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 不必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
這個世界當然糟糕透頂,打開電視看上五分鐘新聞,天上飛機掉了,地面恐怖襲擊,出門跨年遭遇踩踏事件,在家呆著沒準一場火災。我媽這樣的老太太,看到飛機失事新聞,嚇得魂飛魄散,恨不得拉住明天就登機的我說:能不能這輩子別坐飛機?
可惜的是,不光是沒見識的老太,連精英都開始採取這樣的保守主義,在 作者葉克飛先生一篇名為《我們給了孩子怎樣一個世界》的文章中,作者大膽建議,不如全民丁克,你看看眼下這片土地,哪裡適合孩子生存?
對丁克,我一向存有敬意,打破人類自身繁殖欲的局限,去追求更廣闊更自由的世界,那真是棒極了,但要是如作者所說,因為給不了孩子更好的條件,才放棄生育,那未免想太多。
事實上,這正是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毛病,什麼都想為孩子做到最好。不管是山村裡目不識丁終年勞作的農民,還是大城市月入數萬滿嘴英文的海漂,他們似乎都沒能擺脫中國式父母的劣根性,如果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就終身有愧。
一女朋友是著名高校教師,事業編製收入完美,夠她時不時歐洲旅行一次,丈夫薪資更豐厚,但在孩子的問題上,他們始終猶豫,一旦生育,就將是無止境的犧牲。她說單位同事為了讓女人上學,毅然花700萬在靜安區買了套兩室一廳,小孩剛4歲,已經開始每天晚上陪著複習功課。言外之意,她只有到達這種水平,才敢放心要個孩子。
另一女朋友說起帶孩子旅遊,說那肯定要坐頭等艙,不然孩子遭罪還有什麼去頭?這種父母如果坐經濟艙的話,就會任由小孩哭鬧,因為孩子正在受罪嘛,難道還不能讓他發泄?這讓我想起一個去日本一周就花了十萬的女朋友,她的宗旨是如果出門還享受不了點好的,又何必出去呢?這種旅行當然不錯,但你不能以此就下判斷說:那些花費寥寥的窮游,根本毫無樂趣。
怎樣養一個孩子才是最好的選擇?
(《少年時代》電影劇照)
不如看看大熱電影《少年時代》里少年的成長過程,電影本身花了12年時間製作完成,記錄一個男孩從6歲到12歲的成長時光。一個美國男孩的成長方式,大概是很多中國父母夢寐以求的,他們大多看起來簡單快樂,沒有多到做不完的作業,也沒有沉重的課外學習,更沒有糟糕頭頂的自然環境。
某些片段里,男孩梅森的確過著這樣明快爽朗的快樂童年。但大部分時間,他敏感,細緻,憂鬱。父母早年離異,母親獨自帶著他和姐姐生活,貧困,漂泊,為了房租就得倉促離開小夥伴,奔赴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母親為了更好的工作,要繼續學習,他不得不跟姐姐一起呆在外祖母家。
生父看起來相當不靠譜,是個女人都不會選擇30歲都沒個正經工作的男人,說自己最近正打算寫幾首歌。但他喜歡他,真正的父親,每兩周來接他和姐姐去度個周末,吃薯條睡沙發,看起來都很幸福,甚至他還想,他們是不是還會在一起?
隨後幾年,他經歷了兩任酗酒的繼父,這些男人無一例外在帶給他一些快樂的日子後,就將一切像玻璃杯一樣摔個粉碎,他母親完成學業,開始變成大學老師,三度分手,兩度離婚,終於把他們撫養成人,即便是不靠譜的生父,都有了全新的家庭和孩子。
你要說梅森是否幸福?這很難得出簡單的答案,日子始終起起伏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梅森有個很棒的父親,在他八年級時就嚴正以告,擁有性生活必須戴套,不然就會像他一樣把日子過得一團糟,梅森依舊會跟同齡人鬼混進某個以講黃色笑話為主題的男孩派對。就算他媽媽是個值得所有人尊敬的獨立女性,很多時候,他依然不喜歡她,不如她希望的那麼愛她,在他看來,她不過是脆弱時就會哭做一團的普通女人罷了。
你不能要求孩子太多,以為給他最棒的,他就會回報給你一個最好的人生。梅森母親在聽夠了女兒的抱怨後,聲嘶力竭大喊:起碼我給了我能夠給的最好的。這有什麼用?孩子照舊摔車門走人。
想要控制孩子的人生,想要他們永遠聽話,永遠正確,永遠幸福快樂,這就是最愚蠢的一種父母。在孩子面對每一個困境時都全身心地焦慮,恨不得自己只有買得起最貴的學區房,有一筆最大的積蓄可以直接送他去常青藤念大學,才覺得自己配做父母。
如果說美國式父母和中國父母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前者永遠沒忘記,孩子並非人生的主體,只有他們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值得過好的。
梅森父母離婚,在中國人看來就不可思議,大把中年夫妻為了孩子的幸福,直到高三畢業才跑去一舉結束早就不堪的婚姻。為了孩子,犧牲個人幸福,被看作是習以為常的事。
哦,不,不必給孩子準備一個完美的世界,你可以努力,但絕對沒必要違背本心,犧牲所有屬於自己的快樂。
母親為了幸福兩度結婚,為了不幸兩度離婚,為了工作繼續學習,為了有錢度假把18歲後的孩子掃地出門。她可不想成為那種苦難式的母親,只有孩子的出人頭地才是自己一生夙願,她希望自己孩子擁有正常的人生,如果不夠快樂的話,也不用強求。
父親呢,更離譜了,弔兒郎當滿嘴沒句實話,答應把車留給梅森結果轉身就把跑車賣了換了麵包車,說我絕對不可能說過這種話,再說我自己買的車隨便我怎麼處置,你想要車就該自己賺錢去掙一輛。
常有國人說,歐美人的自私冷漠,是你難以想像的。實際上恐怕中國父母事無巨細的全包式教育也是他們難以想像的。
一部韓國電影中,已經中年的兒子懇求自己上了年紀的媽媽,答應我,別再做孩子的奴隸,過自己的生活吧。
可惜老太太沒有聽,說只有這樣的我,才能成為你的母親。
我對這種偉大的東方式犧牲實在厭煩透了,別為孩子過分犧牲自己,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又怎麼樣,沒有700萬的學區房,沒有500萬的留學基金,沒有24小時陪護的關心,孩子照樣有自己的快樂之道。
硬氣的父母說,要為孩子操勞到自己閉上眼,才算數。可憐,又可恨,這種父母,常常就成了別人眼中最討厭的生物,粗暴干涉成年孩子的隱私,還洋洋得意我是為了你好。
什麼時候,這類型的父母,才能從世界消失,那麼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才會離完美更近一步。
--------------------
文/毛利 騰訊·大家
推薦閱讀:
※孩子最渴望父母對自己說的話,你說過嗎?
※孩子面前夫妻吵架的嚴重惡果
※愛孩子就要多陪孩子
※名字影響孩子的一生,易凡大師解析名字筆畫的意義
※國學常識200題(含答案),不給孩子收下來,你就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