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廣場:南北朝紀年表
法規歷史文學 天文 地理 偉人 軍事 時政 生活 收藏 圖片 網路 教程 音畫 娛樂 素材
古代史近代史 現代史 革命史戰爭史和平史黨史紀念館
【古代史】歷史廣場《南北朝紀年表》【上古先秦】目錄 【秦漢三國】目錄 【兩晉南北朝】目錄 【隋唐五代】目錄 【宋遼夏金】目錄 【元 明 清】目錄
南北朝紀年表南朝之宋(公元420年~479年),共歷九位帝王,武帝(劉裕)、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太子(劉劭)、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帝(劉彧)、後廢帝(劉昱)、順帝(劉准)。南朝之齊(公元479年~502年),共歷八位帝王,高帝(蕭道成)、武帝(蕭賾)、鬱林王(蕭昭業)、海陵王(蕭昭文)、明帝(蕭鸞)、東昏侯(蕭寶卷)、和帝(蕭寶融)。南朝之梁(公元502年~557年),共歷四位帝王,梁武帝(蕭衍)、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梁敬帝(蕭方智)。南朝之陳(公元557年~589年),共歷五位帝王,武帝(陳霸先)、文帝(陳蒨)、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後主(陳叔寶)。北朝(公元439年~581年),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統一黃河流域。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此後,東魏為北齊所代替。西魏為北周所代替。歷史上把這北方的五個朝代總稱為北朝。南北朝(公元420~589年)420 庚申 宋武帝(劉裕) 永初 元年 (北魏 明元帝拓跋嗣 泰常 五年 )421 辛酉 二年 (六年)422 壬戌 三年 (七年)423 癸亥 宋少帝(劉義符) 景平 元年 (八年)424 甲子 二年 宋文帝(劉義隆) 嘉元 元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始光 元年)425 乙丑 二年 (二年) (夏 赫連昌 承光 元年)426 丙寅 三年 (三年)427 丁卯 四年 (四年)428 戊辰 五年 (五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神麚 元年) (夏 赫連定 勝光 元年)(西秦 乞伏幕末 永弘 元年) (北涼 沮渠蒙遜 承玄 元年)429 己巳 六年 (二年)430 庚午 七年 (三年)431 辛未 八年 (四年) (北燕 馮弘 太興 元年) (北涼 沮渠蒙遜 義和 元年)432 壬申 九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延和 元年)433 癸酉 十年 (二年) (北涼 沮渠牧犍 永和 元年)434 甲戌 十一年 (三年)435 乙亥 十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太延 元年)436 丙子 十三年 (二年)437 丁丑 十四年 (三年)438 戊寅 十五年 (四年)439 己卯 十六年 (五年)440 庚辰 十七年 (六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太平真君 元年)441 辛巳 十八年 (二年)442 壬午 十九年 (三年)443 癸未 二十年 (四年) (北涼 沮渠無諱 承平 元年)444 甲申 二十一年 (五年)445 乙酉 二十二年 (六年)(北涼 沮渠安周 承平 三年)446 丙戌 二十三年 (七年)447 丁亥 二十四年(八年)448 戊子 二十五年 (九年)449 己丑 二十六年 (十年)450 庚寅 二十七年 (十一年)451 辛卯 二十八年 (十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正平 元年)452 壬辰 二十九年 (二年) (北魏 太武帝拓跋燾 正平 元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興安 元年)453 癸巳 三十年 (二年) 宋劉劭 太初 元年454 甲午 宋孝武帝(劉駿) 孝建 元年 (三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興光 元年)455 乙未 二年 (二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太安 元年)456 丙申 三年 (二年)457 丁酉 大明 元年 (三年)458 戊戌 二年 (四年)459 己亥 三年 (五年)460 庚子 四年 (北魏 文成帝拓跋浚 和平 元年)461 辛丑 五年 (二年)462 壬寅 六年 (三年)463 癸卯 七年 (四年)464 甲辰 八年 (五年)465 乙巳 宋前廢帝(劉子業) 永光 元年 (六年) 景和 元年 宋明帝(劉彧) 泰始 元年466 丙午 二年 (北魏 獻文帝拓跋弘 天安 元年)467 丁未 三年 (二年) (北魏 獻文帝拓跋弘 皇興 元年)468 戊申 四年 (二年)469 己酉 五年 (三年)470 庚戌 六年 (四年)471 辛亥 七年 (五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延興 元年)472 壬子 泰豫 元年 (二年)473 癸丑 宋後廢帝(劉昱) 元徽 元年 (三年)474 甲寅 二年 (四年)475 乙卯 三年 (五年)476 丙辰 四年 (六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承明 元年)477 丁巳 五年 (北魏 孝文帝元宏 太和 元年) 宋順帝劉准 升明 元年478 戊午 二年 (二年)479 己未 三年 (三年) 齊高帝(蕭道成) 建元 元年480 庚申 二年 (四年)481 辛酉 三年 (五年)482 壬戌 四年 (六年)483 癸亥 齊武帝(蕭賾) 永明 元年 (七年)484 甲子 二年 (八年)485 乙丑 三年 (九年)486 丙寅 四年 (十年)487 丁卯 五年 (十一年)488 戊辰 六年 (十二年)489 己巳 七年 (十三年)490 庚午 八年 (十四年)491 辛未 九年 (十五年)492 壬申 十年 (十六年)493 癸酉 十一年 (十七年)494 甲戌 齊鬱林王(蕭昭業) 隆昌 元年 (十八年) (齊海陵王蕭昭文 延興 元年)(齊明帝蕭鸞 建武 元年)495 乙亥 二年 (十九年)496 丙子 三年 (二十年)497 丁丑 四年 (二十一)498 戊寅 五年 (二十二) 永泰 元年499 己卯 齊東昏侯(蕭寶卷) 永元 元年 (二十三年)500 庚辰 二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景明 元年)501 辛巳 三年 (二年) 齊和帝(蕭寶融) 中興 元年502 壬午 二年 (三年) 梁武帝(蕭衍) 天監 元年503 癸未 二年 (四年)504 甲申 三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正始 元年)505 乙酉 四年 (二年)506 丙戌 五年 (三年)507 丁亥 六年 (四年)508 戊子 七年 (五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永平 元年)509 己丑 八年 (二年)510 庚寅 九年 (三年)511 辛卯 十年 (四年)512 壬辰 十一年 (五年) (北魏 宣武帝元恪 延昌 元年)513 癸巳 十二年 (二年)514 甲午 十三年 (三年)515 乙未 十四年 (四年)516 丙申 十五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熙平 元年)517 丁酉 十六年 (二年)518 戊戌 十七年 (三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神龜 元年)519 己亥 十八年 (二年)520 庚子 普通 元年 (三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正光 元年)521 辛丑 二年 (二年)522 壬寅 三年 (三年)523 癸卯 四年 (四年)524 甲辰 五年 (五年)525 乙巳 六年 (六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孝昌 元年)526 丙午 七年 (二年)527 丁未 八年 (三年) 大通 元年528 戊申 二年 (北魏 孝明帝元詡 武泰 元年) (北魏 孝庄帝元子攸 建義 元年)(北魏 孝庄帝元子攸 永安 元年)529 己酉 三年 (二年) 中大通 元年530 庚戌 二年 (三年) (北魏 東海王元曄 建明 元年)531 辛亥 三年 (二年) (北魏 節閔帝元恭 普泰 元年)532 壬子 四年 (二年) (北魏 孝武帝元修 太昌 元年) (北魏 孝武帝元修 永興 元年)(北魏 孝武帝元修 永熙 元年)533 癸丑 五年 (二年)534 甲寅 六年 (三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天平 元年)535 乙卯 大同 元年 (西魏 文帝元寶炬 大統 元年)536 丙辰 二年537 丁巳 三年538 戊午 四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元象 元年)539 己未 五年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興和 元年)540 庚申 六年541 辛酉 七年542 壬戌 八年543 癸亥 九年 (東魏蔽 孝靜帝元善見 武定 元年)544 甲子 十年545 乙丑 十一年546 丙寅 十二年 中大同 元年547 丁卯 二年 太清 元年548 戊辰 二年 梁臨賀王(蕭正德) 正平 元年549 己巳 二年 太清 三年550 庚午 梁簡文帝(蕭綱) 大寶 元年 (北齊 文宣帝高洋 天保 元年)551 辛未 二年 梁豫章王(蕭棟) 天正 元年552 壬申 梁武陵王(蕭紀) 天正 二年 梁元帝(蕭繹) 承聖 元年 (西魏 廢帝元欽 元年)553 癸酉 二年554 甲戌 三年 (西魏 恭帝拓跋廓 元年)555 乙亥 四年 梁建安公(蕭淵明) 天成 元年 梁敬帝(蕭方智) 紹泰 元年556 丙子 二年557 丁丑 太平 元年 (北周 閔帝宇文覺 元年 ) (北周 明帝宇文毓 元年)(陳武帝陳霸先 永定 元年)558 戊寅 二年559 己卯 三年 (北周 明帝宇文毓 武成 元年)560 庚辰 陳文帝(陳蒨) 天嘉 元年 (北齊 廢帝高殷 乾明 元年) (北齊 孝昭帝高演 皇建 元年)561 辛巳 二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保定 元年) (北齊 武成帝高湛 太寧 元年)562 壬午 三年 (北齊 武成帝高湛 河清 元年)563 癸未 四年564 甲申 五年565 乙酉 六年 (北齊 後主高緯 天統 元年)566 丙戌 七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天和 元年) 天康 元年567 丁亥 陳廢帝(陳伯宗) 光大 元年568 戊子 二年569 己丑 陳宣帝(陳頊) 太建 元年570 庚寅 二年 (北齊 後主高緯 武平 元年)571 辛卯 三年572 壬辰 四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建德 元年)573 癸巳 五年574 甲午 六年575 乙未 七年576 丙申 八年 (北齊 後主高緯 隆化 元年) (北齊 高延宗 德昌 元年)577 丁酉 九年 (北齊 幼主高恆 承光 元年) (北齊 高紹義 武平 元年)578 戊戌 十年 (北周 武帝宇文邕 宣政 元年)579 己亥 十一年 (北周 宣帝宇文齏 大成 元年) (北周 靜帝宇文衍 大象 元年)580 庚子 十二年581 辛丑 十三年 (北周 靜帝宇文衍 大定 元年)582 壬寅 十四年583 癸卯 陳後主(陳叔寶) 至德 元年584 甲辰 二年585 乙巳 三年586 丙午 四年587 丁未 禎明 元年588 戊申 二年589 己酉 三年
推薦閱讀:
※兩晉南北朝 何謂「刻碎之政」?王敦為何不奪皇位?第二次叛亂是他策動的嗎?
※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前言
※中國歷代皇帝(南北朝)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記
※【風水透解】如何應對南北朝向風水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