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鼻炎在癥狀上有什麼區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張既明教授

鼻炎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現在的發病患者年齡是越來越小。因為小孩表達不好,經常會被父母誤以為是感冒,從而耽誤了治療。因此當小孩出現一些感冒癥狀的時候,父母要注意觀察,仔細分別。

由於鼻炎和感冒的癥狀有些類似,不了解的話不容易區分,下面給大家講一下鼻炎和感冒的癥狀和區別之處。

鼻炎和感冒都有哪些區別呢?

1、打噴嚏

一般來說,感冒雖然會打噴嚏,但次數並不多,更不會有連續打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的情況,而鼻炎,尤其是過敏性鼻炎的癥狀之一就是連續打噴嚏。

2、鼻癢

感冒時,鼻子並不會很癢,而是長時間的鼻塞, 而鼻炎時,鼻腔與咽喉部位會很癢,有的時候還會出現眼睛、臉頰部位皮膚髮癢。

3、持續時間

感冒持續的時間比較短,一般一周後,病情逐漸緩解。慢性變應性鼻炎,不治療的話癥狀可持續數月甚至全年都不會消失。

4、流鼻涕

感冒流清水鼻涕一般出現在感冒初期,而且量並不大。鼻炎,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則恰恰相反,伴隨著打噴嚏的同時,會出現大量的清水樣鼻涕。

5、全身癥狀

感冒是由於病毒或細菌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在感冒的同時,會並發一些全身癥狀,如發熱、全身無力、倦怠、嗜睡、肌肉酸痛等。而鼻炎發作時通常不會出現以上癥狀。

6、鼻涕量和顏色

感冒在經過四五天之後,鼻涕量會減少,並會逐漸變成黃色黏性的鼻涕,並逐漸停止。但鼻炎會持續流出大量的、如同感冒初期的水樣鼻涕,即使時間長,清水樣鼻涕的狀態仍不會改變。

當初次出現鼻炎癥狀的時候,通過上面這些方法,基本可以判斷出是得了感冒還是感染了鼻炎。若感冒久治不愈,便會發展成鼻炎。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兒童鼻炎方面的知識。

兒童鼻炎的癥狀

平時經常會流鼻涕,而且一年四季都會有流鼻涕的癥狀,鼻涕中帶有膿黃色的液體,並且伴有惡臭。平時喉嚨鼻子里經常會有痰特別是早上起床的時候,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兒童鼻炎的癥狀主要就是鼻塞,嗅覺失常,流鼻涕,還有一些其他的癥狀,一旦發現這些癥狀的話,基本上就可以肯定感染了鼻炎了,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鼻炎有一種鼻竇炎,孩子如果得了鼻竇炎,常常會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患者膿鼻涕非常多並且擤不幹凈,有時候還會咳嗽和咳痰,鼻竇炎是鼻炎比較嚴重的一種,癥狀也比較明顯。

兒童鼻炎的病因

兒童感染鼻炎的原因一般是,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經常生病感冒發燒,而感冒後沒有及時治療發展成為鼻炎。還有一種可能是身體比較脆弱或者是經常處在一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或者是經常不注意個人的清潔衛生,這些都是有可能引起鼻炎的。

兒童鼻炎不及時治療的危害

如果得了病也沒有及時治療,或者久治不愈的話就會引起鼻竇炎。鼻子會變得非常的脆弱敏感,而且會變得嗅覺低下。嚴重的話還會出現流鼻血的癥狀,鼻子會變得比較脆弱,黏膜就會越變越薄。如果一旦得了鼻竇炎的話,治療難度就更大了。另外如果鼻炎常年發作的話,還會導致血氧含量跟不上,影響身體和智力的發育。

兒童鼻炎注意事項

患病期間一定要注意不要去一些人多空氣質量差的地方,避免鼻腔受到刺激加重鼻炎癥狀。同時注意家裡空氣的新鮮,多開窗換氣,室內可以養一些沒有綠蘿之類的盆栽,如果空氣乾燥的話,注意加濕空氣。

家人吸煙的話,要避免二手煙對孩子的傷害。康復期間注意飲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太多含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

經常陪孩子去一些空氣質量比較好的地方,一方面呼吸新鮮空氣,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好的身體素質有助於康復調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為孩子治鼻炎必須慎之又慎。目前治鼻炎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藥物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

在藥物保守療法中,西藥是對鼻腔黏膜起到收縮的作用,起效較快,能夠在短期內見效。但因為藥物的刺激性,副作用大,長時間還容易導致藥物性鼻炎,所以近些年大多採用祖國傳統醫學的中藥保守療法。

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明氏清淵膏,由於藥性溫和無刺激,95%以上的患者都可以康復,無副作用且不易再次發作,近些年來備受患者的推崇。現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還走出了國門,讓外國人也感受了中醫的魅力。

而對於藥物保守治療一個月以上還沒有好轉的患者,建議選擇手術。傳統手術、冷凍、激光、微波等都可以改善鼻炎癥狀,但這些手術容易複發,治療時使粘膜組織壞死,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愈後有疤痕。但手術的效果好,時效快。

鼻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孩子尤其如此,很多兒童不喜歡用藥,往往病情好轉之後就停止用藥,結果造成了病情反覆發作,對此,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持續用藥。最後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早日康復,擺脫鼻炎的困擾。


推薦閱讀:

古法中醫共享:感冒
「普通感冒不必吃藥而讓身體自愈能增強免疫力」的說法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秋風微涼,抗感冒食物get
幾種感冒藥同服小心傷肝腎 選用感冒藥要對症
艾灸治感冒發燒咳嗽簡單方便有效

TAG:感冒 | 鼻炎 | 癥狀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