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前行備忘錄》(15)

堪布阿瓊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頂禮具無緣大悲的至尊上師!

不共內前行

四 積累資糧單單是違緣的罪障得以清凈還不足夠,仍舊需要積累資糧的順緣。因相乘道位時,要以在一個阿僧祇劫期間積資凈障作為前提,方可現見見道法性真諦。這裡也同樣不例外,要想在相續中生起甚深道的殊勝證悟,積累資糧、凈除罪障要兼而有之。凈化罪業的方法在念修金剛薩埵品已經講述完畢。關於積累資糧,儘管佛子菩薩的行為浩如煙海,但此處就是指有現福德資糧和無現智慧資糧兩種。有現福德資糧,是指從布施到禪定之間的方便行為五個部分,智慧屬於智慧資糧。這兩種資糧是獲得二身果位的方便法。按照新派的觀點來講,以有現福德資糧作為近取因,以無現智慧資糧作為俱有緣,獲得佛陀色身;以無現智慧資糧作為近取因,以有現福德資糧作為俱有緣,獲得佛陀法身。依照舊派的觀點而言,本體本凈的佛陀三身的一切功德,不經尋覓原本圓滿具足,然而如果不依靠二種資糧的外緣就不會現前,就像天空中的太陽雖然本身固有光芒,可是被雲遮蔽就不會發光,驅散雲霧需要起風,儘管起風是雲消霧散的一種因,但是它並不是能生太陽的真正因。同樣的道理,如果不曾累積二種資糧,終究不會得到二身的果位,然而二資糧並不是產生二身的真正因(而是一種緣),只是把緣取名為因罷了。所以說,從聲聞、緣覺到圓滿大菩提之間的所有果位,不積累資糧不會獲得。積累二資的所有方法也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聲聞、緣覺的有現福德資糧,是持戒、修禪;無現的智慧資糧即是證悟人無我和粗分的法無我,他們承許無分微塵的所取和無分剎那的能取為勝義。這種觀點,並不是以理證無法分析,而是因為不敢再繼續分析才這樣安立的。他們認為,如果所取無分微塵不成立,那麼組成器情的因就不存在了,倘若沒有能取無分剎那,業果輪迴的所依就不復存在,為此才安立「這些成立」。菩薩乘,有現福德資糧是方便行為的五度,無現智慧資糧是智慧度,或者說,布施等每一度,從方便顯現的角度命名為有現福德資糧,從智慧空性的角度命名為無現智慧資糧。作為初學者,二資糧只能是輪番交替,而達不到二資雙運的境界。從聖者得地開始,就能呈現出現空無別的六度相,因此顯現方面是福德資糧,遠離三輪執著的空性方面是智慧資糧。如果有人問:聲聞緣覺和菩薩的二資糧都是相同的嗎?並不相同,從作為因的意樂、行為、所得果的方面都有著懸殊的差異。密宗,外三續的一切有相瑜伽,是有現福德資糧,所有的無相瑜伽都是無現智慧資糧。內續瑪哈約嘎的所有方便生起次第是有現福德資糧,智慧圓滿次第是無現智慧資糧。阿努約嘎的生起次第部分和觀想風脈明點的特殊觀修法,以及後得起現為虛幻本尊身,都屬於有現福德資糧,此方便所生的四喜引發出的智慧是無現智慧資糧。阿底約嘎的本來清凈直斷中,將本體空性的智慧立名為智慧資糧,把自性光明的智慧取名為福德資糧,實際上也並不矛盾。或者,任運自成四相是福德資糧,本來清凈直斷是智慧資糧,這是以作為獲得究竟二身之因位居主次來安立的。然而,身為初學者,也可以生起相似的二資雙運境界。顯宗的布施等,每一個經過分析為空性,這是前提條件,以幻化八喻的方式加以修行。外三續通過修行有相無相瑜伽二資糧雙運的果位,就是三部本尊。瑪哈約嘎,本體空性、現相大悲、觀想從因文字與變化中,生起所依能依的壇城。阿努約嘎,身是幻身,意是喻光明和義光明雙運的清凈不清凈幻身起現為本尊身,這是二資雙運。阿底約嘎的本來清凈直斷,內明大悲本體空性、自性光明智慧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及本來清凈的現相任運自成頓超、其本體本來清凈大空,法界與智慧雙運,雖然所有這些都屬於二資雙運,但真正的二資雙運只有聖者才能擁有。所以,顯密之道積累資糧的途徑有七支供等多種多樣,各自道的本體都是積資的方便,然而在這裡宣講的供曼茶羅,囊括了積累資糧的所有法門,並且最簡便易行,是初學者容易實修的法。曼茶羅,提醒我們憶念如來三身剎土一切莊嚴,就像在指頭上系線[1]一樣,我們要在自己心裡觀想三身剎土的一切莊嚴來作供養。依照華智仁波切和班多堪布的教言所說「現相化身曼茶羅,實相報身曼茶羅,能遍法身曼茶羅」。第一、共同化身曼茶羅:毗盧遮那佛的頂髻到手結定印持缽內,中間有二十五層蓮花,第十三層對準心間的蓮花花蕊中央,有十億娑婆世界,四大部洲、須彌山連同天界,一個兩個……一直計算達到千數,就叫做一千小千世界。它的周邊由等同離諍天的一個鐵圍山環繞。以一千小千世界作為基數,一個兩個……一直計算到千數,稱為二千中千世界,它的周邊是由等同一禪天的一個鐵圍山環繞著。再以二千中千世界作為基數,一個兩個……一直計算到千數,即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它的周邊由高度等同四禪天的鐵圍山環繞,是一位化身佛的所化剎土。以此為例,儘管五部佛或者以部所分的二十五部前面的所有蓮花花蕊和花瓣一一微塵中,互不混雜顯現不可思議的剎土,甚至發尖範疇的部分,也現出盡微塵數不可思議的化身剎土。以此為例,身體的每一毛孔中香水的一一極微中,也有如海剎土,這些佛化身剎土莊嚴加上天界、人間的榮華富貴這一切,我們通通在心裡觀想取來,在此基礎上,連同自己所有最珍愛最寶貴的福壽榮華一同供養,這就是化身曼茶羅。第二、不共報身曼茶羅:以上都是不清凈化身的剎土,而實相清凈的報身剎土是具五決定的自性,處決定為密嚴莊嚴等智慧寶自現剎土以無量莊嚴而超勝。本師決定,中央是毗盧遮那佛,東方是金剛薩埵佛,南方寶生佛,西方無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即五部佛。再以小部來分,中央是身五部,東方是金剛五部,南方是功德五部,西方是蓮花五部,北方是事業五部,共二十五部佛。眷屬決定為一地至十地的菩薩。法決定是大乘法。時間決定為相續恆常的自性。以如此一佛具五決定的報身為例,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具五決定的報身剎土莊嚴、無量殿、地基、材料、裝飾、莊嚴,以及優美的欲妙天女手捧雲霧繚繞般不可思議的供品,這些都是五部自性,這一切用心觀想取之而來,在此基礎上連同自己的金剛蘊風脈明點清凈為智慧自性的一切,一同供養,這就是報身曼茶羅。第三、周遍一切的法身曼茶羅:能周遍於以上顯現不清凈的化身剎土、處於清凈的報身剎土就是法身曼茶羅。法身不偏於輪涅任何一方,也不墮於有無任何一邊的智慧大妙力游舞的莊嚴,不清凈輪迴的法、清凈道與涅槃的一切法,尤其是任運自成四相聖聚的許多莊嚴相本來圓滿存在,這一切的一切全部用心觀想取來,在此基礎上,連同自己心性無生中妙力不滅浮現出的一切分別識聚均不捨棄而現為智慧的所有莊嚴,一併供養,這就是法身曼茶羅。共同化身曼茶羅時,高山洲島等的說法,《集密意續》中對曼茶羅的講解,只是作為參考罷了,而並沒有宣講的傳統。隨後在供曼茶羅的時候,先要洒水壓塵,清掃住舍,這是積資糧的第一個條件。所需的供品力求齊全,供水、神饈、燈、香等,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相應籌備完整,要求在沒有完成曼茶羅修法期間一直不間斷。在所修的曼茶盤裡安放供堆,明觀福田,按照皈依時講的那樣。尤其是釋迦牟尼佛佛像身所依、《般若攝頌》、《密藏續》(即《大幻化網》)等語所依,噶當佛塔等意所依,包括借來的在內,都安放在供桌上。供養用的曼茶盤和放置供堆用的材料,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不被吝嗇所染。由於這屬於修行剎土,所以要做到不雜有石子、燕麥、鳥糞等臟物,所有五穀雜糧要完好無損,純凈清潔,以香水浸潤放置。修法時分為入座和座間,入座的前行法完成之後,進入正行:遵照閉關上師和華智仁波切的傳統,要求每一座廣的念誦完成一遍,依照雅仲活佛的傳統,早晨時廣誦一遍前行法,后座時,《明朗念誦集》中所講的從「暇滿人身極難得……」一直到「宛若入瓶蜜蜂旋」之間四厭世法所包含的內容要略修一遍。接著從皈依、發心、念修金剛薩埵所有引導,也需要相應觀修。這也必須了解入座的時間長短。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修什麼法,首先都要求略微觀修厭離心等(指四種厭世心),後面的所有內容也要稍加修行。曼茶羅以上的厭離心到金剛薩埵之間的所有修法,大概地觀修。隨即誦《隨念三寶經》、《彌勒願文》,從「加持地基」直到「迎請供墊」,按照《明朗念誦集》來念誦。隨後,念誦十二相頌以及自己有信心的一偈佛贊或兩偈佛贊,接著(《普賢行願品》中的)「所有十方世界中……」念到「贊佛甚深功德海」。其後一邊念百字明一邊用手腕擦拭曼茶盤,右繞擦拭曼茶盤三遍,左繞擦拭三遍,其實,我們的手腕部位有能開發智慧的脈。與之同時觀想本基法界無生的曼茶盤上,基現無明的一切垢染,依靠道諦證悟無我的智慧拭去,從而得以清凈。接下來,念誦「為持珍寶心,我今供如來,無垢妙法寶,佛子功德海」。(這樣的供養具備三種清凈:)意樂清凈,不是為了今生今世救畏和求善等,而是為了自相續中擁有珍寶菩提心;對境清凈,供養的對境不是外道的本師等,而是三寶尊;供品清凈,如云:「物品清凈善供養。」供品要做到優質、潔凈、美觀。首先優質,如果自己擁有黃金和白銀,那麼優質的物品就是黃金,所以要把它供養三寶。以此為例,自己的所有財富中要供養上等的。第二潔凈,如果你擁有黃金和白金,那麼黃金是潔凈的,因此要把它供養三寶。以此為例,絕不能把有辣味的酥油、發黃的菜葉、發霉的油餅作供養,要將白白的酥油、青青的蔬菜、香香的油餅供養三寶。第三美觀,供桌不管是分層還是沒有分層的,就算是在一塊平台上面,也要仔仔細細擦凈灰塵,依次擺放神饈、花、水。供水杯,要認認真真陳列,不能東倒西歪,要整整齊齊,數量為七,大的供杯之間有一指距離,小的供杯之間有一粒青稞的間隔,供水要根據容量而定,既不能過滿,也不能過少,確保不溢到供桌上面,諸如此類。隨後放燈、香。簡而言之,所供的燈光不能把神饈裝飾熔化,香灰不能沾染供水。供養時從自己的左方——對境的右方開始陳設供品。在撤供水的時候,從自己的右側——供境的左方開始收,也要懷著慚愧、畏懼、恭敬、不放逸的心態來撤下供品。當今時代大上師們應供時,供養的碗罐尚且需要頂在頭上,那麼為什麼供養諸佛菩薩不需要恭恭敬敬呢?之後,帶著供堆拿著曼茶盤,廣供三十七堆,接著念誦下文:--------------------------------------------------------------------------------[1]指頭上系線:藏族的一種傳統,當受別人委託轉口信時,因怕忘記而在指頭上繫上線來提醒自己。


推薦閱讀:

男士備忘錄:女士優先——外交官說禮儀
四月七日備忘錄
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TAG:備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