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讓原著小說粉哭暈的六大刪改
金殿大結局
我承認從片花來看,電視劇版的金殿鳴冤已經達到了震撼級的催淚效果。蒞陽公主顫抖的聲線、一聲聲此起彼伏的「臣附議」、梁帝日薄西山的老態、太子今非昔比的氣勢……無不讓人動容。
但是本子個人覺得,原著里梅長蘇當時的反應,也是別有滋味:
面對此伏彼起的舉薦聲,梁帝用力閉了一下發澀的眼睛。其實誰來做主審官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蕭景琰還在,赤焰一案將來地結果便清晰可見,即使是身為九五之尊的自己,現在恐怕也無力阻止。..最後,紀王、言侯和大理寺正卿葉士禎成為了支持率最高的主審官候選,梁帝在心頭突然湧起的疲倦感中讓了步,全部照準。當承擔重任的三人跪拜領旨時,一直把持得很穩的蕭景琰突然覺得喉間有些發燙,不由自主地將視線投向了梅長蘇。
梅長蘇依然保持著沉默,在象一鍋沸水般翻騰著的朝堂上,他安靜得就跟不存在一樣。可是只要認真一點觀察,就可以發現他那雙黑嗔嗔深不見底的眼睛,一直灼灼地盯著御階之上佝僂著身體的蒼老帝皇,彷彿想要穿透那衰敗虛弱地外殼,刺入他強悍狠毒、唯我獨尊的過去……
離成功的距離越近,反而越平靜。正如他所說,最擔心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就像多米諾骨牌,推下第一塊的時候才最緊張,倒下最後一塊的時候早就淡然了。
因為那是必然,且唯一的結果。邪不壓正,得道多助,都是日升月落一般無可辯駁的公理。
況且那個時候,他的身子,也容不得他激昂陳詞了吧……
冷眼旁觀的梅長蘇讓人心疼,劇中憤而起身的梅長蘇激得人熱血沸騰。到底哪個版本更勝一籌,只怕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不過梅長蘇最後跟梁帝單獨見面的場景,也是感念劇組一片苦心了。
梁帝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
這個主旨,劇版和原著都表達得很好,也算是殊途同歸,萬幸萬幸。
後記
雖然雞蛋里挑了這麼多骨頭,作為《琅琊榜》書迷,還是感動多過遺憾。完美難得,有遺憾才有希望,原著的精彩無論播出與否,我們都會記得。
宗主說,你一直記得他,就夠了。
就讓這些未播的經典段落,永遠保持它們在記憶中的樣子,不也很好嗎?
推薦閱讀:
※《楚喬傳》原著中楚喬為什麼最後離開了燕洵?
※宋?張紫陽原著《金丹四百字》
※《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和原著有什麼不同?
※晉·郭璞《葬書●原著》諸家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