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桂河大橋的記憶(第一現場)

桂河大橋的記憶(第一現場)本報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 人民日報 》( 2010年08月16日 22 版)

  湛藍天空下的桂河大橋更顯滄桑。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來到北碧府桂河岸邊已是下午,橫跨桂河的鋼鐵大橋籠罩在落日的餘暉下,冰冷的鋼鐵在金色的夕陽中透出些許溫暖。桂河是泰國第三大河,不僅是緬甸、泰國的國界,還見證了二戰期間的一段歷史。大多數人對泰國桂河的了解,緣於二戰題材經典影片——《桂河大橋》。

  當年日軍侵入緬甸後,為了加強輸送戰略物資的能力,從1942年9月起強迫大批盟軍戰俘和勞工修築穿越泰緬山區的泰緬鐵路。由於沿線氣候和生活條件惡劣,加之日軍的殘酷虐待,先後有1.6萬名盟軍戰俘和近10萬名勞工被殘害。415公里的鐵路,平均每條枕木下埋葬了38條生命,故被稱為「死亡鐵路」,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人稱「死亡鐵路」的咽喉。

  桂河大橋的一邊地勢較為平緩,但對岸卻是險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桂河大橋原本是木橋,1945年被盟軍炸毀,戰後泰國政府歷時5年修復了包括泰緬鐵路在內的3494公里鐵路。現在的桂河鐵橋是重新修建的,是今天泰國鐵路系統的重要一部分,每天可以看到不少天真可愛的孩子坐火車放學回家。問起大橋的歷史,大多數孩子已相當模糊,只知道好像和日本有關。

  眼前的桂河大橋不如電影中的險峻、高大,重建的大橋比原來的圓弧鐵架多出了幾段不協調的方形鐵架。橋的周邊也早已不是電影中的蠻荒景象,而是商店林立,河岸邊有許多水上餐廳。一輛從緬甸開回泰國的旅遊火車正好經過,很多遊客在歡呼雀躍地拍照,似乎只有橋頭兩顆重磅炸彈模型在提醒人們這裡曾是戰場,黑色的彈身,紅色的彈舵,在那兒無言地訴說著60多年前那些慘絕人寰的日日夜夜。

  扶著黑漆漆的橋欄,似乎歷史被還原,戰爭的硝煙才剛剛散去;走在這條用鮮血生命鋪就的鐵軌上,彷彿能真切地體會築路者當時的艱辛。離桂河不遠處就是佔地千餘畝的盟軍公墓,這裡埋葬了近7000名軍人的骸骨,一座座潔白的墓碑整齊地排列在鮮花椰樹中。儘管很多年過去了,仍有不少人前來憑弔,墓碑前的鮮花安靜地開放著!附近還有一片日軍墓地,偶爾也會有少許日本人前來弔唁。兩個墓地一個人來人往,一個冷冷清清,戰爭留下的是難以抹去的記憶。

  每年11月,泰國政府都要在桂河大橋舉辦紀念活動,模擬當年的戰爭場景。在這座300米長的大橋上,各種膚色的遊客絡繹不絕,特別是那些來自英美荷澳等當年盟國的遊客,不遠萬里來此瞻仰和拜謁犧牲的故人。他們常常泛舟桂河,一邊感受緩緩流過的桂河河水,一邊回顧這裡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

  桂河的水無聲地流淌,兩岸熱帶林木滿眼墨綠,與晚霞交映出一片靜謐。一艘茅屋結構的遊船由小電輪拖著逆水而行,漸行漸遠,船上歌聲響起,繼而有人起舞。記者明顯感到,他們是在享受和平的幸福,有意無意中,也是在告慰死者的亡靈。戰爭已離世人遠去,感念著過去的一頁,愈發覺得生活之美好,和平之珍貴。

  (本報曼谷8月15日電)


推薦閱讀:

澳門10月9日發行中國山水畫郵票及小型張,設計師現場簽售
分析現場約會中犯的錯誤 約會系讓妹紙享受舒服的過程,不能老想達到某些目的
2012年現場導遊考試問題及答案(二)
有寓意的個性說說:人生沒有綵排,每天都在現場直播。
張國榮《沉默是金》超經典現場版

TAG:記憶 | 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