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金光閃閃」的王朝的讖語和滅亡!

古玩鑫

行內最具影響力的收藏公眾號

每日發布專業古玩文章 幫助提高收藏鑒賞能力

還等什麼呀 趕快關注吧

西漢「齊」字金餅直徑:6厘米上海市銀行博物館藏西漢黃金貨幣形制多為圓餅形,分柿子金、麟趾金、馬蹄金等多種。此枚金餅上澆鑄有倒「S」形符號,同時鏨刻「齊」字。西漢.金光閃閃的朝代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這是北宋熙寧年間易學家邵雍的《梅花詩》節選。《梅花詩》,是邵雍根據自創的梅花易數法,推演國運的一部詩歌奇作。其共十節,每一節推演一個朝代的國運。此節推的是北宋。「不信黃金是禍胎」之「黃金」,既是實物黃金之謂,又暗喻北宋國滅之源頭金國及其首都黃龍府。黃金和國家的興亡,居然結合得如此緊密。黃金,這種貴金屬,閃耀著的神秘色彩,彷彿是一道光,一句讖語,穿越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從商周到今天,無能逃避。我們暫且從北宋上溯到西漢作短暫停留。那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朝代。也是一個在金碧輝煌中不知不覺滅亡的朝代。黃金時代不知不覺的滅亡近期,最聳動的西漢考古,當然是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發現。11月17日上午,最新的發現是,主槨室西側出現數量驚人的金器堆,包括數十枚馬蹄金、兩盒金餅等。現場的考古專家組表示,這是目前在國內西漢墓葬考古中保存比較完整,數量比較集中的一次此類文物發現。

金器位於主槨室西堂床榻下方位置,一共有3盒。其中,2盒為金餅,數量在60枚以上,重量在每枚50克左右;1盒為馬蹄金,加上11月14日已經出土的一大一小2件馬蹄金,數量共25件。裝在漆盒內的馬蹄金擺放有序,一旁是略大的馬蹄金,另一旁則是略小的馬蹄金,而在中間則擺放著靴子狀的金器,這些金器呈對角擺放。雖然這些金器歷經2000多年風雨滄桑,但經過清理後,依然光彩奪目。對這些金器的發現,考古專家們有些意外。此前,經過現場清理,他們已經知道墓葬內有馬蹄金,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金餅!而且,專家判斷,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馬蹄金,原本應該還嵌了玉,但因為墓葬內部出現過垮塌,此後一直在水中浸泡,玉從馬蹄金上脫落了。

這些金餅,在西漢時期,是可以流通的,專家如是說。在黃金盛行的漢代,黃金被稱為上幣,是以斤為單位計算的,主要用於饋贈、賞賜、聘禮,或是用於大額交易和域外貿易。五銖錢則被稱為下幣,主要是平民百姓所用。二者如何換算?一斤(250克左右)黃金,相當於1萬枚五銖錢。一斤黃金在漢代到底能買些什麼呢?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的王剛曾進行過專門研究,他根據出土的「居延漢簡」及成書於漢代的《九章算術》、《漢書》的記載,以一斤黃金為基數來摺合其他物品進行換算,計算出來西漢中後期一斤黃金能買如下物品:——1250個竹、或1250斤豬肉、或25匹布、或40隻羊、或142隻雞。如果買糧食,一斤黃金可以買50石,按照《墨子·雜守》中「日二升、三升、四升」的吃糧記載,以一天吃4升計算,大致可以吃1250天,即三年左右。也就是說,在西漢一斤黃金能購買一個人三年的口糧。西漢馬蹄金陝西歷史博物館藏西漢時期稱量貨幣,近似圓形,中空,周壁從底向上內收,前壁高,後壁低,由前、左和右向後逐漸收縮,形成馬的角質蹄形。黃金的巨大購買力,對人們而言也意味著巨大的誘惑。加上黃金價值穩定、攜帶方便的優點,西漢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對黃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皇帝及政府而言,足夠多的黃金是金融安全的後盾;對普通民眾而言,黃金更是安身立命的保障。金子的另一大功用,是賞賜。翻開《漢書》,會發現西漢帝王賞賜黃金的例子數不勝數,數目動輒千斤萬斤,彷彿是蘿蔔、白菜一般。比如劉邦的長子劉盈,即位後大肆用黃金賞給為父親劉邦辦理喪事的人員,尤其是親自參與挖墓穴的人,將軍一級的給40斤黃金,年俸2000石的官員給20斤黃金,年俸600石的官員給6斤黃金,年俸600石以下的官員給2斤黃金。開國皇帝劉邦的陵墓,必然用工巨大,如此一算,劉盈這次賞賜的金子,必定是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西漢金餅山西博物院藏西漢的多金,歷代史學家早有定論。公元前205年,楚、漢雙方的軍隊在滎陽僵持著。12月的一天深夜,一行車馬從漢軍大營悄悄駛出,直奔楚軍敵營而去。領軍的人叫陳平,他身後的車隊上裝有幾萬斤黃金。幾天前,為戰況僵持不下而苦惱的劉邦找他商議局勢,他獻策說誰都沒法抗拒黃金的誘惑,可以用黃金來離間楚軍將帥,尤其是以耿直著稱的鐘離昧和范增。劉邦大喜,當即命人取了4萬斤黃金給陳平,讓他作為離間計的利器。黃金的效力如此之大,陳平的黃金送去沒幾天,謠言果然便傳開了,士兵紛紛說:「勞苦功高的鐘離昧開始不滿項王不給他分土地稱王了,會與漢軍聯合滅掉項氏,到時好瓜分楚國土地各自稱王。」謠言傳到項羽的耳朵里,他對鍾離昧產生了猜忌,逐漸疏遠了他。 這4萬斤黃金的效力遠沒有結束。第二年4月,陳平用這些黃金買了牛羊豬,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在營中等候項羽派來的使者。待使者一到,他便命人將豐盛的酒席端到使者住所,一進門便假裝驚詫道:「我還以為來的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呢。」旋即讓人端上粗劣的飯食。使者回去之後將遇到的情形描述給項王聽,項王自此對范增心存疑心。范增知道後請求告老還鄉,結果病死在返鄉途中。失去左膀右臂的項羽,兩年後便在烏江邊自刎身亡。這4萬斤黃金,從某種程度上說開創了西漢。

西漢馬蹄金遼寧博物館藏西漢,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朝代。《魏晉南北朝史》記載,西漢初期,黃金的總量在百萬斤以上。 如果按照《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考據的西漢時1斤摺合今日248克計算,西漢的百萬斤,即如今的248噸。而2003年中國的黃金儲備,為600噸。也就是說,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中國2003年黃金儲備的41.3%。那是一個金子大行其道的年代: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大臣、富戶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

西漢金餅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在古代,財富和權力從來都是渾然一體的,尤其是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因為佔有巨大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可以將其運用到極致。西漢,有個皇帝控制治下的制度,叫「酎金律」。這是一種建立在金子之上,鞏固皇權、控制大臣、削弱地方諸侯力量的強有力手段。「酎」(音zhòu),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覆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餘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由此產生。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處罰非常嚴重——王削縣,侯免國。《史記·平準書》有記載:「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正是漢代酎金律的印證。

西漢馬蹄金和麟趾金陝西歷史博物館藏舉一個例子。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一天,武帝劉徹非常非常不高興。此前,他很讚賞齊國國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請求,但其他諸侯卻沒什麼反應。當時,他正在宮殿內踱步,主管皇室財政的少府有人來報,說是今年各諸侯王送來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劉徹略一思考,便叮囑來人嚴加審核諸侯們上交的金子,最終有106名侯爵因為金子成色不足而丟失了爵位,連同丞相趙周,因沒有及時檢舉揭發,也被判處死刑。黃燦燦的金子,在這時成了赤裸裸的打擊工具。

西漢馬蹄金河南博物院藏

考古發現,西漢的黃金以金餅的形式出現居多。而且,金的成色極高。據上世紀80年代學者張先得統計,漢代黃金的含金量大都在97%-99%之間。需要說的是,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地最新出土的金餅,被一些媒體報道為西漢考古中第二次發現。此說有誤,西漢金餅此前在各地屢有出土。1999年11月,西安東北郊潭家鄉北十里鋪村的一磚廠取土時,一次就出土了219枚西漢金餅,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金餅不是發現於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它們形狀如扁的半球形,正面微微隆起,背面內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記和符號,如:「黃、長、吉、馬、租、千、金」和「V」等。其直徑在56-65毫米之間,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的達254.4克,都與西漢黃金一斤等於248克的重量接近。值得注意的是,這批金餅絕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磨損、擦痕和切割痕,切割痕是用較鋒利的器具鋸成,而且一般出現在較大的金餅上。部分金餅上還有補貼金片的現象。這種切割或補貼是為了使金餅保持統一的重量,叫「平稱」。

西漢刻「阮」字金餅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現藏圓形,正面凹陷,內刻一「阮」字不過,金餅這種樸素的黃金形式卻被漢武帝的一次奇遇改變了,使西漢黃金出現了兩種更為美麗和詩意的形式。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漢武帝去郊外朝拜上天,他登上了隴山,據稱,他意外獲得一頭周身純白的麒麟。無獨有偶,此時敦煌渥窪水出了一匹天馬,泰山出現了黃金。漢武帝大喜,認為這都是難得的祥瑞,便立刻將年號改為元狩,並將黃金改鑄為麒麟腳趾的形狀和馬蹄的形狀。這兩種形式的黃金因此被稱為麟趾金和馬蹄金。

西漢麟趾金1973年河北定縣出土河北文物研究所藏上有白色琉璃蓋

西漢金餅和馬蹄金北京錢幣博物館藏馬蹄金一般重240克左右,最重500克多,最輕的為215克。那麼,最後的終極問題來了:為什麼西漢王朝會出現巨量黃金呢?不可否認,西漢黃金之巨,首先得益於前朝的積累。

春秋以前,黃金已成為人們的寶藏,到戰國時各諸侯視金為寶,無不儘力搜羅。

當時秦楚兩國勢力最大,財富最多。楚國汝漢地區盛產黃金,有方形的爰金流行於世。秦國盛時,黃金萬鎰為用。秦統一天下之後,各國的「子女玉帛」自然也包括黃金,都聚在秦王朝的寶庫,而這些歷代積累的黃金最後又都被轉移到西漢。

另外,鐵器時代的到來,帶動了西漢採礦業的迅速發展,更多的黃金被源源不斷生產出來,充實著原本就藏金頗多的西漢國庫。

西漢的工匠通過不斷實踐,除了繼承前代的方法外,又發現了按礦脈分布關係尋找新礦和查看金光尋找黃金礦的方法。黃金產地也比過去有所增加,由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擴展到兩大流域的縱深地區。

西漢馬蹄金上海博物館藏除此之外,羅馬史學家的抱怨也值得一提。他們對西漢時期羅馬與中國的外貿交易耿耿於懷,認為羅馬花費了數量巨大的黃金購買中國的絲綢及其他貨物。

比如一種名為「縑」的粗厚織物,可以用來製作衣服,國內時價是400個銅錢到600多個銅錢一匹,但在羅馬市場卻與黃金同價,即一兩黃金一兩縑,一匹縑重約25兩,可換25兩黃金。

難怪羅馬的史學家抱怨,用黃金換取中國的絲綢,是後來羅馬帝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中間商安息人經敦煌、新疆到小亞細亞以及敘利亞、埃及的絲綢之路帶回來的大量黃金,不僅來自有著充實國庫的羅馬,還包括沿途的敘利亞和埃及等國。這些國家很早就使用黃金作為對外支付的貨幣,經濟相對落後,對黃金的需求量很有限,因此願意用黃金來換取中國的貨物。另外,由於西漢時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經濟和文化都很發達的國家,商品輸入相對較少,因此黃金幾乎不外流,只有少量的黃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國,用於購買奇珍異寶,如漢武帝時常向大宛購買良馬以及到海外購買珍珠、琉璃等,但也僅此而已。

西漢金餅西安博物院藏而弔詭的是,西漢之後,黃金突然如大海的波浪一樣退潮了。東漢以後,人們很少看不到帝王將相揮金如土的記載,相反卻看到一個個惜金如命的守財奴形象:南齊東昏侯蕭寶卷,尤其吝嗇金錢,不肯賞賜,有一日,他的寵臣茹法珍叩頭請賞,他反問道:你這賊子,為何唯獨要找我要錢?武陵王蕭紀藏有很多黃金餅,每次打仗便懸金以示將士,但最終卻不兌現承諾。看到戰事吃緊,寧州刺史陳知祖向蕭紀請求散金銀募勇士,蕭紀不聽,陳知祖痛哭而去,此後再也沒有人願意為蕭紀賣命。這說明,東漢即使是王侯將相,手中持有的黃金數量也已今非昔比。因此有人說,黃金到了東漢就突然消失了,並且成為一個迷案。

西漢金餅出現於國內某拍賣會上,重246克,原始狀態,面呈魚鱗狀紋路。對此,有些專家認為很正常。他們考證,西漢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拚命鑄錢,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漢武帝先後共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最終確立了五銖錢作為唯一法定貨幣的地位。東漢自和帝以後,宦官爭權,政局動蕩,又連續對外用兵,財政匱乏,黃金價貴,官私均樂於窖藏黃金,流通中的金鑄幣就越來越少。這時黃金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隨之減退,而作為寶藏手段的職能卻有所增加。東漢初期,官方的黃金逐漸散落民間也是黃金看似減少的原因。王莽死後,在長安幾次戰亂之際,王莽朝廷的存金有些已經分散,並未全部留給東漢王朝。喪亂之餘,黃金散入民間,或為私人所佔有。東漢開始,史書中已經出現大量平民百姓接觸黃金的記錄。黃金從此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專屬之物。本來是少部分上層人物使用的黃金,現在卻成了五六千萬人使用的物品,平均下來,黃金到了個人手中就自然變「少」了。而普通百姓看待金子,更多是視之為安身立命、甚至養老送終的保證,輕易不會拿出來使用。於是,漸漸地,在民間,黃金不再作為貨幣使用了,當然在市場上也就很少出現了……

西漢馬蹄金細部中國錢幣博物館藏西漢的巨量黃金之謎已經遠去,只留下了史學家們無數的猜測和爭論。但我們仍能看到黃金在西漢的特殊性——前朝後代再也沒有一個如此盛行黃金的朝代,再也沒有將黃金作為主要貨幣的黃金時期。

也許,在動輒「坐擁萬金」的西漢人看來,黃金只是一種貴重的「上幣」而已,也許他們從沒想到後世對黃金的追求達到的那麼瘋狂的程度——

在西漢滅亡四五百年後的一本書《孫子算經》中,記載了當時一斤黃金的價值:值錢十萬,已經相當於西漢的十倍。

金餅

黃金,一種觸之生硬的冰冷金屬,

卻搖曳生長出歷代說之不盡的權謀和殘暴,繁榮和美好;

黃金,不管是在廟堂之上還是深沉密室,

它是那麼赤裸裸無所顧忌,

卻又似乎心事重重,

凝結了太多的暗喻。

到唐朝,陸龜蒙專門寫過兩首詩,

詩名就叫《黃金》。

本篇開頭寫《梅花詩》的北宋易學家邵雍,

應該讀過這兩首詩,

因為在他之前百餘年的陸龜蒙寫下的,

彷彿是他寫下「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這句讖語的讖語。

陸龜蒙這樣寫道:自古黃金貴,猶沽駿與才。近來簪珥重,無可上高台。平分從滿篋,醉擲任成堆。恰莫持千萬,明明買禍胎。噫!黃金之是非,誰能一言說盡乎?

鳴謝:本文部分觀點及文字來自聞風先生圖片:本圖標註之各博物館End

文章精選自文博山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雅緻生活
煎茶 | 焚香 | 禪定| 誦經

推薦閱讀:

李自成將國號定為「大順」,並非民間讖語,而是因為這事兒
此皇帝生前備受尊重,敗亡後埋在這裡,陵墓因句讖語無人敢盜
隋唐不演義:李唐是由一條讖語打下江山的?

TAG:讖語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