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華嚴宗祖庭-華嚴寺
樊川
關注樓主收藏轉發至天涯微博
華嚴宗由於依據《華嚴經》教義立宗而得名。華嚴三祖釋法藏曾被女皇帝武則天賜名賢首大師,因而華嚴宗又稱作賢首宗。此外又因為"法界緣起"是此宗理論的出發點,故又稱法界宗。華嚴宗的傳法世系是"華嚴五祖",即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華嚴宗的實際創建人是法藏,杜順、智儼是華嚴宗的思想先驅,澄觀和宗密主張融合華嚴宗和禪宗,提倡教禪一致,進一步發展了華嚴宗的學說。宗密之後,恰巧遇上唐武宗滅佛,華嚴宗開始衰落,但在唐宋以來都有傳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寺內殿宇全被摧毀,惟雙塔屹立。所謂雙塔,據載:"華嚴寺有五塔,只留二塔,尚有儼尊者塔額。"儼尊者即二祖智儼。所謂五塔,即華嚴五祖的靈塔,有初祖杜順禪師塔、二祖智儼禪師塔、三祖賢首國師塔、四祖澄觀禪師塔、五祖圭峰祖師塔(因其常住圭峰山,故號圭峰大師)。遺留二塔,即初祖杜順禪師塔和四祖妙覺(澄觀)禪師塔。
東邊的一座是華嚴宗初祖杜順禪師靈骨塔。杜順塔呈方形角錐體,平面呈方形,為枋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四面七層,高約13米。上層有石刻"嚴主"兩字,第三層刻有"無垢凈光寶塔"6字。
西邊為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即澄觀禪師)靈骨塔,呈平面六角形,六面五層,高7米,基座甚高,瘦削挺拔,塔上有石刻"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10字。清涼國師澄觀,俗姓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享年102歲,歷經玄宗至文宗九朝,當過7個皇帝的門師。 20世紀80年代,少陵原坡塌方沉陷,使澄觀塔塔身出現多處裂縫,向西傾斜97厘米,"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碑石,隨岩土滑到半坡,澄觀塔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為確保古塔的安全,縣上組織專人對妙覺禪師塔進行了搬遷,澄觀塔拆除時,在塔身的第三層發現有三件文物,一是鎏金蓮花座觀音像一尊,高13厘米,工藝精湛,為造像中上品;二是綠色玉石瓶一個,高11厘米,內有舍利子35枚;三是開元通寶一枚。在塔地宮中出土石函一個,函內有一木盒,外用棕色紡織品包裝,內有佛經一卷,經卷外卷黃色麻布。由於出土時損壞嚴重,目前尚且無法修復。
華嚴寺由初建到以後數百年間,無高大殿堂建築的記載,而只記有鑿原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眾居住,華嚴寺可以說是黃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華嚴宗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華嚴宗思想對宋代形成的理學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華嚴宗的教義體現了漢地佛教高層次的文化心理特徵,非常適合以士大夫為主體的信徒們的胃口,那些性格豪邁奔放,而富有浪漫氣息的文人或思想先驅者對華嚴宗饒有興趣。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經都晦澀難懂?
※再生人現象被用來說明輪迴的存在,可是佛教說三世因果,再生人是否和三世因果說矛盾?
※佛教名言
※想要對藏傳佛教進行初步認識和了解,應該看哪些書?
※佛教流派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