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六國君王經常犯錯,為什麼秦王幾乎不犯錯?

在戰國時期,尤其是秦始皇可以用十年時間完成對六國的統一,跟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君主經常犯錯存在關係。比如楚王棄用項燕、趙王斬殺李牧、齊王見死不救等等。可以這麼說,相對於六國君主,為什麼戰國中後期的秦國君主幾乎不犯錯呢?

首先,秦國君主也是人,其並非沒有犯錯,只是因為犯錯的成本和影響比較小,所以不太明顯。在這一點上,首功必須歸於商鞅。一方面,商鞅給秦國制訂了一個大的框架法,這部法使得秦國富強,軍隊虎狼,把後世君主的危害係數降低了。另外一方面,商鞅另一大貢獻就是為天下士子做了榜樣,他在秦國的成功,導致了天下士子爭相入秦。在此基礎上,秦國好比一位NBA球隊,而六國則是CBA球隊,秦國犯錯大不了少贏幾分,但是六國犯錯的話,幾乎就是輸的底褲都沒有了。

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提到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從而完成大一統的偉業。而在這秦始皇之前的六代國君,不是國君沒有犯錯誤,而是想犯錯誤的基本上都早早去世了。其中,幾乎沒有犯錯誤的秦孝公和秦惠文王,通過商鞅變法和吞併巴蜀,奠定了秦國的勝勢。到了孔武有力的秦武王,年僅二十三歲的時候就舉鼎作死了,沒有幾乎犯大錯。後來的秦昭襄王就不用多說,明君一位。緊接著,秦孝文王生性喜好玩樂,上天為了不妨礙他妨礙到秦國的統一進程,在位三天就讓他掛了。

在此之後,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登基,儘管三位時間只有三年,但是重用蒙驁的他,還是幫助秦國攻城拔寨,進一步削弱了韓國和魏國的實力。由此,等到秦始皇即位的時候,秦國的領土和人口已經到了天下一半了。這個時候,就算六國國君不犯錯,也無法阻擋大秦的虎狼之師了。

再者,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關於戰國時期的史料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因為司馬遷是在漢武帝時期寫作的《史記》,而史記參考的戰國時期史料,主要是秦國保存和留下的內容。而對於秦國的史書內容,基本上只會記載他們勝利的戰爭,戰敗的記錄則比較少。由此,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國君主和軍隊無往不勝,六國總是屢戰屢敗。可以說,秦國史料的這種特點會讓人誤以為「秦國不犯錯」。

最後,秦國君主並非沒有犯錯。因為范雎的妒忌冤殺白起就是比較明顯的錯誤。但這錯誤沒有致命的原因就是秦國有太多人才可以遞補,從而最大化減輕了錯誤的負面影響。不過,一直英明的秦國君主,在秦二世胡亥這位昏庸君主登基後,立即就被項羽、劉邦等人覆滅了。

文/情懷歷史

推薦閱讀:

中國五千年智慧啟迪故事大全:戰國時期
國際金融「戰國時期」已經來臨
魏冉(戰國時期秦國相國)
講清戰國(四):戰國初期大兼并
吳起之悼, 楚國之悼

TAG:戰國時期 | 犯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