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閱讀:《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並不是個早慧的孩子。1879年3月,他出生於德國小鎮烏爾姆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上小學後,和其他孩子一樣,阿爾伯特接觸了宗教。10歲時,他進入了古典氛圍很濃的路德中學。對愛因斯坦的人生起關鍵作用的幾年,便是這之後的幾年。
12歲時,愛因斯坦便讀完了《歐幾里德幾何》,並自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13歲時,他讀了康德的哲學名著《純粹理性批判》,他讀完了長達12卷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他明白了自然現象有其固有規律。這些書籍中止了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然而,他所就讀的學校滲透了濃厚的軍國主義精神,這使他感到窒息和痛苦。他沒忍受更久。1895年,在他父母因生意失敗移居米蘭後不久,16歲的愛因斯坦離開學校去了義大利。1936年,他寫道:「依我看,學校若是主要以恫嚇、威脅和人為的權威教學,那是最壞的。這種教學方法摧殘了學生們的健康感情、誠懇正直和自信心,培養出來的是唯唯諾諾的庸碌之輩。」
這種厭惡如此強烈,以至他求父親為他申請放棄德國國籍。1896年,申請獲准。
因為投考蘇黎世理工大學失敗,愛因斯坦勉強同意到瑞士的阿勞中學完成未學完的高中課程。但他對教育的成見很快就消失了。阿勞中學提倡教師有選擇教學方法的自由,因此課上得十分有趣,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獨立工作,高年級學生對各種社會問題也極為關心。
除去在阿勞中學的一年,愛因斯坦沒有更多的機會享受這種理想的教育。但他還是通過某種方式自我實現了。1902年2月,伯爾尼的報紙上,以這樣一種方式,第一次出現了愛因斯坦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願為大學生或中學生完全私人地補習數學和物理學……」
在這之前,愛因斯坦已經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但顯然,他還是個無名之輩。注意到這條廣告的,只有兩個大學生。但愛因斯坦沒能靠這種方法賺到錢,因為他們三個人聊得過於投機,而使授課變成了長時間的討論和共同學習,三個人開玩笑地將這個小團體稱為「奧林匹亞科學院」,愛因斯坦被任命為「院長」。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他們的視野中充斥了馬赫、休謨、安培、黎曼、狄更斯、塞萬提斯等人的哲學、科學和文學作品。他們被思想的交流迷住了,經常為某一頁、某一句話爭論,爭論持續到深夜,甚至一連幾天。
從某種程度講,奧林匹亞科學院就是愛因斯坦心中理想的學校。他終生都對這個「幸福時代」充滿感念。
在創立奧林匹亞科學院的那一年,經人介紹,愛因斯坦終於獲得了伯爾尼專利局三級技術審查員的工作。宣告物理學革命的論文便是這個26歲的專利局小職員在100年前提出的。那一年,愛因斯坦一共寫了6篇論文,發表了5篇。其中一篇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便是後來眾所周知的「狹義相對論」。發表這篇文章三個月後,愛因斯坦又寫了一篇作為推論的短論文,提出了著名的E=mc2,它的發現,使當時困惑所有物理學家的問題迎刃而解。
由於名字頻繁地出現在物理學雜誌上,愛因斯坦漸漸有了些名氣。他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又得以在幾所大學任教,先是在蘇黎世,然後是布拉格,後來又去了柏林。但他並沒因此而恢復自己的德國國籍。
遺憾的是,他到達後4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1914年,德國一批最有聲望的知識分子發表了一篇為德國侵佔比利時的行為辯護的《文明宣言》,德國幾乎所有的文化名流都簽了字,包括哈伯、倫琴、普朗克、菲舍爾等93個人。這份宣言後來被稱為是「真正知識分子的無恥宣言」。簽名者里,沒有愛因斯坦。幾天後,愛因斯坦在另一份反對《文明宣言》的文件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愛因斯坦並沒因戰爭而停止自己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發表10年後,廣義相對論問世了。愛因斯坦一下子成了眾人矚目的中心。他不斷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發表演講。慕名而來的人似乎一下子從世界各地涌到他家門口。
1920年後,德國民族主義抬頭,排猶勢力甚囂塵上。有人在柏林報紙上兩度宣稱要謀害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在德國也受到批判。但愛因斯坦並不擔心這個。他關心的是能否永遠地消滅戰爭,並為此到處奔走呼號。1931年夏天,愛因斯坦授權建立了「愛因斯坦反戰者基金」。第二年,他又在一份致德國社會黨和共產黨的呼籲書上簽名,促使他們聯合起來,以阻止德國「變成法西斯的可怕危險」。這個警告太晚了。1933年1月,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兩個月後,54歲的愛因斯坦再一次作出了「離開德國」的決定。
愛因斯坦本是個絕對和平主義者,但面對戰爭的危險,他說:「為了保衛公理和人民的尊嚴而不得不戰鬥的時候,我們決不逃避戰爭。」正是在這種轉變下,1939年8月,因憂慮納粹德國率先研製成原子彈,愛因斯坦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上籤了名,指出:「……有可能製造出一種威力極大的新型炸彈,能輕易地把整個港口連同附近地區一起炸毀,我的義務是提請您注意下列事實和建議……」這封信開始了美國著名的「曼哈頓工程」。6年後,日本廣島和長崎受到原子彈轟炸,死傷20萬平民。當愛因斯坦從廣播中聽到這條消息時,驚呆了。他只說了一句:「我真痛心。」
愛因斯坦餘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糾正他所犯的這個「最痛心的錯誤」。
1953年冬,芝加哥律師「十誡會」決定授予愛因斯坦人權獎。他不能前來,寫了一封信供宣讀:「…我所做的僅僅是:在長時期內,我對社會上那些我認為是非常惡劣的和不幸的情況公開發表了意見,對它們保持沉默,就會使我覺得是在犯同謀罪。」
1955年4月18日凌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平靜地離開了人世。他留下的遺囑是:「不舉行任何葬禮,不修墳墓,不立碑或任何紀念性標誌,骨灰由親友秘密撒向天空……」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愛因斯坦。「一位中國學者說,「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選自《中國青年報冰點專刊》,有刪節)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文章以時間為經線,著重敘述了愛因斯坦一生的主要經歷和他在物理學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突出表現了他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偉大的人格魅力。
B.愛因斯坦生前曾兩度離開德國,第一次是因為不能忍受德國的教育方式;第二次是為了反對不義的戰爭,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已經超越了狹隘的民族、國家觀念。
C.愛因斯坦反對學校以恫嚇、威脅和人為的權威進行教學,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有兩所學校——瑞士的阿勞中學和他自創的奧林匹亞科學院。
D.在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之後,愛因斯坦非常痛心,他認為是他的錯誤導致了日本20萬無辜平民的死傷,這件事促使他後來用大量的經歷致力於人類的和平事業。
E.愛因斯坦一直反對戰爭,但他並不逃避戰爭,反對戰爭是因為他害怕戰爭會給平民帶來傷害,害怕戰爭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害,不逃避戰爭是因為作為一個世界公民,他同樣具有正義感和愛國情懷。
(2)文中多次提到愛因斯坦「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學校」,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概括,愛因斯坦所嚮往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樣的教育?(6分)
(3)本文是為紀念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一百周年而作的,文章重點寫了哪些內容?請說說作者為什麼這樣處理。(6分)
(4)請結合全文材料分條概括,為什麼說愛因斯坦是「不可能被超越的」?(8分)
(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
(C項,不全面。對他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還有德國的路德中學。A項,本文重點敘述的不是愛因斯坦的物理學成就。E項,錯在「愛國情懷」。)
(2)第一,理想的教育應該解放人的思想,培養人健康感情和健全人格。(2分)第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成長,關係和諧。(2分)第三,教師可以自由選擇教學方法,課堂生動有趣。第四,學校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學生可以在實驗室獨立工作)第五,學校不只是培養學生的智能,還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後三點每點1分,任答兩點即可)
(3)文章重點寫了兩個方面的愛因斯坦:前半部分主要寫他青少年時代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教育觀,後半部分主要寫他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為反對戰爭所進行的種種活動。(2分)
這樣處理材料是因為:第一,作為物理學家的愛因斯坦是眾所周知的,但作為和平戰士的愛因斯坦卻鮮為人知,所以有必要從另一個側面介紹他,突出愛因斯坦的人道主義情懷。(2分)第二,介紹他所受的教育,他所崇尚的自由獨立精神、探究精神,是為後文他所取得的物理學成就作鋪墊;也為後文他反對軍國主義、民族主義、納粹主義作了鋪墊。(2分)
(4)這是對愛因斯坦的高度讚揚,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完整的人,他既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2分)
①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敢於懷疑、不盲從權威。他十二三歲讀到一些書後,中止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在學校里反對權威式的教育。
②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人權主義者,為反對戰爭他不允許自己沉默,一直奔走呼號。
③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留下遺囑,不舉行任何葬禮,不修墳墓,不立碑或任何紀念性標誌,骨灰由親友秘密撒向天空。
④他是一個嚴於自省的人。他意識到自己的科學研究被人利用,給無辜的平民造成巨大的傷害,他用餘生的大部分精力來糾正他所犯的這個「最痛心的錯誤」。
(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推薦閱讀:
※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
※愛因斯坦有關佛教與科學的論述【轉】
※英國13歲女孩智商高達162 超過霍金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