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學習快速成功的八大心理學效應

助你學習快速成功的八大心理學效應

一、歸因效應

歸因就是尋找原因。歸因理論是人們用來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因果關係的理論。對行為結果的不同歸因,會直接影響隨後的行為傾向和方式,這就是歸因效應。影響人們的行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外界環境和主觀條件。

根據研究,學生對學習行為結果的不同歸因會影響以後的學習積極性。主要情形是:

1、如果學生把學習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不夠」等內部穩定因素,那麼這種歸因會增強學習活動的堅持。

2、如果歸因於「內容太難」等外部穩定因素,就很可能降低學習活動的動力。

3、如果歸因於「運氣不好」等外部不穩定因素,則不一定會降低學習積極性。

4、如果歸因於「努力不夠」、「準備不充分」等內部不穩定因素,就會保持甚至增強學習積極性。

啟示:學會正確而適當地歸因,不怨天不怨命,才能成為一個人人敬仰的學霸。

二、詹森效應

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藉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學習中,「實力雄厚」與「考試失誤」共生的惟一解釋只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同學平時卓然出眾,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加之考試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包袱過重,如此強烈的心理得失困擾自己,怎麼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呢!另外,自信心缺乏會導致產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啟示:如何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呢?首先,要認清「考試」的目的,克服恐懼感,考試並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規一些而已。其次,要平心靜氣地走出狹隘的患得患失的陰影,不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考試是學習水平的較量,同時也往往是心理素質的較量,只要樹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穫。

三、門檻效應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一個過高、過難的任務,因為這種任務既費時費力,又難以獲得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一些難度較低的、容易完成的任務,而且,在完成了較容易的任務之後,人們就能慢慢地接受較難的挑戰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做「門檻效應」。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積極性不僅僅來源於他所要實現的目標的價值,更取決於實現目標的概率。也就是說,越是認為一件事情完成的概率大,人們就越容易實現目標。

有些同學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如果把目標設置得很高,導致不斷衝擊目標卻又不斷失敗的結果,也在無形中扼殺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啟示:先對自己提出一個較低的目標,等目標完成之後,然後逐漸提高目標。這樣做既能使自己享受到奮發向上所帶來的巨大快樂,也能在成績的穩步提高中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不要拿自己跟最優秀的同學比較,只跟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每天能進步一點點就是成功。

四、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是指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啟示:在考試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相對弱的學科會影響整個成績的走向,也就是說更多的學生把弱勢學科比作「瘸腿學科」。解決這些瘸腿學科,可以幫助你在高考進入高一個檔次的學校或專業。

五、糖果效應

心理學家薩勒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麼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孩子都想得2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熬20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實驗結果:2/3的孩子選擇寧願等20分鐘得2塊糖。經12年的追蹤,凡熬過20分鐘的孩子(已是16歲了),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於接受挑戰;而選擇吃1塊糖的孩子(也已16歲了),則表現為猶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經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

啟示: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

六、遷移效應

在學習心理學中,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遷移效應」。它有三種效應方式:先行學習A促進了後繼學習B的效應,稱為正效應;先行學習A干擾和阻礙了後繼學習B的效應,稱為負效應;先行學習A對後繼學習B無任何影響,稱為零效應。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注意有關遷移條件產生的條件,就會發生不必要的遷移現象。如,常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遷移到溫度對反應平衡的影響。當然,如果運用好遷移效應就可能產生下面的效果。如,讓會英語的人去突擊學習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一般都有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啟示:學習時,注意發現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處。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即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規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注意條件和結論的對應關係,防止產生錯誤定勢。

七、刻板效應

社會心理學認為,那種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響稱為「刻板效應」。它是對人的一種固定而籠統的看法,從而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在學校經常可見到這種現象,教師對那些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臉上往往流露出喜愛的神色。而天資愚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往往受到歧視,教師表現出急躁、厭煩的情緒,令人沮喪的話常掛在嘴邊。

啟示:當老師對你不理不睬時,你應該理解這種態度是學習不好的結果,而不是學習不好的原因。調整好這種心態,才有克服目前困難的勇氣。

八、共生效應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事實上,我們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

啟示:名校和重點班就是共生效應的一個典型例子,優秀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學業上也越走越好。在這個意義上,獨自學習並不是成為學霸的最好方法,幫助你同學就是幫助你自己。


推薦閱讀:

向最偉大的股票作手學習
為什麼要學習關係學
學習考古 | 薦書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三十六集)
六爻學習筆記之天干地支

TAG:心理學 | 學習 | 心理 | 成功 | 速成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