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表象系統

  表象(Representing),意思是指,我們把外在世界發生的信息,編譯成我們大腦可以理解的方式。

  我們通過五個感知徑來獲得外部信息,並「表象」到我們的大腦里,我們稱之為「表象系統」(Representational System)。

  表象系統就是我們獲取、儲存與運用經驗的感官通道。它包括了五個獲取信息的通道,叫外感官,還有三個儲存與運用經驗的感官通道,叫內感官。

  ●五個外感官

  我們通過五個感覺器官來認識這個世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所有的人生經驗均是經由這五個感覺器官而產生出來的。在NLP中我們稱它們為「感官」或者「外感官」。

  ·經由視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景象,亦用景象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聽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聲音,亦用聲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觸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感覺,亦用感覺①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嗅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氣味,亦用氣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味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味道,亦用味道儲存這些訊息。

  註:①感覺:「感覺」二字,包括很多的成分。除了經由觸覺所得的本體感覺(例如滑、冷、熱)之外,還有空間感覺和情緒感覺等。

  ●三個內感官

  從外界經過五個外感官接收到的訊息傳入我們的大腦後,我們要儲存和運用這些訊息,就要用到內感官,也叫感元,以區別於外感官的簡稱「感官」。我們有五個外感官,而只有三個內感官。經由觸覺、嗅覺、味覺給到的訊息傳到大腦中後,我們把儲存與運用這三種訊息的內感官叫「內感覺」。

  外感官 內感官

  視覺——》內視覺(也叫視感元)

  聽覺——》內聽覺(也叫聽感元)

  觸覺——》

  嗅覺——》內感覺(包括了本體感覺、空間感覺和情緒感覺。)

  味覺——》

  3.1 五個外感官

  我們通過五個感覺器官來認識這個世界: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有的人生經驗均是經由這五個感覺器官而產生出來的。在NLP中我們稱它們為「感官」或者「外感官」。

  ·經由視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景象,亦用景象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聽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聲音,亦用聲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嗅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氣味,亦用氣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味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味遭,亦用味道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觸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感覺,亦用感覺儲存這些訊息。

  註:感覺二字,包括很多的成分。除了經由觸覺所得的本體感覺(例如滑、冷、熱)之外,還有空間感覺和情緒感覺等.

  當一種經驗重新在腦海中呈現時,組成該經驗的景象、聲音、氣味、味道、觸覺感受及其他體內感覺以與接收時同樣的模式在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而該經驗帶給我們的情緒感受,也因此完全一樣地湧現出來。

  在五個感覺器官中,嗅覺最為原始(最早進化),視覺的效率最高。從腦神經構造的角度來看,視覺接收訊息的途徑,自眼球傳至腦後部的視覺訊息接收中心,須經過六層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1000—200000個其他神經元聯繫(平均為15000個),故此訊息經由眼球傳到視覺訊息接收中心的過程中,便已經過了不少的過濾和整合處理,因而有最清晰的訊息。也正是因為這個理由,視覺是在學習上最為有效的感覺器官。與視覺相比,其他四個感覺器官

  的接收過程,大部分只經過一重的腦細胞傳送,因此效率較低。

  外感官的接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們的潛意識操縱,除了睡眠之外,沒有一秒鐘停止:只要睜開眼睛,便能看到前面的事物;經過食品店或垃圾房,便會嗅到氣味。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外感官:在人海中尋找一個人的面孔,或者在酒會上留心聆聽某人的講話。事實上,我們在每一秒鐘里都是有選擇地運用我們的外感官去與這個世界接觸。例如,就在此刻你聽到了多少種聲音?在此刻你右腳腳板的感覺怎樣?左手的手腕呢?右耳朵呢?你會開始發覺,你的潛意識一直在控制著你的外感官的運作,你的意識能選擇提取其中一些部分,但很快又會把控制權交還給潛意識。

  以上的文字引導我們注重了兩點:

  一是外感官的運用是主觀的,這一主觀性同時存在於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之中。

  二是外感官可以通過鍛煉而在意識層面上發揮得更好,尤其是視覺的訓練。

  接收的訊息越清晰,數量越多,我們可以運用在思想上的材料便會越多,於是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這一點,在孩子成長的初期(1—7歲)應該加以注意。如果你已經成年,亦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來提升外感官的能力。我的NLP課程的第一個環節便是感官敏銳訓練,目的在於使學員在以後的環節中能得到更多。

  3.2 感知模式

  我們通過外感官所接收的訊息中,意識層面可以知悉的其實極少:每當你在一個環境里看或者聽的時候,你意識到你所看到的或者聽到的遠遠比你潛意識裡接收到的少。在你看或者聽的同時,你的味覺、嗅覺和觸覺也在工作,但是,你所接收到的往往並未引起你的注意(除非特別重要)。所以,你知道你所接收的,其實比你實際接收的要少很多。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潛意識的確經五個外感官收到很多訊息,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會把極大部分的訊息放棄(不儲存,就像錄音錄像帶消磁一般),雖然剩下來的訊息仍然遠遠超過所意識到的已經接收的數量。

  腦中所收到的訊息,有一大部分是我們的意識無法知悉的,它們由潛意識接收和處理,然後推動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去做出相應的行動。很多人在感冒之前身體都有異樣的感覺;電影其實是不斷交替的書面更換,其中可以放人特別訊息使潛意識收到但卻意識不到;有些人在某些環境中有不安的感覺等,都是證明。

  潛意識把所收到的訊息識出一些「感知模式」(Perceptual Models)使我們在生活中有更快的回應能力,而「感知模式」便成為操縱我們思想言行的內在機器的第一個部分。

  「心態」是什麼呢?「心態」就是一個人在某一時刻對世界的事物的看法(也就是「態度」)。每個人的世界中有很多很多事物,他對不同事物各有一套不同的看法。所有這些不同的看法集合起來,便是這個人對他的世界的一份總的看法,也就是他的心態。他對不同事物的看法之間未必一定可以完滿契合,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態里會有矛盾的存在。把這些矛盾化解了。這個人的心態便是積極和主動的,這個人就能夠有所進步。

  研究一個人心態中的矛盾,也就是研究這個人對某些事物的看法。「看法」與「做法」並不相同。"做法"由"看法"所驅動。"看法」是思想上的「感知模式」。就像一件寶物如麵包,在我們腦子裡的「感知模式」建立於它的形狀(視覺)、香味(嗅覺)、甜味(味覺)、在口中咀嚼和在胃中的感覺(本體感覺)之上。對於非寶物的人生經驗,我們亦有類似的「感知模式」,這使得同一情況出現時我們會有同樣的行為模式(事實上,確切地說,「行為模式」應是「決定行為的思維過程」再加上「身體受到大腦驅動作出某些行為」的意思)。例如「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件事,在你的腦子裡有一份「感知模式」,故此每次見到他,你對他的行為會與對其他人稍有不同。除非因某件事的發生使得你對他的」感知模式」有所改變,否則每次見到他你都會有同樣的行為反應。

  由此可見:

  (1)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控制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2)除非改變思想上的「感知模式」,一個人的行為模式難以改變。

  (3)當在某一類事情上的行為模式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時,突破需要來自有關的思想上的「感知模式」的檢討。

  在今天的環境中,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感到不如意,內心充滿疲倦、無力感、憤慨、內疚、無奈,甚至厭惡生活的感覺。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所控制的行為模式得不出效果。如前所述,若想有效果出現,必須先改變這些「感知模式」。這些沒有效果需要改變的「感知模式」,就是常言說的「思想框框」。

  看法的背後,即對某個人、事、物的態度的背後,是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這個系統有所改變,「感知模式」才會改變。

  3.4 回憶、思考和學習的五個過程

  我們接收了的訊息,在腦里須經過五個過程才能被吸收和運用。

  1、攝入過程

  經由外感官把外界的訊息接收人大腦是認知過程的第一步,稱為「攝人過程」。

  2、處理過程

  把與所攝人訊息有關的資料從大腦儲存庫中取出,進行適當的比較、刪除、併合等,以產生一個意義的雜型,稱為『『處理過程」。

  3、編碼過程

  把這個意義雜型與本人內有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對比,確定接收到的訊息的意義,也就是對本人的關係,稱為「編碼過程」。經確定的意義會同時加入那個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使之更加豐富。

  4、儲存過程

  把這一經過確定的意義以一個固定模式儲存在大腦記憶中,稱為「儲存過程」。只有經過編碼過程的資料,才能被儲存在大腦記憶中。

  5、提用過程

  在需要的時候,把這份訊息和意義提取出來運用,稱為「提用過程」。經過儲存過程的訊息有三個特點:一是能夠有意識地被提取;二是成為整體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的一部分,亦即能夠與過去所學過和記憶的所有其他訊息配合、混合應用;三是有一份相關的情緒感覺。

  以上五個過程就是我們大腦學習的過程,其中包括回憶和思考。所以,回憶、學習和思考,歸根結底是大腦同一項工作的三個不同名稱。

  這五個過程,意識都全面參與;攝人過程和提用過程可以有意識地完全參與;處理過程和儲存過程中,意識只部分地參與;編碼過程則完全是潛意識的工作。

  如何提升回憶、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呢?

  第一,輸入。我們可以加強感覺器官接收訊息的能力。通過一些特別設計的活動和練習,我們的感覺器官的接收能力是很容易提升的。當然,處在一個壓力小,情緒正面的狀態中,接收的能力也會強得多。

  第二,處理。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提升思考能力的技巧,例如平面思考法、聯想法等。保持心情開朗、輕鬆,保證足夠的睡眠和身心健康,喝足夠的水等都能提升處理過程的能力。

  第三,編碼。因為這個階段的工作完全在潛意識裡進行,我們無法憑意識去加快這個過程。即是說,合併得出的結果與本人的信念、價值和規條對比的過程,我們無法直接作出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在信念、價值和規條上下功夫:澄清、擴展和修正本人的一套信念、價值和規條,以使那個過程更暢順、更全面和更有效果,從而具有更深刻的意義。NIP有很多這樣的技巧。

  第四,儲存。研究和改善事情的意義和把它納入記憶的程度,可以提升儲存的效果。NLP中的經驗元素部分便是針對這點。內感官能力的提升也會很有幫助。

  第五,提用。種種加強記憶的技巧可以提升這方面的功能。提升內外感官的能力會很有幫助。

  什麼是真實的?

  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經由我們的五個感覺器官所接收的訊息,在腦里編織出來。我們需要有一份「這個世界是怎樣的」的認知,才能夠安心地、積極地生活下去。但是這份認知,事實上並不能代表這個世界真是這樣的。有了誤會,用來澄清想法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澄清之前,我們不是堅持一些信念和判斷嗎;在那個時候,世界就是我們當時所以為的那樣。

  有些人堅持「事實是這樣」。很多的誤會,還不是證明「事實」可以是那樣,從來發覺,原來這樣也能成立嗎?鏡中花,水中月,證明我們可以被我們的外感官所愚。連自己的外感官也能使自己出錯,我們管不了的人、事和物不是更容易使自己看不清楚?

  物理學家在1995年已經研究出,物質被分析至最基本的單位,原來98%是能量,餘下的2%也只不過是不能固定下來、不能捕捉的東西。你可曾想過你看的書、你面對的人、你自己,都幾乎全部只是能量,並非實質的東西?

  也許你堅持這個人你看到了,他說的話你聽到了,加上與他握手時的感覺,因此你說這個人是「真實」的。小學課本都已經指出:看到的只不過是光波的折射,聽到的也只不過是聲波的傳送,而握手的感覺,只不過是你手指手掌上的觸覺細胞把一些訊息傳送到你的腦里。你的腦把這些資料組合而判斷出這個人的存在而已。你是用你的方式把這個人儲存在你的腦里,待下次見面時你懂得如何去處理與他的關係。說實話,那個人是否真的是那個樣子,你無從得知。我和你一起看著一個檸檬,我根本不能知道你眼中檸檬的黃色是否跟我眼中的一樣,雖然在科學上可以證明那黃色光波的波長是「黃色」!

  所以,「真實」只存在於我們的腦中!極其量,我們只能夠有相對的真實,而沒有絕對的真實。這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夠有主觀的真實,而不能有客觀的真實。

  再進一步想:你的過去在哪裡?它只存在於你的腦中。你的未來呢?明天的麵包還未造出來,哪會存在呢?或有的未來憧憬,也只存在於我們的腦里。我們只研究在這一刻的現在,而我們的過去所累積的結果,已在現在一刻體現:無論是情緒、思想、行為、心理或者生理狀態,都已經包括了所有的過去。

  所以,活在這一刻才是真實。人生中沒有什麼是真正「真實」的,內心此刻的感覺便是真實。

  表象系統主要是說,我們由五個外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接收外界訊息到大腦里。這五個外感官代表了我們以什麼方式接收。每一種接收的方式都會有不同的經驗。感知模式是說,思想上如果不改變,行為就不會改變,只有思想改變了,行動才會改變,就好像NLP前提假設里的一條,重複舊的行為,只會得到舊的結果。每個人的頭腦中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人生經驗,環境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相同。

  表象系統的重點就是五個外感官和三個內感官還有感知模式,都是為了說明通過它們會得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感受,只要能夠提升這五個感官就能使身心達成一致!

  準確的是,是每一個經驗都其有不同的感元組成。

  如我們吃飯。看到米飯是視覺、聞到味道是嗅覺,吃在嘴裡是味覺。

  表象系統的要點是:

  1、我們用三個步驟處理經驗:接收,編碼,輸出。NLP最關心怎麼進行良好的編碼。經驗有一個結構,改變了結構,就改變了感受。

  2、我們通過外感元(五個)吸收信息,通過內感元(三個)保存信息。內感元的組成就是經驗的結構了。

  3、內感元:視聽觸VAK的細分,就是次感元了。改變次感元的技術,是我們學習NLP最最重要與基本的技術了。

推薦閱讀:

如何在svn系統中使用git_good
Windows系統下載大全
店鋪高效運營的五會操作——健康產業系統打造第一人持續揭秘
可影響血糖的心血管系統用藥
森馬EKP系統打造信息化快車道

TAG: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