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肝硬化腹水臨床經驗
劉吉善醫師是湖北省十堰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湖北省知名中醫,從事肝病研究30餘載,勤求古訓,潛心鑽研,在各種肝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療效顯著。余有幸隨師侍診,獲益匪淺,現將其診治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學術思想
1.1注重祛濕與調理脾胃
劉師認為,肝硬化腹水的病機可概括為3個方面,即濕、虛、瘀,其中濕邪貫穿疾病的整個過程,影響疾病的發展和預後,同時三者又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形成邪盛正衰、虛實夾雜的複雜病機,致使疾病纏綿難愈。基於上述發病機理,劉師在臨床診治疾病的過程中,突出攻補兼施、調理脾胃的治療原則。這正體現了「脾胃為後天之本」、「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中醫治療大法;同時也是與其他應用大量苦寒之劑治療肝硬化腹水方法的區別所在。
1.2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也是中醫學的精髓所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對肝硬化腹水形成機理的認識不斷深入,劉師在臨床實踐中,在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現代醫學知識,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施治過程中加入既符合辨證又符合現代藥理的藥物,獲得良好療效。
2.辨證論治
2.1氣滯濕阻證
證見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痛,飲食減少,食後作脹,噯氣不適,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弦。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利水。方葯:柴胡12g,木香18g,厚朴20g,白朮15g,澤瀉18g,車前子30g,茯苓30g,陳皮10g,大腹皮18g,檳榔15g。
2.2寒濕困脾證
證見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顏面微浮,下肢浮腫,脘腹痞脹,精神睏倦,怯寒懶動,食少便溏,尿少,舌苔白滑或白膩,脈緩。治以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方用乾薑10g,白朮12g,制附子(先煎)10g,木瓜15g,桂枝10g,木香18g,車前子30g,檳榔12g漢防己18g,茯苓30g。
2.3濕熱蘊結證
證見腹大堅滿,脘腹撐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或溏垢,兩目、皮膚髮黃,舌邊尖紅,苔黃膩或灰黑,脈弦滑或數。治以清熱利濕、攻下逐水。方葯:黃芩10g,黃連10g,酒大黃(後下)8g,半邊蓮15g,車前子30g,白朮12g,乾薑10g,枳殼20g,姜厚朴25g,茵陳30g,蒲公英20g,白茅根18g,木香25g,牽牛子10g。
2.4肝脾血瘀證
證見腹大堅滿,脈絡怒張,脅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頸胸臂有血痣,呈絲紋狀,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飲,大便色黑,舌質紫紅或有瘀斑,脈細澀。治以活血化瘀、行氣利水。方葯:丹參25g,桃仁15g,酒大黃(後下)8g,川牛膝30g,三棱12g,葶藶子15g,桑白皮20g,土鱉蟲15g,大腹皮18g,陳皮10g,木香25g,桂枝10g。
2.5脾腎陽虛證
證見腹大脹滿,早輕暮重,面色蒼黃,脘悶納呆,神倦怯寒,肢冷或下肢浮腫,食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舌質淡紫,脈沉弦無力。治以溫補脾腎、化氣行水。方用制附子(先煎)10g,乾薑10g,党參15g,白朮12g,茯苓30g,澤瀉18g,桂枝10g,車前子30g,漢防己30g。
2.6肝腎陰虛證
證見腹大脹急,或見青筋暴露,面色晦黯,唇紫口燥,心煩失眠,牙齦出血,鼻衄時作,小便短少,舌質紅絳、少津,脈弦細數。治以滋養肝腎、涼血化瘀。方用生地黃12g,山茱萸10g,何首烏12g,枸杞子10g,牡丹皮15g,澤瀉18g,茯苓30g,川牛膝30g,車前30g,桃仁15g,凌霄花12g,赤白芍各15g,枳殼20g,鱉甲(先煎)10g。
3.典型病例
患者,男,37歲,教師。既往有乙肝病史10餘年,肝硬化病史2年。曾間斷服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1年來病情有所加重,近來出現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顏面微浮,下肢浮腫,脘腹痞脹,精神睏倦,食少便溏,尿少,舌苔白滑或白膩,脈緩。肝臟B超示:肝硬化伴大量腹水。中醫辨證為寒濕困脾。治當健脾利水行氣。處方:藿香10g,陳皮10g,紫蘇葉10g,桔梗6g,通草10g,滑石20g,厚朴10g,冬瓜皮30g,茯苓皮30g,白豆蔻12g,茯苓30g,葶藶子20g,王不留行30g,川貝母20g,竹茹15g,炮山甲8g,敗醬草30g,大白15g。5劑,每日1劑,水煎溫服。1周後,患者腹脹明顯減輕,現仍在隨訪中。
4.討論
肝硬化腹水屬於中醫學「黃疸」、「脅痛」、「積證」、「鼓脹」等範疇。病因多系情志鬱結、飲食所傷及感染濕熱、寒濕、疫毒之邪,或病後體虛、勞倦內傷、感染蟲毒所致。黃疸、脅痛、瘧疾等疾病日久不愈可致積證和鼓脹。其病機為正氣虧虛,
推薦閱讀:
※中醫治療手足癬驗方
※講座實錄丨成文武教授談乳腺癌的中醫治療
※慢性咽炎中醫治療
※血熱一說對中醫治療牛皮癬危害最大
※桂枝湯治療小兒厭食,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