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除夕開示(五):找回我們的本心

學誠法師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17:06 學誠法師除夕開示(五) 來自龍泉寺龍泉之聲

我們這個寺院裡面五堂功課,它要念多久,實際上面這也是一個量化,一個量化標準。所以我們學佛法修行,只有通過量化來對比,我們才會知道說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

那我們從外在的來說,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制度、保障,我們考勤啊等等,紀律啊,戒律啊,制度啊等等,從種種方面去保障。這樣的話我們才知道,各個部門,我們的義工啊,我們這個班級啊,我們這同學啊大家怎麼做,做些什麼,這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制度的話,那肯定不行,最後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做。

然後呢,我們在各個部組裡頭,在我們各個班級裡頭,我們學佛法的人,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相應的佛法的、定言的、文化的一種氛圍。

一種氛圍,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種氣氛。就是學校他有學校的氣氛,圖書館他有圖書館的氣氛,研究所他有研究所的氣氛。我們在一個辦公室裡頭,在一個教室裡頭,他都要有這種氣氛,要有這種氛圍,這種氛圍,這種氣氛,需要靠我們每一位同行善友去營造,也就是說,你自己要注意會不會影響到別人,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反過來就是,你如何從正面方面來營造這種氣氛。那比如說我們大家交流,大家分享心得,你講給別人聽,別人很認真聽,他能夠給你分析,你哪些進步了,哪些不足了,哪些應該改進的。

反過來說,如果別人講給你聽,那你不聽,你不願意聽,你不聽,那他這個就不是一個應有的心態。所以我們在一個部門,有什麼事開會,你首先要學會聽話。聽聞軌理、講說軌理。要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你首先要有耐心去聽別人講話,不是說你還沒有聽清楚別人在說什麼,你自己就說不要說了,或者你就拒絕,這是不對的。你學會怎麼聽,然後你才可以學會怎麼講。講跟聽他是相應的。

聽,這個很重要的。你一聽就知道他是什麼意思,那你就會有慧力。反過來說,你聽的話你可能真正沒有、沒有聽明白,而且你聽錯的,那這個都是會容易出問題的。

那尤其我們在寺廟裡頭,那有可能大家有時候有問題,他也不會講有什麼問題,那他可能會用語言很婉轉去表達。口渴了、肚子餓了,或者說掛不上單啦,諸如此類。它這個房間有人很晚回來,或者你關門很大聲,或者說你這個打呼。有時候,他可能其他同學不好意思說,不敢直接說,他可能裡邊會有一些暗示、一些提醒。那你說他這裡面,人家在說我,那下次注意。這個就叫做聽聞啊。那你說,唉,人家也沒有指名道姓在說我,跟我沒什麼關係,那你這個「聽」就會有問題,你這個「聽」本身就會有問題,對這個問題就會升級,就會嚴重。

就是,我們在一個單位裡頭,人與人之間處事也是如此,有些人修養比較高的,不會很直接去說。那麼有時候可能你是真正是不明白,有些時候你是明白、你是理解的,那麼還是我行我素。

那麼,有時候呢,你就把別人的意思根本就不聽,根本就本來人家說什麼,你不把它當回事,這都是常常會發生的。那麼尤其說我們在廟裡邊,呆的時間比較久的,對我們新來的,或者來的時間不長的,人家提的意見不當回事,那這都是會造成自己跟眾生、跟同行善友造違緣的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們學佛法,「直心是道場」。什麼叫直心呢?就是沒有虛偽的心就是最好,那有什麼就說什麼,什麼事就說什麼事,你如果這種心的話,那反而大家會很喜歡,他就這樣的性格,他有什麼說什麼。

那你必須你是有什麼你就說出來,那麼你不能說,你這個時候你有什麼說什麼,那個時候有什麼不說什麼,或者說,在這個人面前你就有什麼說什麼,在那個人面前你有什麼,然後呢,就說什麼,再給你加一個什麼,在另外一個人面前,再給你加一個什麼,那這個就會出問題,這個人就變成不是直心呢,就是你的心有諂曲。

諂曲的話就是想去討好對方,討好對方的話,那麼你就會添油加醋,或者你再給他附加一些材料,甚至的話,又會給你編一些內容,這樣的話就是不真實了。

那麼,不真實,他是會給人家造成說,那你講的東西到底哪些是水分,哪些是真實的情況。然後你一天兩天、一次兩次以後,人家對你就不相信了,人家覺得這個人說的話很難相信,然後時間一長的話,就變成大家對你不信賴,那麼你的信譽就發生了危機,這都是這麼造成的。

所以,我們學佛法,這就要平常心、平等心、直心。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然後呢,我們真正既要從「有」到「空」,也要從「空」到「有」,即要我們清凈的法,也需要莊嚴的法,都需要的。

這樣的話,你每天的話,你都能夠很好的去用心。你每天去用心,那你修行就好修,你不知道怎麼用心,你是很難修行的,你不知道怎麼修行,那你可能一投足,一舉手一投足都會錯。那麼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很無知、很無奈,不知道怎麼辦。

所以,這種學佛法的人學幾年以後,很多人變成很無奈、很無助。那原因就是你無知,不學習,沒有真正的學習。無明,障蔽我們自己的本心。最後他就變成很無聊。

你只要在佛門裡邊覺得很無聊,這肯定不行,那你趕緊回去工作去。那我們在佛門裡頭都是凈罪集資,都是學佛法的地方,戒定慧三學的地方,我們要學的是戒定慧。

所以,我們內心有了菩提心,有了本心,那我們內心就會非常的充實。

實際上面修行說到底,就是自己為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負責,同時也就是自己為別人負責,自己為眾人負責,自己為大家負責。成就別人成就自己。那首先是為自己負責,然後才是為別人負責。你首先都很難為自己負責,你怎麼能為別人負責呢?

那這個負責不是說這個事情我負責。首先你要能夠負得起責,這是很重要的。負得起責,首先你自己有沒有這種能力去負責,那我們就需要去培養。

如果我們內心一鬆懈,這個「法」它就不起作用了,這個法它就跑掉了、溜走了,它就起不了作用,它就不能相應,那他就不能跟佛法相應,就會有危險。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講,智者大師說,他如果不領眾的話,他能夠得進六根。

六根就是上根上品上生,就是最高的果位。他因為領眾的話只是六品,只是達到六品的果位。九品到六品也了不起了,只差了三品。

就是你領眾,你要面對很多眾生的煩惱,就是你是處理很多很多人的煩惱,就是很多人煩惱,就是很多人身心上面著火了,你有足夠的力量把他滅掉。那你要有很多很多的這種滅火的設備,否則別人著火把你燒死,都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這種領眾啊,或者說我們在這裡邊當什麼組長啊,對修行來講,的確會有影響,但你要成就功德,那功德他也很大,這是兩個方面。智者大師他也成就非常多的人。

在這個佛門裡頭,修行用功比較長的人,功夫比較好的人,一般的情況下都是話比較少。

話多的人肯定有問題。多言無智,有智寡言。有智慧的人,他一句話就一句話,一句話都很重要。

他沒有智慧的人,他給你一大堆的啰嗦,給你講個沒完。一天一天,一早到晚都在說話,那全是散亂。

聖者漠然,聖者不用說話,皇上不用說話,佛都不用說話,大家都去拜去,一切盡在不言中,他不要說,不用說,他都明白了。其實,這都是一種功夫。

所以,你如果發生了什麼事,你一直去辯解,只會越來越糟糕。那其實大家也明白,你錯的地方,大家也明白,不需要再去,在佛門裡邊不需要去辯解。你對下面的人,沒有必要去辯解,對下位。你對上面的人,即便你對了,上面的錯,你也不能辯解,你辯解本身就是錯誤。就你對下面的人、對同行、對上面都不能辯。

這個辯解都不是我們學佛法的一個基本心態。因為你辯解的話,你可以用種種的語言來裝飾嘛,你怎麼說都可以,那都不對的,那跟佛法都不相干。

所以,我們學佛法,它是為了要去分辨善惡。哪些是善法哪些是惡法。

那善法裡頭還有,勝義諦的善法,世俗諦的善法。學佛法它不是為了要去分辨是非,它是為了要去分辨善惡的。

是非,什麼意思?是非是屬於世間法的範疇,屬於邏輯的範疇,理論的範疇,知識的範疇,這是「是非」。那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因為你「是非」,我們比如說,一部照相機,一部電腦,兩部電腦,電腦軟體壞了、好了,它是「是跟非」。那你說它是善法?是惡法?它電腦壞了,它就壞了,一查它壞了那就是壞了。但是你這個善法跟惡法,跟我們的這個人的「心」他是有關係的。

所以,我們起心動念都需要在善惡方面來觀照的,然後才是「是非」方面來取捨的,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用心很關鍵的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們這個,好多我們這種修行的法師,過去有些可能修了幾十年的一些老和尚,他有時候就很天真,都像小孩一樣,他也可能不一定說他懂很多世間的知識,甚至可能世間上的知識什麼他都不了解,但是人他都是非常善良,他沒有一點惡念,沒有一點惡、惡行、惡言都沒有,就像我們漫畫裡面的賢二一樣,大家看了,唉,都可愛。他覺得他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念頭。這就是一種修行。所以他說了什麼話都是對的。錯的話也是對的。對的話也是對,錯的話也是對,那你就很難用是非的觀念去分別了。因為他本身都是善,純凈,純善,完全善,他說什麼話都是善,都是善法。你就心善,他說什麼話都是善。那你如果說,你沒有達到這種功夫,那就不一樣了,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需要有比較強的慧力。那麼,我們才有辦法去「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遠之」嘛,這個就是慧力嘛。

你沒有慧力,你怎麼來選擇善法嗎?你只有慧力充足,你才有能力來選擇。「慧」就是抉擇嘛。

那抉擇什麼呢?那抉擇不就是說你僅抉擇這個對自己有好處的叫抉擇、那叫智慧,那你這個叫「麻煩」了。

他首先抉擇他是不是善法,他是不是佛法,這是"慧"。

如果我們學佛法學到最後,他只是抉擇這個事情是不是對自己有好處,這個就完全就顛倒。

佛門裡頭,有一句話,就是我們「上上可以見下,下下不可見上」,什麼意思呢?你境界比較高的人,他包括、包含了境界比較低的人的這種境界,反過來講,境界比較低的人,他了解、測知不了境界比較高的人。所以初地菩薩不知道二地菩薩的事,二地菩薩不知道三地菩薩的事。也就是說我們不可以以凡情去測聖事,一旦以凡情去測聖事,那隻會離道,越離越遠,絕對是如此。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那法華經裡頭講,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開示眾生明了通達生死的因緣果報。怎麼生怎麼死,它的果報是什麼?

六凡四聖,就是果報嘛。那這些果報就是人的生死了,分段生死,變異生死。它的因是什麼,它的緣是什麼。所以,佛,包括我們佛弟子,我們要做的事情,要開示世間人,讓他們通達生死的因緣和果報,讓他們了解,讓他們相信,這個是我們要去做的一個主要的目的。

而不是說,哎呀,這苦啊,煩惱啊。那他苦,煩惱,他聽完了以後反而他更不相信,他認為說他苦他也知道。

所以我們應該要保持、秉持,找回我們自己的菩提心,找回我們的本心,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隨緣度日,隨緣度眾。

隨緣度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有什麼因緣,或者說,我們每一天有什麼因緣,那我們就隨順這個因緣過,隨順這個因緣來度化眾生,來遇到這種眾生,就跟他講佛法,幫助他,他這種因緣成熟了。

那「佛」,都是「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嘛。這哪一尊佛跟哪個世界有緣,哪個大德跟哪個地方有緣,他都是有因緣的。這個地方這個法師去講,別人喜歡聽,換個法師講人家就不一定聽,他都是有因緣的。

所以我們想自己要成就,那麼就是要找回我們自己的本心,保持我們自己的本心,然後讓我們的心不要散亂,至少要比較少散亂,不散亂。

你散亂就會痛苦,散亂就會不快樂,散亂就會麻煩。

其實我們的心,你起了煩惱,您就內心動蕩嘛,內心不平靜嘛。內心動蕩、內心不平靜,就意味著你就失去了本心,你失去了真心。

真心,就是你這個生滅心在起作用,生滅法在起作用,煩惱法在起作用。

那如果我們本心現前,找回了本心,真心現前,那麼我們本心是不動搖的,我們的本心是平靜的,是平常的、是寂靜的,是不變的,是平等的。你只有保持這樣子的一些特點,這樣的一些力量,我們修行啊、學佛啊、用功啊,或者你同眾生結緣,度化眾生,才能夠有保證。

我今天,我們這個文章講這麼多。就八個字,「找回本心,成就自我」。實際上面也是我們新年的這個主題,一樣的道理,「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那麼就是找回本心的意思。

那麼也希望我們,明天開始,照我的所說的這個去實踐。這個佛法關鍵要去實踐。

那我今天晚上講到這些,也都是對我們近一段時間,至少是近半年,也就我們一年,實際上面觀察到的一些問題給大家作了一個分析、剖析,並且這個問題怎麼來克服?怎麼來解決?然後呢,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頭,我們怎麼用心?那麼你們要自己認認真真去學習。

我相信的話,在我們2016年呢,對大家會有真正意義上面的幫助。

啊,那麼以此祝福大家。阿彌陀佛!(完)

摘自學誠法師2016年除夕「找回本心 成就自我」開示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秦始皇遺詔疑雲,那些年,我們可能被帶歪的認識
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我們的婚姻不是我們的,而是兩個家庭的
「我們還能回頭嗎」
【轉載】我們敗給了時間.距離.現實

TAG:除夕 | 法師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