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和焦慮症是藥物治療好,還是心理治療好?

貝克

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創始人之一,早年注意到抑鬱症患者總愛有最壞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真實的基礎,比如 「沒有人愛我」, 「一點兒希望都沒了」。 貝克認為這些被扭曲的想法是人們壞心情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糾正這些想法,用更好、更實際的想法來代替,那麼好的情緒就會因此而來。

貝克開始以一對一的形式教抑鬱症患者嚴謹評估自己的不良思維,教他們用更實際的方式來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這些患者在10-12周(每周一次)的治療後有了顯著的改善。1975年,貝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了認知療法中心,治療了上千名患者,培養了30位弟子。這些弟子也分別開展了認知行為療法(CBT)研究。 貝克還培養了50餘名心理治療師。 1994年,貝克建立了非營利性機構貝克認知研究所,更好的發展他的治療方法,由他的女兒朱迪·貝克來管理。

同時,其他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發展了行為治療技術,比如針對驚恐癥狀的呼吸放鬆練習和暴露療法。行為療法與認知療法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融合,形成了認知行為療法(CBT)。認知行為療法第一次出現在醫學期刊是在1980年。

最初,傳統心理分析師對CBT不認可。華盛頓大學的Marsha Linehan對當年的情況描述說,「當時就是一場大PK。非認知行為治療師總會發起帶著歧視的進攻。貝克回憶,「他們覺得CBT是膚淺的,就像用音樂來治療腦膜炎一樣。」

貝克為了獲得科學證據,開始了長達30年的臨床試驗。1977年,貝克在44名患者中進行了認知療法和標準的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比較,這是第一次嚴格對認知療法的臨床測驗。結果顯示,貝克的療法效果比藥物效果好。

接下來的十年,貝克和他的學生團隊將CBT應用於焦慮症,驚恐發作等。1992年,貝克證明CBT可以有效治療驚恐發作。兩年後,一項蘇格蘭的研究證明了CBT在廣泛性焦慮症治療中的效果。

然而在這一切進行的同時,抗抑鬱藥物在美國開啟了一場大革命。1987年,抗抑鬱葯被批准,很快成為百萬美國家庭藥箱的常備葯,心理治療逐漸不受關注。1995年,一項政府研究進一步提升了對藥物的狂熱。他們的研究表明針對重度抑鬱症,藥物治療比CBT更有效。美國醫學期刊的數據顯示: 到1997年,在抑鬱症治療中,藥物治療比心理治療更加流行。75%的病人用藥物治療(1987年只有37%),60%的人參與了心理治療(1987年有71%)。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 Robert DeRubis說:「20世紀90年代是抗抑鬱葯的年代。精神科醫生都被教育說這些小藥片是病人唯一需要的東西。」

「大型製藥公司每年花上億美金來推廣抗抑鬱葯,這給藥物治療帶來了一個難以挑戰的成功光環。」貝克說。「很難與巨人競爭。但是,我們越來越清楚看到,人類的問題最好還是用人的方法來解決。」 貝克現今還在繼續他的研究所工作。

CBT的研究持續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1999年,JAMA 發表了一篇研究表明CBT能夠治療失眠。2004年,研究表明6次CBT治療可以減輕疑病症,幫助抑鬱症和強迫症青少年,解決睡眠問題長期效果比安眠藥更好。2005年,CBT在多個重度抑鬱症治療和預防抑鬱自殺的研究中也表現出出類拔萃的效果。

此外,腦成像研究也證明長期的CBT治療能夠促進腦部生理改善,正像藥物治療產生的效果。

一項由賓州大學和范德堡大學學者針對240個患者的研究表明,針對中度和重度的抑鬱症,16個星期的認知行為療法(CBT)治療和帕羅西汀(抗抑鬱藥物)效果相同。但是一旦治療停止,接受CBT治療的人中31%的患者複發,而接受帕羅西汀治療的患者中高達73%的人複發。

一項對文拉法辛(抗抑鬱藥物)和 CBT性價比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效果下,吃藥的短期(三個月)費用會低一些,但是CBT治療長期(12月和以上)更省錢。

最終,選擇藥物治療還是CBT治療取決於: 你願意花時間去和一個人聊,還是忍受副作用單純吃藥?長期看, CBT治療給人帶來了一個新的可能性:它可以改變你看待自己的方式。這也是藥物治療不能達到的持久效果。

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點贊吧。

推薦閱讀:

你有過哪些執念,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部分人的批判,都只是在證明自己正確
墜入深淵,沒有希望,只能麻痹自己,怎麼辦?
做人的最高境界:裝傻
為什麼你缺乏主見,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

TAG:抑鬱症 | 藥物 | 心理治療 | 心理 | 焦慮 | 抑鬱 | 焦慮症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