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藝術--陶瓷
圖中魚的脊背一筆寫成,流暢而勁挺,魚的整體造型輕鬆豪放,不拘謹,體現了豁達爽朗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古代,陶瓷枕是常見的納涼睡眠用器,有的還作為嫁妝,也有的專門給孩子用(上面題寫「長命枕」),還有的刻寫「鎮宅」之類以驅邪禳災。唐宋(7世紀—13世紀)以來陶枕的裝飾有三彩的,有紋釉的,也有陶塑掛白釉的。
圖中的貓枕造型整體概括,裝飾輕鬆簡約,釉色沉著,著重刻畫貓的頭部,有趣傳神。此為中國北部河北、山東地區較典型的貓枕。
圖中的人物戲曲陶罐較典型地體現了中國中部安徽省界首陶的藝術風格。主題紋樣為戲曲故事情節描寫,人物一文一武,放在大面積的土紅色胎體背景上,人物形象突出。文官站在桌前,一手拈鬚,一手執扇,表情溫和生動;武將背後插劍,一手捋須,一手舉頭上,一腿抬起,情緒激昂,二者皆為戲曲中人物裝束。人物有浮雕感,線條同石刻的線條有異曲同工之妙。器形的造型粗朴稚拙,直口、削肩、鼓腹,沒有官窯產品的煩瑣細膩,給人以樸實無華的親切感。青花瓷在中國元代(1206-1368)已頗為興盛,中國有很多生產青花瓷的官窯、民窯。民窯青花瓷產地遍布中國各地,產量較官窯大,產品風格多樣,粗精都有,精品為官宦富賈所用,下品則供平民百姓使用。民窯青花瓷有一種活潑、質樸的天趣,畫風自然洒脫,豪放不羈。青花的題材很寬,反映社會生活及風俗語的人物故事、山水小品、珍禽瑞獸、花卉果蔬、詩詞文字、吉祥符號,應有盡有。一些傳說、小說和戲曲故事中動人的情節,被民間藝人巧妙地運用到瓷器裝飾中,呈現新穎、獨特的面貌。
圖中的刀馬旦青花碗、造型簡單大方,釉色溫潤如玉,碗口有一圈外卷的器沿,器壁較厚,瓷碗內外均施以裝飾,豐富飽滿,厚厚的器底,既防熱又放置牢穩。腰部為刀馬人物,造型拙樸概括,不強調細節,取動作神態,縱筆寫形,言簡意賅。人物及裝飾紋樣豐富多樣,但繁而不亂。中國東部山東省的陶瓷業歷史悠久,淄博地區的陶瓷業更是赫赫有名。陶瓷業在山東民間俗稱「燒窯」,民間陶器製品大都以輪製作坯,陶制器皿有缸、盆、罐、壺、飯甑子等。
沂蒙山地區較常見的陶罐,胎體較厚,表面粗糙,腹部有凸起模印的魚,造型簡括。水罐上有提梁,蓋為倒扣的盤形。整個水罐雖燒制粗朴,但整體造型極具美感,特別是圓括的腹頗具張力。水罐價格低廉,工藝簡樸,但仍體現出民眾對美的追求。圖中陶罐裝飾寥寥數筆,生動抽象,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青花茶壺是中國古代傳統瓷器中的一類,作者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結合西式茶具的特點,設計了青花茶壺。以青花為顏料,古代圖案畫於壺的四周,從而使青花茶壺成為收藏家們喜愛的陶瓷工藝品。
圖中的青花茶壺無論是器型還是繪製,都有強烈的民間風格。壺嘴則顯得俏皮有趣,頸部施有簡單的幾何紋。主體部位為常見的民間故事圖案,人物造型稚拙爛漫,無造作之嫌,沒有細膩的描畫,以大筆塗抹,自然豪放。器型的敦厚,描繪的輕鬆、稚趣,令人倍感親切。瓷器通體施釉有較大的優點,它可以使胎面細密不透水、透氣,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面的細微裂紋更得以消除,給人以光滑滋潤感,也便於清洗。圖中通體施黑釉的五斤酒瓶為盤口瓶,小盤狀的瓶口以防斟酒時酒外流,頸部有兩個小環,便於拴掛。形體挺拔,修長又穩重,給以端莊俊美之感。酒瓶胎質為黃色,雅而不俗,瓶上兩個漢字「五斤」鐫刻勁挺有力,外柔內剛,行筆流暢,盡顯隨意。此瓷瓶造型、釉色和題字具有質樸、自然的美,同時又透出一股文氣。
中國歷史上許多民窯不斷影響著官窯,給官窯以新的營養,出現了一些不朽的佳作。圖中的酒壺造型是很典型的「玉壺春瓶」,應出自河北磁州窯系。這種造型始自宋元(10世紀-14世紀)時期,明清(14世紀-19世紀)以來燒制較多,歷代以來這種酒器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玉壺春瓶造型簡潔優美,口略外張顯得舒展,細頸顯得靈巧,圓腹顯飽滿而有張力,底略小又顯穩固,比例尺度有減一分則瘦、多一分則肥的簡練和適度美。口的設計便於斟酒。通體施釉,無裝飾。其造型與故宮博物院玉壺春瓶酒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瓷胎、裝飾和工藝顯得粗朴無華。
夔龍紋在商代(前1600-前1046)銅器紋樣中較為常見,有時兩個夔龍紋組成一個饕餮紋(中國傳說中一種貪食的野獸,古代銅器上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有時又作為饕餮紋的附飾。在中國元、明、清(13世紀-19世紀)三代有許多類似圖中夔龍盤的龍紋盤。
圖中的夔龍盤瓷色較白,青花的顏色較恬淡。口沿下和底部繪有雙弦紋,盤心繪有一條夔龍,盤腹內側繪有兩條夔龍,各自盤曲飛舞,其他部位繪滿卷草紋花卉,密而不亂,虛實相映。
推薦閱讀:
※中國富人彰顯身份的新方式
※中國人比韓國人少了什麼
※[貼圖]中國后妃百圖
※世界三大名刃及中國唐刀(圖文)
※中國歷代繪畫理論大全|建議深讀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