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懂自己的人,古典詩詞化出十里柔情
梁俊和貴州省威寧縣石門民族中學和石門鄉新中小學學生在《經典詠流傳》,他們演唱了一首《苔》。
二零一八剛開年,央視又貢獻出一檔高分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經典傳唱人接過了國寶守護人的接力棒。
孤獨的經典,遇到了懂它的人。
康震點評《苔》的時候,說梁俊很有眼光。在袁枚現存的浩瀚作品中,《苔》是一朵生活在角落裡小小花朵。
袁枚是大才子,作品很多。單是一本《小倉山房詩集》就存了四千四百多首詩作。那些有名氣的作品,比如《隨園食單》,集成了他幾十年的美食實踐,是中國最著名的食譜;又如《子不語》,記錄了聽來的鬼怪故事,卻繪聲繪色得好像他真的見過。兩百年來在讀者心中佔據著地位的,是它們。
袁枚畫像
沒人想到,兩百年後《苔》被貴州大山裡的孩子唱火了。這首歌有一種赤裸裸的熱忱,新鮮的,貼心貼肺地打動你。遠道而來的支教老師來到山裡的學校,他彈著吉他,教孩子們唱詩。他說:你們要像牡丹一樣勇敢地開放。歌聲響起的那一刻,苔花真的開了。二十朵苔花一起在清晨盛開,牡丹也遜色。
01
古詩詞入歌不稀奇。
王菲唱過一首《但願人長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願人長久》的原唱是鄧麗君。1983年,30歲的鄧麗君發布一張名叫《淡淡幽情》的專輯。這張專輯共收錄了12首歌曲,它們分別是《獨上西樓》《但願人長久》《幾多愁》《芳草無情》《清夜悠悠》《有誰知我此時情》《胭脂淚》《萬葉千聲》《人約黃昏後》《相看淚眼》《欲說還休》《思君》。它們的詞作者分別是李煜、蘇軾 、李煜、范仲淹、秦少游、聶勝瓊 、李煜 、歐陽修、歐陽修、柳永、辛棄疾和李之儀。
《淡淡幽情》專輯內頁
這張以古典詩詞為主軸的唱片,推出後獲得的讚譽是空前的。推出當年銷售超過500萬張。1984年,專輯獲得了當年的香港IFPI白金唱片獎。在後來的幾十年中,這張唱片不斷推出新的版本,數量近20個。
這張專輯太成功了,它點燃了中國人血液里的詩詞情感。王菲唱過不少鄧麗君的歌,後來乾脆出了一張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向偶像致敬。鄧麗君歌聲曾被視為「靡靡之音」,王菲的《菲靡靡之音》即把自己的名字放進了專輯名里,也是替偶像抱不平。這張1995年推出的專輯總共翻唱了13首鄧麗君的歌曲,其中那首《但願人長久》最為有名。這張專輯後來引進內地時,改叫《但願人長久》。
02
二十年後,王菲唱了一首林夕填詞的歌《致青春》。當中有句歌詞「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句歌詞借用了湯顯祖《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和羅隱的《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借用古典詩詞的經典描寫,將其套用成名字或者某個段落的手法,於流行歌曲十分常見。
千禧年開始,中國樂壇開始出現一種新的歌手類型——網路歌手。網路歌手算不上是一個褒義詞。當中有不少人成功上岸,脫掉了網路的頭銜,改叫歌手,比如許嵩。許嵩出道的時候正是「中國風」很紅火的時候。他的歌詞里化用了不少古典詩詞。
比如《廬州月》「橋邊紅葯嘆夜太漫長」,化用了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再如,《千百度》「我尋你千百度,又一歲榮枯。可你從不在,燈火闌珊處。」化用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又如,《半城煙沙》「一將成,萬古枯。」化用了曹松的《己亥歲二首》其一「一將功成萬骨枯。」
比鄧麗君大十五歲的作家瓊瑤喜愛古典文學,頗為擅長借用詩詞。「瓊瑤」即源自《詩經》,她的小說也常能在古典詩詞中找到出處。如《一簾幽夢》便出自秦觀的《八六子》「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等到小說被拍成電視劇時,瓊瑤又親自寫插曲的歌詞。趙薇演《還珠格格》成名後,又主演了《情深深雨濛濛》里的依萍,她還唱了那首:「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台煙雨中,記得當年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儘管狂風平地起,美人如雲劍如虹。」這句歌詞里,我們可以看到杜牧的《江南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還能見到,李煜《望江南》中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以及龔自珍的《夜坐二首》所寫「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03
在推出《淡淡幽情》的三年前,鄧麗君翻唱過一首瓊瑤寫的《在水一方》,這首歌詞是以《詩經·蒹葭》為藍本,將《蒹葭》的故事用更為現代化的語言講述出來。此類改寫的做法也是「以詩和歌」的一種應用方式。
徐克導演的《七劍》主題曲就是一首借古詩詞情景創作的流行歌曲。他們借用了李白的《靜夜思》,寫了一首《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
讓塞外的人都愁斷了腸;
疑是地上霜,
相思豆寫在了誰的臉上;
舉頭望明月,
到底天上人間有何分別;
低頭思故鄉,
是因為菊花黃。
窗前明月光,
讓我的夢境里月圓又亮;
疑是地上霜,
可心卻不知不覺發了燙;
舉頭望明月,
淚水就順著臉龐倒流淌;
低頭思故鄉,
是因為菊花香。
《七劍》劇照
《七劍》是2005年上映的。到了2008年,馬天宇出了一張專輯《飛》裡面同樣有一首《明月光》,同樣是借用了《靜夜思》。馬版《明月光》的作詞者叫卿峰,講述了情人之間的思念——「窗前儘是明月光,念想落身旁。抬頭望月月不彎,我心淡悠長。」
《蘇三起解》是京劇名篇。這是一個古代版的法治愛情故事,主要內容是名叫蘇三的風塵女子與富家公子王景隆相愛、相離到相守,當中穿插了蘇三被買給一位馬犯,被他的妻子誣陷下獄,最終被當上大官的王景隆救下的法治線索。
陶喆有一首《Susan說》,李焯雄作詞。這歌比較有趣,蘇三和susan音相近;同樣是愛情主題;編曲方面,陶喆將京劇《蘇三起解》選段融入到了R&B中,十分好聽。無獨有偶,王力宏根據《牡丹亭》創作了《在梅邊》,編曲也借鑒了戲曲的表達方法。《在梅邊》的詞作者是陳信宏,就是五月天的主唱阿信。《在梅邊》的歌詞一共有兩條線,明線是夢梅和麗娘的愛情故事,暗線是現代人和古典的一種微妙的衝突感。
04
古詩詞入流行歌曲容易,但是不一定會受歡迎。
《經典詠流傳》已經播出了3期,大約發布了16首古詩詞歌曲。若是只討論這些歌曲的感染力,無疑《苔》是第一名。梁俊和他的學生,他們本身即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詩歌情景。來自大山深處的孩童,就是那一朵朵小小的苔花。當梁俊問學生:還記得為什麼要演唱《苔》嗎?學生答:因為要讓我們像牡丹一樣勇敢地開放。詩言志。這一刻,《苔》的精神得到了最清新的綻放。
羽泉的歌曲我很喜歡。但是他們製作的《辛棄疾》便少了些許韻味,更加像辛棄疾詩歌選段彙編。古典詩詞入歌,一味堆砌真是大忌。
「這一張舊船票,是否能登上你的舊船」這句出自《濤聲依舊》的歌詞已經被趙本山賦予了喜劇的效果。但是它的意象所出自的古詩,從未改變自己千古名篇的文學地位——《夜泊楓橋》(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夜泊楓橋》的情緒是憂愁的。《濤聲依舊》選用了一些意象漁火、橋、鐘聲,然後揉成了新的苦澀。舊日的情感乘著烏篷船在楓橋邊徘徊,寒山寺的鐘聲敲在離人的心頭,往日的溫馨寄托在舊船票上,猶豫著無法遞出去。詞寫到這裡,已經不僅僅是愛情,更有一味懷古的酸澀。
《濤聲依舊》的流傳度很廣,如此用情改寫的古典詩詞自然獲得了很好的接納。
1993年,毛寧在春晚演唱《濤聲依舊》
05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小道消息,說《東風破》是根據蘇東坡的一首詞改編的,還列出了蘇東坡的原作。這當然是有人杜撰的,但也說明周杰倫和方文山的「中國風」是多麼深入人心。最近方文山上了一檔綜藝節目,分享自己的作詞經驗,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的詞作者需要多少的積累和付出。
除了詞還有曲。
《淡淡幽情》在譜曲上可謂費勁心思。《但願人長久》中的鋼琴演奏將鄧麗君的聲音優勢表現淋漓,避開了演唱式的旋律,展現了原詞的優美。這張唱片做得極為用心。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1983年出品的第一版CD中附送了印製精美的歌詞薄。設計者將歌詞簿的文字分為三個部分:詞、意譯和解說,請來了十分擅長寫意山水人物的名畫家單柏欽作插圖,詩意盎然。《淡淡幽情》是完全選用了古詩詞作為歌詞。創作者的意圖就是用現代音樂來表現古典詩詞,讓它詠流傳。
這張唱片歷時兩年才終於面世。匯聚了一批最優秀的作曲家:黃霑、劉家昌、梁弘志、古月、陳揚。黃霑還寫出了《滄海一聲笑》,獨一無二的好詞。
我們喜歡的古詩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有情。「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有景。「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有境。他不僅是一種文化價值,更代表了一種審美取向。
中國的古詩歌大多是抒情的,語言又凝練優美,十分適合譜曲吟唱。古代詩詞本身也是入樂的,只是今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曲調。有人出於好奇的目的配上音樂吟唱,自是一種風格。如果想作為一種藝術經典,流傳下去,於詩詞本身了解充分,於作曲編曲多多考慮文本所表達的親身場景。
既然入歌,期待出好歌。
推薦閱讀:
※古典詩詞鑒賞——歸田園居
※似花還似非花(品讀經典·葉嘉瑩古典詩詞系列④)
※葉嘉瑩:如果人有來生 我仍然要教中國古典詩詞
※你讀過哪些唯美的古典詩詞?
※詞牌里的故事《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