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3支部隊,精銳不下滿清八旗,卻依然無法阻擋大明被滅國

明朝在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時候,正規軍約有100萬,在朱棣巔峰時期更是擁有超過150萬的精銳,南征北戰無往不利;但是在土木堡之變後,全國僅剩30萬正規軍,明朝被迫由攻轉守;直至萬曆皇帝時期,才勉強恢復到90萬,這也是為何萬曆皇帝敢進行三大征的原因了。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天下共有三支精銳部隊,戰鬥力不下於努爾哈赤的女真八旗兵;這三支軍隊分別被後人稱之為天雄軍、秦兵和關寧鐵騎,但是即便擁有這麼精銳的三支軍隊,依然無法拯救大明的滅國,其中關寧鐵騎更是幾乎全部投降了滿清統治者。

TOP、3 天雄軍——盧象升

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個人逃跑,就會有很多人逃跑,導致戰鬥潰敗,如後期的曾國藩部隊。

然而盧象升的軍隊卻沒有這個顧慮,因為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有次軍隊缺糧,士兵三天沒吃飯,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因此總體戰鬥能力很強大,當時人稱「天雄軍」。

歷史記載,一次盧象升在圍剿農民起義軍的時候,遇到了農民起義軍實力最強大的高迎祥,當時高迎祥擁有上萬精銳重騎,而盧象升率領的天雄軍僅不到兩千人;用強弩的天雄軍,殺死重甲騎兵千餘人。在確山再次擊敗高迎祥軍。後來高迎祥攻擊南京,又被天雄軍擊敗,轉戰滁州,這次天雄軍不僅將其擊潰,還追出五十餘里。

TOP、2 秦兵——孫傳庭

崇禎帝沒錢,於是給了孫傳庭一個政策,這個政策就是孫傳庭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自行籌措經費,用以招兵買馬,朝廷不加干涉。孫傳庭到陝西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實行屯田,發展經濟。經過治理,年收稅銀14.5萬兩,米麥1.35萬石,孫傳庭以此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這隻勁旅就是秦兵。

或許是受了大秦嶺的豪氣影響,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從出生開始,骨子裡就秉承著一種彪悍的個性,正如這裡的山歌所唱:"山歌明末三大軍子來把山頭,閻王見我也發愁。孔夫子見我就下馬,皇帝見我也低頭。"

在李自成之前,農民起義軍中實力最強大的是闖王高迎祥,在公元1636年,闖王高迎祥率領全部主力進入子午谷,企圖偷渡這裡,然後奇襲西安佔領陝西。殊不知孫傳庭早已得到消息,親率兩萬秦兵在子午谷黑水峪設下埋伏;高迎祥的軍隊數量是孫傳庭的數倍。

兩軍相遇,隨即開戰,高迎祥率軍發動多次突擊,但由於子午谷的秦軍太猛,而且士兵中多有熟悉地形地貌的當地人,高迎祥的進攻完全沒用——秦軍男女老幼齊上陣,喊一嗓子就能動員一群親戚,即使防線每次被衝垮,但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聚攏……最終,雙方激戰四天,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被俘,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

TOP、1 關寧鐵騎——祖大壽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而不敗的精銳騎兵。

「關」是指山海關,「寧」指寧遠,山海關、寧遠、錦州等遼土是大明抵禦後金的重要防線,袁崇煥定下「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政策。因此在歸附的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軍隊,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一大批遼將。

有人說關寧鐵騎其實戰鬥力被過分誇大,但是真實歷史上,關寧鐵騎多次戰勝滿清八旗,而且多是以少勝多,寧遠之戰明軍1.7萬打的清軍六萬人丟盔棄甲,令皇太極驚懼不已;但是由於崇禎過於忌憚袁崇煥,於是先是剮了袁崇煥,後又逼走了祖大壽,關寧鐵騎最後僅剩吳三桂手上的一支而已。

但是吳三桂最終也降清了,關寧鐵騎也在歷史上隨之煙消雲散

;據說,吳三桂最後投降滿清的時候,尚有明軍50萬,30萬隨吳三桂投降滿清,剩下的20萬被闖王李自成收編後暗中殺害。

推薦閱讀:

明末清初亂世梟雄吳三桂與三藩錢
讀《野鶴老人占卜全書》窺探明末命學一斑
難以定論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棟(4)
明末仕子的「天下」觀
吳三桂反清失敗,無關實力,而是敗於自身戰略失誤。

TAG:滿清 | 八旗 | 明末 | 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