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看效應

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多看效應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概況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人緣好的人,往往將這種「多看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善於製造雙 方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在我們新認識的人中,有時會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後,逐漸就不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效應實驗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向參加實驗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讓他們觀看。 有些照片出現了二十幾次,有的出現十幾次,而有的則只出現了一兩次。之後,請看照片的人評價他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參加實驗的人看到某張照片的次數越多,就越喜歡這張照片。他們更喜歡那些看過二十幾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過幾次的新鮮照片。也就是說,看的次數增加了喜歡的程度。 另一個實驗:在一所大學的女生宿舍樓里,心理學家隨機找了幾個寢室,發給她們不同口味的飲料,然後要求這幾個寢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嘗飲料為理由,在這些寢室間互相走動,但見面時不得交談。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評估她們之間的熟悉和喜歡的程度,結果發現:見面的次數越多,相互喜歡的程度越大;而見面的次數越少或根本沒有,相互喜歡的程度就較低。效應作用可見,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這樣可以增加別人喜歡你的程度。因此,一個自我封閉的人,或是一個面對他人就逃避和退縮的人,由於不易讓人親近而令人費解,也就是不 太讓人喜歡了。當然,「多看效應」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你給人的第一印象還不差,否則見面越多就越討人厭,反而起了副作用。想想看,你周圍有沒有常在你面前「露臉」的人。如果想給別人留下不錯的印象,常出現在他面前就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好方法。 所以,作為大學生,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緣,不妨多在寢室間走動一下,即使只是露個臉,借瓶開水,換本書。在這些細節的來來往往中,就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人際吸引力,也獲得了你所期待的群眾基礎。作為職場人士,埋頭苦幹也並非明智之舉。自我封閉,不與人交往,遇事逃避退縮,只會讓你的職業發展之路止步不前。簡單地,看看身邊,經常與人聊天,拉拉家常,帶點小禮物的同事,是不是人緣要好許多?經常在領導身邊出現的人,是不是往往比較討領導歡心?當然,不是鼓勵溜須拍馬,露臉也要講技巧,比如吃飯時的禮貌招呼,電梯里的寒暄問候,會議上的相視一笑,某次活動中的出色表現……只要你不再低頭走過,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當然,「多看效應」並非萬能鑰匙。它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應要好,即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差,如果第一印象就很差,那麼見面越多就越惹人討厭,「多看」反而讓人「多厭」,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切的前提,還是認清自己,理順了,再拿給別人看。影響「多看效應」使你成為容易得寵的人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例如,我們新認識的人中,有時會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後,逐漸就不 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親戚朋友之間多來往能增進感情,否則就可能會慢慢疏遠。另外,你細心觀察可能會發現,經常在領導身邊出現的人往往比較受領導喜歡。這可能也是多看效應的作用吧。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別人喜歡,別忘了給他機會多「看見」你。但是請注意,「多看」的次數是有界限的,過於熟悉可能會產生厭煩感。人際交往的多看效應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這樣可以增加別人喜歡你的程度。因此,一個自我封閉的人,或是一個面對他人就逃避和退縮的人,由於不易讓人親近而另人費解,也就不太討人喜歡。當然,多看效應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應要好,若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很差,則見面越多就越討人厭,多看效應反而起了副做用。相關事例事例1有個人的女友讓他給她的同事介紹男朋友,他說出了一個名字,女友簡直跳起來:「啊,他哪裡配得上我同事?」其實,她同事並不見得有多美,不過,在她眼裡,同事美若天仙。他想起他當紅娘的一次經歷。他是女方線人,朋友是男方線人。看他們遲遲沒有進展,他打電話給朋友:「那女孩可是人尖,一堆人在後面候著呢!」朋友不急不徐:「沒到時候吧。」「都很忙吧。」又過了一個月,和朋友吃飯,他聲討:「你那牛糞怎麼回事,我這兒鮮花可等著呢!」朋友回:「什麼世道,牛糞不急鮮花都急了。」玩笑過後,停下來想,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傾向——覺得自己的朋友無可挑剔,別人都是高攀。事例2有個人利用業餘時間為一些國內知名作家幫了一些忙,把他們的作品買到了海外。其實,他跟這些作家並不認識,只是海外出版商來找他的時候,他才「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你還別說,還挺來得及。有一次,越南的一個出版商要購買瀋陽一個知名作家的作品,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在北京的漁陽飯店開會。沒辦法,他只好趁機搞點副業,給一個出版界的同行、在瀋陽頗有人脈的朋友和一個業內媒體朋友發了短消息,三分鐘不到,他便得到了他要找的作家的聯繫方式,而且是全套的。朋友還囑咐他,這位作家眼下就在北京,過兩天就回瀋陽了。他開完會,當晚就跟這位作家聯繫了。還真行,沒兩天就收到作家的反饋,最終將其若干部作品的著作權賣到越南。 儘管他跟著名作家們素昧平生,而且還是沒有任何人介紹就貿然打擾,可是作家們多半跟他合作都是不錯,還有的作家跟他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要說也奇怪,在如今這個多數人謹慎交往的年代,他居然能夠贏得大多數作家的信任,真有點不可思議。不過,細想起來,出現這種結果也是有道理的,說不定就跟他經常在著作權界拋頭露面有關係,跟在行業內經常交流有關係,也跟常在有關媒體上發個小文有關係。也就是說,露面次數多了,認識他的人就多了,了解他的人也多了,有的作家就說,雖然未曾謀面,可是對他已經知道不少。信不信由你,他單位有的新員工來他社之前對他們這個單位了解不多,可是對他卻關注不少。 事例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個叫做查榮茨的心理學家——這名字很像德國人用的,可是由於不知道此君名字的原文,無法搞到更多資料。據說,他在進行心理學實驗的時候,向受試者出示一些人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出示了二十多次,有的出示十幾次,而有的則只出示一兩次。照片出示完畢,心理學家請受試者談談他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對受試者來說,某人的照片看的次數越多,越讓人喜歡,喜歡程度最高的是那些看過是多次的。換句話說,越熟悉的照片,就越喜歡。多看幾次可以增加我們的喜歡程度。這就叫「多看效應」。
推薦閱讀:

2014:知乎日報年度回顧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情感美文】
為什麼我不推薦多看武志紅的書?
多看多聽說開口

TAG:效應 | 多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