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題考試常用的答題表達句式 及規範(二)
昨天小編已經給大家介紹了第一部分的內容,接昨天的繼續給大家講完
三.詩歌鑒賞答題步驟:
1.寫了什麼(主要對象)
2.怎麼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結構形式等)
3.表達效果(表現景物怎樣的特徵,抒發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有怎樣的表現力)
四.詩歌鑒賞答題常用術語
1.表現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懷)、間接抒情(包括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緣情布景、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欲揚先抑、先抑後揚、明貶實褒、比興象徵、對比反襯、渲染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化用典故、動靜結合、以樂景寫哀情等。
2.結構特點:開門見山、逐層推進、環環相扣、承上啟下、前後呼應、渾然一體等。
3.語言特色:剛健、雄奇、悲壯、曠達、洒脫、蒼涼、沉鬱、飄逸、委婉、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美、恬淡、凄美、華美、雋永、明快、凝練、簡潔、幽默、詼諧、樸實無華、質樸自然、清新秀麗、生動形象、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沉鬱中見豪放、平淡(樸素)之中見真情、細節中見真情。
4.表達效果:別具匠心、膾炙人口、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耐人尋味、形神兼備、境界壯闊、形象鮮明、意境高遠、言近旨遠、言簡意賅、委婉含蓄、細膩傳神、見解獨到、引起共鳴、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心靈的慰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等。
5.詩人感情:愉快、歡快、激動、沉鬱、悲憤、憤慨、哀傷、感傷、憂愁、沉痛、怨恨、徘徊、惆悵、壯志難酬、讚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之情等。
五.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第一種模式: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
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
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後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
第二種模式: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方式:簡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題步驟:
(1)概括是什麼形象。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徵具體表現在哪裡。
(3)分析詩人借這一形象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陸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註: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遊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技巧點撥】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鬥生活:「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參考答案】
(第一步)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第三步)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第三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詩情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要綜合考慮。要用描敘性語言表達,不能翻譯詩句。語言要突出意象、意境和詩情特徵。
答題步驟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裡有兩個要點,一個是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及特點,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三是描述時要忠實於原詩,四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答題步驟二: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意境氛圍特點。
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一般可用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冷寂。注意要能準確地表達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答題步驟三: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要採用描敘性語言。切忌空洞,要回答具體,不要僅用幾個概念性詞語。比如僅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特別注意:一是描摹景物時不能採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於「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注釋等來思考,避免出錯。三是不能硬套某些術語,要結合詩句本身的內容來分析。四是要結合詩歌文本,就詩論詩,不能隨意發揮引申。
答題示例 :
例1:王維《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在這首詩中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點撥:按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的生活的嚮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第二步)。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第三步)。
例2: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湖北)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①;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註:①寒螿:寒蟬。
有人讚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了漢元帝什麼樣的感情?
答案: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像獨自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
例3: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遼寧)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答案:「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第四種模式 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切入點:
繪聲繪色繪形繪態:活用——修辭效果——詩眼
節奏音韻對仗平仄:省略——句式變化——佳句
答題步驟:
(1)用準確術語(一兩個詞)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如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或(1)結合全詩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及表達效果。
答題示例
例:《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您是不是在為孩子的閱讀理解而煩惱呢?關注我們,給孩子更高效的學習體驗
我們:是目前市場上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有系統課程,並用公式化解決孩子閱讀理解重點、難點的培訓機構。
閱讀理解公眾號掃碼關注
加盟諮詢、上課請加微信
了解10月份課程請查看原文
推薦閱讀: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小結
※詩歌鑒賞題型技巧型答題模式
※詩歌鑒賞 第二節 古詩鑒賞答題方法及技巧點撥
※@初級按摩師問答題
※詩歌鑒賞題型一詞領全詩型答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