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財女貌經濟學
06-25
倘如提問:人為什麼要結婚? 我想,對此問題的回答,一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本文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對人類古已有之婚姻現象,作一番分析。 正題:愛情對於婚姻來說,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愛情的婚姻,是萬萬不行的,更是不幸福的。 果真如此嗎? 證偽:金錢對於婚姻來說,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金錢的婚姻,是萬萬不行的,更是不幸的。 先從「寶黛悲劇」解讀。「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在寶玉的眼裡,林妹妹是決不會輸給寶姑娘的。然而,何以成就「金玉良緣」的卻是寶玉與寶釵,而絕非寶哥哥和林妹妹呢?難道說寶、黛之間的情不深,意不濃嗎?非也!青春男女,談情說愛可以,談婚論嫁(價)就由不得使性子了。何也?且看:賈府與薛家,一官一商,官商聯姻(營),可謂門當戶對,珠連壁合。官商結合,黃金搭檔;符合一加一大於二的經濟學原理。相對於賈府,林家與薛家就無法相提並論了。況且,寶姑娘「財貌雙馨」,林妹妹也就只好「質本潔來還潔去」了。家族存亡,生死抉擇。「寶黛悲劇」似只能作如是解。魯迅先生所說的:「焦大是不會愛上林妹妹的」,亦只能如此作解。 再說潘金蓮嫁武大郎。「一枝鮮花插在牛糞上」。此「牛糞」,應作何解?大郎是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小男人了。若論其善良厚道之美德,西門大人是沒得比的。何以大郎竟慘遭七竅流血之下場?僅僅是因為他是「七寸丁皮」,相貌醜陋嗎?此亦非也。男人再丑,總不會比「公公」再丑了吧。可人們沒聽說過,「公公」娶妻而遭殺身之禍的。可見,男人的丑並不可怕,最要命的莫過於一個「窮」字了。對於男人來說,貧窮,是要致命的。 由此及彼,「中國式結婚」,可見一斑。中國不乏傾國傾城之美女,何以未有過「不愛江山愛美人」般的溫莎公爵? (題外話:昔日之「郎才女貌」已被今日之「郎財女貌」替代。「才」、「財」,一字之差,卻與時俱進,富有時代氣息。古之狀元駙馬,如今安在哉?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云云,無異天方夜譚;早已是「白頭宮女說長安舊事」了。高官厚祿,發財致富者,乃當今靚麗女子的白馬王子。富翁與美女,乃「天仙配」也。古之秀才、舉人,以才取勝,以才生財。倘若現在的碩士、博士,有學無術,乏鑽營、生財之道;不能掛羊頭賣狗肉,弄個職稱、職務噹噹,便是一個孔乙己轉世。又窮又酸,窮者,酸也。百無一用是書生。魯迅先生的晚輩一定會說:「祥林嫂是不會愛上孔先生的」。) 現在切入本文的正題。 人為什麼要結婚? 一說:為了愛情。西諺云: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二說:為了生兒育女。未婚母親、私生子父親、丁克一族,比比皆是。 ……不一而足。 竊以為,婚姻的存在與消失,似應有新解。 古聖賢曾云:「食、色,性也」。無論貴賤、富貧,無一能免此俗。至於此「性」是「善」,亦或「惡」,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不過,革命導師恩格斯卻是一位「性惡論」推崇者,他曾諄諄教導我們說:「正是人類的貪婪與情慾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大意)。 人類的一切活動,無不從此「本性」開始。為滿足此「本性」的需求,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也由此開始。自然資源的相對有限與人類慾望相對無限,永遠是經濟學的假設前提。 婚姻問題也由此產生。 婚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隸屬微觀經濟。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運行基礎。 婚姻,是滿足人類本性需求的初始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婚姻,是在法律範疇之內的。法律只具有保護家庭成員所擁有共同財產的分配與分割的功能;而對於成員之間的吃飽、睡好是無能為力的。其功能僅限於經濟層面,即作用於最低層面。一張結婚證書,決不是美滿婚姻的「博士級文憑」。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婚姻是人們為了滿足於本性並降低交易費用而實現效用最大化的一種組合形式,類似於企業的存在是為了要比市場交易節約交易成本。 試想,人之本能行為:食、色,幾乎時時發生。如果此類行為都要通過市場交易才能完成的話(假設市場是充分開放而能提供所有此類物品的),那麼,這些滿足於人之本性的活動就會時時刻刻地在市場上發生。不難想像,其交易費用或成本要遠遠大於在家庭內部完成。 在古代農業社會,家庭本來就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產單位。男耕女織,是一種生產勞動的分工協作,更是一種最佳的人力資源配置。食、色二者,均可得以滿足,一舉兩得;成本低而效用大,何樂而不為?微觀經濟結構合理,綜合國力豈不作大作強?所謂漢唐盛世,無非如此而已。 如今組成一個家庭,頗似經營一家股份公司。其主要成員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共同合作經營,其理想境界應是:分配合理,利益均沾。其存在的邊界,取決於邊際投入與邊際收益。任何一方感到其邊際投入與邊際收益不相稱時,便會撤資散夥,分道揚鑣,婚姻危機,隨之而來。 男人好色,女人戀財,即時下流行的所謂「郎財女貌」是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無不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可謂天經地義。 目前的家庭離合狀態呈U型,即當家庭主要當事人的經濟狀況達到相對均衡而又相依為命,合則雙贏,離則俱傷時,便處於U字的底部的相對穩定期;反之,一旦各自經濟獨立,互不依賴;就如U字的兩端,隔岸觀火:Bye-bye。大凡協議離婚者,就其成本與收益分析而言,無不是由於其限定財產分割的「雙贏」而達成共識的。如今的單身貴族普遍患有「三高症」(高收入、高學歷、高職務/稱),因為他(她)們並不需要憑籍婚姻家庭這種模式來實現「本性」效用的最大化了。患有此類「三高症」的人,屬於當前離婚率的高危人群。而理想的婚姻狀態應呈拱型,即U字的倒寫狀態,在男女雙方經濟相對獨立之後,而又產生的相互融合,進而一加一大於二,並使情感超越經濟層面,得以升華到精神層面,身心交融,充分滿足「食、色,性也」。然而,這卻非婚姻的常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諺云:「夫妻本是同命鳥,大限來時各自飛」。「禮失求之於野」,不無道理。 此外,如今社會呈多元化趨勢,有太多的擋不住的誘惑。錢鍾書先生說:「忠實的是沒有機會,有機會的就不忠實了」,可謂一語道破了人之機會主義傾向(opportunism)。太監選宮女,是有機會而無能力,與其忠實與否無關。喜新厭舊,也符合效用遞減法則(thelaw of diminishingreturns)。古之所謂:「妻不妾,妾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云云,以及今人對偷雞摸狗之徒的所謂「三賊」(賊心、賊膽、賊錢),無不說明:經濟實力,乃是男歡女愛,婚姻家庭幸福與否的重中之重,是硬道理。 旁證:柯達公司的中國地區總裁葉鶯女士說過;「如果有人問我們女人,是要金錢還是要愛情?我們一定會說要愛情,但是,嘿、嘿……」。 綜上所述,筆者似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嫌,但雞蛋直立一說,還是發人深思的。在現實生活中,若有愛絲迷拉塔愛上卡西莫多,或是林妹妹愛上焦大之類的掌故,敬請告知一二,恕我孤陋寡聞。 最後,拋磚引玉,謹此祈望關心婚姻家庭生活的志士仁人們,為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婚姻經濟學」而添磚加瓦,讓婚姻經濟學與時俱進源遠流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風頭正勁的浙江,2017年浙北浙南各市經濟發展的同省不同命
※兩宋時期的經濟發展
※左翼政治反思之四|對抗右翼民粹主義:經濟再分配與多元文化主義哪個更可行?
※高速增長的最後二十年——簡析2018年中國經濟的一些趨勢 | 寧南山
※中國再印多少錢,都不會通脹失控,所以經濟崩潰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