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會所」究竟有多神秘?聽他們講一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上流人群居住的北京城與自己居住的北京城是兩個平行的世界。在人們的想像中,「另一個世界」的一天可能是這樣的:
某位擁有億萬資產的富豪,穿過霧霾籠罩的長安街,抵達東長安街10號,長安俱樂部。此地距離天安門廣場不過千米。他進入宮廷風格的會所,繞過通體金黃的屏風和龍椅,與朋友坐在紫檀木的桌子前喝杯茶,相約室內網球場對戰一局。
接近中午,他起身前往建國門北大街8號,位於華潤大廈的北京美洲俱樂部。在與商業夥伴吃上一頓美式商務午餐後,他打開恆溫保濕的私人雪茄屜,抽出一根如馮唐書中描寫的「粗細長短不等的COHIBA」。
下午他又趕到西絨線衚衕51號,那裡原是康熙皇帝第24子誠恪親王之後裔溥霱府邸,低調神秘的「中國會」就在此處。他要在這裡約見某個外資銀行高管。隨後,兩人轉道新源南路6號的京城大廈,乘坐專屬於京城俱樂部的電梯直達50樓,在360度的環形迴廊閑庭信步,俯瞰腳下華燈初上的北京城。
所有這些關於「京城四大會所」的細節都是有據可考的,但是抱歉,現實中很少會發生一天內換四家會所的情況,而且同時擁有「京城四大會所」會員身份的概率極低。究其原因,私人會所與有錢就能進入消費的酒店並不相同。
耶魯大學哲學教授卡斯騰·哈里斯說:「房屋必須具有一種產生神話的功能,那意味著必然也是一種公共和政治的功能。」私人會所似乎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現在人們眼中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私人會所,可能源自18世紀英國的「紳士俱樂部」,只面向會員開放,由英國上流階層在倫敦西區創立。在那些充滿貴族氣息的房屋裡,會員們可以賭博,而這在外面是非法的。19世紀,私人會所大量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興資產階級擁有了權力,這些人在社會地位提高後,自然也開始尋求私人會所的會員身份。
私人會所提供了特權感、私密性、身份地位的象徵、相同階級的社交,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上流人群,這些都是他們所需要的。長安俱樂部對本刊記者採訪郵件的回復就反映了私人會所的行事風格:「我們一直是秉承著低調的經營風格,從未在行業外的雜誌上做過大篇幅的專訪報道。」
上世紀90年代,私人會所悄然登陸京城。「京城四大會所」中,京城俱樂部於1994年首先成立,1996年長安俱樂部和北京中國會相繼開業,2000年北京美洲俱樂部成立。
幾大神秘會所服務人群略有區分,比如京城俱樂部由中國中信集團和美國國際會所管理集團共同創建,主要服務國內外商界人士,以及各國駐華使節和國際名流;長安俱樂部由富華國際集團創立,早期曾將會員年齡限制在45至55歲,入會者多是政商人士;美洲俱樂部會員主要為世界500強企業的內地代表、海歸人士。
「中國的情形其實跟國際一樣,城市精英階層出現以後,他就不喜歡去混大圈子了。他喜歡去小圈子,有強烈共鳴的這種。自然而然,人以群分了。」社群研習社創始人王旭川說。根據福布斯的統計,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在2015年就已超過百萬人。
北京私人會所已有20多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京城四大會所」的會員頭銜仍然是身份甚至權力的象徵。雖然沒有人專門去研究這些私人會所的歷史,但總能通過一些細枝末節感受到某種變化。比如曾經對會員年齡設限制的長安俱樂部,在進入新世紀以後,解除了對會員年齡的限制,它還一直在擔心自己的外形過於普通甚至老舊,終於在今年4月份決定進行「氣質裝修」。面向海歸人士、要求會員具備國際視野的美洲俱樂部,其會員雜誌的版式在2014年第二季度從過去的英文內容在前調整為中文在前。2014年底,中紀委要求該俱樂部陸續封存會員卡,華潤要求各單位立即按照一般會員退會程序退會。當然還有中國會,2015年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字【2014】52號文件精神,及北京市文物局通知要求決定停止營業。
對局外人來說,「會員專屬」的私人會所並不總是壁壘森嚴,偶爾也有機會往裡面瞧上一眼。在大眾點評網上,對「京城四大會所」的點評總共不足300條:
「舊了,看不出京城四大俱樂部的往日輝煌。需要重新裝修了,沒有什麼亮點。不建議去。」
「北京最早的富人交際場所……以前覺得很神秘很高檔,現在覺得真沒什麼。」
「曾經是北京最著名的四川飯店,傳說中老革命們吃飯的地方。」
「只想說一句:有錢真好。」
我幫王子入會所口述者:某歐洲跨國公司中國區代表長安俱樂部
▼
位於長安街10號,其中5層為俱樂部使用,其餘寫字樓對外出租。除了三個各具特色的宴會廳和一個會員酒吧外,俱樂部還有二十多個不同大小的貴賓廳房及會議室。康樂設施包括室內乒乓球館、保齡球館、壁球館和兩個位於10樓的室內空調網球場等。據媒體報道,俱樂部會員入會費16.8萬,每年年費1.6萬。
我第一次去長安俱樂部是介紹一個外國王子入會。
我是中歐混血,出生在中國,但很小就在歐洲生活。直到2010年,我又回來了。
那天我送王子到了酒店後就自己去了長安俱樂部。那次是我們請王子來參加一個活動,他提到希望能加入中國高端的俱樂部,於是我去了長安俱樂部。因為我了解到這裡低調,成立時間也比較長,想成為它的會員很難,要求苛刻,除了錢還有對地位的要求,這二十年,印象里全球只有不到一千名會員。
上去後,在門口我就被一個黃金大龍椅給震撼了,真是嚇了一跳。那個龍椅應該是鍍金的,黃金色,就像故宮的龍椅,全雕的是龍,非常大,就在屏風後面。
除了龍椅印象特深,其餘的倒不那麼新奇。比如那時有一層中餐廳,還有一層日餐廳,還有義大利餐的,還有健身房。其中還藏有會所創立者陳麗華自己收藏的古酒與書畫等。記得一個廳里有一面牆板,掛滿了陳麗華女士與一些人的合影照。會所旁邊是一家保時捷展示廳,據說是向他們租的。
我做了二十年的奢侈品,比如愛馬仕等品牌的顧問。像這樣的高端俱樂部,一般跟奢侈品關聯非常深,很多奢侈品牌會去一些高端私密會所做活動,所以接觸深了,比較熟悉。有一些他們的會員也是我們的客戶。
會所不是酒店,酒店是客都能來,會所不是所有人都能進。我感覺他們的員工很穩定,記住會員也不是很難的事,他們也受過專業訓練。可能是做奢侈品顧問,加上是要介紹王子入會,我就能刷臉直接進出那裡,類似榮譽會員吧。
那裡之前每天都有活動,一些小型聚會,如生日、成人禮等等,還有一些高端品牌活動,這塊針對女性會員的多,消費不錯。比如像LaPerla,義大利有名的內衣品牌在他們那兒做活動以後,當天銷售就相當高。針對女士會員策劃的活動還是挺多的,有次發生了幾十萬的消費。女人買東西踴躍,男性則很少安排購物的環節,有別的一些活動,如打球。
能入會的,繳納高額會員費後,很多消費並不是特別高,有很多活動是免費的。有些時候我們就過去打個球,吃碗面,喝點水。這是一個重要的平台,贏利可能還在其次,估計陳麗華女士也不在乎這個。
這些有錢有身份的人之所以來這裡,我認為是不希望有人打擾他們,來這裡的人可能都是公眾人物,也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騷動。
不少高端會所的會員是世襲的,能看見些年輕人,但富二代臉上也沒貼條,有時就是一群年輕人在裡面,分不出來。如長安俱樂部這樣有二十年歷史的會所,有的老會員就將資格世襲給了二代,我叫他們「傳二代」。
在有的傳二代眼裡,我就是「富三代」了,不過我自己沒靠家裡。我接觸過的一些富二代年輕人就和我說,麻煩您帶我去愛馬仕店幫我選東西,他們還是羨慕我的生活,但很少注意這是我自己自食其力得來的。
後來有長安俱樂部的人來找我,希望我給這些二代講講文化和禮儀課,因為我以前在北大滙豐商學院教過「創二代」總裁班,實際也是富二代。年紀從18歲到30歲都有,教他們的家庭傳承,品牌管理,還有文化和禮儀。很多富二代,包括長安俱樂部的傳二代,他們很快面臨出國留學,但還不會與外國人打交道,出去遭人排斥。我最後沒有去講。因為我主要是教品牌管理的,單獨教禮儀我不感興趣。
在西方傳統觀念里,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除了錢,還有看他的社會貢獻,類似高端會所的會員,就是一種不加冕的身份象徵,而且都是要有人推薦,類似於西方讀名牌大學的推薦信。我認為,中國的會所要想抓住精華,不在於裝修的最好,而在於人的素質。你能夠進門,但是你能在這房間里站多久,要看你的背景,你的出身和你各方面的修養。
「京城四大會所」我都去過,各有特色。中國會比較老式,我感覺不是很適合我,後來就去得少了。美洲俱樂部商人多,國外情調重。我感受的,長安俱樂部比較成熟穩妥,商業性會所就像京城和美洲俱樂部,會員可能壯年的多,還要打拚,長安俱樂部的年齡稍微成熟一點,一般到了不需要去拼的地步,所以對投資這些活動未必很感興趣。
我們教美國大使包水餃口述者:肖志翔(美洲俱樂部中餐粵菜大廚)
北京美洲俱樂部
▼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北大街8號華潤大廈頂層(28-29層),內部設施,除開放式餐廳、會客廳等,還設有12個獨立私密包間。包間以曼哈頓、舊金山等美國城市命名,最出名的包間為華盛頓總統間。俱樂部官網所示會員分兩種:個人會員和企業會員。個人會員入會費20萬元人民幣,年費1.2萬元人民幣。企業會員入會費25萬元人民幣,年費1.2萬元人民幣。
駱家輝大使是在我們這兒學會包餃子的。
作為美國大使,他的歡迎宴與歡送宴都是我們辦的,兩頓我都參與了。2011年,他正式就任美國駐華大使。歡迎宴期間,他來到廚房,請我們教他包水餃。
駱大使身份特殊,來之前我們都不知道是他,只知道有一位特殊的會員訂餐,拿到會員資料時,上面一些個人信息都是空白的。
表格上倒是列著他的個人偏好:愛運動愛健身,飲食在意營養搭配,所以我們那兩頓中西結合的餐都以低油、清淡的菜為主。
我當時做了道魚子琵琶豆腐,不過用的不是魚子,是河鮮的,類似小河蝦的蝦子,然後放在炸豆腐上很鮮美。
還有一道菜他很喜歡,炸子雞。其實類似烤鴨,我們改良了,用雞肉做的。
進入我們廚房的客人很少,到目前為止也就幾位,包括駱家輝先生,他來感謝我們,當然主要是來感謝我的師傅。
我的師傅林勝倫,是「香港食神」戴龍的大師兄。2011年,我跟著師傅,是作為一個團隊加入美洲俱樂部的。他是行政總廚。之前我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做廚師。
中央政策對高端消費還是有影響的。我的切身感受是,之前大家的消費層次比較高端一點,現在逼得大家回歸到一種平常和理性的消費水平了。比如鮑魚、人蔘,這些產品我們以前會用一些頂級的,現在用得很少很少了。
之前用的食材都比較高端,現在我們更傾向於創意類,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給會員一些新鮮感。我感覺現在和以前比的話更有意思,有更高的發展。比如我今天剛剛做完的就是一個會員的家庭用餐,就是家常菜。現在的食客,不單單追求食物的味覺,同時還要視覺的享受。我們會注意做些精緻的擺盤,在傳統烹飪之上加一些現代元素之類的東西。
以前像珠寶等一些奢侈品展示都有,現在很少了。應該與國家大環境有關。
我印象很深的是給同一個客人連著做了兩道糖醋排骨。
他是一個外國人,「中國通」,當時糖醋排骨一端上去,他嘗了下就立刻提出異議,說他在江南吃過正宗的這道菜,現在的味道與之前吃的不一樣。我們就講解了原因,糖醋排骨大家都知道無錫的最有名,甜度比較高,而我們考慮到北方會員的口味,略微降低了甜度。這樣一說他就理解了,其實不同的南方師傅做出的口味也是不一樣的,當然他覺得那個師傅做得好。我幫他重新做了這道菜——按他的喜好。
這個外國客人對中國餐飲非常非常了解。當時我就和他聊了好幾道菜。比如川菜、粵菜、魯菜,還有本幫菜,我主要做粵菜,有的菜系他懂得比我還多。
相比其他餐廳,我們與客人的交流要多很多。我們的服務員甚至廚師經常會在餐後與客人交流菜品意見,特別是細節,比如客人平時喜歡吃這道菜,今天吃得很少,我們就會去詢問。
這些反饋意見我們一般都記錄在一張表上。我剛來會所時,有半年時間,把經常來的客人的口味、禁忌、用餐習慣,還有之前的意見、喜好等等反覆了解,記在心裡。因為會員人數也不是那麼多。現在聽到今天客人的名字,大腦第一反應就能想起對方的情況。會員用餐都是提前預訂,我們很快就能結合營養與個人習慣定製出好的菜單,再和他或秘書溝通,會員覺得可以就成了。
每天早上我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核實當天預訂的客人,並查看食材備料夠不夠。中午來的客人以工作餐為主,比較清淡,或者傾向於粵菜,更關注健康,我們中午基本是11點到1點多比較忙。下午我們還會開會,針對中午客人的用餐情況,聽反饋,討論交流。
晚餐時間比較長,這也是中國人的習慣。高峰大概是5點半到八點半。
「四大會所」可能是業界的一種說法,每一家都各有特色。
我們這個行業流動性大,有的三年就會跳槽。我現在已經做了五年了,工資一萬多,五險一金都有,在行業里屬於中等略微偏上,廚師行業,不同的地方或菜系、不同職位,待遇都是有區別的。可能幾大京城會所都差不多。
其實,就算會員來吃的只是一碗麵條,我們也是一樣對待。不是說用餐價格高就另外對待。我們是想讓會員盡量有家的感覺,有屬於他自己生活的感覺。我感覺會員之所以來我們會所,還是看重這樣的人性化服務。包括我們會不定期舉行一些論壇,如經濟類的,這對於會員而言也是一個交流平台。我們還經常舉辦高爾夫球賽,與幾家球場合作。這種個人化的定製可能是我們區別於一般酒店、飯店的主要方面。我們偶爾也有婚宴,但一般都是會員,非會員想參加,需要有會員引薦。
之前我沒接觸會所時也是覺得這裡多麼高大上,花天酒地,多麼奢華,會員多麼有脾氣,但其實這裡的會員有普通人的一面,基本需求是一樣的,當然他們很多是大公司的董事長或CEO,畢竟與普通百姓有一定區別,有素養,也沒想像中那麼奢華。聚餐而言高低不同,平均也許幾百元一位吧。
普通人夜訪京城俱樂部口述者:孫敬媛(電視從業者)京城俱樂部
▼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6號,京城大廈50層。會員包括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企業家、駐華大使及國際名流。俱樂部官網所示部分餐飲價格:下午茶58元套餐,含兩塊蛋糕及咖啡或茶無限續杯;88元套餐,含四塊蛋糕及咖啡或茶無限續杯;藍莓果昔70元一杯
今年一月,公司在京城俱樂部舉辦年會,雖然並非這裡的會員,但我還是能夠得以一窺其中究竟,去之前,我就對這傢俱樂部耳聞已久,尤其是能俯瞰北京城的優越位置。
我的主業是在教育電視台做剪輯,除了這份工作,還在美嘉歡樂影城有份兼職,這次就是美嘉的年會。年會之前,公司給同事們發了通知,說必須身著正裝才能進入會所。很多同事只好現買正裝,我也是。
年會是在晚上八點鐘開始的。但當天台里在通州進行真實案件的再現拍攝,需要一個女性角色,我就被帶過去了。不過我還是把正裝帶在身邊,拍攝一結束,就趕去參加年會。最後,我還是遲到了四十多分鐘,特意準備的正裝都沒來得及換。
到達京城大廈時,我穿著打底褲、白毛衣、平底靴,本來以為需要找地方換衣服,不過前台已經做過登記,我們老闆也和京城俱樂部的一個管理人員打過招呼,那名在一層大堂等待我的管理人員直接把我帶進了電梯。那部電梯中途沒有人上下,到50層感覺挺快的。我只經過了存包的地方和俱樂部的前台,穿過一條兩邊掛滿照片的木牆走廊,就直接到達公司的包間了。
我是剛開始工作,第一次參加年會是在自己單位,內容就是採買各種食物水果,然後大家一起做遊戲、抽獎、看電影。那次年會我覺得特別好,把大家的關係拉近了。第二次年會就是去這個會所,因為我去之前已經吃了兩個燒餅夾肉和一碗湯,年會上的西餐都沒怎麼吃,在那裡只吃了些甜品。不知道京城俱樂部是一直如此還是因為我們人多,年會上吃的食物種類不足,果汁只有兩種,沒有水果。參加年會的同事大部分人都覺得食物差了一截。而且,由於平常大家穿運動裝隨心所欲慣了,突然穿著正裝,來到這種地方,感覺特別拘束。
活動也是受到限制的。我和同事都只能在包間裡面活動和拍照,我原本還想在50層的會所里觀賞北京城夜景的,但是那條360度的環形迴廊沒讓我們去參觀。
我們好幾位同事都坐在包間窗前那一排木質的椅子上往外看,但是只能朝著一個方向,如果也設計成360度的就好了。大家都想好好看看夜色中的北京城。但是晚上包間里燈光那麼亮,我們幾乎什麼都看不到,窗戶像鏡子一樣把包間里的人都映出來了。
(三篇口述文章由本刊記者朱信明採訪整理)
看天下347期封面故事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推薦閱讀:
※女士會所
※揭秘私人會所里的白富美:一年會費上百萬(1/20)
※關注大基建中還未被真正挖掘的機會所在|蔣衍看盤
※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所有音符的排列組合方式都被用完,導致樂曲無法更新?
※謹防京城私人會所成滋生官商腐敗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