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動畫緣何長盛不衰?

文創資訊 · 2017-02-08 17:24

摘要: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包括迪士尼。

日前,第44屆美國動畫安妮獎公布獲獎名單,2016年火爆全球的《瘋狂動物城》拿下了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迪士尼再次成為最大贏家。

據悉,安妮獎是美國動畫領域的最高大獎,獲得了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殊榮,那麼之後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也是探囊取物了。

迪士尼,作為美國動畫電影的龍頭老大,每年都會產出高質量的電影,從《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風中奇緣》、《花木蘭》到《冰雪奇緣》,再到風靡全球的《瘋狂動物城》,迪士尼幾乎囊括了安妮獎一半以上的榮耀,也帶給觀眾太多太多的歡笑與回憶。

迪士尼的優秀動畫電影總是一部接著一部,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曲折發展,迪士尼依然「屹立不倒」,而且還變得越來越年輕,正在向著多元化發展。那麼,從「一隻老鼠」起家到世界公認的動畫帝國,迪士尼的發展又會給迷茫中的國產動畫帶來哪些啟示?

《瘋狂動物城》稱冠安妮獎,名至實歸

《瘋狂動物城》的魅力有目共睹,作為迪士尼第55部動畫長片,它不僅在豆瓣上刷出了9.4的高分,更以15.3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片。

和以往迪士尼的作品相比,《瘋狂動物城》的故事並沒有特別出新。講的是從小地方來的草根兔子朱迪努力想融入大城市「動物烏托邦」的生活,但夢想受挫,身為警官卻因為受到「種族歧視」而遭遇職場天花板,最終她憑著不氣餒、不妥協和堅持夢想的精神打擊了犯罪分子,維護了烏托邦的和諧。

比起枯燥的票房數字,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俯拾即是的笑點以及深刻雋永的寓意,更令其成為微信朋友圈贊聲一片的佳片。片中角色狐尼克、兔朱迪、閃電樹懶等瞬間爆紅網路,一度晉身最熱門「網紅」。

而影片關於好萊塢富於科學精神的創作態度及方式,也引起了國內電影從業者們的深思。原來《瘋狂動物城》里性格各異的動物、龐大有趣的城市以及富於內涵的主題,皆得益於他們長達近兩年的前期調研。正如迪士尼現任掌門人約翰·拉賽特所說的「每一部迪士尼動畫的基礎都是背景調研。」

據說,為了創作《瘋狂動物城》,迪士尼的創作團隊光是調研動物就用了18個月的時間,拜訪了全世界的動物專家,甚至跋涉9000英里前往非洲肯亞,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動物個性與行為的深度發掘。力求所有的動物都足夠真實,並能夠反映他們現實中的行為。試問,這樣的作品,又怎會不成功?

發展歷程:迪士尼動畫動蕩的90年

開創時期(1927年—1942年)

美國迪斯尼先以「米老鼠」片集起家,完成了由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突破,後來又進一步從黑白的影片創造出了彩色的影片《花與樹》。迪士尼的創新之舉,實現了動畫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歷史性改變,為後來的動畫長片奠定了技術基礎。

而後,隨著電影科技的不斷進步,迪士尼獨具慧眼地大量投資,綜合一流的技術人才費時數年,完成了電影史上首部長篇劇情卡通片《白雪公主》,獲得空前未有的成功,也奠定了它在好萊塢卡通技術的領先地位。期間迪斯尼製片廠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既精細分工又協力合作的制度,尤其是故事版的企劃,這種方式沿用至今。

1936年沃爾特迪士尼發明出多平面攝影機技術,如今多平面攝影機技術早已在傳統的2D動畫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調整時期(1943年—1949年)

由於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迪斯尼動畫受到了影響,進入了戰間調整時期,它無法繼續推齣動畫長片,就把一些短片組合起來,有《三騎士》、《為我譜上樂章》等。

第一個黃金時期(1950年—1966年)

二戰結束後,迪斯尼進入了第一個黃金期,在這一時期,迪斯尼動畫幾乎拍遍了所有的童話故事,如《仙履奇緣》、《愛麗絲夢遊仙境》、《睡美人》、《石中劍》等,這些被後世奉為經典的作品不斷湧現,一個娛樂帝國崛起了,華特·迪士尼本人也被美國人民看做是最可親的一位全民大叔。

蟄伏摸索時期(1967年—1988年)

人總有老去的一天,隨著華特·迪士尼老去,他的作風越來越剛愎自用,加上內部制度的各種問題,創作和管理都開始走下坡路,後來更爆發了反迪士尼的大規模罷工。1966年12月15日,華特·迪士尼在憤懣與失望中離世。

華特·迪斯尼的去世使迪斯尼公司一度陷入停頓,動畫工作也為了尋找新方向而必須摸索,同時,迪斯尼公司的一些人員變遷及內部派系之爭,也使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影片產量大為減少。

第二個黃金時期(1989年—1999年)

20世紀90年代以後,迪士尼跨越了瓶頸時期,重整旗鼓,步入了「第二黃金時期」。《獅子王》與《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並稱迪士尼這一時期的「四大經典動畫影片」。

其中,《獅子王》堪稱迪士尼動畫「第二黃金時期」最光芒萬丈之作,它的成功,也讓動畫影片從原來的小眾市場徹底進入主流世界。

迪士尼借勢推出多部歌舞類動畫影片,故事取材也越來越多元化,1995年的《風中奇緣》、1996年的《鐘樓怪人》和1997年的《大力士》再接再厲,1998年推出的《花木蘭》更是首次採用中國元素——「木蘭代父從軍」。

事實上,在《獅子王》的奇蹟爆發前,迪士尼動畫在「第二黃金時期」已開始了熱身。1989年的《小美人魚》讓帶有流行風格的歌曲與動畫劇情融合,奠定了迪士尼動畫接下來的走向:在童話為核、百老匯歌舞為殼的傳統上創新。

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首次加入了由電腦製作的動畫場景,成為史上首部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電影。

迷失時期(2000年—2005年)

隨著90年代迪士尼動畫片的復興,讓多家好萊塢片廠也開始跟進,紛紛建立自己的動畫製作部門。從迪士尼出走的傑弗里·卡森伯格創立的夢工廠動畫,成為迪士尼最有力的競爭者。此外,迪士尼昔日員工約翰·拉賽特出走後,開始實踐製作電腦動畫,最終被史蒂夫·喬布斯「收買」,成立了獨立製片公司——皮克斯。

在最熟悉的競爭對手面前,迪士尼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別是面對CG動畫技術,迪士尼反應遲鈍,表現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加上皮克斯工作室、夢工廠動畫、藍天工作室和照明燈娛樂等好萊塢動畫新貴的圍攻,迪士尼一度淪陷。

2002年《星銀島》的失利直接導致迪士尼動畫高層的動蕩,也讓迪士尼動畫再陷財政危機。2003年手繪動畫《熊的傳說》票房同樣不如預期,手繪動畫市場已不可遏制地跌入寒冬。

2004年的《牧場是我家》後,迪士尼終下決心關閉佛羅里達手繪動畫工作室。經歷一番痛徹心扉後,直到2005年,迪士尼動畫才推出第一部全CG動畫影片《雞仔總動員》,雖票房尚可,但跟風夢工廠的惡搞動畫風格,失去了迪士尼自身特色,並且在口碑上慘遭屈辱。

二次復興(2006年—至今)

2006年迪士尼終將皮克斯納入大家庭,皮克斯原創意核心約翰·拉塞特以首席創意官身份介入迪士尼動畫,他決定發展迪士尼CG動畫同時,適當重拾手繪動畫。2008年CG動畫《閃電狗》的成功,喚起迪士尼永不言敗的信心,但也讓迪士尼清醒地認識到,手繪動畫時代再也回不去了。

事實上,2010年《魔發奇緣》的出現,對迪士尼的復興意義更大,因為童話、王子、公主和歌舞才是「正宗迪士尼」。重要的是《魔發奇緣》把皮克斯的CG技術優勢和迪士尼手繪風格進行了很好的融合。

2012年《無敵破壞王》劍走偏鋒,讓人們看到迪士尼的大膽突破。而後,《冰雪奇緣》向《魔發奇緣》靠攏,回歸迪士尼最擅長的童話歌舞類動畫風格,獲得極大成功。

《冰雪奇緣》的成功背後隱藏的是迪士尼動畫十年來的卧薪嘗膽。在CG動畫時代來臨後經歷短暫迷失後,他們在《獅子王》為代表的傳統性,以及皮克斯為代表的時代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融合方式,開始了重新崛起之路。2016年的《瘋狂動物城》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

成功之道:迪士尼「王者歸來」的秘訣

迪士尼在全球動畫產業的霸主地位當之無愧,他們的團隊在每一部作品中大量心血的投入也有目共睹。在技術層面,它追求一種技術的極限,特別是技術的綜合運用。在 3D 特效成為如今影視作品「常用」技術之前,動畫領域率先使用了各種 3D 動畫技術,它是開路先鋒;

在藝術層面,它不斷在追求最完美的藝術理念,從早期的傳統造型,逐漸演變成現在極具個性化、風格化,優美卻不失誇張的藝術風格,甚至經常在同一時期內,運用不同的藝術風格創作不同的作品;

在內涵層面,它的作品已經漸漸脫離了早期單純講述一些簡單哲理的故事,而是賦予影片更多的內涵,使觀眾從影片中體會到更多不同的觀察視角,引起觀眾更多思考。而涉及到創業思維模式,它的非功利主義思維方式才是他們以上各領域能達到極致的根本原因。

迪士尼不是沒有失敗的作品,只是它總能從自己的失敗中找出締造下一次成功的經驗。如果沒有一種非功利思想,它絕對做不到每一次的成功。

1.重塑經典IP,賦予新的生命力

早期迪士尼優秀的動畫作品大部分改編自經典的通話故事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木偶奇遇記》《美女與野獸》《冰雪奇緣》,這些動畫電影大都已經有比較成熟的IP,迪士尼十分擅於將這些經典故事賦予新的生命力,而迪士尼長期以來一直秉承和堅持的偏向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追夢、家庭、王子與公主、冒險友誼等等概念融匯其中,讓這些舊經典重換新顏。

2.擁抱CG時代,融合手繪傳統

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全程由電腦生成圖像,開啟了CG時代。隨著迪斯尼收購了皮特斯皮克斯工作室,迪斯尼動畫加入了更多皮克斯的元素,它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魔發奇緣》的CG畫面有著油畫一般的風貌,《冰雪奇緣》中廣袤的雪景也讓迪士尼手繪實力得到體現。

迪士尼在堅持自己的傳統動畫製作風格的基礎上,把皮克斯的CG技術優勢和迪士尼手繪風格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正是這種兼收並蓄的態度,使得迪士尼一路走來所向披靡。

3.童真貫穿始終,弘揚真善美

究竟為什麼喜歡看迪士尼動畫電影?可能你會說出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

它是一個造夢工廠,給幾代人營造了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

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曾經說迪士尼電影並不單是給孩子們看,而是獻給那些內心充滿童真的人。

童真快樂的定位,使得迪士尼的動畫作品皆以喜劇結尾。從第一部影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上映以來,迪士尼就為人們打開了很多理想世界之門,致力於表現童真,傳遞快樂,創造適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動畫電影。迪斯尼倡導的美國夢文化總是能給我們帶新希望,總能給一片死寂的生活注入生機,或許這才是動畫的本質。

4.重視歌舞渲染,注入不朽魔力

以音樂作為敘事工具,是迪士尼動畫的重要特點。每當觀眾想起那些經典的迪士尼動畫,音樂往往是觸發回憶的關鍵因素。

《小美人魚》中的」Part of Your World」,《獅子王》中的」Circle of Life」,還有迪士尼公園裡總在單曲循環的」A Whole New World」,《冰雪奇緣》里的《let it go》,《瘋狂動物城》里的《Try everything》,這些音樂不是為了唱而唱,而是巧妙地讓音樂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在音樂的渲染下,觀眾的情感被觸動,使迪士尼動畫擁有感動觀眾的不朽魔力。

5.重視動畫形象塑造,深入人心

動畫角色是動畫片的靈魂,需要具備讓觀眾一見鍾情的特質。例如米奇的熱情真誠、米妮的天真善良、唐老鴨的臭脾氣和固執、黛絲的愛美心理、白雪公主的高貴、貝兒公主的聰明、朱迪的正義勇……影片刻意突出形象特點,讓人物成為某一類型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總是比普通人物更有辨識度,也容易被大家記住。

在人物形象設定上,一般不將主角人物的出生背景固定化。底層人物形象、中產階級人物形象、貴族人物形象都可以是主角。不同階層背景的人物,給影片帶來異質文化碰撞的新鮮感,同時也為迪士尼帶來更多的粉絲。

6.科學嚴謹的鑽研,用心打磨精品

前文提到,《瘋狂動物城》的創作前期,迪士尼的創作團隊光是調研動物就用了18個月的時間,拜訪了全世界的動物專家,甚至跋涉9000英里前往非洲肯亞,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動物個性與行為的深度發掘。力求所有的動物都足夠真實,並能夠反映他們現實中的行為。正如迪士尼現任掌門人約翰·拉賽特所說的「每一部迪士尼動畫的基礎都是背景調研。」

反思:國產動畫和迪士尼之間有多遠?

迪士尼的輝煌成就讓人嘆為觀止,反觀國內的動畫產業,我們還在追趕迪士尼的路上亦步亦趨,中國的動畫產業水平還停留在迪士尼早期的工業模式:暢銷小說—改編成漫畫—動畫化—動畫電影。

《大聖歸來》是一部重塑經典的動畫,但終究是利用「西遊記」這個已經快被用爛了的IP,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和迪斯尼還有這一道巨大的鴻溝,中國的動畫產業還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1.體制的束縛,政策的誤導

中國動畫行業的歷史的確要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說起。從1957年正式建廠至今,上海美影廠製作出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一系列經典動畫片。

以上海美影廠的作品為代表,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動畫都享有世界級的美譽,當時的動畫片不但承載了教化作用,也有保護和弘揚中國美學文化的功能-投資和播出平台都由"國家包辦",動畫人只要在符合主流思路的前提下一門心思搞創作就可以。

轉折發生在市場經濟大潮來襲的20世紀90年代。

一方面,上海美影廠失去了「國家包辦」的優勢;另一方面,因為利益驅動,動畫行業人才逐漸集中到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去為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的動畫加工生產線服務,從創作者變成了流水線工人。這個行業同時還經歷了從手工彩繪到電腦三維製圖的升級換代,無論是生產、工具還是做動畫的理念都被顛覆了。

在中國動畫界,通過電視台的市場化運作調節動畫片產量和質量的路基本也被堵死了,這段歷史特別具有「中國特色」。在2004年之前,進口動畫片幾乎佔領了中國動畫市場,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開始實施,規定在動畫片收視黃金時段,國產動畫片的播出總量不得少於60%。

針對原創動畫片的扶持政策陸續出台,比如,動畫製作公司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立項,再報給廣電總局,只要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製作公司就可以拿到每分鐘8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補貼。其他還有三費減免、辦公場地租金減免、人才獎勵基金等等。

這些政策條文釋放出了強烈的信號:在中國做動畫,有利可圖。優厚的政策催生出一批專吃補貼的動畫製作公司和項目。這極大地挫傷了動畫人的創作積極性,使得真正埋頭苦幹,用心創作的動畫人、動畫公司越來越少。

2.詭異的市場,投機取巧

制度環境讓國內動漫產業的資源並不能達到最有效的配置,資本雖在擠入但結果是成功者模式充滿偶然性而難以規模複製。

說起中國原創動畫,「喜羊羊」是繞不開的話題,和那些苦苦掙扎的原創動畫不同,它是最具品牌影響力和吸金能力的產品。但這並不意味著該動畫片質量多麼出類拔萃,而是它成功的每個環節都帶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2005年前後,國家出台一系列限制外國動畫、保護國產動畫的政策,催生了市場對國產動畫急迫而旺盛的需求。當時除了積累了近五百集「喜羊羊」的原創動力,幾乎沒有其他動畫片製作企業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片子,滿足陷入「片荒」的全國電視台的播出需求,「喜羊羊」的播出想不紅都難。

而後,2009年第一部「喜羊羊」大電影上映,但喜人票房背後,暴露出來的卻是「中國動畫電影還沒有真正的營銷技巧可言,都是在拚命砸資源。」

3.浮躁的態度,急於求成

長達20多年的動畫加工大潮席捲了整整一代中國動畫人,把中國幾代人建立起來的完整獨立的動畫語言和體系清洗得片甲不留,此為中國動畫之「失身」。當今天的中國動畫人走出加工公司,重新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時,又發現自己「失語」了。

中國動畫為什麼追不上迪士尼?除了上述提到的客觀因素外,還有主觀原因。那就是,這個行業太浮躁,從官方到民間都急於求成,恨不得花一年半載做個片子就火遍全球掙大錢,這談何容易?

時間問題的背後其實是動漫行業的國際標準和市場規律。以迪士尼這樣的好萊塢一流動畫製作公司的經驗來看,製作一部品質精良的動畫電影,從立項、製作到上映,需要4到6年時間。而國產動畫電影的製作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

啟示:回歸創作本身,用作品縮小差距

如果說,上海美影廠時期的經典動畫是在「用自己的話講自己的故事」,到了承接外包加工片時期就是「用別人的話講別人的故事」,而今天很多努力模仿外國作品的國產動畫則是「用別人的話講自己的故事」。這其中的尷尬,不必多言,自可意會。

雖然從產量上看,中國早已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動畫第一大國。但從質量上看,中國能拿得出手的動畫作品屈指可數。除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絕大多數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都在千萬級徘徊。

不得不說,中國動畫行業數據背後實際上潛藏風險:「一味追求產量和規模,只能犧牲精品和降低審美標準。」

當然,幾乎沒有人懷疑,中國動畫正在前進的路上,但這個市場何時能夠成熟,原創動畫人何時能變得更為專業,並且順利找到那座預想中的大金礦,就像你問別人「永遠有多遠」一樣,仍然是個未知數。

我們應該正視國產動畫和迪士尼之間存在的差距,這種差距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眼下,中國動畫唯有放平心態,將注意力轉回到自身文化與真實情感為本的創作上來,才是正事。即使短期內我們做不到與外來大片平起平坐,但至少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往前走,至少可以讓這種差距一步步縮小。

推薦閱讀:

TAG:動畫 | 迪士尼動畫 | 迪士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