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為何你不會迷路?
一群群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遷徙畫面,但是它們為什麼要遷徙?在遷徙中又是如何辨別方向的?這個,就要說道說道了!
播放GIF
鳥類遷徙
鳥類的季節性活動受環境影響很大,尤其繁殖期和越冬活動受季節性影響更大,很多鳥類物種會有春秋兩季的長距離往返遷徙活動。出現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 鳥類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移,這種現象就是鳥類的遷徙。
全球八條候鳥遷徙路線
1.跨越整個大西洋連接西歐、北美東部及西非狹長地帶的「大西洋遷徙線」;
2.連接東歐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遷徙線」;
3.跨越印度洋,連接西亞和東非的「東非西亞遷徙線」;
4.從南到北橫穿整個亞洲大陸的「中亞遷徙線」;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連接東亞和澳大利亞大陸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
6.貫穿整個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遷徙線」;
7.貫穿整個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遷徙線」;
8.將南、北美整個東部連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遷徙線」。
那麼候鳥何以能千里迢迢識歸途的呢?
以磁感應定向。通過感知地理北極與磁北極偏角來確定經度。
在南來北往飛越數千公里的遷徙過程中,候鳥依靠太陽、星星的方位和地球的磁場來定位,但候鳥由東往西或由西往東的遷徙又是如何定位,對人類來說一直是個謎。
但!!!這個謎,現在得到了破解!!!
近日,德國奧登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莫里斯特教授和俄羅斯、英國科學家合作,利用候鳥葦鶯進行實驗。實驗中,研究人員調整線圈磁場,使其偏離自然磁場8.5度,磁偏角對應的是1200公里遠的蘇格蘭南部。葦鶯在實驗中顯示了驚人的辨別方向的能力,一路上雖然有151經度的變化,但葦鶯一直能不斷地調整方向,藉助地球磁場以及周邊氣味和視覺印象,朝目的地飛去。同樣的實驗,未成年葦鶯識別磁偏角的能力就差很多,這也證實了科學家一直以來的看法,即候鳥也必須通過學習,才具備磁場地圖的定位能力。
播放GIF
按地貌特徵定向。
對鳥類遷徙途經的研究表明,飛行的鳥類能夠利用地貌特徵,如河流、山脈、海岸、湖泊、島嶼和森林等作為「方向標」,鳥類以其特別發達的「視覺分析器」,視地形的凹凸特徵來選擇飛行方向,完成定向遷徙。
播放GIF
有些候鳥則是白天以太陽,晚上以星宿位置來導航的。
如鶯類是進行夜間遷徙的鳥類,在有星星的天空映象情況下,把它們從天象館裡放出後,鶯類很快便選擇了「既定」的飛行方向。星位排列的改變,會把它們引入迷途。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候鳥為什麼要每年作長距離遷徙呢?
據鳥類專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個:
歷史因素。
在第四紀冰川時代,地球上氣候轉冷了。在北半球,冰川向南方推進,特別是在冬季,氣候非常寒冷,所有的昆蟲和植物都被凍死了,鳥類無法找到食物和生存條件被迫遠離故土,遷向溫暖的南方。到夏天,冰消雪融,許多鳥類仍「留戀」故鄉,因而又飛回北方,這樣長期遷徙便成為候鳥周期性遷徙的習性。
環境條件。
鳥類的遷徙還受到各種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每當冬季,繁殖地區氣溫下降,日照縮短,食物減少,對鳥類生活帶來不利時,它們就結伴飛往溫暖的南方去越冬。但是越冬地區不適於營巢、育雛,於是到翌年春天,它們又遷回故鄉繁殖,如燕、雁、野鴨等都是這樣。
播放GIF
生理刺激。
一些鳥類的遷徙在很大程度上與鳥類體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關。在春天,由於外界環境條件(如光照、溫度)的影響,引起體內分泌腺(如腦垂體、生殖腺等)的活動,分泌出激素,刺激鳥體的有關部分使鳥類產生了傳種的要求,於是它們就北遷進行繁殖。
加拿大的洛文教授曾花費20多年工夫證明了這一點。1924年秋,他研究了若干只候鳥。把一部分放在尋常環境里,這時冬季將臨,晝短夜長,而把另一部分用日光燈來延長晝長。到了12月間,前一部分候鳥很安靜,而後一部分都大有春意,不但歌唱起來,而且內部生殖腺都發展到春天模樣。這時把它們放出來,凡是經過日光燈照過的統向西北飛去,好象春天候鳥一樣,雖然這時氣溫在零下20度。而未經日光燈照射過的則大部分留在原地。
至此,你還存在為何鳥類在沒有地圖,沒有導航儀,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能在茫茫天空、大地、高山、大河之間飛越的疑問嗎?如果有,那就再看一遍!
本文由「科普北京」編創,資料來源於科技日報等,欲轉載請關注賬號後直接回復「轉載」,按照要求轉載即視為獲得授權。
我們吧~
科技資訊 趣味科普 每周福利 一起帶回家!
推薦閱讀:
※八旬老人出門遛彎迷路 鹽灘派出所幫助尋找家人
※唱著粵語歌,總不會在香港迷路
※戶外如何看圖尋路?
※女子深夜迷路情緒激動 民警唱2小時歌安撫(圖)
TAG: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