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高利貸的唯一受益者是誰?

中國高利貸的唯一受益者是誰?2011-07-10 23:16:17作者:李鐵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上強調,要十分關注民間借貸市場的狀況,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加強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進入2010年以來,不斷收緊的銀根催生了民間信貸新一輪的井噴。很多人都看到,各種民間借貸廣告充斥著大街小巷的牆壁和電線杆,甚至在很多都市報的小廣告欄里,都能看到大片類似「免抵押免擔保即日放款」、「快貸:1—2小時放款」這樣的廣告。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處於歷史高位,大量的信貸資本被國企所壟斷的情況下,融資更加困難的中小企業不得不更加依賴民間借貸,資金供需的失衡使得的民間借貸利率大幅上揚。

根據人民銀行在溫州的監測數據,今年1-3月民間借貸綜合年利率分別為23.01%、24.14%和24.81%,單季上漲11.91%,比上季度漲幅高了8個百分點。而且從走勢看,民間借貸利率還在不斷上漲。這樣一個利率水平對於中小企業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溫州辦企業必須保證每年25%以上的利潤,否則利息付不出,只能跑路。

而今年以來,在國內緊縮、國際經濟形式動蕩的環境下,溫州中小企業已經舉步維艱,為了度過難關,被迫進行超高利率的民間融資。但由於經濟低迷,民間借貸違約率正在上升,出於對壞賬的擔憂,放貸方又進一步提高了利率,更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它可能引起的連鎖效應,對區域金融和經濟甚至社會穩定都是一種威脅。

如何降低這種高利貸的風險呢?是不是讓銀監會一個個將這些民間金融剿滅,讓民間金融成為不毛之地就天下太平了呢?遺憾的是,過去十幾年的「剿滅史」已經證明,不管官方如何嚴刑峻法,中國的民間金融依然愈演愈烈。箇中原因很簡單,中國當前的金融體制已經嚴重滯後於中國的經濟現實,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著現有的合法金融體系無法填補的巨大真空。有真空就必然有人去填補,政府做不了或者不去做,自然就會有民間的或者地下的力量去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調研也證實了這一點:2009年,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比重大概在10%左右。不僅佔比低而且結構差,幾乎所有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對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項目,而對中小企業則通常都是一年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基本上不會提供長期貸款或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民間借貸是中小企業的無奈選擇。

高利貸畸高的利率固然給借貸者帶來風險,但我們應該看到,造成今天這種境地的罪魁禍首並非民間金融本身,而正是長期以來的金融壓抑,是政府對金融的高度壟斷和壓制。根據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利率是承擔風險的回報。由於民間金融長期被過度監管,一些行之有效的金融產品始終無法走到陽光下運行,這直接造成了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利息自然就高了。

另外,由於法律法規的限制,民間借貸的各種契約保障機制都無法建立起來,也就無法像正規融資渠道那樣獲得充分的市場信息,無法依據市場信息來判斷借款人的風險。契約風險、法律風險這麼高,放貸的利息自然就上去了。黑市必然導致高價,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在高度壟斷和金融壓抑之下產生的高利息,廣大中小企業當然是受害者,消費者也在分攤著高昂的經濟運行成本。而始終難以走到陽光下的民間金融從業者也不是贏家,因為地下生意終究難做大,高風險所帶來的不穩定性也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存。

在一個糟糕的制度之下,多方都是輸家,但也有借金融壟斷和金融壓抑發財的人。王立軍曾經在2009年重慶打黑的會議上披露,重慶涉黑的高利貸總額達到300億之巨,占重慶全年財政總收入的1/3之多。而後一位金融人士透露,這裡有不少來自國資系統。這些國有企業和機構利用國家政策優惠,拿到了利率很低的資金後,再加價高息貸給一些那些缺錢的中小企業或者個人。

在「吳英案」中,有人向媒體詳盡披露了當地的高利貸路線圖,在這一圖中,我們同樣看到當地的大型國企將低價得到的銀行貸款借貸給中小企業或者個人,當地政府部門、司法部門、銀行的公職人員也涉及其中。這或許是金融壟斷下的必然結果,在整個高利貸的鏈條中,這些金融權貴,或許是唯一真正得利的一環。

(原載本期南方周末)

推薦閱讀:

中國的影子銀行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什麼是破版?中國郵政為什麼要把郵票弄成「破版」?
余英時:中國現代公民精神得力於儒家價值的接引|治學經歷|余英時
UC頭條:中國最難取名的三大姓氏, 取任何名字都像是罵人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攻佔了大半個中國,但唯獨不敢攻佔澳門

TAG:中國 | 高利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