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任之堂跟診日記三(4):作者 曾培傑 陳創濤

第七天,六月十三日。

在老師這裡待久了,好多怪病都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大醫院檢查出來,器質性疾病各類腫瘤癌塊外,還有很多是現代醫學根本沒法檢查出來的各種功能性疾病,說白了就是氣機失調了。

今天有兩個,一個是女的。肚臍下有個氣鼓包,勞累的時候,就會脹得特別厲害。

她很害怕,但醫院的檢查又沒有說她有什麼惡變。像這類功能性的疾病,中醫是比較在行的。

果然,老師把她脈後說,這寸脈浮取摸不到,沉取也比較弱。左手寸脈,浮取管小腸,沉取管心臟。知道該怎麼下藥了嗎?

我們馬上會意,在任之堂這裡,一般病人寸脈浮取不到的,是小腸腑氣不通,這類病人,老師一般是給他先通小腸。如果寸脈沉取是比較弱的,是病人心血也不太夠,這時在通利小腸的同時,往往還需要溫補心陽。心與小腸相表裡,把心與小腸同治。

老師說,如果不加強她心臟功能,但純粹地通她小腸,還不能夠徹底把她身體濁氣通導出去。人身上的濁邪有腸道的,也有下肢靜脈血管,還有皮膚長痘痘的。這些如果要從根本上治,都是要加強心臟功能,因為心臟功能不夠,那些敗濁之物,就會形成殘垢,粘在血管皮膚腸道上。

老師直接問她背部怕不怕冷,她點了點頭。

一般腎陽虛的人腳部會怕冷,而心陽虛的人,背部會怕冷。

再叫病人伸出舌頭,舌體淡胖,有齒痕,舌根白膩。

於是確立治法:潤通小腸,溫補心陽。

處方為:

火麻仁20克 豬甲10克 艾葉5克 苦參5克

紅藤20克 金蕎麥20克 扣子七10克 雞矢藤30克

桂枝12克 紅參15克 棗仁15克 紅景天15克

白朮30克

二劑

複診後,這病人說,吃完葯,覺得好多了,肚子都覺得小了些,拉出很多東西。沒有以前脹得那麼難受了,背部也不會那麼怕風。

而第三十六個病人,也是怪病。他就是背部有團氣在上下亂跑,而且腸中經常感到有響聲,按那個腹部也不痛。

老師問他以前有沒有做過手術,或受過外傷。他都說沒有,大醫院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是腹背有氣在竄,特別悶。

舌苔白膩,右關尺部沉濡,左寸浮緩。

老師說,胃腸中響,是水走腸間,瀝瀝有聲。水氣在大腸化不開,背部有氣在竄,是膀胱經向上升的力量減弱。你是不是常覺得頭暈?

病人點頭說是。

很明顯胃腸中濁水不下化,而腰背膀胱經清陽不上升,還是用昇陽除濕的方法,老師給他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方葯為:

荊芥8克 防風10克 羌活5克 獨活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枳殼10克 桔梗10克

紅參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陳皮10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 木香10克 枸杞15克

兩劑

再來複診的時候,他說腸子不響了,背上也沒有剛來時氣竄得厲害,頭部也不怎麼暈了。

老師又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香附與地龍兩味葯。

香附為氣病之總司,通管周身氣機流通。

地龍就是蚯蚓,斬成幾截,放在泥土中,它每一截又能各自成活,可見它自身經絡修復功能是相當強大的。

病人長期氣竄,除了氣機不順外,還會竄傷經絡。所以理順氣機之外,還要修復經絡。

老師說,你們以後在臨床上,可能會碰到很多這樣的怪病,有時就會像老虎咬刺蝟一樣,不知道怎麼下手,如果癥狀單一的話,就會眉目,可如果複雜多樣,就會覺得挺麻煩。

但你們不要被疾病的表象給迷惑了,越是複雜的疾病,越離不開升降。要麼是升清陽以降腸濁,要麼是升肝以降胃,要麼是升督脈以降任脈,要麼是降腸腑以治臟病,要麼是升清陽以治腑病。

反正不管它是什麼東西南北風,我們只要咬定升降不放鬆就行了。

這樣,你一般下藥就有效,在大方面大原則上就不會出錯。

8

進來老師這裡送走了一撥舊人,又來了一撥新人。

有吳兄、周東亮,他們都是中醫忠誠的愛好者。雖然有些在西醫院裡面工作,但那顆中醫的熱情始終都不減。

今天晚上,大家都匯聚一堂,一起搓丸子了。

新來的學生,搓丸子,搓得有大有小,不太均勻,於是老師又跟他們講搓藥丸的功夫。

老師說,做啥事都由一個由粗到精由淺到深的過程,這藥丸是要給病人吃的,我們做藥丸前背《清靜經》,就是要把心放清靜下來。當你心很靜的時候,你搓的每一個藥丸都是一個模板,非常均勻。當你心不靜的時候,搓出的藥丸子,忽大忽小,粗粗糙糙。這搓藥丸子,也是在搓磨你們的心。

經老師這麼一說,大家自然把搓藥丸重視起來,於是做出來的藥丸子,很明顯均勻光滑很多。

可見,做一件事情,你有一分重視就有一分效果,你有十分重視就有十分效果。你隨隨便便,放任自流,效果就不理想。

由於又有一部分新學生的到來,他們都懷著一顆理順中醫的心,老師今晚決定講一節中醫基礎課。

通過一節課,要把老師醫間道裡面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講清楚,這該是多麼濃縮的精華。老師用這個循環圖,寫一本《醫間道》還些不完。

老師說這張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非常重要,就像建一棟房子的規劃圖,也像打一場戰的一張戰略地圖。

初學者心中有循環圖,可以立馬進到中醫門子裡面,有一定中醫基礎的人,重新把這張循環圖理順,治病用藥的眼界,將發生質的飛躍。

對學醫者而言,臟腑氣機升降循環是最重要的,時刻都離不了的,就像將《論語》時刻都離不開一個「仁」字,講《道德經》離不開「無為而治」,講佛法離不開「四大皆空」一樣。

臟腑是人體的根本,疾病會表現在外面,病根都會在相應的臟腑中。所以王清任說:「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

而這臟腑不僅包括解剖學上的臟器實質,對中醫而言,更多的是,有關於臟腑之間生克制化的升降循環。

老師今晚就主要從臟腑氣機升降循環來,把人體五髒的大致運化狀態以及用藥思路講明。

我們聽後,原本對臟腑的理解還是比較破碎,經老師這麼一講,整體感立馬出來了。

就像在廣州去過很多地方,對每個地方都有一個了解,但對廣州的整體印象還不是很清楚時,這時有人送給你一張廣州的詳細地圖,你在認真地研究一遍,以前不太熟悉的地方,突然間豁然開朗,頓然貫通。這樣,你再也不需要地圖,卻能夠在期間,自由穿行而不致於迷路,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啊!

東南衛視拍紀錄片的林兄,這次來拍老師任之堂,算是滿載而歸。

他說,來這麼多天,都把子彈打光了,所有拍攝的帶子,以及預備的統統都完了。今晚聽余老師說,要講一節大課,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洗掉一盒帶子,早知道如此,我就再多帶一些過來。

對於林兄而言,他是快樂之中帶遺憾,因為這會採訪任之堂的行動,在收穫上遠遠超於原計劃。

他也是來得是時候,逢到老師既講脈學,又講《醫間道》中最重要的人體陰陽氣血循環圖。

老師講道生醫,道為源,醫為流,道為根本,醫為枝葉,學醫要站在道的層面去領悟,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我們來看看,怎麼把人體放到天地之間去領悟。

於是,老師先後畫了三個杯子。

一個杯子裝滿渾水。

一個杯子就是經過幾天後澄清了,上面一半是清水,下面一半是濁水。

一個杯子,是清水跟濁水相互對流,產生了明顯的太極陰陽圖。

老師說,第一個杯子,就像往池塘里放水一樣,很渾濁,像天地混沌初開,既沒有陰陽的交融,也沒有陰陽的對流。所以,沒有生物。

第二個杯子,經過清升而濁降,陰濁之氣聚在下面成為地,清陽之氣升到上面而為天。陰陽從此對立開來,就像牛郎織女星一樣,陰陽兩相對,也不能造物。

然後呢?在這天地之中,陰陽二氣就開始相互運動,形成轉化。這吃糖水也就開始長魚蝦了。

可見,太渾濁了,一團死氣,長不了魚蝦。到了上清下濁,缺乏升降運動,也不能長魚蝦。只有升降開始,天氣下降為雨,地氣上騰為雨。這時就像《清靜經》的說法,就叫: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這池塘里的水,就變得似清非清,似濁非濁,清中有濁,濁中有情,於是就開始魚蝦成群,水草叢生。

然後,老師就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太極,並在太極裡面把人體五臟六腑納入。

左邊肝升,右邊肺降。

上下為心腎,中間為脾胃升降。

這是人體陰陽對流圖。

這一個圖,再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輪子,就是《醫間道》上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啊!

圍繞著這個圖,不僅可以談病因病機,還可以談治法方葯,甚至可以談脈象精妙。

比如:

左手的寸關尺,對應左邊的輪子,心肝腎陰。

右手的寸關尺,對應右邊的輪子,肺胃腎陽。

這樣,臟腑升降跟脈象一對應起來,把脈勢就可以把出臟腑的大勢。

接下來,老師又在小黑板上繪製了四個圈,太極生出兩儀,兩邊各一個圈,加上中間脾胃升降一個圈,還有整體一個大圈,這四象四個圈子就出來。

圍繞這四個圈子,可以把整套中醫理論體系納進去。

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用這圈子來把脈,治病用藥,有圖象,有脈象,有藏象,有葯象,都可以圍繞升降展開,所以這圖被稱之為「學習應用中醫的指南針」。

老師從下焦腎開始講解這個圈子。

人體的腎陰,統管周身之陰。腎水就在肝的下方,滋養這肝木,這樣肝木才能條達柔順。

比如,來一個病人,他很煩躁,你一摸他肝脈,瘀得很,再摸他尺脈沉,這是肝鬱化火,傷了腎水,中醫叫做「子盜母氣」。

這時,我們治療就要從左路腎陰,升肝木,升心火,這一思路入手。這時用的大法就叫做「滋水涵木」法,為何要滋水涵木?

因為肝木盜用了腎水,水是升木的,水為木之母,木為何會盜水?

因為肝木上有火,身體出於自救反應,它的腎水就自動會上來救濟肝木,肝不停地化火,腎水就會不停地被抽用上來滅火,這就叫盜,盜就是偷盜暗耗之意。

所以常生氣的人,也會導致腎虛。

這時你如果單用疏肝清肝的葯下去,還不夠,除了要養肝血外,還需要滋養腎陰。疏肝清肝用柴胡、薄荷,養肝血用當歸、白芍,而滋養腎陰,則可用枸杞、首烏、女貞子、山萸肉等。

第二,是肝木生心火。

長期思慮過度的人,勞心太甚,就會耗用大量的肝血,使肝不能藏血。這樣心火也亢,肝氣也鬱結。左路脈寸上越,關鬱結。

這樣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丹梔逍遙散證。治療除了要解肝鬱,還要降心火。

第三種,是心火下降於胃的過程。

中醫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麼胃腐熟食物就沒有力量。

這樣的病人,往往早上吃了飯,到晚上都不知道餓。像這種病人,一般是背部經常涼颼颼,還容易擔驚受怕。這時「虛則補其母」,你只要把心火過到胃中來,這樣背也不涼了,胃消化也有勁了。

因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熱氣,這股熱氣就來源於心,就像土地長養萬物,來源於太陽的照射一樣,缺乏太陽照射的南北極,陰冷草木難生。

這時,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陽。心陽一振作,胃就有勁了。直接用點桂枝,補補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比如,有個常年咳嗽的病,消化也特不好。這病人特奇怪,只要他碰上些涼水,他就會咳嗽,而且到了冬天,手腳冰涼,咳嗽加重,後背發涼。

老師切他左寸脈沉遲,右關緩弱,這是明顯心火衰微,不暖肺金胃土,肺金得不到暖和就咳,胃火得不到暖和,吃的東西就消化不了。

老師說,這種情況,你是扶他的腎陽,還是從心陽入手呢?你如果從腎陽入手,要轉一大圈。而從心陽入手,則變得直接了,效果更快。

老師直接建議他服用肉桂粥,每天早上用5克肉桂細粉,加少量糖,調成白粥一大碗。

他吃了半個月後,不咳了,背不涼了,消化也有勁了。

一碗肉桂粥,就有這樣的效果,裡面醫道很簡單,心火能生胃土,心火能暖肺金而已!

我們看老師畫的臟腑循環圖裡面,心火就分為兩個方向,一個就是在上焦直接平行到肺中去暖肺,另外一個就是心火直接降到中焦來暖胃。

這就是老師用桂枝湯治療肺寒咳嗽久不愈,以及胃寒腐熟無力的病人,往往都有明顯的效果。

對於心脈不是很有神氣的,老師一般在桂枝湯中去掉白芍加上紅參。

這個湯方一下去,普遍病人都反映,吃飯有勁,背部也暖多了,而且晚上不容易做惡夢。

第四種,是胃犯心的。

老師說,臨床上見到很多胃潰瘍、反酸的病人,他的心臟都很不舒服。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稍微吃撐一點,好像是撐在胃,其實更難受的還是心臟。

為何常反酸的病人,心臟會不舒服呢?

老師說,心火生胃土,是順生,而胃反酸就是逆,逆傷心嘛!所以心脈就會不舒服,這叫:「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這樣的病人,不是吃心臟病的葯能夠解決問題,平時只要注重飯到七分飽,吃點胃炎散,馬上就好了。所以老師這裡胃炎散,用得很普遍。

這就是許多人不明白,為何吃撐了,會傷到心臟的道理,他們習慣性地想到,飽食傷胃唄!這是常理,從中醫這個循環圖來看,傷胃進一步就是傷心,胃逆而犯心也!

所以,廣東的國醫大師鄧鐵濤,最善用溫膽湯,降膽胃之氣來治療心臟病。心臟病能夠從「脾胃論」來解決,奧妙也在這裡。

第五點,心火能夠下移於胃,通過胃的腐熟,在下降去溫暖腎水,腎水就不會過寒,這就是心腎通過中焦胃來相交。

從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心火的另外一條途徑,除了藉助胃氣下降外,它還需要藉助肺氣的收斂作用。

肺為水之上源,肺氣收斂降濁,那麼上焦心臟多餘的水濕,就會被斂降化入三焦膀胱,然後從腎中變為小便利出。

如果這個肺脈亢盛,不能向下斂降,那麼水氣就會積在心肺,造成心肺積水,嚴重的會危機生命。

所以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有個重要的思路,就是開心竅通心脈的同時,還需要藉助肺臟斂降的功能,把多餘的積水向下肅降,排出體外。

我們來看,老師從一個民間道醫手中得到的這個丹參檳榔飲,就是通過通心脈,斂肺肅降,引風火痰水下行來治療危重心臟病。

當時一個風濕病心臟病的病人,命懸一線,在醫院住了幾個月,就快不行了,醫生叫他們準備後事,家屬都哭哭啼啼。

於是請這位民間中醫前去看。他一摸脈,然後生氣地說,還沒死,你們瞎哭啥!家屬大驚,忙請教方葯。

郎中只開出四味,即:

枇杷葉、檳榔、丹參、菖蒲。

家屬問,枇杷葉用多少?郎中說,枇杷葉要炒過的,用兩大把。

這樣,隨手一捧,就起碼有幾百克。

這葯下去,第二天疾病就轉彎了。病人能起床了,後來慢慢地調養過來。

醫院的西醫生們,也非常驚訝。

而老師得知後,馬上登門拜訪了這位民間中醫,提上了一壺好酒,前後請教了兩次。

這郎中感老師的誠意,才把他的方藥用法說出來。

就這四味葯,相當普通四味葯,用好了,卻可以救命的。

這四味葯,就體現一個大法,我們看丹參、菖蒲,是通脈開竅治心為主的。

心中的積水該怎麼走呢?

要通過肺下斂到三焦膀胱,所以草醫道人重用大量枇杷葉,降十二經逆氣,化十二經痰水,用檳榔也是通過肺與大腸相表裡,使肺水能下行腸間,從大小腸膀胱排出。

通過肺來肅降,心臟邪氣的氣路通了,所以病人慢慢恢復過來。

第六點,就是中間脾胃這個圈子,脾胃是一個小升降,這個小升降能調得好,可以帶動周身上下內外的大升降。

葉天士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中間脾胃主要是論其升降,升降失常,百病變作。這在李東垣的《脾胃論》裡面論得最詳。

脾胃升降失常,會出現好多種疾病。

首先,我們來談尿頻。正常人體飲進來的水液,到胃了,叫:「飲入於胃,游溢出精氣,上疏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疏膀胱。」

這是《黃帝內經》關於水入胃後的正常走勢的詳細論述。

可如果異常呢?那就是水飲一進胃,就掉到腎膀胱去了,失去了脾胃的升舉運化。

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無力,不能把水運化開。這種病人,一來往往說他怕喝水,一喝水就說他尿多、尿頻,你在摸他的右手關部,緩弱,很明顯是脾陽不升。

這時,陷者舉之,你只要用健脾昇陽的方法,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尿頻,效果很好。

最近就有好幾個病人,我們取補中益氣湯裡面柴胡、升麻的妙用,放在一般辯證方子里,治尿效果很好。

脾胃升降失調,脾不能升清,還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泄瀉。

《黃帝內經》稱之為:「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這就是說,人體的清陽之氣,如果郁在中下焦,不能靠脾升清升起來,那麼他的大便往往都不成形,稀稀拉拉,一衝即散。還有,很容易犯泄瀉病。

胃腸泄瀉病,在小孩子裡面也是最常見的。

老師當地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郎中,老師去拜訪他時,跟他聊起醫來。

老師去拜訪很多醫生,跟他們交流,他們都很願意把寶貴的經驗說出來。

老師說,這裡面有方法,就是你去跟人家交流,不要老想摳人家的經驗,這在同行之間是相當忌諱的。

有些老先生,他一輩子就用好那幾個經驗,非常寶貴。如果不是機緣,他不會輕易說出來。

這個機緣,也是事在人為的。跟他們交流時,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好東西拋出來。當你坦誠相待,把好經驗都說出來時,對方自然也坦誠相待,也會說出他好經驗。

這個八十多歲的老先生,非常認真地跟老師說,我八十多歲了,就一個方子用來治小兒病,用得很好,胃腸消化道疾病,找我看的小孩子,我經常用這個方子,把他們調好。

老師說,什麼方子?

老先生笑著說,眼在天邊,近在眼前,這方子就是你經常看到的,只是沒引起足夠重視而已,叫「痛泄藥方」。

老師說,痛瀉藥方治小兒泄瀉?

老先生說,你把這方子用來治小兒拉肚子,效果很好,這時白朮要用炒白朮,可如果你把這方子用來治便秘,效果也相當好。不過你要用生白朮,還要重用白芍。你再一變,把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小兒感冒風氣中,胃口不開,遲遲難好,那麼你就重點用防風、陳皮,加減變化一下,基本把小兒常見病,都搞定了。

把痛瀉藥方,拿來治便秘、感冒、食積,這都是在教材上沒有提到的,是廣大了這個方子的妙用。

只有四味葯的玉屏風散,它不是四味葯,它是飽含著起碼四個理法。

白朮代表著健運脾陽。

白芍代表著柔肝緩急。

這樣肝脾都調到了。

我們看小兒的病,不外乎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這種特殊的小兒生理臟腑結構,極容易導致肝木犯脾土,然後泄瀉,肚子痛。

防風代表著風葯升發清陽。

陳皮代表著氣藥理氣開胃。

特別是防風我們不能小看這風葯的作用,雖然它在這方中劑量不大,但卻起到「輕可去實,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老師說,你在臨床上碰到很多胃腸泄瀉,大便不成形的病人,這時你只要稍用點風葯,或羌活、獨活,或荊芥、防風,把中下焦的清氣輕輕一往上升舉,那麼靠肺脾臟腑自身的機能,自動都會把這些濕氣化散開。

最近經常有病人長期泄瀉,不止舌頭水滑,舌根部特白膩的,這樣的病人往往用上附子,大便就會變得很粘,因為附子把下焦的濕氣變為熱氣。

可如果用上羌活、防風這些風葯,讓下焦的水濕往上一升,再靠脾來散精,再往上一運化,由肺來通調水道,下疏膀胱。

這樣,第二天病人排出的大便就相當乾爽成形,舌苔也會好看多了。

用風葯把腸中水氣風乾,通過脾升清陽的作用,腸道的水濕轉一個圈子,就慢慢化開了,可見風葯之功非凡。

在醫書當中通常都會提到,久瀉的病人,脾氣很虛,清陽陷下去,這時加入升麻以升清陽,而達到止瀉的作用,這時相當好的經驗。

升麻跟羌活、獨活、荊芥、防風的道理都一樣,都是通過風葯來升清。

第七點,也是中焦脾不能向上升清生肺的,在圈子裡面叫做脾土生肺金。

很多小孩子老容易咳,而且一咳老容易不好,是什麼道理?

中焦脾胃這個氣機不能轉好,結果導致脾土不能生肺金。土不能生金,就肺虛,肺虛就咳不止。

中醫有個治法,叫做「培土生金」,這個土就是脾土,這個金就是肺金。

通過培土,脾上升,就把精氣運送到肺,肺氣一足,固表之力就增強,外邪就能很輕鬆被逐出去。

像這種小孩,久咳不愈,如果摸到他寸關俱虛,把玉屏風散用上,咳嗽很快就好了。

這也叫:「虛則補其母。」

我們看《神農本草經》中怎麼記載黃芪,裡面說黃芪「補虛,小兒百病」。

玉屏風散就是以黃芪為君,加上白朮健脾胃,再加上防風這味風葯令清陽能實四肢發腠理。四肢腠理一固密,邪氣就不得而入。

可見,這黃芪一味葯,對於小兒體質虛損,都是相當好的。

第八點,講完中焦脾胃,我們就來講下焦。

講下焦也離不開中焦,正如降上焦也離不開中焦一樣。

我們看下焦命門之火,能夠生中焦脾土。腎陽屬於火,脾陽屬於土,所以我們經常說脾腎陽虛,而不是說脾胃陽虛。

鍋中的食物要運化,需要看下面的火力,腎陽就是下面那團火。人體有二火,一個是君火,一個是相火,君火,君臨天下,它是向下生胃土,這叫心火生胃土。心火為胃的腐熟功能提供熱量。

有了心火的照耀,胃才能健壯,心臟就好比太陽,太陽一照地面,地面的土地得到溫熱,就能生長萬物,可如果晚上如果不照了呢?那地面就冷了。

土熱了,生長五穀。

土冷了,雜草難生。

下面的腎火,生的是脾土。腎陽能夠溫暖脾陽,這樣脾的功能才能健全,把從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上輸到肺中去,為肺提供營養。通過肺宣發肅降,再把營養滋潤到皮膚九竅五臟六腑。

而下焦腎陽,就叫做相火,好比地底的岩漿,比如,你打個山洞,打得很深後,裡面也有熱量,這是地熱。

我們農村人種莊稼,在春寒料峭的時候,往往那時太陽還不夠猛烈,就搞個地膜,往地上一蓋,讓地熱布散開,這樣莊稼就好生長了。

可見,土地下面本身就有熱量往上透發,這正如人體的腎陽處在下焦,往上暖脾土,脾土得到暖和後,就能夠生髮萬物了。

可如果出現虛火上亢,腎陽相火離了胃,收不住往上面跑,那麼就會出現上熱下寒的現象。

這就像春天種莊稼,沒有把地熱用地膜伏住,地熱耗散得快,土就寒涼,莊稼就難於生長。

對應到人體身上,腎中浮火往上亢,就不能溫暖脾陽,於是就出現便溏、肢冷、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身體上面卻出現一片浮火,慢性咽炎、口腔潰瘍,這叫上熱下寒,上實下虛。

這時,就要用伏火的思想,引火歸元,用自身上焦的火,來暖自身上焦的寒,使寒熱對流,疾病不治自愈。

老師常用的就是附子、龍骨、牡蠣,白朮、茯苓、乾薑。

用龍骨、牡蠣來伏火,用少量附子,取少火生氣之意。

白朮、茯苓、乾薑,能把脾中寒濕運化開。

這樣,火伏而脾運,火能生土。那麼,中焦脾胃消化吸收,就會慢慢健全。中焦入漚,中焦就像煮熟飯一樣,需要足夠的熱量供給,才能把飯煮熟了。

第九點,談到下焦腎,我們就看到輪子下面腎陰與腎陽。

腎陰腎陽代表水火,水火是相互克制,達到平衡的。

老師說,火大則水少,水大則火少。

火大則水干,知柏地黃丸主之。

水寒則火微,桂附地黃丸主之。

老師又說,腎陽虛的時候,那腎水是寒的,我們看腎水從左邊上升到肝,這股陰寒的腎水,它到肝部就會寒凝肝經。

這樣的病人,一看他手指甲都泛青泛烏,筋骨因為寒凝收引行走不便,是因為這些病人是肝寒嗎?肝寒只是表,本在腎,是腎中的寒水上泛到肝中來。

你們看冬天的樹涼,是為何呢?不是因為樹本身涼,是因為紮根在土中的樹木,吸上來的水都是涼的。

水生木,涼水生涼木。

整個水上升到肝木上,這一整條木都是涼的。

而我們看夏天的木,是暖的。是因為陽火夠,把水溫暖了,上升到肝來,肝就溫暖了。

這樣,我們治療睾丸痛的病人,是從肝入手,還是從腎入手,答案就很明顯了。

老師很推崇《景岳全書》中的「暖肝煎」。特別是暖肝煎中小茴香跟肉桂這兩味葯的配伍。

這暖肝煎專治療小腹疼痛、疝氣,以及肝經所過之處疼痛的。

它是通過溫腎水來暖肝寒的,通過行肝氣來止肝痛的。

小茴香跟肉桂兩味葯,就是溫腎水以散肝寒的。

如果肝寒再厲害,可加入吳茱萸、乾薑,最厲害的可加附子。

上次,有個婦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青烏,少腹為肝經所過之地。

老師就用到少腹逐瘀湯,裡面就有小茴香、肉桂、乾薑。

通過這三味葯,溫腎陽來散厥陰肝寒。葯後,指甲就變淡紅,腹痛、痛經也就好了。

所以,老師說,肝寒要治腎。

而肺寒呢?按照圈子的轉動方向來治。

老師說,肺寒則要治心。如果肝寒治心,肺寒治腎,那就走彎路了。

那下面我們來看,肺寒該怎麼辦?

第十點,肺寒的治法。

近來,有好幾個老人家都有常年咳嗽的習慣。

老師說,這種咳嗽,你一摸他心脈很弱,枳殼不對路,培土生金,太慢了。直接給他心補上一團火,讓火能過到肺上來,他咳嗽立馬就好了。

像這類病人,你一問她,背心準時涼的為主。胸背為心肺所聚,肺寒咳久不愈,是因為心火虛。

所以,老師用上桂枝湯,加銀杏葉、紅景天、丹參、菖蒲、枳殼、桔梗、木香,以這幾味葯為底方,直接把心火一補,把心肺中大氣一轉,背也不寒了,咳嗽也緩解。

所以老師說,咳而背心發涼者,必要從心火入手。

你讓他身體進入夏天狀態,用心火來散肺寒,就好得快。

這叫:「肺寒則心火醫。」

即:「太陽當空照,寒雲自消散。」

最後,老師再補上一段關於水循環的思路。

老師說,很多天氣熱,搞到心肺火上亢,心煩,拉出來的小便也是黃的,甚至會刺痛。

這時,你要想到「肺為水之上源」這句話,這句話你理解透了,很多病你都會治。一個人有沒有好的小便,要注意從肺來看。

「肺為水之上源」,天上的雲,是地面水的上源,所有江河湖泊的上源,不在高山高原上,而在天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如果膀胱三焦下來的水是熱的,拉出的小便是短澀的,你用清熱解毒反而容易傷了身體。

你摸他的心肺火上亢,只須要用幾味肅降肺氣的葯,下面小便就拉乾淨順利了。

很多人治療發熱尿黃、尿頻,一下子就想到要運用瀉火的葯,要麼清上焦火,要麼清下焦火。火不靠清,要靠降,肺氣一降,順下來,火隨之而降,就像下雨一樣。

降天上的肺火,老師常用竹茹、枇杷葉、白茅根、蘆根、黃芩。

老師說,你們特別要留意這些中空的草藥,如竹茹、蘆根、白茅根。

中空代表著虛空,中空善通表裡氣。它們能透、能清、能降、能流通,中空又象徵著謙虛,謙虛則能包容,天空、虛空,則能容萬物,人煩躁是因為上焦心胸不空,壓力大。

這時,用上這些降肺胃之氣的葯,讓心熱、肺熱,能從三焦膀胱下腎,以溫暖腎陽。這樣自身熱量又不浪費,自身煩熱又得到消解。升降一對流,小便就很順了。

我們再看導赤散,裡面有木通、竹葉,都是導心火,從肺、三焦、膀胱下行的。

所以,病人如果上焦熱盛,小便黃赤。

左脈亢盛的,則用導赤散,導心火下行。

右脈亢盛的,則用枇杷葉、竹茹、黃芩、蘆根,導肺火下移。

通過號脈,你用藥就有依據,治療就有保障,信心都從這裡來。

老師最後總結說,你們要把五臟循環紮根在心中,五臟之間是怎麼生怎麼克的,是怎麼轉圈子的,是胸有成竹。

醫生治病,心中要裝住五行。這五行就像一個門子,門子裡面有一條縫,要靠你自己去鑽。現在這個循環圖就是給你一個縫,你要會鑽。

學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茫茫然然,因為沒有人會給你一扇門,你能夠找到一條縫,就不錯了。

這個縫,你去打通,就將成為你人生的大通道。所以很多人,抓住了一條縫,就打開了一扇大醫門。

學醫就怕心浮氣躁,給你們一個門的時候,你們都不知道門在哪。

《論語》曰:「夫子之牆數仭,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這是弟子讚歎孔子的話語,說的是孔夫子的學問非常高深,就像高牆一樣,你翻不過去,必須要找到那扇門,如果找不到那扇門,就進不去,進不去,就看不到仁義禮智信的大美,也看不到治國安天下才華的大富。

今天,我們大家聽了老師講這個輪子,正如裝上了兩隻眼睛,正如把五行裝到心中,正如打開中醫的一條門縫,看到裡面博大精深之處。

大家不由激動喜悅非常,原來中醫可以這樣看,可以這樣把醫理醫法熔於一爐。以前,是從大處上把中醫思路理順,現在再揣摩《醫間道》中這兩個輪子,這張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中醫治病用藥的整體觀,才真正從腦海中隱約顯現出來!

今晚,大家皆大歡喜,滿載而歸。


推薦閱讀:

帝王將相之道【作者: 孟昭庚】
《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會變老》 作者:俄羅斯人
看張·愛玲畫語(張愛玲逝世十周年祭)(2) 作者: 安意如
古典俗語句句刻心作者:彌勒內院看門人
《文選》卷五十八作者:蕭統選

TAG:日記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