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恩來侄女:伯父疼愛我們但講原則 不允許搞特殊

重慶晨報3月6日報道,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參加本次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建,是周恩來的侄女。

在侄女眼中,周恩來疼愛孩子,但是講原則;

言傳身教樹立了好家風;

……

今天,我們推出周秉建的專訪報道:親人憶恩來。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委員住地華北賓館,重慶晨報記者見到了周秉建。

65歲的她精神矍鑠,也許跟她青年時期多年在內蒙古生活工作有關。她與記者聊起與伯父周恩來的往事時,你能感受到她的直率、爽朗以及親和力。

周秉建與伯父周恩來(前排頭戴蝴蝶結的是周秉建)。 受訪者供圖

周秉建(中)與伯父周恩來、伯母鄧穎超。

慈愛

「伯父雖然對我們疼愛有加,但也非常講原則」

周秉建的父親周恩壽是周恩來的胞弟,六兄妹中她最小,所以都稱呼她「小六」。

六兄妹從小和伯父周恩來、伯母鄧穎超的感情都很好,被他們視如己出,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周秉建說,那時候雖然年齡小,但也受到伯父的影響,「家裡小孩子們都非常守規矩,去西花廳也從來不吵不鬧。」

中南海西花廳,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生前的工作處所和居室。西花廳位於中南海的西北角,因其在中南海所在的位置而得名。周恩來住進西花廳後,這裡始終保持著莊嚴、幽靜、美麗、樸素的風格。

「伯父雖然對我們疼愛有加,但也非常講原則,西花廳的『規矩』是: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打鬧鬧,要尊重西花廳的工作人員;要守規矩,不可以打聽與工作有關的事;更重要的是,不能進總理辦公室。」

周秉建說,伯父對部下、身邊工作人員都很尊重,不管是警衛、司機還是廚師都一樣。

「從這些行為舉止的細節來看,老人家非常講道德風範。」周秉建回憶,「去了西花廳,我們見到工作人員就喊叔叔阿姨。後來,有好多當年在西花廳工作過的老人想不起我的名字,但還記得我的小名『小六』,聽起來仍然親切。」

2008年,在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時,周秉德、周秉鈞、周秉宜、周秉華、周秉和、周秉建兄弟姐妹六人,共同撰寫《親情西花廳》一書,回憶伯父周恩來的點點滴滴。

言傳

「他總是告訴我們要做普通人,和老百姓一樣」

談到自己,周秉建反覆說:「我就是個普通人,我和別人沒什麼不同。」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感受到了周秉建的直爽與親和力,不管對誰都非常客氣和尊重。

「這也是伯父周恩來言傳身教的結果,他總是告訴我們要做普通人,和老百姓一樣,過老百姓的生活。伯父這樣教我們,我們就這樣學著做,從來沒有特殊的優越感。」

周秉建回憶:「伯父不允許給我們創造搞特殊的環境、條件,那時就住在老北京的衚衕里,是四合院,但不允許『獨門獨院』,要和街坊鄰居住在一塊,和老百姓一起生活。所以小時候我們都是跟衚衕里、院子里小孩一樣,大家一起跳繩、跳房子玩兒,從小在衚衕里跟他們一起長大。」

包括周秉建後來去內蒙古上山下鄉,伯父也非常支持她留在基層,和牧民在一起參加勞動。

「伯父這樣的教育,我也把這樣的理念告訴給下一代,優良傳統要一直傳下去。」周秉建說。

身教

「伯父待人接物的態度,讓我終身受用」

「伯父的工作非常繁忙,有那麼多國家大事需要他去操心,很少有時間坐下來與我們促膝長談,因此和我們的交流,幾乎都是在飯桌上。」在周秉建的記憶中,「平時雖然交談的時間不算多,但不管有什麼事,伯父從來不對孩子們發脾氣,家裡都是其樂融融的。」

周秉建說,家裡有良好的家風、家教,都與父輩的教育分不開。「周家家風都是平時的言傳身教,我們都牢記在心裡。伯父待人接物的態度,對我的影響特別深,終身受用。」

周恩來青年時代在天津先後就讀於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1920年11月,22歲的周恩來來到巴黎,開始了兩年多的勤工儉學生涯。從1919年到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者共17批1700多人,產生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蔡和森、聶榮臻、趙世炎、徐特立等中國革命的先驅和新中國的締造者。

「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非常重視素質教育,不僅有良好的傳統教育,也有西方引進的科學教育。而去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最終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信仰。這些求學經歷,對伯父周恩來的影響深刻。」周秉建說,「正如伯父自己所說那樣,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的了。」

回憶

「伯父在重慶工作生活那麼多年,肯定有深厚感情」

在約採訪時,周秉建當得知記者來自重慶時,提到自己去過重慶,「伯父周恩來在重慶工作生活那麼多年,肯定是有深厚感情的。」

電視劇《周恩來在重慶》曾以周恩來在重慶的革命實踐為主線,通過對重慶大轟炸、重慶談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展現,真實刻畫了周恩來團結奮鬥、鞠躬盡瘁的革命英雄氣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重慶,周恩來的住所有兩處。

一是紅岩村13號,即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有辦公樓、禮堂、招待所、託兒所、廚房這5幢土木結構房屋。南方局領導機關及機要電台部門秘密設在二、三樓內。周恩來、葉劍英、王若飛、鄧穎超等人曾在這裡長期堅持工作。

二是曾家岩50號。為了便於和社會各界人士來往,1939年2月,鄧穎超以周恩來名義租下曾家岩大部分房屋作為南方局部分辦公、住宿用房,對外稱周公館,實際上南方局的統戰、外事、軍事、文化等機構設在這裡,是南方局進行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陣地。如今,小廣場上,還矗立著一尊周恩來紀念銅像。

上世紀90年代,周秉建到重慶出差,還專程抽時間去了紅岩村、曾家岩。

周秉建保存著幾張與伯父伯母合影的老照片。記者看到,合影中,周恩來的臉上總是帶著親和的微笑。周秉建說,這些都是她記憶中的珍寶。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我們陷入了貧窮和忙碌?
留學這些年,生活教會我們的那些課
為什麼我們要保持沉默
我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TAG:原則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