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集團:李嘉誠的龐大商業帝國 |【十分鐘公司簡史】
礪石導語:本期《十分鐘公司簡史》專欄為大家介紹商業傳奇李嘉誠的商業帝國「長江集團」。由於紛繁複雜的業務布局,李嘉誠的長江集團對外界來說一直是一個看不透的迷。
文|全球君編輯|付迎爽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目前有兩家龍頭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與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業務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的大型綜合企業,也是香港交易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中國內地也擁有穩固的業務根基。
李嘉誠創立長實集團
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12歲時為逃避戰亂,與家人逃難到香港,他的父親後來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於要負起供養家人的重擔,李嘉誠不到15歲的時候就到一家塑膠貿易公司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
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最初經營塑膠製品。因為長江是不擇細流、匯聚百川的中國大河,李嘉誠深信眾擎易舉,眾志成城,於是將公司命名為「長江」。這成為李嘉誠未來事業的起點與基礎,長江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至今。
1957年,李嘉誠在閱讀英文雜誌時看到一則消息,義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正全面傾銷歐美市場。李嘉誠意識到,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於是李嘉誠到義大利考察,回港後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成為熱銷產品。李嘉誠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因此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12層高工業大廈,開始正式介入地產市場;1960年,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1967年,香港地價暴跌,李嘉誠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在李嘉誠的領導下,長江公司逐漸發展成一傢具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發展公司。
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實」)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這也成為李嘉誠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
收購英資商行和記黃埔
1877年,英國青年John Duflon Hutchison來到香港,在Robert Walker & Company工作,稍後接管了這家公司,易名為「和記洋行有限公司」(John D Hutchison & Company Ltd),這就是「和記」(Hutchison)名字的由來。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人祈德尊(Sir John Douglas Clague,1917年-1981年)隨軍到香港服役。二戰期間,他先後在印度、緬甸、泰國及中國等地作戰。二戰結束後,祈德尊在1947年重返香港,投身商界,並於同年加入英資和記洋行。通過一系列的收購,1965年祈德尊完成收購和記洋行,更名為「和記企業有限公司」(Hutchison International Ltd.),並擔任主席。期間,「和記」先後收購了屈臣氏、德惠寶、香港黃埔船塢等公司。1967年,祈德尊還聯同邵逸夫等人共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
1969年,黃埔船塢開始進軍地產發展業務。1971年,和記地產有限公司成立,集中發展地產物業與有關服務。「和記」一度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
在1975年,「和記」因為過度擴張,連年大舉借貸作投資活動,卻遇上股市熱潮冷卻以及全球石油危機,引發「和記」系內各上市公司股價大幅貶值,公司財政陷入困境。1975年,「和記」董事局被迫接受「滙豐銀行」注資收購33.65%控股權的建議。祈德尊下台,「和記」由滙豐銀行接管。
1977年,和記企業有限公司與黃埔船塢有限公司合併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imited) 。1978年,「和黃」股票在香港上市。
1979年,李嘉誠旗下「長實」宣布與滙豐銀行達成協議,從滙豐購入「和黃」22.4%的股權,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立足香港 擴張全球
1973年,「長實」收購百佳超級市場。1977年,「長實」收購香港希爾頓酒店及購物中心,其後重新發展為長江集團中心。
1980年,黃埔船塢與和記地產合併旗下的管理資源及業務,成立和記黃埔地產集團(和黃地產集團)。1983年,「和黃」在香港展開行動電話業務。
1985年,「和黃」收購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現名為「電能實業有限公司」)。
1987年,「和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權益,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
1996年,「和黃」整合香港的行動電話、傳呼與固網服務的市務與營運資源,宣布成立和記電訊有限公司。
1997年,「長實」進行大規模重組,重組之後「長實」所持的「和黃」權益增至48.95%;「和黃」所持的長江基建權益增至84.58%;「和黃」把「港燈」35.01%權益轉讓予長江基建。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李嘉誠的商業帝國不僅在香港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還積極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同時,通過在電訊、港口、公用設施、零售業務的投資,不斷拓展全球業務,觸角遍布50多個國家。
1998年,「長實」投資的香港地標建築「中環中心」落成。同年,「和黃」開始在中國內地進行農業投資,也透過海逸酒店(國際)管理有限公司進軍中國內地酒店業務。
1999年,集團總部大廈「長江集團中心」在香港中環心臟地段落成,大樓頂樓70層成為李嘉誠的專屬辦公樓層。
2004年,總建築面積763,482平方米的北京東方廣場落成,包括購物中心、辦公大樓、服務式住宅大樓、酒店。
至2014年,李嘉誠旗下公司業務已遍及全球,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及生命科技等。
而「和記黃埔」更是率先進入了全球500強大企業行列。李嘉誠也成為香港首富,人稱「李超人」。
「李超人」的點金術
儘管被稱作「超人」,但李嘉誠的盈利模式卻是非常傳統的「低買高賣」。這位商界高手最輝煌的年頭是在2000年前後,在市場價格幾乎到頂的時候拋出手裡的電信公司股權。
1994年,和記電訊就在英國推出了「Orange」品牌的數碼個人通訊網路服務。1996年,和黃集團宣布成立Orange plc,之後在倫敦和納斯達克上市。1999年,德國曼內斯曼(Mannesmann AG)收購了和黃所持有的全部Orange plc 44.81%的股份。這一筆交易,李嘉誠獲得凈利潤220億美元。2000年,李嘉誠又把美國無線通信企業Voicestream公司23%的股份賣給了德國電信,凈賺90億美元。
李嘉誠還頂住誘惑,在2000年退出了在德國、瑞士、波蘭和法國經營「第三代」(3G)無線通信執照的競投。此後一年中,德國電信、法國電信、英國電信的股價下跌都超過了40%。(2000年,英國沃達豐收購了曼內斯曼,也得到了Orange plc。同年,法國電信收購了沃達豐持有的Orange plc股份。2013年,因為「Orange」品牌發展越來越好,法國電信索性把公司的名字改為「Orange」。)
「和黃」在2001年的時候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運營公司。當時,全球大多數港口運營公司的股票價格都在下跌,人們覺得港口是一種過時而利潤低的行業,而李嘉誠卻悄悄地購進了很多這類股票。
李嘉誠認為,互聯網能壓縮成本,成為通往利潤更高的行業(如物流管理和在線貨物交易)的跳板。1999年,「和黃」與「長實」聯同其他投資者成立TOM.COM LIMITED。2000年3月,中國新媒體入門網站TOM.COM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2001年,李嘉誠購入美國priceline.com 普通股。共占約30%股權。此外,「和黃」擁有雙方的亞洲合資經營企業Hutchison-Priceline Limited約65%權益(不過,在2006年12月,李嘉誠系公司出售了所持priceline全部股權)。李嘉誠所投資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Waze、Summly等項目也均帶有互聯網入口特質。
李嘉誠喜歡收購價值鏈上游的能源業務(赫斯基能源)、下游的零售(屈臣氏、百佳)和港口業務,覆蓋大宗商品和大眾消費品的經銷買賣,有助於掌控生意管道的「入口」和「出口」。截止2013年和記黃埔在全球重要港口布局278個輪船泊位,形成海運網路,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運營公司。
李嘉誠也喜歡投資房地產開發、物業出租、污水處理等基建項目,易於形成持續、穩定的收益。香港每12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就有一個由長實開發。
以地皮儲備的形式投資並囤積土地,並不急於開發房地產項目,等待土地升值後開發銷售,或者直接出售土地獲取升值差價,也是李嘉誠慣用的投資模式。
李嘉誠以旗下長江基建為運作平台,在中國大陸、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開展大規模基建。因為基建項目工業化、標準化、風險低、收益穩定,精細管理要求低。
重組為長和、長實地產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李嘉誠將生產塑膠花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運作成為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資本帝國。
長江實業通過持有49.97%和記黃埔的股權,控制旗下系列公司。這個架構下,長江實業作為旗艦,在地產主業之外,從事飛機租賃、酒店經營及套房服務、物業及項目管理、基建業務、證券投資等業務。和記黃埔則是另一個多元化業務平台,從事地產、基建、電信、零售、港口、能源等六大核心業務。
2015年01月,李嘉誠旗下兩大上市企業——長江實業(長實)及和記黃埔(和黃)宣布業務合併、重組方案,兩集團資產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的新公司。
2015年6月,長實集團與和記黃埔集團完成重組,合併了兩個集團的業務,並創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以持有兩個集團的非房地產業務,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以持有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李嘉誠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
李嘉誠表示,完成合併重組,令集團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高效運作模式,繼續進行全球化拓展。
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均屬於多元化企業集團,業務龐雜,並且在基建、地產業務上形成潛在的競爭關係,因此存在業務重組的必要性。在新的架構下,長和、長地的業務邊界更加清晰。由於分拆消除了和記黃埔這一層控股結構,投資者與李嘉誠家族及其信託基金處於同一個投資層級,信息透明度因此得到了提升。
長江和記實業旗下五大業務分支
很難說清楚李嘉誠商業帝國的業務到底有多少,實力有多強。在重組後,李嘉誠旗下的地產業務已經全部劃歸長江實業地產。目前,長江和記實業集團主要有五大業務領域:
—電訊業務
儘管當年李嘉誠在高點拋售了歐洲電信業務股權,不過,在低位時,李嘉誠又開始重新大舉投資歐洲電訊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李嘉誠旗下「歐洲3集團」在歐洲電訊業務中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3」在歐洲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廣為人知的品牌,歐洲3集團在義大利、英國、瑞典、丹麥、奧地利及愛爾蘭等地經營業務。在香港,和記電訊香港控股以「3」品牌在香港和澳門提供移動通訊,和記亞洲電訊在印尼、越南和斯里蘭卡持有移動電訊業務權益。
電訊業務2015年的營收中,「歐洲3集團」為628億港幣,「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為220億港幣,「和記電訊亞洲」為69億港幣。
近期,歐盟委員會還批准長和與VimpelCom成立合資企業,在義大利持有及經營電訊業務,成為義大利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零售業務
屈臣氏集團(A.S. Watson Group) 是「長和」零售業務的旗艦。「屈臣氏」是大家常見的零售品牌,也是亞洲歷史最悠久、最享負盛名的商號之一。屈臣氏集團2015年營收為1519億港幣。
「屈臣氏」前身是1828年創辦於廣州的一家小藥房,1841遷移至香港,1863年更名為屈臣氏大藥房。1960年,屈臣氏被和記企業收購。1981年,屈臣氏成為和記黃埔全資附屬機構。2000年以來,屈臣氏在歐洲收購了多家大型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成為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集團之一。目前,屈臣氏集團經營超過12600家零售商店,業務遍及全球22個國家,僱員超過12萬名。屈臣氏集團在亞洲擁有包括屈臣氏、百佳超級市場、豐澤電器及電子產品店和屈臣氏酒窖等多個著名零售連鎖店品牌。集團還是區內瓶裝水、果汁與茶類飲品的主要生產商,在香港與內地建立的旗艦品牌包括屈臣氏蒸餾水及菓汁先生。在歐洲,屈臣氏集團的零售網路包括多個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品牌:Kruidvat、Superdrug、Rossmann、Savers、Trekpleister、Drogas、Spektr與屈臣氏。此外,集團還擁有兩個高級香水及化妝品零售品牌:ICI PARIS XL及The Perfume Shop。
2014年,和記黃埔宣布與淡馬錫締結策略性聯盟,淡馬錫入股屈臣氏,間接持有其24.95% 權益。
—基建業務
「長和」的基建業務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轉廢為能、基建有關業務及飛機租賃。基建業務2015年營收為558億港幣。
「長和」持有75.67%權益的長江基建是一家國際性基建集團,投資組合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轉廢為能與基建有關業務,主要營運範圍遍及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荷蘭、葡萄牙、香港及中國內地。長江基建還持有電能實業38.87%權益。
此外,「長和」還持有澳大利亞、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多家主要公用事業公司的權益。「長和」旗下飛機租賃業務現擁有超過60架飛機,出租給商用航空公司。
—港口業務
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港口投資、發展及經營商,全球網路分布於亞洲、中東、非洲、歐洲、美洲及澳大拉西亞等地,遍及25個國家共48個港口。和記港口集團2015年的貨櫃吞吐量達8380萬個標準集裝箱。港口業務2015年的營收為340億港幣。
長江和記實業的港口業務旗艦公司為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前身是1866年創立的香港黃埔船塢公司。
—能源業務
1987年,「和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權益,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2000年,赫斯基石油與加拿大Renaissance Energy合併為「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綜合石油與氣體公司之一。2003年起,赫斯基能源開始與中國海洋石油共同勘探中國東海業務。
目前,「長和」持有赫斯基能源40.18%的權益。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區、美國和亞太地區經營上、中、下游的能源業務。能源業務2015年營收為400億港幣。
從下圖可以看出,歐洲目前已經成為長江和記實業營收佔比最高的地區。
長江和記實業旗下的上市公司:
長江實業地產的架構:
在《礪石商業評論》發布的「中國企業市值100強(9月版)"榜單上,李嘉誠旗下企業長和實業、長實地產、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均上榜。
參加「下一個BAT」評選活動請點擊圖片
【尋找下一個BAT】
長按關注礪石商業評論
推薦閱讀:
※漢堡加盟怎麼樣?凡仔漢堡強勢走一波
※新品推廣時,亞馬遜賣家首選PPC還是站外折扣促銷?
※楊柳君:不確定性與新商業邏輯
※為大腦升級一次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