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季養生之道

四季養生之道一、春天,該如何養生

一到春天,很多女性就會流涕、打噴嚏、咳嗽,還有人會全身長很多的疹子。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髮際,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三月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在古人心中,春天也是一個陰陽變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人體也隨著時節的變化而變化。

中醫理論認為春天陰消陽長,自然界陽氣開始生長,陰氣減少。「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為陽,地為陰,陰陽氣都生髮起來了,萬物都開始發育生長。人體與自然界相應,生理功能開始活躍,新陳代謝日漸旺盛。春天,人的活動量開始增加,陽氣開始生髮,氣血漸漸運行活躍,人的皮膚腠理變得疏鬆,毛孔開合。這時,人體的陰陽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是很不穩定的,一旦調節不當,人就很容易生病。

那麼,《內經》告訴我們,春天該怎麼養生呢?

①「夜卧早起」,意即健康作息以養生。春天到了,女性可以稍晚靜心安寢,但最好不超過12點;清晨日出,早早起來,「廣步於庭」,在草長鶯飛的院落里慢慢地走,讓氣慢慢地生髮。

②「披髮緩行」,指職業女性下班後就可舒適地放鬆自己的心情,披散發束而不苛求外表嚴整。很隨意地在家裡起居,別約束自己,時時保有「明朝散發弄扁舟」的逸懷。「腎藏志」,「以使志生」,這樣做法,使腎的精氣一點點地生成勃發。

③「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說的是春天不能起殺心,春折一枝花,秋少一個果。春天人體內也有花(氣機)在生長,請不要去壓抑它,儘力給予花兒營養,澆水培育,讓它生長並盛開,更不要挫傷花兒成長的勢頭,減損人的生機。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上述三點,就是與春天氣機適應的養生之理。

春季養生中藥有以下一些。

治療氣虛無力,多汗的中藥。

①人蔘:生曬參每日1-2克嚼服,可大補元氣,補肺益脾。

②党參:30-60克,與黃芪、大棗、當歸燉肉。用於體虛、氣血不足的人。

③黃芪:10-20克,煎湯、燉肉都可。用於氣虛汗多的人。

養肝補腎的中藥。

①枸杞子:用10克泡菊花茶,或煮枸杞百合粥。能滋肝補腎。

②白芍:白芍15克,當歸9克,熟地15克,水煎服。能補血養肝。

二、春天養生先養肝

很多女性逢萬物之春,卻莫名出現情緒不好,不易開心,常愛流淚,眼睛脹痛,指甲無光等癥狀,這是肝功能失調在作祟。

《黃帝內經》:「肝應東方風木,通於春氣,為陰中之少陽,內合於膽,……肝藏血,為罷極之本。……肝主疏泄,性喜條達。……充筋華爪,開竅於目,在液為淚,在志為怒。」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即春季天氣與肝臟密切相關,春季養生應以保養肝臟為主。「肝主疏泄」,說明肝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和維護全身氣血的疏通暢達,肝功能正常了,人體的氣血就會通暢順達,人體的臟腑才能正常發揮功能,否則產生氣血瘀滯,百病叢生。所以,春天養生宜先養肝。

春天應如何調養肝臟呢?

一:情志

(1)修身養性

「修身」,就是要提高品德修養;「養性」,就是要學會調節自我情感,控制自我情緒。其常用方法如下:

①淡泊以明志;減少慾念,知足常樂。

②讀書,畫畫,練書法,提高文化。

③種花,聽曲,玩樂器,陶冶情操。

④遊山玩水,快樂如神仙。

(2)閉目安神

煩躁不安時,可閉目養神,氣沉丹田。30分鐘即可心平氣和,精神內守,舒暢無比。

(3)宣洩情緒

每個人都有不快樂的時候,心理健康的人就是會發泄情緒的人。

①健身房健健身,出出汗。

②到郊外跑跑步,感受大自然。

③找朋友去K歌,唱出情緒來。

④和朋友品品茶,聊出煩惱事。

⑤不能說出來的,對鏡自述或打打沙袋來找宣洩出口。

二:起居養生

除了夜卧早起,還要「春捂秋凍」。春天人體陽氣沒有完全生髮,所以應慢慢減衣,防止受涼。

三:食療養肝

(1)胡蘿蔔豬肝粥:胡蘿蔔100克,豬肝100克,粳米200克。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的作用,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視物昏花、兩目乾澀、夜盲症等。

(2)生地豬肝羹:生地20克,豬肝100克。加入蔥、姜、醋、鹽調味,煮40分鐘,吃肉也喝湯。可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黃、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

(3)枸杞甲魚羹:枸杞子50克,甲魚500克。加蔥、姜、鹽、醋調味煮40—60分鐘。可補益肝腎、滋陰強壯,用於軀體虛弱、肝腎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陰虛盜汗、視物不清者。

(4)菊花茶:菊花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可清肝明目、清熱降壓,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高血壓等。

(5)菊花決明茶:菊花5克,決明子10克,用開水浸泡代茶飲用。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用於肝火上炎所致頭脹痛、眩暈、目赤腫痛及便秘等。

四:護肝保健操

有保肝和降血壓作用。

(1)推搓兩脅法

雙手按腋下,順肋骨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20次。

(2)揉大敦穴

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右各旋按壓15次,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3)揉三陰交穴

用左右手拇指按壓對側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右各旋按壓15次。

(4)按太沖穴

用左右手拇指按對側足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從骨縫的間隙按壓並沿前後滑動,各20次。

三、春天養生須防風。

春天是賞花出遊的最佳時節,但有人遊玩後,容易出現頭痛、流涕、鼻塞、怕風、咳嗽等癥狀;更有愛花之人與花兒親密接觸後的過敏癥狀:全身出現大片大片的紅疹,風團,瘙癢難忍。

《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也。」

☆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風邪密切相關。如頭痛,流涕,鼻塞,怕風,咳嗽,咽喉痛等。

(1)「肺為嬌臟,其位最高,風邪上犯,肺先受之。」

春季風邪最易傷人肺部。可導致肺失宣肅、營衛不和、衛氣不固,而出現上述肺部疾病。春天最多的感冒、肺炎、支氣管炎就是肺的病變。

☆全身皮膚出現風疹,時隱時現,其癢難忍。

(2)「風者,善行而數變。」

中醫認為,風邪變化無定,病變很廣,在表可稽留於皮毛之間,在里可遊走於經絡之中。風邪侵犯肌表,就會出現風疹。蕁麻疹、風疹、猩紅熱都是常出現的疾病。

☆春天生病,最易出現抽搐、痙攣、抖動。

(3)「風勝則動。」

空氣中的風都是流動的,古人便因此推論風邪犯病是以動為特點。春天容易發生的小兒驚風、破傷風、面神經炎都是以抽搐、口眼歪斜為表現的。

《內經》告訴我們防風養生方法有以下一些。

(1)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使人心情開朗、情緒樂觀;適當游山戲水,氣血會更通暢,精神調養得更旺盛,不懼風邪。

(2)調節飲食

春天人體代謝旺盛,體內陽氣漸升。飲食要以富含營養、健脾扶陽的食物最好。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菜花、大白菜、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不要過食冷飲,以免傷了脾胃。

(3)運動鍛煉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人的氣血活躍,最宜鍛煉身體。年輕人可選擇戶外活動,如登山、跑步、騎車等;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極拳、踏踏青。人體正氣強了,抵抗力好了,自然不怕疾病侵襲。

春季防風常用中藥

☆感冒流清涕、鼻塞、怕風、咳嗽用什麼中藥?

薑湯方:蔥白、生薑、紅糖煎水。可發散風寒,解表,是治春天感冒的良方。

☆全身風疹、時隱時現、奇癢難忍用什麼中藥?

消風散:當歸、生地、防風、苦參、胡麻仁、蟬蛻、知母、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是治風疹、濕疹很好的方劑。

☆用什麼中藥可以防止驚風

薄荷3克,菊花5克,鉤藤5克代茶。

四、夏季養生重在養陽

辦公室新來的小王很胖,夏天數她最怕熱,一上班就開空調,還要喝冷飲,吃冰食。遇到酷暑夜,她整晚用空調,某日剛上班就開始全身發冷,打寒戰。同事們趕緊送她上了醫院。

炎夏高溫,為什麼還會出現冷得發抖的情況呢?這便是我們所謂的「空調病」了。按中醫所講,指受了風寒,傷了陽氣。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夏季屬火,暑邪當令,天氣炎熱,暑氣迫人,人體陽熱偏盛,腠理開泄,汗出過多,耗氣傷津。暑為陽邪,其性升散,體弱者易為暑邪所傷而致中暑。人體脾胃此時也趨於減弱,食慾降低,若飲食不節,貪涼飲冷,容易損傷脾陽,出現腹痛、腹瀉等脾胃病徵。古人還認為長夏屬土,其氣濕,通於脾,濕邪當令。濕屬於陰邪,易損傷人體陽氣。每當梅雨季節,濕邪充斥,人體脾胃最易受濕邪所傷。歸納起來,濕熱之夏,養生須防損傷陽氣。

現代物質文明下,科技改變了四時規律,室內總是能夠保持恆溫;夏陽烈焰,空調卻令室內外溫差可以達到十幾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飲,怎麼不更傷陽氣呢!

所以,夏天養生一定要重養陽。

夏季養陽要兩防

☆一防「因暑取涼」

①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②睡覺及乘涼時要蓋好腹部。

③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

④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

⑤不要在冷氣的環境中呆得過久。

☆二防「濕邪侵襲」

①居住環境不要過於潮濕。

②飲食要清淡,少吃油重食物。

夏季常用養陽中藥:

☆健脾除濕葯

①藿香、佩蘭:能解暑化濕,理氣和胃。

用法:藿香、佩蘭各10克,水煎服。可治暑濕感冒、腹瀉嘔吐。

②荷葉:能清熱祛暑、健脾昇陽。

用法:鮮荷葉1張,大米150克,熬粥。是夏季解暑佳品。

☆益氣養陰葯

①黃精:有補中益氣、除風濕、強筋骨、填精髓的功效。能補諸虛,可延年益壽。

用法:黃精、西洋參各10克,枸杞子10克,大棗10個,煎水服。每天一劑,分兩次服。

②沙參麥冬飲:能補陰潤肺、生津止渴、止咳祛痰。

用法:沙參、麥冬各10克,生扁豆10克,煎湯,加入梨汁、冰糖分服。對暑熱口乾口渴者最好。

③人蔘地黃湯:有滋陰補腎作用。

用法:人蔘10克,生地黃30克,粟米100克,先煎人蔘、生地黃,去渣後加入粟米煮粥,最後加入冰糖服食。適用於傷暑感氣虛口渴者。

☆解暑清熱葯

①金銀花:有清熱解毒作用。

用法:可直接加白糖泡茶飲,也可加入烏龍茶適量,一起泡茶飲。

②菊花: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解毒作用。

用法:菊花、金銀花各10克,泡水作茶飲。

③薄荷:有清利頭目、解毒透疹作用。

用法:a.薄茶10克,荷葉15克,金銀花20克,煎水服,為消暑佳品。

b.薄荷與綠茶同泡,能治頭痛、風熱感冒、目赤腫瘤。

中醫經絡按摩

推薦給大家3個簡單易行的穴位自我按摩方法。

①按壓後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大椎穴,能夠起到清熱除濕的效果。

②按壓手少陰心經(手臂內側外緣)和心包經(手臂內側中線),每天一次。對心痛、心悸、心胸煩悶都有緩解作用。

③按壓太陽穴、印堂穴,有提神寧心作用。

五、夏日防中暑

夏天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堅持高溫室外作業的人,突然昏倒在地,全身大汗,四肢發涼,甚至抽搐,這便是中暑了。

中醫理論認為:「暑是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於夏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暑邪侵入人體,常見汗多,汗出過多就會導致體液減少,這就是傷津的原因。津液受損,水分不足,就會有口渴引飲、唇乾口燥、大便乾結、心煩不安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汗出過多,人體陽氣外越,就會有生命危險。

夏季防暑方法

☆起居防暑

①居室一定要涼爽。夏天,保持居室整潔,留出寬敞的空間。每天打開門窗,讓自然風在室內流通,可使滿屋生涼透爽。

②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篷,遮擋陽光。用淡綠、淺藍、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帘、傢具等,令人更覺清涼。

☆飲食養生

①多喝清涼飲料,多吃點西瓜。既解渴、補充水分,又改善食慾、祛暑消夏。

②在飲料和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高溫下,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過猶不及,鹽當然也不能加多了。

③還要適當補充維生素。最重要是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最好每日飲食中含有維生素B120.5毫克,維生素B20.3—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④另外,要多吃水果、蔬菜、瘦肉、雞、鴨、蛋等。應減少脂肪的攝入量,以免過於油膩,引起厭食。

☆夏季清涼飲料

①鹽茶飲:綠茶10克,食鹽2克,泡茶飲用。能生津解渴,清熱除煩。是夏季防暑好飲料。

②雙花白菊飲:金銀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沖泡,加白糖3—5克。作飲料服,可清熱解毒。

③玉米須茶:取玉米須20克,沸水浸泡飲用,有通便利尿的作用。

④五味枸杞飲:取五味子50克(紗布包好),枸杞子50克。入砂鍋中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去渣加白糖20克分次飲用。有健脾胃、補肝腎和生津止渴的作用。

中暑的中醫治療

☆突然高熱、頭痛頭暈、汗多口渴、苔黃燥、脈洪數等

這是暑熱傷氣、熱盛陽明所致。治療以白虎湯加減,可清暑泄熱。

處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蘆根30克,西瓜翠衣30克,粳米10克,甘草10克

☆發熱心煩、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脈虛無力等

這是暑熱傷氣、津氣兩傷所致。治療以清暑益氣湯加減:可清暑泄熱、生津益氣。

處方:西洋參10克,石斛10克,竹葉10克,荷梗10克,知母10克,麥冬10克,黃連6克,甘草10克,粳米10克,西瓜翠衣30克

☆發熱驟降、大汗不止、心煩口渴、精神倦怠、脈虛無力等

這是暑傷津氣、氣虛欲脫所致治療以生脈散加減益氣,生津,固脫。

處方:人蔘10克,麥冬3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石斛10克,西瓜翠衣30克

☆發熱、肢體抽搐、牙關緊閉、神昏不醒、脈象弦數等

這是暑熱熾盛、引動肝風所致。治療以羚羊鉤藤湯加減,清暑泄熱、平肝息風。

處方:羚羊角粉1.5克(沖服),桑葉10克,鉤藤10克,川貝6克,鮮生地30克,菊花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

☆情況緊急時,可根據病情給予紫雪散、至寶丹、安宮牛黃丸鼻飼。

治療中暑驗方

①食鹽30克,用食鹽揉擦患者手、足、胸、肋、背等處,以擦出紅點為好。

②黑芝麻3克,將黑芝麻炒香研細末吞服。

③生藕50克,搗汁灌服。

④明礬5克,研末,每次服0.5克,和涼開水服下。

⑤鮮菠蘿1—2個,去皮殼,搗成漿,隨意食用。

中暑的針灸治療

①輕症中暑:針刺內庭、曲池、內關、太陽

②重症中暑:針刺水溝、百會、委中、十宣。

六、秋季,養生的關鍵時刻

楊局長以前身體很好,去年剛當上局長,天天晚上都有人請客喝酒。喝完酒又去桑拿、K歌。到了冬天便開始咳嗽,一直咳了一個月才好點。去看老中醫,中醫說病因是秋天沒有好好保養,病氣傷了肺,到冬天天氣一寒冷,就發作了。

為什麼秋天傷了肺會在冬天生病呢?

《黃帝內經》指出:「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這時天氣已涼,人體應使意志安逸寧靜,以緩和秋天肅殺氣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秋氣與肺緊密相關,要讓身體與秋天的氣候相適應,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就要調理養肺,適應秋天乾燥的氣候。

秋季,是養生的關鍵時刻。若不注意秋季養生,損傷了肺氣,冬天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就找上門了;還會使人體免疫力減弱,不適應冬天的寒冷而生病。

「燥」是秋天的主氣,秋天的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濕潤,常常出現乾燥氣候,使人易患「秋燥病」。

燥易傷肺,肺失津潤,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氣急鼻燥、唇乾口渴等「肺燥」的癥候。「肺外合皮毛」,如果肺失去了滋潤,它能影響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樣出現乾燥癥狀,如皮膚乾澀、毛髮枯燥、大便乾結等。

因此,在秋季應保持一定的濕度。飲食方面,應以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的食品為主。「秋不食肺」,秋天肺氣偏旺,不宜再補。

秋季養生四防

(1)防「秋燥」

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怎麼來養陰防燥呢?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秋天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癥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3)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

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4)防「秋郁」

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怎樣防止秋郁呢?

首先,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

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

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等。

秋天宜登高遠足,是登山活動的黃金季節,於群山環繞中,置身天地間,可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

秋季養生食療

(1)粥類

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核桃粥: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凈,加白糖適量,加水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作用。

(2)羹類

適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頭髮早白、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症以及脾胃陰虛所致的大便乾結。

蓮子芝麻羹:取蓮子肉30克,芝麻15克,白糖適量。先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蓮子加水煮1小時,再加入芝麻細末、白糖,煮熟即可。此方可補五臟、強肝腎。

(3)燉品

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厭食、消化不良、腹脹、體虛咳喘等症。

百宴南瓜:嫩南瓜1個,粉絲少許,五花肉250克,雞蛋2個,姜、蔥、味精、鹽等調味品適量。先將南瓜洗凈,從上面切去一個蓋,挖去中間的瓜瓤。五花肉剁碎,粉絲泡軟後切成小段,將五花肉、粉絲、薑末、蔥花、鹽、味精等攪在一起,打入雞蛋,攪勻放入南瓜內,放入鍋內,隔水用大火燉3個小時即可食用。此方能補中益氣、止咳、清熱解毒。

七、秋季養生重養肺

秋天是養生的關鍵季節,秋氣與肺密切相系,那麼它們究竟如何關聯的呢?

「肺為嬌臟,其位最高,不耐寒熱。」「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朝百脈。」

肺喜潤而惡燥,燥邪最易傷肺。肺開竅於鼻,咽喉為肺衛之門戶,根據這一點,中醫認為肺氣與天地之氣是相通的。秋天燥邪常從口鼻,而入首先便侵犯肺部而發生燥咳、口乾、咽干、唇乾、鼻乾等癥狀。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還會出現大便乾燥的癥狀。歷代中醫學家均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食療保健養肺法

秋季養肺,食療有良好的潤肺之效。

①銀耳大米粥:銀耳5克,浸泡10分鐘,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然後加蜂蜜適量,攪勻即可。

②蓮藕大米粥:蓮藕10克,大米50克左右同煮。煮成後可加蜂蜜。

③山藥大米粥:山藥100克,大米50克。山藥切塊,大米淘凈煮粥。

④大棗銀耳羹:銀耳加入大棗10枚,加適量水煮一個小時,然後調入冰糖食用。

⑤百合粥:百合30克,粳米50克,百合與米淘洗乾淨,加水500ml,用小火煨煮。百合與粳米煮到爛熟時,加糖適量後食用。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

生活養肺四法

(1)補水

水為生命之源,乾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膚日蒸發的水量在600毫升以上,所以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措施。

飲水要合理,多次少飲,以清淡滋潤的飲料為主。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這樣可使肺臟安度金秋。

(2)飲食

食療上要以滋陰潤肺為原則,多食芝麻、核桃、鮮藕、蜂蜜、梨、百合、銀耳、綠豆、柿子等滋陰潤肺養血的食物。

飲食宜清淡、爽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咸都不必偏好。蔥、姜、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燥熱傷津,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熱性食物應忌食。

(3)常笑

笑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

(4)潤膚

外在的美通過皮膚毛髮來展示,表皮毛竅不僅是肺的屏障,還與肺氣相表裡。秋燥首先損傷皮毛,使之晦澀難看。若保持皮毛滋潤清潔,外觀既美麗了,又令毛竅通利,促進血液循環,使肺的氣血通暢,從而起到益肺的作用。

運動保健養肺法

(1)摩鼻

經常按摩鼻部可防傷風、流涕,緩解癥狀。

將兩手拇指摩擦生熱後,用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30次。每天1—2遍。

(2)深吸氣

本法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以腹部進行深吸氣,再吐氣,反覆做20—30次。呼吸時要緩慢進行。

(3)捶背端坐

此法可以通暢胸氣,有預防感冒,健肺養肺的功效。

腰背自然直立,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遍。捶背時要閉住呼吸,叩齒10次,緩緩吞咽津液數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反覆數次。

(4)耐寒鍛煉

一是有氧運動,如登山、冷空氣浴、步行、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

二是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者可用冷水擦身、冷水浴等。

實踐表明,適宜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鍛煉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不可強力而為。

八、冬季養生要「養藏」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三個月,天地之氣漸漸收斂,整個大自然陽氣藏於下,而陰氣瀰漫於天地之間。冬季氣溫驟降,天氣寒冷,萬物都處於潛藏的狀態,人也要相應減少活動,這是適應節令的養藏行為。所以,冬季養生要適應氣候的變化,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要使精、氣、神都深藏於內,避寒取暖,養腎保精,才能以康體迎接春天的問候。所以,「冬藏」是順應四季規律的傳統養生論,冬天務必保養好自己的精氣,精氣內存,才能身體健康,頤養天年。冬季養生應以「藏」為要務。

冬季房事要「養藏」

(1)保精是冬季進行房事養生的首要任務

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身三寶,其中尤以精為根基。《內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夫精者,身之本也。」古人也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神全,神全則身健」,「善保精者多高壽,過損精者必早衰」。

冬天人體陽氣已衰,性慾下降,性衝動也相應減少,所以冬季是適合保精的時節。這與冬令養藏的特性相吻合。

對不同年齡的人來說,節慾保精措施應有所不同。對青年人來說,由於肉體的接觸,可激起性慾,但要遵守規律。「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二十歲時,可四天一次,三十歲時,可八天一次。

至於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房事更要減少,孫思邈指出:「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老年人一月一次就可以了。

(2)冬季房事養生第二點,就是行房要量力而行

房事既能給人快樂,也會消耗體力和精力。冬季本是補腎養精之際,「腎傷則髓空內枯,腰痛不能俯仰」,特別是體弱的人,若房事超過了所能承受的範圍,會損傷精氣,特別是腎的精氣,嚴重者將引發各種疾病。

冬季養生八益

①保暖。冬要「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很重要,但不可暴暖,要保持溫度恆定。

②健足。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要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經常按摩足底穴位。每天堅持活動雙腳。一雙舒適、暖和輕便的鞋子也很重要。

③多飲。冬日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然需水分滋養,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飲水不應少於2000毫升。

④防病。冬天是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高發季節。體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和抗病能力。

⑤調神。冬天往往情緒低落,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在家做做「五禽戲」,更是好方法。

⑥早睡。冬日白天短,陽氣弱,要「早卧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腎精。

⑦通風。冬季門窗緊閉,室內空氣很差,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⑧粥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服熱粥能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小米牛奶冰糖粥、八寶粥等最適宜。

冬季鍛煉四不宜

①不宜用嘴呼吸:冬天霧氣重,空氣中會有很多的粉塵,用口呼吸會讓病菌直接進入肺部,而鼻腔能過濾清潔空氣,所以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好習慣。

②不宜突然進行:冬季鍛煉要慢慢適應,不能突然開始,否則對人體的消耗會較大,容易出現疲勞和受傷的情況,在每次鍛煉前都要先做準備活動。

③不宜空腹進行鍛煉:人在清晨時血糖往往偏低,心臟功能處於較弱的狀態,空腹鍛煉會使因低血糖和心臟疾病而猝死的可能性增加。

④不宜忽視保暖:很多人認為鍛練就不怕冷,這是錯誤的。鍛煉時要慢慢減衣,身體微熱後減最好,鍛煉一結束,就要立即穿上衣服,以防著涼。

九、冬季養生,飲食為先

去年冬天,我家樓下名叫「山珍寶」的葯膳餐廳開張營業,主營野生菌。一年多了,生意很旺,客似雲來。每天,人們不嫌麻煩,排隊叫號也要等著品嘗。看來,冬天吃藥膳,既能養生,又是美味,一舉兩得,大大吸引了健康意識日益濃厚的現代人。

《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

冬季,氣候乾燥,天氣寒冷。人體表面的血管和肌肉處於收縮狀態,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出現障礙,女性的皮膚常出現顏色黯淡、粗糙乾裂和毛髮脫落等情況。因此,冬季應特別重視對容顏的保養。而採用食補、尤其是葯膳食補,為冬季最合適的養生方法。

冬季養生葯膳

(1)參芪香菇雞

適用於脾胃虛,體弱清瘦,體虛自汗,胃、子宮下垂者。

原料:嫩母雞肉100克,党參、黃芪、香菇各30克,生薑、料酒、食鹽等。

做法:凈雞肉100克切成小塊,香菇(先用水浸泡),生薑切成小薄片。將雞肉、党參、黃芪、香菇、料酒、生薑和鹽拌勻,放入鍋中,加水蒸一個半小時後食用。可補中益氣、和脾胃、固表止汗、降脂強身。

(2)枸杞黃精煨狗肉

適於體弱,久病體虛,風濕骨痛,畏寒怕冷,腎虛腰痛,陽痿早泄。

原料:狗肉150克,枸杞子15克,黃精15克,党參30克,巴戟天12克,續斷12克,生薑、植物油和食鹽。

做法:先將狗肉放入煮5—10分鐘,撈起切塊,鍋中加植物油,放入狗肉,加生薑和食鹽,炒至上色。再倒入砂煲中加水,然後加枸杞子、黃精、党參、巴戟天和續斷。煮開後改用小火煨至肉爛。此膳能溫經散寒、益脾胃、祛風除濕、壯腰補腎。

(3)蓯蓉煮羊肉

適用於氣血虛,體虛便秘,腎虛陽痿,產後體虛畏寒,肺結核和慢性氣管炎體虛畏寒者。

原料:羊肉200克,蓯蓉12克,續斷12克,醬料、生薑和食鹽。

做法:羊肉切塊,放綠豆3克。煮沸15分鐘後將綠豆和水一起倒掉,膻味即除。加水、蓯蓉、續斷和調料用小火煨至肉爛為止。每周吃一次。可滋腎助陽、祛寒壯腰、補精血、益肺氣。

(4)冬蟲夏草燉老鴨

適用於老年人體弱貧血,易感冒及肺陰虛喘咳,腰酸腿軟者。

原料:老鴨200克,冬蟲夏草6克,麥冬9克,川貝9克,調料、食鹽適量。

做法:將老鴨取凈肉200克,加水、調料、食鹽同煮,老鴨燉爛時再放入冬蟲夏草、麥冬、川貝,用小火煨30分鐘後食用。每周吃一次。可滋腎養陰,益肺止喘,補氣血。

(5)適用於慢性氣管炎經常乾咳或久咳,以及病後心悸者。

百合豬肺湯

原料:豬肺200克,百合12克,川貝9克,調料適量。

做法:豬肺切塊後加調料拌勻,10分鐘後再加水、百合、川貝,用小火煨1小時。喝湯為主,可經常食用。此膳功效為潤燥止咳、清熱安神。

冬季養生粥

(1)燕窩杏仁羹

益壽延年、健體美髮、潤澤皮膚和補血養顏的粥食。

原料:燕窩3克,甜杏仁5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燕窩、甜杏仁和冰糖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至黏稠狀即成。此羹可在每天早飯時食用,每日吃一次。

(2)大棗粳米粥

養脾胃、化精氣、悅顏色的粥食。

原料:紅棗10枚,粳米50克

做法:將大棗、粳米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至米爛棗熟即成。每天早飯時食用,每日吃一次。

(3)紅棗香菇粥

補脾益氣、養血安神和美容養顏的粥食。

原料:紅棗30克,水發香菇、粳米各100克

做法:香菇切碎後與紅棗、粳米一起入鍋熬粥,米熟即成。每天晚飯時食用,每3天吃一次。

(4)芝麻美髮粥

營養毛囊細胞、促進毛髮生長和滋養毛髮的粥食。

原料:黑芝麻、粳米各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黑芝麻炒熟後與粳米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熬粥,米熟即成。再加入白糖調味。每天早飯時食用,每日吃一次。

(5)棗蜜生仁湯

補血益氣、滋養皮膚的粥食。尤其適合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者。

原料:紅棗、花生仁各100克,蜂蜜200克

做法:將紅棗和花生仁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文火煮30分鐘左右即成。食前加蜂蜜調味。每天早飯時食用,每日吃一次。

(6)海參竹筍湯

滋陰養血、利腸清熱、滋養皮膚的粥食。對陰血不足而導致面容粗糙者尤好。

原料:水發海參200克,鮮筍100,瘦豬肉50克

做法:將海參切成長條,竹筍切片,豬肉切絲,然後將海參、竹筍、瘦肉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30分鐘左右,可加入鹽、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即成,每天晚飯時食用,每3天吃一次。

十、冬季養生,養腎最重要

鄰居小趙身體一直都不好,冬天就更嚴重了,上班就想睡覺,總感到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房事也有心無力,氣得妻子下了最後通諜:不治病強身,就離婚拉倒。到了醫院,老中醫診斷說他這是典型的腎虛。冬天主水,腎也屬水,所以一到冬天,腎氣更虛。囑他按方補腎。今年小趙好多了,前兩天高興地給我講,妻子不再談離婚了。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充在骨。」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由此可見,不同的季節所需重點保養的臟腑也不同。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冬季生活養腎三法

日常生活中的相關保健,對於養腎十分有益,冷麵、溫齒、熱足是養腎三妙法。

(1)冷麵,即用冷水洗臉。冷水是指水溫20℃左右的水。冷水洗臉,可提神醒腦,早晨冷麵,使大腦興奮,一日清爽始於晨;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冷水的刺激可以改善面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面部皮膚的彈性,讓顏面光澤、彈性十足。

(2)溫齒,即用溫水刷牙和漱口。溫水是指水溫35℃左右的水。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齒為腎之餘」,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牙齒不好,說明腎已經虛虧了。

(3)熱足,即臨睡前用熱水洗腳泡腳。熱水是指水溫在45—50℃的水。常言道「寒從腳下起」,指雙足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每晚應堅持用熱水洗腳泡腳,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防病能力,消除疲勞和改善睡眠。

中醫認為,足是人體腎經、脾經、肝經三陰經與膀胱經、胃經、膽經三陽經的交接點,對全身氣血的運行有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足心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每天按壓湧泉穴30次,可強身補腎、暢通二便。

冬季房事養腎

(1)防寒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如果性生活過程不注意防寒,往往在精泄疲倦之時,身體抵抗力大大降低,病氣長驅直入,導致感冒等病症。所以冬季房事一定要保暖防寒,防感冒。

(2)避免酒後入房

冬季人們都喜歡喝酒,酒後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能禦寒。但酒後入房則是錯誤的,酒精是一種性腺毒素,過量飲酒可使性腺中毒,能使男子發生腎虛,陽痿不育。

(3)控制性生活頻率

前文講過了精氣冬藏的道理,再強調一下冬季養腎,必須控制性生活頻率,否則損傷腎精,會出現神疲乏力、頭昏眼花、畏寒怕冷、陽痿腰冷等腎虛癥狀。

冬季補腎養生粥

(1)栗鴨白菜羹

滋陰補虛、健脾補腎、清熱潤燥的粥食。對腎氣不足、###虧損引起的面容黯淡者最好

原料:生栗子、白菜各200克,鴨湯1000毫升。

做法:栗子去殼後切開成兩半,白菜切條。將栗子和白菜放入鴨湯中用文火熬至黏稠狀,再加適量的鹽和味精即成。每天晚飯時食用,每3日吃一次。

(2)銀耳鴿蛋湯

滋陰補腎、養血益氣和美容防老的粥食。

原料:銀耳15克,鴿子蛋2隻,冰糖適量。

做法:將銀耳發好後入鍋加適量清水熬至黏稠狀,再向鍋內打入鴿子蛋,用文火燉10分鐘後加入冰糖即成。每天晚飯時食用,3天吃一次。

冬季保腎按摩三法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喜溫怕冷,腎虛之人在冬季更容易出現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還可影響其他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

下面三穴能使腎精充盛、腎氣健旺,經常按摩能強腎養顏。

(1)揉丹田

丹田位於肚臍下1.5寸處

方法:將手搓熱,用右手在該處旋轉按摩50次。能健腎固精,改善胃腸功能。

(2)按腎俞

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

方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次,兩側交替進行。可治腎虛腰痛。

(2)摩湧泉

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

方法: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兩側交替進行,各按摩80次,按摩到足心發熱為止。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效果良好。

以上三法,按順序早晚各一次。


推薦閱讀:

道能養生學
養生百科
大雪節氣養生提示
妊娠紋的癥狀有哪些常見表現?
最冷時節養生要點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