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監管系統將有大變化

上周末出台的重磅財經資訊不少,其中影響股市最重大的,是IPO重啟:IPO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指出,新股發行為了抑制巨資炒新,將取消現行的新股申購預先繳款,改為定配售數量後再繳款;小盤股取消詢價環節;證監會將修訂IPO辦法,督促交易所、券商和登記公司技術改造。鄧舸表示,針對巨額打新資金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強調新股申購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券商不得接受投資者全權委託申購新股。鄧舸稱,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簡化程序,提高發行效率,降低中小企業發行成本。

旁白:市場在周六周日思考了兩天,周一以中陽確認這是利好消息。因為這其實是給多頭一份額外的期權,等於白送一張免費彩票。你說股市漲不漲。但另外一個重磅數據,全球市場的反映則是五花八門,那就是美國非農:

12月美聯儲「加息概率是100%」

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失業率已經觸及至少七年以來最低位。這進一步升溫市場對美聯儲將在下個月加息的預期。受此影響,美元對歐元及日元匯率觸及數月高位。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美國非農部門失業率從此前的5.1%下降到5%,為2008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新增就業崗位大增27.1萬個,大幅高於市場預期,且增幅創下2014年12月來最高。有外媒分析認為,10月的失業率已經位於美聯儲多位官員認為與充分就業相符的水準。美聯儲主席耶倫在上個月的政策會議結束後發表聲明稱,將在12月的會議上討論是否加息,並表示這取決於「勞工市場進一步改善。」聖路易斯聯儲行長詹姆斯·布拉德上周五表示,勞動力市場走強和金融市場壓力緩解,是支持美聯儲自2006年以來首次加息的因素之一。而知名債券基金經理人比爾·格羅斯也表示,10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大幅攀升,美聯儲12月份加息的概率現在是「100%」。

旁白:好吧,大家到時都看美聯儲是否加息吧。反正現在大家不是猜測美聯儲究竟加不加息,而是猜測如何加息,加息多少等問題。似乎是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債券市場對此反應最為強烈:

美國國債空頭押注已經達到九年來新高

上周五和本周一,我們注意到了中國國債期貨市場的跳水,但不只是中國,美國的對沖基金們也在做空自己國家的國債,空方押注已經達到九年多來最高,對了,這還是截止上周二的數據,意味著是在異常優秀的非農報告出來之前,數據之後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大增,投機者們對國債的空頭押注有望進一步升高。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上周末公布了截止上周二(11月3日)的期貨持倉數據,顯示以對沖基金為主的大型投機者在一周內,將十年期美國國債期貨的凈空頭(空頭減多頭)大幅增加了12.8萬張合約,至16.4萬張合約,創今年5月以來最高;空頭倉位則升至57.1萬張合約,創下2006年5月以來新高。

旁白:非但對沖基金大手筆下注國債空頭,連實業界也下注美聯儲12月加息,趁著還沒加息的空檔,瘋狂發行廉價債券:

美國企業搶發企業債

由於美聯儲可能推出近十年來的首次加息,美國企業搶著趕在加息前鎖定數十億美元的低息融資,因此大舉發債,今年的企業債發行規模一舉創下歷史最高值。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跨國公司開展的所謂「大型交易」(jumbo-deals,即發債規模超百億美元)規模超過1320億美元,同比暴增400%以上,微軟(Microsoft)、惠普(HP)、聯合健康集團等紛紛參與其中。大型交易助推美國企業債總發行量達到8150億美元的記錄新高,超越了2014年創下的7460億美元前高。其中,高評級債券的發行規模非常龐大,達到6330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垃圾債的總發行規模也高達1820億美元,其峰值記錄是2012年的2460億美元。這一切全拜投資者對債券高漲的需求所賜。「這兩年的發債形勢令人難以置信,」Hermes投資管理公司企業債部門聯合負責人MitchReznick對《金融時報》表示,「這是被加息前的融資渴望所驅動,很多這種交易都被用作企業兼并收購的目的……所以企業不斷地發債。」

旁白:注意到沒有?之前美聯儲收縮QE消息傳出後,美國企業是瘋狂發行債券,幹嘛呢?其實很多都是回購股票,或搞資產併購,少有資產項目更新的。這顯然不是新一輪擴張潮,否則股市漲瘋了。一旦美聯儲加息,後面全球經濟怎麼走,那是天曉得事情,反正現在沒太多人樂觀,悲觀者甚至悲觀到骨頭裡:

世界最大航運公司比IMF還要悲觀未來

受新興市場經濟放緩影響,IMF下調了全球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但對於全球經濟,馬士基CEONilsSmedegaardAndersen比IMF還要悲觀,他認為全球經濟增速比IMF及其他大型預測機構所預測的還要緩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是全球貿易的領頭羊,控制著消費品海洋運輸的15%。NilsSmedegaardAndersen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在放緩,當前貿易明顯弱於我們所能看到的預測值。11月6日,因疲軟的商品價格導致新興市場經濟放緩,IMF下調了2015年全球GDP的預測值,從此前的3.3%下調至3.1%。同時,IMF也下調了2016年的經濟增長,從3.8%下調至3.6%。但是馬士基CEOAndersen稱,儘管下調了預測,IMF仍可能過於樂觀。他表示,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預測,但比起其他預測機構,我們預計2015年和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更低,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或在歐洲。我們比大多數的預測者都更悲觀一些。據上周五數據顯示,馬士基第三季度集裝箱運輸的利潤下滑了61%,全球航運需求較上年同期幾無增長。航運行業已經供應過剩,增速放緩使得該行業雪上加霜。

旁白:不怪他們如此悲觀,現在連中國出口都不行了,還能有誰更行?這是個衰退的年代:

10月中國出口降幅超乎市場預期

中國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降幅擴大,進口降幅收窄,雙雙不及預期。10月份,出口下降6.9%,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降幅較上月擴大;進口下降18.8%,連續第12個月下滑,降幅收窄;貿易順差616億美元。按美元計,中國1-10月出口同比-2.5%,進口同比-15.7%,貿易順差4859億美元。

旁白:如果出口不行,那10月份中國外儲數據是什麼回事?11月7日,央行發布10月份外匯儲備數據顯示,外匯儲備升至3.5255萬億美元,環比增加113.9億美元,終結了連續5個月下降的趨勢。當然大家都明白,這是中國央行在出老千:

中國央行開始「調控」外儲數據

中國資產儲備數據中更加令人感到驚訝的發現是,儘管市場一致預計中國外匯儲備將會從9月末的3.51萬億下滑至3.47萬億左右,特別是在中國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中操作的情況下。美國知名博客zerohedge發表文章稱,中國央行使用了一些「伎倆」使得其10月底的外匯儲備意外的實現了增長,達到3.53萬億(35255.07億美元)。這怎麼可能?難道中國是在公開的偽造數據?不是!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貨幣策略師SueTrinh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即期外匯儲備並沒有向人們展示其全部的情況。因為它不包括遠期外匯賬。中國,和很多新興市場央行一樣,都在不斷增加使用遠期外匯賬來進行對市場的干預活動。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和地方借貸者持有的在岸遠期匯率交割在8月增加值679億美元。這一倉位推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這一規模是今年前7個月平均規模的5倍。根據中國招商銀行[2.19%資金研報]和高盛集團的研報,這些倉位是不立刻耗盡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支撐人民幣匯率策略三部曲的一部分。標準的央行市場干預行動通過包括在市場中拋售美元和買進本國貨幣。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在外匯掉期市場借入大量美元,在現金即期市場拋售大量美元並使用與央行的遠期合約對沖這些倉位。花旗集團10國外匯交易策略全球主管StevenEnglander表示,「如果你可以在不實際減少本國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對本國貨幣進行市場干預,這將是一個更好的情況。央行這種模式的運作並不像大規模出售外匯儲備那樣感覺激烈,但是央行更喜歡這種方式。」

旁白:調控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維穩匯率。現在滿大街都知道,要兌換美元,大家有機會就想往外跑,不是想套利,那點小利你能套個毛啊,而是要圖個安全,誰知道上面明天會抓誰。說實話,這個形勢,現在中國央行都看著糊塗,別說其他人了,你看看周末出來的央行三季度報告:

中國央行:當前不確定因素較多

央行6日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與第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相比,央行在總體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的判斷、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目標等方面的措辭作出了明顯調整。央行對於世界經濟的判斷發生了一些改變。央行稱:「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仍較為疲弱且呈分化態勢,不確定因素較多,貿易增速較低,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在全球性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相互疊加,但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但結構調整和改革將為中長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國民經濟有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發展。要在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和改革上進一步取得突破,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加快培育和強化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領域和空間。」在談及下一階段的目標時,央行在最新報告中增加了一句:「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同時又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

旁白:二季度報告中,央行報告可沒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三季度報告上述內容仔細讀下來,潛台詞不言而喻: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現在形勢究竟怎麼回事,反正以不變應萬變。他話是這麼說,三季度外匯管制可是比二季度嚴厲多了:

中國央行三季度進一步加強資本流動管制

針對中國資本流出的現實,央行在第三季度進一步加強了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措施。比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抑制資產非法轉移。自2016年1月1日起,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每卡每年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央行還加強對外匯領域購付匯真實性審核,以遏制外匯資金異常流動。時,開展重點領域和渠道的專項監管。除了先後開展「出口不收匯」、個人外幣現鈔等專項調查之外,還在「做轉口貿易、遠期結匯、橡膠行業進口貿易融資、融資租賃類公司等專項檢查,防範跨境資本流動衝擊。此外,央行還開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

旁白:這麼狠的目的是幹嘛?就是低成本匯率維穩,不讓資金流出去,給人民幣加入SDR創造一個好的匯率穩定環境,現在看,這個博弈還是在進行當中:

美國表態有條件支持人民幣加入SDR

隨著人民幣能否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的最終答案將在本月底揭曉,美國再次表態有條件地支持人民幣加入SDR。奧巴馬政府周五對中國政府表示,如果人民幣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現有標準,美國支持其納入IMF的SDR貨幣籃子。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財長雅各布·盧在電話中對中國副總理汪洋作了上述表態。在中美兩國領導人此次溝通前,英、法、德等大國已先後表態支持人民幣納入SDR。

旁白:這背後肯定有很多故事,我們圈外人不知道。人民幣加入SDR很重要麼?你我普通人或外國人的態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決策層認為,這是很重要,不惜一切代價要搞定這個事情。那麼,人家一看這架勢,抬價是肯定的,當然也有可能美日要價狠,事情談崩了,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國決策層不管,要金融開放促進改革,所以目前的資本管制動作肯定是暫時的。今後的市場監管動作,是系統更新:

中財辦副主任:金融大監管

1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楊偉民表示,據前一個階段資本市場的波動,同時也為了適應我國金融發展混業越來越多的趨勢(監管體制仍是分業監管),「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對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具體改革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制定。

旁白:這不是中財辦副主任在拍腦袋,十八大五中全會已經確定金融大監管的方針路線了,後面是技術官僚們確定具體路程而已:

習近平:統籌金融監管維護金融穩定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習主席在對建議做說明時,專門提到了統籌協調金融監管。該部分原文(新華社於11月3日發布)如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主要經濟體都對其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做法是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負責對這些金融機構的審慎管理;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統、清算機構、金融資產登記託管機構等,維護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通過金融業全覆蓋的數據收集,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旁白:金融大監管,就是「三會一行」全打通,保不齊都是一個部門的,都在一個大樓辦公。反正現在都是北京金融街上,隔著大廈玻璃,大家都能看到對方喝的是奶茶還是咖啡……。其實金融大監管的動靜,已經提前就有了:

一場20多年來罕見的金融高管密集變動正在襲來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先後有中行、建行、平安、浦發、興業、交行、中信、華夏等上市銀行高管密集變動,地方性銀行中,上海銀行等也出現高管離職。初步統計,年初至今銀行高管離職已達37位。除了銀行業,券商行業也出現高管密集變動現象,而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在家中自縊身亡,更引發社會對券商高管離職變動的關注。「20多年來,中國金融業高管職位較為穩定,但近年來出現高管密集變動,確實少見。」11月5日,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在目前改革創新的情況下,金融業高管扎堆離職,屬於正常現象。

每日綜述: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美日兩國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都出現過金融大爆炸的局面,也就是金融服務業大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市場高波動性。相應的文獻以及各類有影響力的人們發言表態都顯示,主流社會認同金融監管部門必須與時俱進否則金融改革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的觀點。無論其觀點是對是錯,金融監管部門一定會有大變化,其政策也很有可能有巨變。這在美聯儲十年來首次進入加息周期當口,顯得尤其重要,投資者對此不可不察。


推薦閱讀:

慢性疼痛患者心率變異度降低提示副交感神經系統失調
測光系統與設定
《易經》中符號系統的來龍去脈
生殖系統為什麼與排泄系統這麼近?
森馬EKP系統打造信息化快車道

TAG:中國 | 金融 | 金融監管 | 系統 | 變化 | 監管 | 中國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