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飲食法則里 有六種傷身的壞習慣
民以食為天,廣東人對飲食也甚多講究。老火湯、祛濕糖水、涼茶等特色飲食,也是老廣們為適應氣候流傳下來的飲食習慣。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有些習慣卻變成「壞習慣」哦。
穀類吃得少
老廣人穀物類攝入明顯較少,如果外出吃飯,飯店中穀類點餐不到十分之一,而家庭餐桌上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從健康膳食的角度看,「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主要特徵。穀類、根莖類,可以提供能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身體需要的多種物質。以穀類為主食,能提供55%的能量。
建議老廣們,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兒童建議從小養成以穀類為主食的好習慣。
主食太單調
廣東人好吃米飯,偶爾喜歡喝粥,一日三餐以精製大米為主食。
與麵粉相比,大米的蛋白質、維生素含量低;與糙米、粗面相比,精米、精面的維生素、礦物質少。
因此,更為健康的主食是每天1/3的主食為面份類,每周至少兩三次雜糧、豆類。
營養靠老火湯+補品
眾所周知,廣東人愛喝湯。老廣們覺得老火靚湯營養十足,飯前喝湯、湯泡飯是常有之事。
不過,煲湯的肉類蛋白質不溶於湯,而且維生素被破壞,肉成渣,並沒有那麼營養。另外,飯前喝湯或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尿酸高、痛風的患者更不可為之。
對於喜歡喝湯的人來說,建議煲湯以1到2小時為宜,飲適量的湯,吃適量的肉。
早餐馬虎、午餐應付、晚餐過度
· 早餐沒時間準備,馬虎應對;
· 午餐不想吃隔夜菜,外面湊合應付;
· 晚餐好好慰勞自己,吃得過度。
這樣的三餐安排,可能引起低血糖,營養不良,齲齒、肥胖、磨牙等問題。
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早餐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適量)。
越稀有越要吃
廣東人愛吃「稀罕」之物也是全國有名,海味、野味等大多價格不菲。但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來說,越貴的東西卻不是越有營養的。
一般來說,各種動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差不多。平時應當適量吃動物食物,多選擇魚和禽類。
零食、飲料當正餐
個別白領喜歡吃零食,但又想保持體重,只好把零食當正餐,偶爾喝點含糖咖啡、奶茶補充體力。
吃零食無規律,會增加胃腸負擔;零食味重,影響味覺和食慾;零食無營養,導致營養不良。
由於上述三大「罪狀」,建議白領們要有規律地吃正餐,少喝飲料,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搭配。怎麼吃才最健康?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要多樣
世上無任何一種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必須吃多樣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妨礙我們獲得全面營養。
有些孩子僅僅對個別食物有所挑剔,家長可從同一食品組選擇其他食物代替,但嚴重的挑食、偏食,如不吃葷菜或蔬菜等,則必須予以糾正。
建議每天菜譜應包括5個營養性食品組,缺一不可。
2要雨露均沾
身體對各類營養成分都有一個量的要求,多了、少了都不行。
有些人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表面上看起來食物種類很豐富,其實營養素的攝入已經失去平衡。
應該要雨露均沾,按比例均衡攝入各級食物,並注意同組食物之間的搭配,如粗細搭配、深色與淺色蔬菜搭配、魚禽肉類的搭配等。
3零食不宜多
一日三餐是我們攝入營養的主渠道,這符合人體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若餐間多吃零食,就會影響正餐時攝入食物的數量。
有些學生經常在下午放學後購買路邊攤販食物,這些食品不僅營養成分單純,且大多存在食物衛生問題。家長們可在家中為孩子準備放學後的點心,但數量不宜太多。
4饑飽適度
一日三餐總熱能,應為早晚餐各佔30%,午餐佔40%。
此外,節假日和家庭宴會都應適度進食,不要大吃大喝,更不要狼吞虎咽,否則會損害胃腸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嘔吐或消化不良。
微信公眾號:把把脈(babamai_portal)<br>免費觀看原創小兒推拿視頻,讓小兒遠離抗生素的侵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