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先鋒張伯苓

「素質教育先鋒」張伯苓教育思想張伯苓的人才教育信條兼顧德、智、體三個方面,且德育、智育、體育觀都有其獨到的見解。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視「德育為萬事之本」。他認為,「教育範圍絕不可限於書本教育、智育教育,而應特別著手於人格教育、道德教育」。重視學生的智力發展。他是大膽的革新者,早在1904年教家館時,就敢於衝破封建教育束縛。他不宣傳封建教義的四書五經,而致力於提倡科學,宣傳西方文化,開設「算術」、「自然科學」、「英語」、「體育」等課程。發展體育,增強國民的體質是張伯苓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曾多次談道:教育的目的是救國,即以教育來改造中國,但中心是「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識,改造她的體魄」。倡導「公」「能」教育,即熔社會教育與個人教育於一爐的教育,寓教育於生活及課外活動之中。教育智慧張伯苓對學生的人格教育要求很嚴格。他認為「研究學問,固然要緊,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他把人格的培養歸納為五個方面:(1)立志,(2)敦品,(3)勤勉,(4)虛心,(5)誠意。他親自抓這方面的教育工作。每逢周三的「修身課」,總是邀請校外專家名流,或者自己對學生作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講授,宣傳為人做事和處世治學之道,他曾不厭其煩地帶著一把筷子登上講台,向同學們做一根筷子一折就斷,一把筷子百折不斷的演示,說明「分則弱,合則強」的道理。從而強調團結可以拯救危難中的中華民族之真諦。他的這些愛國主義教育,言簡意賅,在許多年輕人的靈魂深處,星火般地撒下救國圖強的種子。為了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張伯苓專門在校門的一側設整容鏡。鏡子上刻著嚴修書寫的「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警誡。為了禁止學生吸煙,他曾帶頭折斷自己的煙桿,併當眾銷毀所存的呂宋煙,終其一生不再吸煙。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博得廣大師生的尊敬,這種榜樣的作用在德育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強健學生的身體,他十分注意體育教育的普及,在南開學校的各年級均設體育課,每周兩小時,他有時親自帶領學生踢足球或參加比賽。為了使學生在校的時候就能了解社會的組織,南開的學生每年都有參觀考察的活動。為了培養民主政治的基礎,學校里更特別注重學生們對集會組織的訓練。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他從不肯為他們輕易地寫一封謀事的介紹信。觀點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國現代化,俾我中華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適當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達此種目的務須對症下藥,即:注重體育,鍛煉健強之國民。教育一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三育並進而不偏廢。無論學校與社會,必須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不可偏於求知的智育。大家不要你賴我我賴你,自己要負些責任,國家的事情我有份責任,你不要指責這個指責那個,你指責你自己,你盡責任了沒有?大家都說中國有我,中國就有辦法了。學生不單是要從書本上得學問,並且還要有課外活動,從這裡得來的知識學問,比書本上好得多。編輯點評今天的人們,言必談素質教育,但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大家未必真正明白。在當年的南開系列學校里,「教育範圍絕不可限於書本教育、智育教育……」,張伯苓對於教育的理解和實踐,或許有助於我們讀懂何為素質教育。
推薦閱讀:

你遲早會被沒素質毀掉的
韋伯:政治家需要三種素質
素質就是命運
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做一個合格的好公民

TAG:教育 | 素質 | 素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