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六韜 文韜 賞罰第十一》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勸:鼓勵,勸勉),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陰化:潛移默化)矣。夫誠暢(暢:通暢,暢達)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圖片來自網路,謝謝原作者,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獎賞是用來鼓勵人的,懲罰是用來警誡人的,我想用獎賞一人來鼓勵百人,懲罰一人以警誡大眾,應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道:「獎賞貴在守信,懲罰貴在必行。獎賞守信,懲罰必行,是人們耳朵能聽到、眼睛能看見的。即使是沒有聽到和看見,也都會因此而潛移默化」。誠信能夠暢達於天地之間,上通於神明,更何況是對人呢?」
麥春華按:「賞為勸善,罰為示懲」賞一可以勸百,罰一可以懲眾。但賞罰貴在言出必行,更要做到「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
商鞅變法之初,變法令下達後,通常無人響應,商鞅便將三丈大木放在國都南門,出告示告訴民眾,凡是有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的賞黃金十兩,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黃金五十兩,有一位民眾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應募,把木頭搬到了北門,立即獲得五十兩黃金,商鞅從此方能取信於民,有什麼命令下達,民眾官吏都能積極響應。當時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師傅公子虔、公孫賈。《戰國策》對此事的評論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商鞅執法敢於不避貴勢,在秦國震動頗大,商鞅在秦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
岳飛以治軍嚴格著稱於世,岳家軍的戰鬥力連敵人金兀朮都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是岳家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私拿民眾財物……斬!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從不騷擾民眾,有曾士兵因為私自拿民眾的一根麻繩綁草鞋而被岳飛斬殺,其子岳雲因為訓練是馬失前蹄而違反軍紀被施以鞭刑,有軍士去買材,樵夫聽說是岳家軍買材,便主動少了兩文錢,軍士堅決不從說「您這是在用兩文錢買我的這條命啊!」,因為岳家軍對民眾的秋毫無犯,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當然岳飛治軍並非只知道施以嚴刑峻法,岳飛平時與將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與士卒最低級的人一起吃飯。士卒有傷病,岳飛會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岳飛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岳飛必定厚加撫恤。官兵莫不以父親兄弟之情戴岳飛,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了。
所以只有言出必行,一言九鼎,以這樣的誠信暢達天下,則自然可以通於神明、誠感民眾。如若賞罰不善,則必然政令不行,國危民亂了。
推薦閱讀:
※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 姜子牙所管一千二百凶神惡煞
※兵家鼻祖、謀略化身的姜子牙
※姜子牙《六韜 龍韜 勵軍第二十三》
※百家宗師 千古武聖—軍師鼻祖姜子牙
※姜子牙
TAG:姜子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