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問吧精選︱歷史上的地名為何會「改頭換面」

【編者按】日前,黃山市是否應該恢復舊名徽州,成為網路上熱議的話題。隨之成為熱門討論的,還有中國古今地名的變化,比如一些已經消失的古地名。一地如何定名,之所以會引發討論,是因為地名也是一種文化資源,承載著歷史傳統和文化認同。而地名的變化,又與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有關。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徐建平副教授做客澎湃·問吧,就「中國古今地名如何變化」的相關問題與網友進行交流。私家歷史擇選其中部分回答,以饗讀者。

徽派建築金澤平:我的家鄉是安徽歙縣,明清兩朝徽州府治所在地,請介紹一下徽州在歷史上名稱和轄境的沿革變遷。另外近期關於黃山市是否應該恢復舊稱徽州的爭議,您怎麼看?徐建平: 徽州六縣同屬一個統縣政區形成於唐代中後期,此後一直到民國,這一共同體穩定了將近一千兩百年。1934年婺源劃歸江西,徽州六縣一體的格局打破,雖然在 1947年隨著婺源回歸安徽,徽州再度完璧,然解放後婺源再次劃歸江西至今。上世紀八十年代,東北面划出績溪,西面劃入太平,改名黃山,原徽州則成為一個 區的名稱,可以說千年徽州無論名實皆已不復存在。如今爭論要回復徽州的名稱(實際上自當初改名開始,便不斷有人要求恢復舊名),但這可不是簡單地換個名字就行,因為組成徽州這個統縣政區的縣級政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的黃山市轄區並非當年的徽州府,如果只是單純地恢復舊名,又有多少意義呢?右岸:徐教授好!請問您對地級市與縣級市的行政級別共用一字有何建議?把地級市改為府,從法律角度確立其地位可行嗎?我國法律中,並無地級市的合法地位,應該是省縣鎮三級架構。這一奇怪現象存在了幾十年,是否有必要為其正名?徐建平:你說得沒錯,地級市這一級是不合法的,從憲法角度說地級市不是一級政區,但實際上它已經成為一級政區。將來的做法,要麼修改憲法,要麼取消地級市。我個人認為將來行政區劃改革應該劃小省區,將地級市管轄的縣剝離直接隸屬於省,地級市的市區部分降級為縣級市,也隸屬於省,這樣就是省縣(包括縣級市)鎮三級制。由於省區劃小,一個省大致管轄四十個左右的縣或縣級市就比較合理。另外將現在的直轄市改為都。這樣一來市的級別也可以統一。至於省區如何縮小,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金澤平:清代兩江總督的管轄範圍是今天的哪裡,為什麼叫兩江?還有東北三省和新疆設省之前由誰管理?另外請推薦幾本入門級的歷史地圖冊。徐建平:兩江總督管轄江南省和江西省,即相當於今天的安徽省、江蘇省和江西省三個省份。今天的安徽省和江蘇省是由江南省分置而來。清代新疆設省之前由伊犁將軍管轄,但有部分地區比如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已經設置了府州縣,這部分地區由甘肅省管轄。東北地區在改為行省前也是有將軍管轄,設了黑龍江、吉林和奉天三將軍。歷史地圖集目前最好的還是譚其驤主編的八冊本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暖兔:王莽新政時曾改過不少地名,歷史上類似對地名「改頭換面」的情況還有哪些?徐建平:除了王莽時期的更改地名,中國歷史上還發生過幾次規模比較大的更改地名運動。隋文帝開皇初年,改動了55個縣名;開皇十八年更改了169個縣名。仁壽元年,楊廣繼位,將帶有「廣」字的縣名全部作了改動,達21處。隋代更改縣名的原因有三,一是避諱,二是消除前朝影響,三是避免重名。唐代整理縣名原則是減少同級地名的重複,避免地名命名重名,改掉字形相似或讀音相近相同的地名用字。規模比較大的更改在天寶元年,更改縣名110處。中華民國初年更改重複縣名127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是縣級政區合併,全國減少了將近五分之二的縣名。其次,主要是縣以下鄉鎮村一級地名的大量更改。被省並的縣在60年代初大部分恢復。縣以下的鄉鎮村地名在改革開放後也逐步恢復。雅各布新語:什麼時候我國用「道」為行政區域劃分,「省」又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各自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徐建平:「道」作為一級行政單位最初出現在秦漢時期,秦代設道以管理少數民族,漢承秦制,保留道的建制。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西漢末期有道32個。道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這從道的名稱中可一望而知,如氐道、羌道等。但秦漢以後,道便逐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專門管理少數民族,而是逐漸向高層政區發展。直至唐初正式分天下為十道,開元二十年進一步分化為十五道。但此時道尚未成為正式的行政單位,更多的是起監察職能。安史之亂以後,將唐前期設置的道與都督府轄區合而為一,稱鎮或道,既不是單純的監察區,也不僅僅是軍政區,而成為一級新型的高層政區。宋開國之初便廢除了方鎮這一級,於是道作為高層政區也就戛然而止。此後道作為行政單位便很少再為中央所用,直至清代,在道作為省的派出機構,設置於省與府州廳之間,有一定的轄區和治所,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級准政區。到了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推行道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省-道-縣三級制,道成為正式政區。南京國民政府廢除道制,推行省-縣兩級制。從此,道作為行政單位退出了歷史舞台。

唐開元十五道圖適之:您好,中國有許多城市名稱以「州」字結尾,這些城市有什麼特點?還有古代的「州」和現代的「市」相同嗎,像三國的荊州、益州等和宋朝的燕雲十六州?徐建平:您好!我想您所指的城市以「州」字結尾,應該指的是城市名裡帶「州」字吧,比如蘇州市、蘭州市等。從地名結構上看,蘇州、蘭州為專名,市則為政區通名。此類地名有一個特點,即在歷史上存在過「x州」的政區設置。這裡面,「x」是專名,「州」則是政區通名。但在中國古代,「州」一般情況下都是行政區劃的通名,不同時期「州」所指代的行政層級也是不同的。在先秦時期出現的「九州」的記載,此時的「州」並非實指一級政區,而是當時人對於上古政治疆域治理的一種理想。真正「州」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在全國範圍的推廣是在西漢武帝時期,不過那時的「州」並非正式行政區劃,而是一種監察區。「州」正式成為一級政區是在東漢末期,相當於現在的省一級。此後,三國至隋時期,「州」作為正式的政區建置,雖大量建置甚至濫置,但基本還是維持了作為高層政區的地位。從唐代開始,「州」的地位逐漸下降,基本不再有高層政區的地位,處於統縣政區或者縣級政區。所以「州」從漢代直到清末,從地名的角度來說,一直作為政區通名而存在。在政區地名中,「州」作為專名,其實明清以來也開始逐步增多例如徐州府、蘇州府、杭州府等。但「x州市」一類地名的出現則要到民國建立後。

東漢十三州從民國開始,隨著西方「市」制度的引入,在命名上便產生了「x州市」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民國時期不是很多,因為民國時期總體上城市數量就不多,如蘇州市、徐州市、杭州市、福州市、廣州市、梧州市、柳州市、鄭州市、蘭州市、錦州市等。如果對照民國時期的「市」和古代的「州」就會發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行政區劃,古代的「州」,如果是高層政區,那就相當於現在的省,如果是統縣政區,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如果是縣級政區,就相當於今天的縣,都是地域很廣的面狀政區。而民國時期的「市」,則是由府縣治所所在的府城或縣城切塊設置而來,與省縣相比呈現為地域狹小的點狀政區。解放後的「市」,性質與民國時期又不一樣,從地級市角度來說,下轄數縣,地域範圍很廣,這就與古代作為統縣政區的「州」比較相似了。從縣級角度來說,現在的縣級市是由整縣改市而來,那麼從幅員上來說,也就與古代的縣一級的「州」比較相似了。
推薦閱讀:

原來溫州的地名來頭這麼有范,作為溫州人你都知道嗎?
國內 有什麼比較好聽的地名嗎?
宋金「彭原店之戰」當正名為「白(彭)店原之戰」
讀完,你對美國地名的了解能秒殺好多美國人

TAG:歷史 | 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