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之有形與無形
轉載▼
標籤: 我記錄財富人生教育雜談財富 |
每天,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
人人都在為生計而奔忙,為能生活的好一點而奔忙。
心中都有個願望,自己要能通過什麼較為有效的途徑獲得較大的財富該多好呀!
同時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過得富足。
而現實中真正獲得財富的卻是少數人。當然這少數人也不是輕而易舉就富有的,他們有過磨礪,有過挫折,有過失敗,但他們有想法,有目標,有信念,有堅持,最後成功了。我想他們所擁有的不僅僅是我們看得到的財富,更擁有一種財富是我們看不到的,只能感覺或感悟,而且往往是只有在擁有了後面一種財富之後才有可能擁有前一種財富。
中央電視台差不多每期《財富故事會》的主人公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真是令人遐思,為什麼人人想富有,但卻總是少數人是財富的擁有者?
想來,是人的意識形態和意識水平決定了他的生活態度,進而影響他的生活走向,最後導致生活狀態的差異。
一個意識形態良好,意識水平高的人往往容易成功,如果他願意也容易獲得財富。因為意識的好壞,意識的高低決定人的行為。
這裡的意識是指人的思想,或者叫認識,好的意識使人知道要進取,要做正確的事,並且怎麼做,最後成功。
這種意識也會給人一種良好的心態,當自己狀態低迷時,會自我調節,從容地走過難關;當自己春風得意時,能冷靜面對,邁向更高層次。
劉邦與手下人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張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克,攻必勝,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也。」他不是說靠這,靠那,而是靠人,靠三個高能人才。他將張良的蓋世謀才,蕭何的蓋世治才,韓信的蓋世將才,為其所用。這就是他戰勝「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強大對手楚霸王的總關鍵。劉邦的確高明!他把能人看得重於一切!得能人者得天下!就憑這種認識,就憑這種意識,天下能不是他的嗎?
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有段名言:「一個人的生意做多大,關鍵是他的眼光有多大。」可見一份眼光等於五十分智商的作用有多大。這裡的眼光就是意識的別稱。
那麼這種意識從哪裡來呢?從受到的教育中來。這種教育首先應該從父母或長輩那裡來,亦即家庭教育,其次從自己的經歷中,也就是學校教育或社會中來。而父母或長輩能給什麼樣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人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所接受的,是它決定著意識形態的形成及意識水平的高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長是一個人的第一任老師。
剛才說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得富足,甚至成為富翁,能否如願,就看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了,也就是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意識。
通讀諸如《哈佛女孩》、《哈佛男孩》、《北大男生》、《卡爾·威特》及周弘的《賞識教育》等講述家庭教育成功的書籍,可以看到書中的家長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採取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手段使不同的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功,但這些都是外顯的,內顯的東西,也是它們共同的東西就只有一個――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意識的培養。
學校要求全體學生每天跑操,意在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對每個人自己都是好事,但總有不少學生找各種借口少跑或不跑,既使跑的學生大多數也是敷衍了事,沒有幾個是在認認真真地跑。
這是意識的差距。
國家要求普及計算機教育,從小學開始推廣,但總有一些學生找各種理由不去上電腦課,既使去也是只打遊戲,別的更有用的電腦功能碰也不碰。
這又是意識的差距。
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主要使為了複習當天課堂學過的知識,許多學生要不草草了事,要不抄襲別人的,要不幹脆不做,想盡辦法應付老師和家長,更別談深入研究一些問題繼而擴展性地探討了。
這同樣是意識的差距。
······
可想而知,有這種意識的孩子,對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工作不會有什麼好的態度,也不會有什麼好的想法,遇到困難只會退縮,所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獲得財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一個具有正確意識的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為更好的發展,好好鍛煉身體,既使學校不要求,也要每天堅持跑步;明白當今社會離不開對電腦的掌握,正好學校開設電腦課,儘管教地比較膚淺,但認真地學,肯定能用到;作業從來都不馬虎,一邊做一邊思考看課堂的知識掌握了沒有,還要深想,看還能不能再挖掘點什麼更深奧的東西。學習是為了自己長本事,長才幹,不是為了交作業,讓老師看我做完了。
這樣的孩子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的。
孩子是一張白紙時,不會有什麼差距,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有了差距,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得富足,為什麼大多數不行,只有少數行呢? 差距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們來看一個調查:
幼兒教育,包括學前教育,亦可稱早期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60年代以來,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眾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髮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幼兒教育的這種作用,由於周期很長,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前不久,專家們提供了一份研究資料,很有啟發。美國的一個教育研究基金會1962年在密歇根州發起了一項歷時近30年的學前教育跟蹤研究。研究的對象是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差但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追蹤他們一直到二十七、八歲,發現與沒受過學前教育的同類人相比,有明顯的差別:一、是明顯提高了學習成績,學業完成率高,特殊教育需求少;二、是明顯提高了了社會穩定性和社會責任感。這部分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年輕人的成婚率高,屬於雙親家庭的子女多,就業率和有酬率(有報酬的就業)高,佔有資產率高,犯罪率低;三、是明顯減輕了納稅人負擔。根據研究報告的測算,對這組兒童每投入1美元保育教育費可以減輕納稅人7。16美元的負擔,投資回報率為1:7。
最後的結論:
早期教育的投資收益大大高於投資的花費,這說明幼兒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對消除貧困,對社會財富的積累,縮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會的差距都有非常重要是積極作用,對整個社會是極其有利的。
我們須明確一點,這裡所說的幼兒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是更強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也就是從小培養良好的品質、積極的態度、廣泛的興趣,積極開發兒童的腦功能,發現和發展兒童的潛能,使他們形成愛探究,善思維的習慣,同時獨立性很強,有膽有識,有規則意識,這將為人的一生的充分發展奠定基礎。
好的教育能給人無形的財富,具備了無形財富就有了得到有形財富的可能和潛質,尤其是人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不是看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看奠定了學東西的基礎沒有,看有沒有培養起學東西的素質,看是否使孩子眼界逐步開闊,自身的才能得到累積。
所以家長必須懂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家長有了高層次的意識形態,自己孩子就有了一個高起點。
案例1、
一位本身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民父親,將家裡的五個孩子全部培養成了大學生,後來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很出色。記者去採訪這些孩子,父親是如何將你們培養成才的。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身教。父親從不講大道理。他為我們每個孩子制定一份計劃,早晨5點鐘起床,鍛煉身體,包括他自己。每天早晨,父親總是第一個起來,敲敲房門,不多說一句話,我們便自覺地爬起來。十幾年如一日,父親從未間斷過。我們的毅力便在這十幾年間一點一點的沉澱下來,成為一棵不倒的大樹。每個孩子從跨進小學的第一天起,父親便發給他一個臉盆,一個搓衣板,意味著以後要自己清理自己了。我們的獨立性便從這一個臉盆,一個搓衣板開始了…… 。
案例2、
有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結果,上課還不到一周,由於講不清數學題,被學生轟下台,灰頭土臉地回了家。母親為她擦眼淚,安慰她說:「滿肚子的東西,有的人倒得出來,有的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找找別的事,也許有更合適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出外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裁剪衣服的時候,手腳太慢,別人一天可以裁製出六七件,她僅能做出兩件,而且質量也不過關。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的,別人已幹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說完,就為女兒打點行裝,準備讓她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試試。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干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次女兒失敗而又沮喪回來的時候,母親總是安慰她,從來沒有抱怨的話。
30歲的時候,女兒憑著一點語言的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一名輔導員。後來,她開辦了自己的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又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是一個擁有幾千萬元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向已經年邁的母親問道:「媽,那些年我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為什麼對我那麼又信心呢?」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就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種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種不好的話,撒上些蕎麥種子也許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會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總會又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之後,女兒落了淚。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最堅韌的一粒種子,她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我們再看看比爾·蓋茨父母的成功教育經驗
比爾·蓋茨是當之無愧的電腦金童,是當今世界首富,他創造了人類創業史上的神話。比爾的成功之路是絢麗而神秘的,他的成功在於他有似乎永遠都在思考的聰明腦袋,他有自主獨立、充滿競爭意識的個性,他有能夠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極其充沛的精力,尤其不能忽視的是:他有一個能夠保護他的這些天賦的家。
蓋茨家族不屬於那種墨守成規的類型。比爾的祖父和父親在年輕時就顯示出蓋茨家族企業家的天賦,而比爾則把此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爾·蓋茨從小就精力過人,早在嬰兒時期就能自己讓搖籃晃動起來,從小就極愛思考,一迷上某事就能全身心投入。在比爾很小的時候,家人就隱約感覺到了他的天賦,他們總有意無意地為比爾創造環境與機會。從外祖母循循善誘的啟蒙式教育到父母不辭辛苦地為比爾尋找適合他天分發展的社團與學校,無不為比爾天賦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氣,使它能夠滋潤地生根、開花乃至結果。
● 激活天賦就是促使他快樂地思考
外祖母對比爾產生過重要影響。他用獨特而豐富的教育方式引導比爾天賦的發展。這促使比爾的思維能力向縱深發展,鍛煉了他非凡的記憶能力。
外祖母特喜歡和聰明的小比爾一起做遊戲,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遊戲。她教少年比爾下跳棋、玩籌碼,還有打橋牌等她所喜歡玩的東西。玩遊戲時,外祖母總愛對小比爾說:」使勁想!使勁想!」她也常常為比爾下一步好棋、打一張好牌而拍手叫好。這些極大激發了比爾愛思考的潛能。
外祖母還常常給比爾讀書、講故事,比爾從中受益匪淺。他在外祖母的幫助與指導下,成了興趣廣泛,廢寢忘食的讀者--讀書常成了他打發精力的好方式。在這過程中,比爾對數學和科學書籍及與優秀青年有關的小說十分痴迷,他的思考又多了用武之地。
在家人的引導下,比爾非常喜歡讀書,經常參加閱讀比賽得第一名,同時讀書也擴展了他的眼界,提高了思維能力。
外祖母早已意識到比爾在思維與記憶上的潛力。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激活著比爾這方面的潛能,有時祖孫倆一起在公園散步,外祖母常會與比爾交流下棋的技術或看某篇佳作,讓比爾尋找更新下法或表達更獨到精闢的見解。正是在這種磨鍊中,比爾一步步成長起來。
● 天分要在好環境中發展
比爾·蓋茨的父母十分關注兒子的成長。他們總是不斷地努力尋找適合比爾天賦發展的外在環境,總在不斷創造條件使比爾的才智有用武之地。
比爾·蓋茨的父母在質樸的處世方式中,更多地關心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他們在工作之餘總是儘可能地與孩子們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斷進行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拼圖比賽,幾乎玩所有的益智遊戲。父母希望在家庭中形成和諧向上的氛圍,以有利於小比爾的天賦的培養與發展。
比爾·蓋茨父母意識到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家庭中的環境已經無法滿足比爾天賦的進一步發揮。小比爾有時會責備母親智力不足呢!於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會,積極為比爾尋找屬於他的空間。六年級的比爾在父母的幫助下參加了西雅圖的當代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里,許多聰明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討論時事、書籍和其它主題,這裡已具有一定的大學氣氛了。在參加活動中,比爾常以積極而獨到的見解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家裡也儘力支持比爾參加各項活動。
● 極端自由的抉擇
在是否就讀私立的湖濱中學的問題上,比爾·蓋茨認為那些嚴明的校紀純屬多此一舉,不大願意受那些約束。為此父母同自由慣了的比爾進行了一次較為融洽的談話,把湖濱中學的優勢特點及父母的一些想法都告訴了比爾。比爾被該校的優越條件所吸引,認為自己能在這裡找到競爭對手。比爾為了這些決定忍受那些」不必要」的紀律的約束。
比爾在湖濱中學讀書時,常按自己的興趣志好來安排學習。比爾在喜歡的課程上狠下功夫,在課堂上睡覺是常有的事,但學得也不錯--大概因為他很聰明。
每次父母看到比爾·蓋茨拿回來的成績單,儘管他們知道比爾·蓋茨在一些課程上會學得更好,但他們並沒有拉下臉來責備比爾。
父母知道兒子的潛力,只是他不願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罷了。所以比爾在學習上一直很輕鬆,他把自己的天賦與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他喜歡的數學與計算機。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愿。
父母相信,只有在哈佛比爾·蓋茨才能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他的天賦才能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作為律師的父親在律師界聲望非常高。他曾做過多年州律師協會主席和幾年全美律師協會的主席,他十分希望比爾能子承父業。而當時,準備上大學的比爾·蓋茨儘管把法律預科列為自己的主修內容,但是一想到自己將來像父親一樣一輩子與法律打交道,比爾就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比爾感興趣的是數學和計算機,在它們身上他才找得到自己的樂趣與價值所在。
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它父母那樣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於是,當他們發現兒子對當律師毫無興趣時,意識到若強迫他,那麼兒子的天賦是無法從律師業中體現出來的,這對自己兒子的發展極其不利。
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這一想法,讓比爾在大學領域裡自由發展。這一點幫了比爾的大忙。
但一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的父母面前:比爾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繡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
受過正規教育的父母一開始極力反對,認為在哈佛大學求學對人來講十分難得且重要,中途放棄對今後成長不利。父母甚至托一位他們的好朋友--十分有名望的企業家勸說自己的兒子。
但比爾·蓋茨對哈佛已失望了,他在這裡沒有找到比他更聰明的人……他很孤獨,自己的奮鬥目標是把握契機發展計算機事業。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麼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便是最佳的切合點吧!
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嚮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體領域大展鴻圖
● 比爾·蓋茨的專註
在家庭的呵護下,比爾能全力專註於某一事物的天賦十分明顯。他只重視那些他感興趣的重要東西,對其他事物一概不管。
1968年秋天,在湖濱中學上學的比爾·蓋茨第一次接觸計算機。這個神奇的傢伙便深深地進入比爾的視野與神經。比爾開始瘋狂痴迷上了計算機。很快,八年級學生比爾便擠進了高年級學生的圈子。他們的老師所知道的所有計算機知識,比爾一星期的時間就超過了。
在那個計算機剛起步的年代,上機編程太昂貴了,儘管它那麼奇妙、那麼吸引人。
但聰明好學的比爾總在不斷尋找甚至創造機會去上機編程序。那個時候,比爾常與夥伴們一起乘車到湖濱中學附近一家新辦的計算機中心公司編寫程序。他一直忙到累得無法繼續才回家。他們常常是一邊吃著從附近食品店買來的麵包,一邊忙著編程序工作。比爾在夥伴中表現得最頑強。在家裡,他常常為了一個問題的困擾,費盡心機地苦苦思索。他的房間里到處都是電傳紙和計算機紙,成捲成疊的。
晚飯後,興趣高漲的比爾·蓋茨常假裝上床睡覺,然後偷溜出家門,坐十來分鐘汽車去計算機中心公司繼續他的編程工作,偶爾他回來得太晚了,汽車已經停運了,他只好走路回家。但他似乎樂此不疲。
在哈佛大學裡,學習計算機的條件優越得多了,比爾簡直如魚得水,以極大的精力投入到計算機中。為了趕一個程序,比爾一干就是36個小時以上。有時困了,他就趴在桌面上睡著了,醒來後繼續工作。忙完工作後,比爾一回宿舍拉過毯子倒頭便睡。有時太投入了,以至他在蓋著電熱毯熟睡時,還夢著計算機的事。在一個凌晨的3點,比爾開始說夢話,他一遍遍地說:」一個句號,一個句號,一個句號,一個句號……」
比爾對不關心的事卻極少在意。無論是課程、衣著、還是睡覺,社會交際等。儘管那時家裡富有,他總是穿得比別人破。在生活中,他有堅強的意志力,不為慾望左右,比爾在哈佛求學時,幾乎沒有追求過任何女子,未與任何人有過約會,儘管他有過許多這樣的機會。因為,比爾留意的,絕不是這些方面。很顯然,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比爾的家庭由於注重對他的天賦的保護與培養,因而使比爾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使他的天賦不斷被激活,直至轉化為現實。
為了使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們應該從中得到些啟發。
勿庸置疑,三個家庭的家長,無論社會地位的高低,無論有沒有財富,都是在孩子意識形態的形成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都取得了成功,獲得了財富。著名的好利來公司總裁、身價10億的羅紅說他今天的成功歸諸於兩個人。首先是父親的教導,父親對別人的寬厚與永遠樂於助人,甚至是「敵人」,這是身教;要清楚自己,走到哪裡都要有好印象,這是言教。父親並沒有留給羅紅多少錢,他留下的就是能得到錢――有形財富的無形財富。
同樣的例子也有很多,好的教育,尤其是好的兒時家庭教育能給人以無形的力量,最後化作有形能量;這無形的力量對個人的發展,對社會的和諧就是一筆寶貴的無價財富。
推薦閱讀:
※財富創富
※從雙腳可以看出財富情況嗎
※為什麼說沒有原始資金也要開始投資
※家庭財權由誰管:一手抓財富倍增一手抓生活和諧
※和財富:人生不同階段該如何理財?看完震驚了!
TAG: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