯。如「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等,對聯做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是從律詩中分化出來的。這是現代對聯的來源之一。 對聯的另一個來源是集句。把原來各不相干的詞句按照一定意義集在一起,恰成對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對聯。沈括《夢溪筆談》說,王安石曾摘「鳥鳴山更幽」對古人詩句「風定花猶落」。這樣,比原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更妙,因為後者上下句只有一層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靜中有動,下句則動中有靜。 對聯的來源之三是文人的專意創作。一般認為,後蜀孟昶所作「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春聯,是傳世的第一副對聯。(此「中國第一聯」或可作為一種提法,而不能就此論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題書藏晉詞一聯語:「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對聯的發展、形成有其漫長的演變過程和民間性等,並不能確認哪是真正的首聯。 北宋末宣和年間,有人把四川眉山詩人唐庚的名句「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用來作門聯,這是日常用對聯榜門的一個先例。 南宋的楊邦乂在金軍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鮮血在衣襟上寫下十個大字:「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朱熹築滄州精舍,曾自書一聯:「佩韋遵考訓,晦木謹師傳。」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明清兩代,對聯的發展達到全盛,主要表現在它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類對聯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家家戶戶以至各行各業都有了掛貼對聯的習慣。寺廟道觀、風景名勝地點,用它做楹聯;日常交際中,人們用它祝壽、慶婚、哀輓、題贈;文人學士用它寫景詠物,言志抒懷……
對聯的類別
(一)就對聯上下聯的語意關係上而言大至可以分為三類: 1.正對 所謂正對,亦叫同類對。就是上下聯的內容基本相同,它們互為關聯,互為補充。比如: 「春水接天長,一網收來魚滿載;東風吹地暖,千鋤種下谷盈倉。」 這種對聯的上聯與下聯內容基本相同,它們互相補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點。 2.反對 所謂反對,即上下聯的內容相反,它們互相映襯,形成對照,使楹聯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中有「反對為優」的說法,就上邊的這幅對聯聯以「反對」方式命意言事來看,確能引人注目,其藝術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對 所謂串對,亦叫流水對。即上下聯意思相承,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來說,上下聯緊相銜接,聯貫而下的聯語。比如: 「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身。」 上列楹聯,上下聯的命意順承連串,均有珠聯壁合、一氣哈成之妙。 (二)從用途上來分,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 、交際聯和諧趣聯等。 1.春聯。 上文我講到,到了明代人們用紅紙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春聯。至於人們傳說的王羲之改春聯之事,(「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純屬傳說,是人們仰慕其書法而已。 春聯,顧名思義是春節時人們用來表示喜慶的一種良好祝語,或表示合家團聚生活幸福,或祝願來年五穀豐登事事如意……。例: 運際昇平人共樂 , 氣當和淑鳥知春。 人壽年豐家家樂 , 國泰民安處處春。 布穀鳴春人勤物阜 , 瑞獅舞彩國富年豐。 門對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 ,窗含綠水鴨鵝隊隊戲銀波。(農村用) 靈活經營財源茂盛 , 薄利多銷生意興隆。(商業用)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 , 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學校用) 在些我說明一點,春聯和其它用途的聯語在字數上有著區別,即上下聯一般都是單數,取「陽」,儘可能避免雙數,因為在我國傳統意識中,雙數為陰。 2.喜聯。 喜聯又叫婚聯。是人們對結婚者的一種良好祝願。它起源於何時,無從考證。這種對聯有一個特點,就是上下聯語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個能表示夫妻意義的名詞。例: 秋水銀堂鴛鴦比翼 , 天風玉宇鸞鳳和聲。 梧桐枝上棲雙鳳 , 菡萏花間立並鴛 。 3.壽聯。 壽聯現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寫了。在清朝時極為盛行,是老人過壽時,晚輩或親朋好友贈送的表示讚美、祝願長命百歲的吉祥話。這種聯語分男壽聯與女壽聯兩種。例: 鶴算千年壽 , 松齡萬古春。 曲譜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 , 樽開北海一家歡樂慶長春。 北海開樽本園載酒 , 南山獻壽東閣延賓。 以上是祝壽的通用聯。古人大慶壽誕是有講究的。一般大慶整壽。這樣一些專為慶賀其一整壽的聯語便應運而生。例: 五嶽同尊唯嵩峻極,百年上壽如日方中。(五十整壽)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壽) 從古稱稀尊上壽, 自今以始樂余年。 (七十整壽) 日歲能預期廿載後如今日健,群芳齊上壽十年前已古來稀。(八十整壽) 瑤池果熟三千歲,海屋籌添九十春。(九十整壽) 人生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正逢。(百歲整壽) 以上所舉之例皆為男壽聯,在祝壽時,送給壽星的聯語因性別的不同,聯語是有區別的。 女壽聯舉例: 恭儉溫良宜家受福,仁愛篤厚獲壽保年。(通用聯) 庭幃長駐三春景,海屋平分百歲籌。(五十) 玉樹階前萊衣兌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六十) 金桂生輝老益健,萱草長春慶古稀。(七十)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顏久駐,去期頤尚廿載預征後福無疆。(八十) 設帨溯當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稱觴逢此日祝萱顏百歲有奇。(九十) 桃熟三千瑤池啟宴,籌添一百海屋稱觴。(百歲) 至於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在此不一一贅述。下面我簡淡談一談諧趣聯。 4.諧趣聯。 就用途上而言,相對於其他聯語,諧趣的用途最廣,給人的印像也最深。它或褒揚、或鞭撻;或諷刺、或讚美;或鼓勵、或自勉……現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 (1)清末政治腐敗,賣官鬻爵成風,某城中一中藥商人花巨款買了個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時人不齒,做無情對諷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黃丸。」 (2)蘇東坡自幼在父親蘇洵的指引下,博覽群書,知識越來越豐富。為了成為有用之才,他寫了一副自勉聯。這副對聯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3)近人何顏升,清末任甘肅布政使時,有留學歸來的一唐姓翰林在給他的信函中誤將「秋輦」寫成「秋輩」,又將「追究」的「究」錯為「宄」。何即以一聯嘲諷:「輦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異穴,九九難將八八除。」 (4)古時候,有個人很喜歡附庸風雅。一天晚上,濃雲遮月,伸手不見五指。他隨口吟道: 「黑白難分,叫我怎知南北?」 這時,恰好隔壁的窮秀才來向他借一樣東西。聽明來意,他讓秀才對出下聯,方肯借物與他。 秀才想了想,脫口說: 「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 主人一聽,正是佳對,於是高興地把東西借給了秀才。 (三)對聯的創作非常講究辭格的運用。常用的辭格有以下幾種: 1.拆合格.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例如: 閑(閒)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鑲名格。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角)葛亮;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 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3.急轉格。就是對聯的上下半聯中間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轉變。例如: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 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非山乎。 4.迴文格。就是對聯的上下聯各自倒讀和順讀完全一樣,例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5.擬人格。就是利用擬人手法構成的對聯,例如: 鴉叫鵲鳴,並立枝頭談風雨;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6.反詰格。就是利用反問形成對聯,例如: 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羅怕和尚?金錢能贖罪,居然菩薩是贓官? ……………。
對聯的特點
對聯形式多樣。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一)平仄歸類標準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註明;如果出句註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二)平仄相諧規則——馬蹄韻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是馬蹄韻對聯規則的精華所在,因狀如馬蹄的節奏,「馬蹄韻」因此而得名。
以上聯為例,馬蹄韻有兩種平仄排列規則(平仄桿):第一種: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桿」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桿」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1、句腳平仄正格舉例 二句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平仄)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仄平) 爆竹知人意,聲聲悅耳;(仄仄) 梅花曉天時,朵朵歡心。(平平) 三句聯: 申奧功成,入世關通,一年好景蛇辭歲(平平仄) 興邦業舉,富民旗展,萬里雄圖馬躍春(仄仄平) 勤廉並行,作風轉變,民安國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齊治,正氣弘揚,地久天長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聯: 九州風物,蕩漾胸中,一任他海闊天空,鳶飛魚躍;(仄平平仄) 三晉溪山,奔騰眼底,合歸我松青柏翠,鳥語花香。(平仄仄平) 申奧揚眉,入世爭雄,足球圓夢,喜事樁樁強國力;(平平仄仄) 促農邁步,航天鬥豔,科技興邦,豐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聯以上以此類推,不再舉例。
2、句腳平仄變格舉例 民意順,國運興,四海謳歌稱盛世(仄平仄) 春風和,日色麗,九州景物換新顏(平仄平) 此例句腳平仄沒有遵循「兩兩交替」規則(沒有從「平仄桿」的最後依次向前截取),故為變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長聯,有時為了聯意需要或者運用特殊聯格的緣故打破「兩兩交替」規則,即為變格。例: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識、值、夕,古韻仄聲) 這邊游,那邊游,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句腳押韻)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 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 (拆詞分總) 循規曰圓,循矩曰方。當圓則圓,當方則方。或舍圓求方,或舍方求圓,圓方豈可隨心變。 明事為覺,明知為悟。錯覺非覺,錯悟非悟。有以覺求悟,有以悟求覺,覺悟緣由閱世來。(覺,古韻仄聲。普通話jue2平聲) (句腳越遞)
3、句中平仄正格舉例 一言句: 舊(仄) 新(平)
二言句: 詩癖(平仄) 畫痴(仄平)
看水(仄仄) 聽泉(平平)
三言句: 獨生子(平平仄) 特種兵(仄仄平)
龍膽草(平仄仄) 馬蘭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來寶(仄平平仄) 八路進財(平仄仄平)
恩來立志(平平仄仄) 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無錢請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一 百花開盛世(仄平平仄仄) 雙燕入農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八方盈正氣(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二
六言句: 梅報九州春訊(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處處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語歡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鶯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躍龍騰向未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一 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碧海紅霞輝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東風旭日盪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為拆分句,拆分後按每個分句的字數套用上述規則即可。不再舉例。
4、關於句中平仄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 此規則的要點在於:只注重雙音節片語第二個字的平仄交替(第一個字則可以靈活處理)。 此規則一般應用於以「兩平」或「兩仄」起頭的格式中,且單言句不計最後一字。 具體說(上聯):三言句「一不論」(□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論」(□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論」(□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兩句以上的多句聯另論。 舉例: 柳三變(□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仄) 張九成(□仄平。正格應為:仄仄平,此例變格:平仄平) 風清雲靜(□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齊放(□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實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桿,反而為正格) 明月幾時有(□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風歸去(□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平平平仄) 電信九州樞紐(□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閑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平仄仄平仄)「一三五不論」變格處理應注意的問題:(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導致聯句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一般應在五言、六言、七言聯句中避免此問題。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記住一句話:不能只對第三字作變格。以上聯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聯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對第一字作變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聯犯孤仄,下聯犯孤平。(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後一字。) 糾正孤平/孤仄的辦法:將其他單數位置的字也酌情作變格處理(其依據正是「一三五不論」規則)。例: 明月幾時有(平仄仄平仄) 重見六朝名勝(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無限未來日(平平平仄仄平仄)(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樣是「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 切記:五言第二種律詩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種律詩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變格處理。否則就會在上聯出現「三仄尾」,下聯出現「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聯: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聯: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五言第二種律詩格只能對第一字作變格,七言第二種律詩格只能對第一、三字作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二:特殊聯格 在很多特殊聯格中,其平仄運用可以視作馬蹄韻的變格,這些特殊聯格包括疊字、復字、迴文、諧趣、音韻等等。另外,上聯全仄、下聯全平聯句也是很典型的變格。在這些變格聯句中,平仄安排幾乎沒有了任何規律。 舉例: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復字格,上聯全仄)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國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 (復字格)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 (迴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諧趣、數字格。聯腳上平下仄,極為特殊)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 (此聯聯腳上平下仄,實因聯意需要) 逝水載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說真情常來重遊 (全平對全仄,古來有之) 羊年陽春揚州楊柳颺絮洋洋洒洒 燕樂艷日雁塔彥英宴賓嬿嬿姝姝 (同音異字格。2003中華世紀壇征聯一等獎。本來是變格出句,但是對句做到與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體對仗十分工整,給人一種物極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規則此處略去。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教學目的
一、了解對聯的起源及含義 二、了解對聯的特點. 三、掌握對聯的寫作
教學設想
對聯作為一種應用文體在2004年高考試題中出現,在此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了解對聯的含義、起源和特點。學會對聯的寫作。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對聯 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幅畫,說出門上貼有什麼?
二、 對聯的起源
最早人們在門上貼的並不是對聯,而是在桃木板上畫上神荼、鬱壘這兩個門神。遠在周代就有用桃木來鎮鬼驅邪的風俗。桃符本來是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後來在上面畫上這兩位門神的像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換上新符。說明神荼、鬱壘在此,妖魔鬼怪膽敢前來,就抓起來去喂虎,以保來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詩中描寫了這種古老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歌劇<<白毛>>中喜兒唱道:「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可見,這種風俗流傳久遠。到了唐以後,有人開始把桃符上的門神神荼和鬱壘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恭。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病,聽見門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瓊和尉遲恭戎裝立於門外,夜果無事。於是令畫工畫兩人像,懸掛宮門左右。後世沿用此習,秦瓊和尉遲恭就成了門神。 後來,因為用桃符的人多,而畫像又不易,所以就乾脆把秦瓊、尉遲恭甚至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寫在桃板上,懸掛在大門兩旁,這就將桃符上的畫變成了文字,也就產生了對聯的基因。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認為寫上幾個人的名字還不如寫上一些押韻上口的喜慶吉利的詩句,這樣就出現了第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壽」(五代時期後蜀王孟昶作)。在明太祖的倡導下,對聯蓬勃發展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如解晉、祝允明、唐寅等對聯高手。例如解晉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澤東引用來給具有主觀主義態度的人畫像) 清朝才子紀曉嵐更是作對聯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見紀曉嵐悶悶不樂,便問他有何心事。紀曉嵐請乾隆猜,乾隆以上聯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紀曉嵐見皇帝直猜到他心裡,非常激動,馬上叩頭謝恩,以下聯道謝:「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傳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見到一戶農家正在操辦喜事,乾隆一時興起,便派人送去幾個銅板和一副上聯「三個銅錢賀禮,嫌少勿收,收則貪財。」他滿以為這半聯會使對方難堪。沒想到這家的大人還沒來得及回答,只見一個十一二歲的頑童上前答道「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則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舉足不前,左右為難。還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紀曉嵐在一起,乾隆高興便出了上聯: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萬歲爺爺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和珅) 對聯經過了這麼漫長的歷史階段,已逐步變成了美麗的裝飾品。文雅的交際手段和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藝術形式。
二、對聯的含義
對聯(雅一點叫楹聯,俗一點叫對子。)就是兩兩相對的句子。(或是一種應用範圍極廣的文學形式應用文。它是由上下兩部分字數,句數完全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同或相近,停頓節奏一致,平仄協調的文字組成的文學樣式。)例如 秀山輕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
三、 對聯的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四、對聯的寫作
對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仗,對仗又可分為工對、寬對、借對和流水對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特點,才會寫出較好的對聯。 1、工對:就是工整的對仗。要求很嚴,既要詞性相對,又要詞類相同,這才是工對。所謂詞性相對,就是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所謂詞類相對,是指舊時把名詞又分為以下十幾類。如: 天文(日月風雲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宮室(樓台門戶等) 器物(刀劍杯盤等) 衣飾(衣冠巾帶等) 飲食(茶酒餐飯等) 文具(筆墨紙硯等) 文藝(詩詞書畫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鳥獸蟲魚(麟鳳龜龍等) 形體(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倫(父子兄弟等)。只有這些門類在對聯中對上後,才能稱得上工對。請看下面歌訣: 天文:天對地,地對天。日月對山川。祥雲對瑞雪,暮雨對朝煙。北斗七星三四點,南山萬戶十千年。 地理:溪對谷,水對山。峻岭對狂瀾。柳堤對花苑,洞壑對峰巒。舟橫清淺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時令:朝對暮,夏對春。五戊對三更。重陽對七夕,冬至對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晝,十千美酒賞芳辰 。 國號:今對古,漢對唐。五帝對三皇。三國分吳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為四代,禹湯文武是三 食饌:茶對酒,飯對羹。美釀對香粳。炮羊對鱠魚,煮筍對餐英。雪夜烹茶真韻事,春初煎韭見交情。例1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月」和「雲」既是名詞,又是天文類詞對天文類詞。 例2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曉」和「夜」同是名詞,又是時令類詞對時令類詞。這兩聯均為漂亮的工對。 2、寬對:是針對工對而言的.。寬對要求不那麼嚴格,只要詞性相同,就可以相對。 例1 山外斜陽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邊書 山陽湖雪四個名詞對下聯的窗水枕書四個名詞。 例2 閉門藏新月 開窗放野雲 「閉」「藏」兩個動詞對下聯「開」「放」兩個動詞。 3、借對:借對的構成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借義,一種是借音。 因為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作者在聯中用的是甲義,同時又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下聯構成工對,這就是借義的借對。例如: 歧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尋常」的甲義是平常,但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兩尋為常,所以又以它的這個乙義,拿來對數目「幾度」,就非常工整。 除了借義,有時借它的讀音來與下聯相對。 例如: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借「滄」的讀音「蒼」表顏色,來與下聯表顏色的「藍」來相對,而且「海」對「田」,「月」對「日」,「明」對「暖」,「珠」對「玉」等,都是工對,既是詞性相對,又是同類詞相對。 4、流水對:流水對又稱串聯。指一聯中相對的兩句關係不是對立的,且單句意思不完整,合起來才構成一個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稱流水對。或者可以這樣理解;它的上下兩聯不是並列關係,而常是因果、條件、假設等主從關係,屬偏正關係,內容串聯,這就構成了串對。例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籽入地,萬粒歸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以上三個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對組成的. 既然串對的兩聯不是並列關係,那上下兩聯是並列關係的對聯,就屬於正對和反對了。正對用來表現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從兩方面來說明一個事物,描繪一種景象。例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反對是用來表現相反的事物,上下兩連的內容是相反的。例如 柳絮體媚無骨氣,梅花形廋有精神。
五、對聯的分類
1、春聯 高天冬去蘇萬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兩三聲人間是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2、婚聯 歡慶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結良緣 百年恩愛雙心結,千里姻緣一線牽。 3、壽聯 體健身強宏開壽域 孫賢子肖歡度晚年壽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東海水長流 4、輓聯 煙雨凄寞,萬里名花凝血淚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聲月照寒楓,空谷深山徒泣淚 霜封宿草,素車白馬更傷情 5、名勝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叄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6、行業聯 美味招來雲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7、書畫聯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8、其它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橫批:缺衣少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儀廉(橫批:忘<王>八無恥)
六、高考名題舉例,練習
例1、 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山東等考卷) (1)掃千年舊習 __________(樹一代新風) 祖國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氣象新) (2)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新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國泰萬里河山映日紅) 例2、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雲南等考卷) (1) 春暉盈大地 __________(生機滿乾坤) 科學能致富 __________(勤勞能發家) (2) 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 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練習:
1、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處處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氣象新) 一代園丁樂 __________(九洲桃李榮) 爆竹聲聲脆 _____________(祖國日日新) 滿園春色好 _____________(遍地面貌新)
東風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潤長城內外氣象新) 爆竹聲聲舊風俗舊習慣隨舊歲離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風習習新思想新氣象伴新春到來) 2、請同學們課後每人收集20副對聯。
總結:對聯是一朵小花,是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中一朵精巧別緻的小花;對聯,是一條小溪,是我國古老文化長河中一條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調,特有的書法,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種文學形式在世界各國中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國特有的瑰寶。希望同學們發揚光大。在千姿百態的聯苑中,將人名以各種形態嵌入對聯中的嵌名聯,構思巧妙,形態各異,讀來別有情趣。這種對聯既要自然貼切,又要不露痕迹,而且還要意在言外。凡嵌入的人名,都具有超越本義的引申義,是對聯作者的主旨所在,別具匠心。常見的嵌名聯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鶴頂格:要求將規定的字放在上下聯的首字位置上,又稱藏頭聯。如:
曲高和眾;波遠澤長。
這是老舍先生贈給著名作家曲波的一副對聯。聯語雖然只有8個字,卻令人叫絕。「曲高和寡」是成語,改「寡」為「眾」,更是稱讚曲波的作品不但立意高遠,而且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下聯寓意藝術一旦與人民融合在一起,不但「波遠」而且「澤長」。
燕額格: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二個字位置上。如:
恩澤沛蒼生,咸歌大有; 亞東欣解放,共慶更新。
王汝霖是毛澤東在師範學校的同學,這是1950年1月3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寫給毛澤東的賀聯。
鳶肩格: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三個字位置上。如:
雲水巴山雨;文章金石聲。
這是老舍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書贈巴金先生的對聯。 上聯點化唐人詩句「共話巴山夜雨時」,暗喻巴老為蜀中奇才,下聯則讚揚巴老的文章飲譽海內外,定然會發出「金石」之聲。
蜂腰格: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的中間位置上。如:
莫學芙蓉空有面; 應效芬芳發自心。
這是1940年秋天郭沫若贈給侄媳魏蓉芳的一副對聯。「英蓉」,荷花的別名,古典詩詞中,常用「英蓉」喻女子美貌。「芬芳」,本指香氣,用以喻品德或聲譽的美好。此聯用蜂腰格巧妙地嵌進「蓉芳」二字,勉勵和警誡年青一代不要光注重外表,華而不實,而應追求內心世界的完美,要具有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情操。
鳳足格: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入對聯上下句的末尾位置。如:
天下有民皆仰澤;世間無水不朝東。
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的征聯活動中,這副獲獎對聯得到一致好評,作者是著名史學家賀學海。「澤東」二字嵌入極為貼切自然,歌頌了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寫出了中國人民的深切懷念之情。
魁斗格: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聯首字和下聯末字處。如:
賀公揚威,馳驅萬里催靖國; 我黨翹楚,叱吒一生展矯龍。
這是對聯藝術家沙雁先生歌頌賀龍元帥的一副對聯,寫出了賀龍元帥百折不撓,英勇善戰,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人格。構思和遣詞別具一格,所嵌的字都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的痕迹,閃現出抱瑜握瑾的藝術美。
碎錦格:不拘位置,只要在上下聯中嵌入規定的字就行。如:
三強韓趙魏;九章勾股弦。
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撰之聯,其中「三強」為戰國時韓、趙、魏三個強國,又隱喻科學家錢三強的名字,而「九章」為首次記載勾股定理的名著,且又為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古今逸事:趣聯故事(76)
知府與總督斗聯
鱸魚四腮,獨佔松江一府
螃蟹八足,橫行天下九州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兩江總督時,常微服私訪。他到了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縣),寄居在一位老同學所在的一間私塾里,私塾是一位縉紳主辦的,而他這位老同學是匿名隱居在此謀生。
第二日,遇上知府慶壽。柬請官紳學士參加。縉紳接柬,邀私塾先生齊往,私塾先生便請張之洞赴宴。
宴客歡聚一堂,互相問候,熱鬧非常。只有張之洞和他的老同學被冷落。
知府拱手請諸位入坐,張之洞毫不客氣地坐在首席,舉座皆驚!有人猜他是知府長輩,有人猜他是黑幫頭頭,也有的說這老頭來歷不淺。個個只猜不敢言,知府的貼心衛士也不敢幹涉,個個望著知府,看他如何處置。
知府見這個陌生布衣老頭搶先入座確有點火。當著這麼多的客人也不好發脾氣,怕弄得不好,會使自己壽筵落個不歡而散,心頭捏了把火,走近張之洞面前,手指一道名菜,用說話的口氣哼出上聯:
鱸魚四腮,獨佔松江一府;
張之洞一聽,知道知府以「松江鱸」(亦稱四腮鱸)自喻是松江一帶的「土皇帝」。張之洞不卑不亢,抓起一雙筷子,指著另一道菜道:
螃蟹八足,橫行天下九州!
知府聽罷,大吃一驚。即走近那位縉紳面前問:「你帶來的是什麼人物?」
縉紳說:「我也不清楚,他是我私塾先生的老同學。」於是去問了私塾先生。
知府即回前席,在張之洞面前跪下,磕頭連說:「卑職有眼無珠,該死!」
張之洞扶起知府大人,說:「知錯改了就好,我建議大家為知府大人長壽乾杯!」
趣聯故事(77)
何淡如隨紙變聯
海又扒岸又扒……扒上龍門三級浪
生亦唱旦亦唱……唱出梨園一洞天
清同治年間,廣東有位舉人何淡如,南海縣(今石灣鎮)人,曾在高要縣任教諭(督學),其後在港九教書為生,擅作聯語,尤以廣州方言寫諧聯著稱,又工書法。
清末,珠三角各地群體,多操辦廟會,搭棚演戲,水陸扒龍舟,飄色遊街等活動,慶賀豐年。醮棚內外,均要貼上切合盛會的對聯,增加文化氣氛,其中醮棚內的一對自頂到腳的頂櫳格,尤為重要。
某年,何淡如家鄉也以三年一次為例搭棚,演戲慶祝,棚內頂櫳格對聯,鄉中父老,慕名邀請淡如臨場執筆,並命人將對紙折好。
摺紙者問何先生要折幾多(若干)言?淡如答:請便。摺紙者訝而不敢問其所以然。在好奇心推動下,把對紙折成多言的格子後故意重複多折一重,字數便增加一倍,看你何先生如何寫就恰如其格的對子!
只見淡如臨案,捋袖,執筆蘸墨,在聯紙上首書「海又扒岸又扒……」接著在格子中連續寫扒字,邊寫邊看,眼看聯紙上尚餘七個折格時,稍頃,執筆再蘸墨,寫「扒上龍門三級浪」,此上聯便告完成。
此時下聯尚未寫出,圍觀者已暗自心領神會,無不嘆何先生有此隨機應變的怪才。
接著淡如寫出下聯:「生亦唱旦亦唱……唱出梨園一洞天。」
此長聯貼在戲棚上,鄉人皆以有此傑作為榮,客人亦讚歎不絕。離合體字謎——曹娥格
東漢時會稽郡有個女孩名曹娥,其父迎神溺死江中。14歲的曹娥哭號17晝夜後投江覓父,死後背負父屍而出,被稱為孝女。此事轟動一時,感動了許多人。年僅13歲的邯鄲淳為其撰寫碑文,地方官度尚為其立碑,遂名聞遐邇。大文學家蔡邕慕名趕來,無奈到達時天已黑,便用手摸著讀完碑文,讚賞有加,便在碑背後題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 有一次曹操路過此地,看了蔡邕題字,問左右誰解其意?主簿楊修說我已解出,曹操不讓他揭底,走出30里後曹操方解出「絕妙好辭」4字。原來「黃絹」為「色絲」,扣「絕」字;「幼婦」為「少女」扣「妙」字;「外孫」即「女子」,扣「好」;而「齏臼」的最大特點是「受辛」,合成了一個「辤」(辭)字。 由於曹操一生中從未到過上虞,蔡邕摸黑題字可能性也不大,可以推斷這僅僅是傳說故事,但它卻生動地描述了離合體字謎的趣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也就成為離合體字謎的鼻祖,被尊為諸謎格之首,稱為曹娥格。對聯可以不講平仄嗎?
一、 傳統楹聯的要求
從文學角度來看,對聯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中講究較多、要求較嚴的一種特殊文體。從格式上看,它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間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道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 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 下聯,第二句,也稱對句; 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 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璧之妙,缺一不可。 另外,對聯在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傳統的楹聯與格律詩一樣,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律。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在《怎樣作對聯》一文中,作了系統的歸納。現摘錄如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例如: 雲帶鐘聲穿樹去(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過江來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外,古詩的音節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是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對聯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仄-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聯中的「窗」和下聯中的「門」是平對平,「西」與「東」是仄對仄。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1)律詩的平仄格律適用於對聯: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與五言、七言律詩中的頷聯(三、四句)或腹聯(五、六句)完全相同。(2)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對聯的要求,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繫,但不能雷同或重複,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二、對聯可以不講平仄嗎
「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是傳統楹聯的要求,而隨著對聯藝術的發展,這些格律要求已被逐漸打破,出現了一些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全新的佳聯。
不拘平仄的楹聯被稱為非正宗聯寫法。它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用韻。這種聯語作品,長期以來被斥為「非正宗」的楹聯作品。其實,從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楹聯的客觀實際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的句式、句法、結構是同時具備的;從貼桃符到貼楹聯這一民俗習慣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也是同時產生和發展的。不拘平仄楹聯的寫作靈活自由,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量體裁衣,完全適應推廣普通話的新形勢,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樸實、穩重的藝術風格,在聯海中閃耀著奇光。 不拘平仄楹聯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強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對。因為這種格局、程式和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程式相悖,故歷來不為人們所重視,更是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並沒有因此而絕跡,相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紅巾軍初起之時,寫在戰旗上的「旗聯」是: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副「旗聯」充分反映了紅巾軍浩大的聲勢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在寫作格局和程式上,並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但其影響極大。在爾後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時,西路軍戰旗的旗聯僅改「大宋」二字為「混沌」而已:「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軍佔領南京之後,在龍鳳殿兩旁柱子上又見到了這副楹聯的身影,只不過仍是更易二字: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在明朝,據郎瑛《七修類稿》(下)「對聯條」載:「吏部許尚書讚,乃尊亦吏部尚書也。己先為戶部尚書,兄詔,亦尚為南戶部尚書也。吾友俞子木為作一對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銓衡; 兄司徒,弟司徒,總兩京之會計。」 該聯上下聯均有同字「之」相對。在清朝,據梁章鉅《楹聯叢話·格言》載,胡可泉知蘇州,揭一聯於門外,聯語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豐者,各請免見; 撐廳者,鋪堂者,撞太歲者,俱聽訪拿。 這說明那種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的楹聯,當時在官廳衙門亦有所張貼。又據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載云:「紀文達在京師,嘗偕友過馬神廟。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云:『左手牽來千里馬。』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皋。』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里駒也。」這段記載再次說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強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創作楹聯是很常見的。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民間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舉的「左手」、「右手」聯即是;二是文人雅士,為準確表示自己的聯作主旨,不願受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縛,明知違律而有意為之。
但總體來講,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在過去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運動衝擊了整個學術文化界,這種楹聯逐漸多了起來,並為人們所接受,一些名人也開始創作這種聯語。比如我們現在在許多學校常見到這樣一副聯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為南京曉庄師範校園內陶行知先生墓門所題寫的楹聯。再如,1930年12月,紅軍總前委在寧都縣召開軍民誓師大會時,毛澤東在主席台兩旁親撰一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三、平仄之爭的結論
詩,未必是工對比寬對好,古今詩史上有不少名作名句,都不是工對的。林黛玉論詩,也主張「不以詞害意」,「有好句子,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對聯亦同理。
對聯應注重平仄,但如遇特殊需要,則可不受平仄限制,不必因律害義。特別是初學者,如對之過於苛求,反倒會使之望而卻步;還會使聯友的圈子越來越狹小,從而使對聯在人生樂趣中發揮的特殊作用大打折扣。
附:對聯的一些常用的作法
正對法:根據要充分表達到內容,讓上聯合下聯各從一個正面直接敘述某事某物,或講清某種道理。如:工業為主導自力更生建祖國,農業是基礎奮發圖強奪豐收。 反對法:把上下聯的內容對立起來,一聯講正面,一聯講反面,或一聯講過去,一聯講現在;先從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再使人受到啟發,獲得教益。如:憶苦思甜莫忘舊社會苦難,溯源追本牢記共產黨恩情。 描繪法:以白描手法繪景蓄情,給人一種俊秀明快、意味深長之感。如:溪旁電機唱萬盞明燈亮山村,山顛銀鋤舞千畝新苗綠荒坡。 比擬法:藉助恰當的比喻或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形象,既便於人們領會,又易懂易記。如:共產黨象太陽普照革命千秋業,總任務似燈塔輝映江山萬代紅。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緻描繪深化對聯說要表達到中心思想。如:馬列主義旗幟紅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運動波濤洶湧威震四方。 辨音法:我國文字豐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況很常見,也很特殊,運用這一特點巧妙地編寫對聯,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溫州的江心亭上曾有過這樣一幅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上聯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讀音為「朝夕」之「朝」,其餘讀為「朝拜」之「朝」,下聯中一、三、四、六、八之「長」,讀音為「長短」之「長」,其餘讀著「生長」之「長」。
推薦閱讀:
※燈下對聯臨屏對句(四十二)
※自吟自對聯(二)
※礪劍坊對聯群聯友臨屏對句選(1)
※2011年5月11日部分對聯 (二)
※對聯欣賞(153)
TAG: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