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輕」時看過的港片,你還記得多少?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扎心了!90後被黑得最慘的一次:聽的歌像鄉下的(圖)起初的不在意,回頭想想80後的尾巴也塊奔三了,90後也長大了,我們是不是都變「老」了,是不是像盧鑫玉浩說的那樣,到了連喝杯茶都習慣性地往裡頭放兩顆枸杞的年齡了?如新聞所述,00後認為90後聽的歌都是土鱉,那麼,80後和70後們就應自覺地承認真的「老」了吧。既然是「老」了,那我們就干點「老年人」喜歡乾的事兒唄,回憶回憶咱們「年輕」時的娛樂項目——看港片。說起香港電影的那段黃金歲月,對於現在工作繁忙、生活壓力重大的你,還記得多少。警匪片很多人小時候寫作文都會遇到這個選題:《我的理想是當XXX》,很多小朋友當然會寫警察了,這幾乎是有著英雄情節的人的標準答案。在香港的「差人」(警察)就是CID——香港皇家警察里的刑事偵緝隊,再具體點的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重案組。用行話來講,警匪片就是白道的片子,和香港另一種影片類型——黑幫片有相似處,不同也很明顯,黑幫片更側重於手上的殺人器具——槍、砍刀... ...而警匪片大多是動作片,情節扣人心弦,警匪之間的正面和暗地衝突構成了整部影片的各個高潮。和黑幫電影同為兄弟影片的警匪片同樣與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同在,卻比黑幫片「活」的壽命長,不僅出現的早,而且在各個發展時期都湧現不少佳作:劉偉強的《無間道》系列、吳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雙雄》、黃志強的《重案組》等等。警匪片看得很明白,都是黑白對立、善惡分明,永遠的警匪間智鬥武斗。警匪片靠的是道具的渲染、炫技的打鬥以及火爆的場面來維繫觀眾,鮮有《暗戰》、《無間道》系列這種依靠燒腦的劇情來支撐起一部電影,這也是港影史上不可多見的奇蹟。黑幫片曾經我們心中的經典影視形象,估計七成以上的人都會記起周潤發的小馬哥,雖然《英雄本色》不是香港黑幫片的開山鼻祖,卻是給70、80甚至是90三代人最標誌性的印象。香港的黑幫片絕對是港片的一大特色,相對於警匪片而言,皇家警察們就要屈居次席了。黑白相生,警匪相存。黑幫片的主角是黑社會,故事情節是講述黑幫內部的爭權奪利。香港嘗試拍攝黑幫電影並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邵氏時代即有,但數量不多,質量也略顯青澀,拿得出手的就《大哥成》、《成記茶樓》、《憤怒青年》和《香港奇案之龍虎武師》等幾部作品。到了80年代後,香港電影風從虎、雲從龍,風雲際會,出現了井噴之勢,先有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再有杜琪峰的《龍城歲月》系列到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無不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都有人說香港的黑幫片帶壞了青春懵懂期的青少年,誘導其不良言行呢。其實這不過是很多人只看到香港黑幫片的表面,沒有深入看到和引導孩子們明白其中之「道」。香港的黑幫電影幾乎折射出洪門等黑幫的那段發展史,雖有不少誇張成分,個別事件也有真實。不是說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嗎,黑幫片也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多是商業片為主,其目的也只是為了吸引觀眾掏腰包買票,香港也絕不可能像黑幫片中所描述的那麼龍潭虎穴。喜劇片說道喜劇,絕對是港片中的「三巨頭」之一(功夫片、槍戰片、喜劇片),也是香港電影的香餑餑,成就更是最高的。香港喜劇歷來是香港影壇的拿手好戲,且為世界所接受。可以說在群星璀璨的香港,幾乎沒有哪個影星沒出演過喜劇,又或是在自己的電影里不加入喜劇元素的。在半個多世紀的香港喜劇發展歷程中,喜劇明星不少見,但製作喜劇的人才且被成為「天王」級的恐怕只有許氏四傑之一許冠文和無厘頭喜劇之王周星馳。許冠文多以幕後工作為主,如果只看熒幕不去關注幕後的觀眾恐怕對他是少有耳聞,但「百年周星馳」絕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像《家有喜事》、《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類型的喜劇片融合了功夫、賭博等各種元素,使得表現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在這種大環境下,各路明星都會來分一杯喜劇羹,香港影業的板凳深度和人才培養機制以及個人創造力為香港電影在八、九十年代的盛極一時提供最為可靠的後備人才庫。經典的喜劇作品汗牛充棟,是他們付出的所得,觀眾們幾十年如一日對他們的喜愛,也是對他們為電影發展的最好回報武俠片這個影片的範疇很廣,包括功夫片、動作片等等,我們之所以喜愛港片除了它真的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就,它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讓地球村的「村民」們知道了還有一種神奇的動作叫做中國功夫。為這一壯舉奠基的無疑是至今讓華人為之驕傲的兩條東方巨龍之一——李小龍。每個中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江湖和專屬於自己的武俠夢,香港古裝武俠電影的應運而生也成為香港影壇最賺錢的影片類型。從香港新派武俠時代的《雲海玉弓緣》(1965)、《大醉俠》(1966)、《獨臂刀》(1967)這3部影片起,武俠風席捲了華人世界。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一批武俠小說被搬上屏幕,締造了至今仍讓我們樂此不疲談論的《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等。早期的古裝武俠片絕對是使用真功夫上陣,並已逐漸開始摒棄傳統戲劇中的舞台動作,往功夫片方向轉型,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功夫片極少依靠道具,一拳一腳全靠「台下十年功」的真本事才能贏得滿堂彩;武俠片由於其表現形式有要求,要展示俠士們神乎其技的蓋世功夫而不得不使用道具和特效來助演,其中既有真刀真槍的武打動作,也有電影特技的支持。提到現代動作片,又不得不提另一條東方巨龍——成龍。成龍依靠《醉拳》一炮而紅,但他處的時代是一個香港電影的十字路口,他的每一個選擇不僅關乎他自己的演藝生涯,更是香港電影的風向標。最終,成龍的決定是拍《警察故事》,這是成龍演藝生涯的轉折點,也是開啟現代動作片的指示牌,從此現代動作片風靡全球,也成為了他進軍好萊塢的一塊敲門磚。與前者有巨大反差的就是時代背景,包括拍攝手法以及危險係數等方面也不可同日而語。現代都市,現代職業,免不了的槍支彈藥,更有海陸空的參與,場面震撼,動作緊湊,情節起伏都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無論是俠客武功還是戲劇動作,亦或是現代功夫,都是一脈相承,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需求背景下,用不同的外型包裝手法一樣是傳達著不變的精神。有時候也沒必要把他們的類別細分得那麼清楚,說實話,要說清楚「俠義」二字之含義,請金老先生都不一定能論證清楚呢,那我們又何必自尋煩惱,只要我們在不同時期傳遞的價值取向正確,「俠之大義」和「盜亦有道」可能還是孿生兄弟。鬼片咱們也可以稱之為恐怖片或是驚悚片,這個類型源於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好奇,世界各國都有拍攝,且呈現給觀眾不同的心理恐懼:美國的鬼片是以突然性見長(突然出現的鬼臉),歐洲鬼片是以殘忍血腥的場景聞世(腸子外流、挖出心臟),日本的鬼片多打心理戰(不出現的鬼給人的心理壓力更大,能把人逼瘋),而香港的鬼片和我們的傳統有很大的關聯。香港鬼片這面金字招牌的代言人是林正英,這估計沒人會有異議。九叔(林正英別稱)的鬼片開山大作是《殭屍先生》,也是迄今為止香港公認的最好的鬼片,取材於我國湘西的獨有民俗——湘西趕屍。湘西地處偏僻,外出的人客死異鄉想要回歸故土,又恐山路難行,只得請當地會巫術的道人用靈異的方法引領亡者屍體自己「跳」回家鄉。屍體僵硬不腐,關節不能彎曲,雙手僵直前伸,雙腿只能一蹦一跳行進;屍體死亡後各種細菌滋生,產生屍毒,屍斑顯現,加上創作人員想像的青面獠牙,指甲修長;清末民初各種階級戰爭,人口大量死亡,加上官宦人家可著官服入殮,選擇風水寶地蔭澤子孫或埋葬養屍地日後復活的心理,一隻活生生的殭屍應運而生。更重要的是我國自第一隻殭屍將臣始就伴隨著產生類似於後來的茅山術的法術,數千年的正邪對抗和九叔嫻熟的施法動作、深諳風水術,這些都使得林正英這個茅山道士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日益高大,似乎有九叔的地方,任何妖邪都不敢作祟。電影里加入的一些搞笑成分也使得在觀賞性上增色不少。在香港拍攝的鬼片中,除了殭屍片這一類別外,還不乏喜劇類鬼片、愛情類鬼片、功夫類鬼片及幽靈類鬼片等,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是真正詮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百家爭鳴,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系列、徐克的《倩女幽魂》,還有《猛鬼差館》、《猛鬼霸王花》等不一而足。真是對當時的編劇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以上僅是個人所鍾愛的,又是主流的香港經典電影的部分,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也許你還有自己心中的那些經典的香港電影和熒幕形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妨將深藏你心中的經典電影和形象說一說,說不定還能找到知音。
推薦閱讀:
※我們發的是功利心
※我們還要不要相敬如賓?
※日本公布噩耗,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國館丨什麼時候,我們和父親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