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遼-清代雕塑 

77-遼 (山西大同)下華嚴寺彩塑合掌脅侍菩薩

這裡看到的合掌脅侍菩薩,通高302厘米,是下華嚴寺彩塑的代表作品,一直以身姿窈窕和表情微妙而著稱於世。她的上身稍向左轉,下身卻依然立於蓮台,中心動態線顯現出動人的曲線,使其愈加婀娜多姿。雙手當胸合十,一派虔誠、安詳。頭略側,眼下視,似有著千般柔情,雙唇微啟之中,似笑似語,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這種造型在歷代菩薩塑像中極為少見,僅一露齒,竟使得面容更為嫵媚,笑意也更加含蓄多情。包括這尊菩薩在內的下華嚴寺所有塑像,在服飾塑造上有其顯著特點,基於寫實,而又富於裝飾。無論是寶冠、瓔珞、長裙、天衣還是細長而柔軟的披帛都被塑得精緻入微,線、面轉折交待清楚,大面上的瑣碎起伏儘力壓平近於浮雕,保持了完整的形體和體積感。衣紋上長線條的運用,更加強了優美自然的動勢及超脫的氣質。整個殿內的塑像個個生動,多姿多采,充滿活力。愈顯得整體氣勢恢宏,排列有序,主次分明。充分體現了宋遼彩塑藝術的風格特點。

78-金木雕彩繪觀音像

兩尊高190厘米的木雕菩薩,還明顯帶有唐代的豐腴之風,特別是圓臉、碩頸與細膩的肌膚等都承繼了唐風,但面容嚴峻,腰身板直,身材敦實,粗壯有力,又與唐塑有所不同,不如唐塑嬌美多姿,獨具金代的灑利剽悍之氣,因而突出體現了金塑的特色。

作為木雕妝彩菩薩,勻稱的比例、流利的衣紋、華麗的高冠、精巧的瓔珞、姿態微妙的手指以及挺拔完整的形體處理,都顯示了藝人把握整體造型的能力和熟練的刀法技巧。但最引人的也是最具藝術特色的是色彩的妙用,鮮紅的略帶桔色的裙子鮮亮奪目,與飄帶、天衣上沉穩的有些偏藍的綠色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使得肌膚愈顯豐潤,體積愈顯厚重,色彩成分雖然簡單,但給人的感受卻異常豐富。飽滿的形體與鮮艷的色彩使木雕妝彩菩薩達到了與其它質料菩薩不同的藝術效果。金代雕塑作品留傳下來的不多,這或許和金人尚火葬有著一定的關係。但僅從留傳至今的作品上已足能領略到金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創作才能。79-元(山西新絳縣)福勝寺彩塑渡海觀音像

在很多佛教寺院中,都在釋迦牟尼成鋪像背光壁後塑制一個倒坐觀音,而且大多設景為海水波濤洶湧,岩石嶙峋怪兀,其間有雲頭或盛開的蓮花,菩薩或立或坐在祥雲、蓮花之上,左右更有善財童子等諸脅侍作謙恭待命服侍之狀,一派將佛教形象融入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象。這類塑像中的佼佼者,當推正定隆興寺、蘇州紫金庵、平遙雙林寺等處觀音像,其它也多為神情自然,動作隨意,突出其溫柔美麗。很明顯,以其體態、表情與塑造手法,都與之前後各代有所不同。她體態豐滿、表情安詳,和藹可親,這是觀音的共性,但這裡還強調了莊嚴、沉著,既不似唐宋觀音那般柔美多情,也不像明清以後「喜相」中所蘊藏的妙趣。在充分體現菩薩普渡眾生的慈悲心腸時,這裡更突出了務實,因而美中不足卻異常可信。觀音頭戴風帽,身披長巾,乘龍踏雲於碧波之上,正從普陀山渡海而來。整個作品構圖奇妙,除圓雕的主體人物外,背景大膽運用了圓雕、浮雕等多種形式和複雜的透視處理。勁疾流利的雲尾形成醒目的長動態線,以及對遠近海浪的不同描寫,表現了畫面的深遠關係。同時,回首的龍,翻滾的祥雲、波濤、飄動的衣裙又與菩薩穩立的身姿、安詳的神情造成了動靜對比,從而賦予作品真切感人的藝術魅力。80-元(山西)晉城玉皇廟彩塑胃土雉像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我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比佛教要牢固,但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和實際影響程度不同,使得前者遠不及後者影響深遠、廣泛,因而流傳至今的道教人物造像也不及後者多而精。值得慶幸的是山西地區還集中保留了一些元代道教院觀遺址,如晉城玉皇廟、平遙清虛觀、太原龍山石窟、洪洞廣勝寺水神殿、芮城永樂宮等。其中雕塑的精品應首推晉城玉皇廟的二十八宿。這是一批非常完整的兼有人物與動物形象的雕塑,根據蒼穹二十八組星座名稱,將其附會一些神秘的人物特徵和動物屬性,從而將星宿名、七律、禽獸、人物形象集於一體,維妙維肖地塑造出姿態、神情、性別、容貌各異,性格鮮明,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被譽為元代泥塑之冠。二十八宿中,有慈祥的老者,有文靜的秀士,有嫻淑的婦女,還有威武的猛將,間雜以凶像畢露的厲鬼。其名稱都十分明確,有星日馬、昴日雞、室火豬、房日兔等。這裡看到的是胃土雉,其形象為一鶴髮童顏的強壯老翁,通高160厘米。他頭戴風帽,身披大氅,清靜自然、氣宇軒昂,正在和人講述著什麼哲理。其神、其態與觀者息息相通。二十八宿,雕塑手法利落嚴謹,形神兼工,既有宋塑拘傳統風格又融匯了本地區特點,表現出作者超群的藝術才華和嚴肅的創作精神。81-元 泉州石雕毗濕奴像

毗濕奴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遍入天」、「遍凈」等,與梵天,濕婆並稱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神。有關書籍記載中,說他皮膚深藍,有四隻手,分別拿著法螺、寶輪、神杖和蓮花,躺在巨蛇身上,在海上漂浮。還有的書上記他曾化作魚、龜、人獅等,十次下凡救世。後被毗濕奴教奉為最高的神來崇拜。這尊石雕毗濕奴像,通高143厘米,是用閩南特有的輝綠岩石雕成,其色度深沉的特點,恰好表現出毗濕奴皮膚原為深藍的特徵。他立於半月形蓮座上,四臂中有兩臂各執寶物高舉於肩兩側,另兩臂中的左手拄神杖支地,右手平置腰部(已殘)。該像造型手法洗鍊而概括,直挺有力的輪廓線與含蓄素潔的表面處理,使形體顯得飽滿厚重,並渾然一體。而左右基本對稱的裝飾構圖形式,以及雙臂舉起造成的動態,又加強了雕像挺拔向上的氣勢,給人高貴、神聖及威嚴之感。深目高鼻的形象和獨特的造型特徵,明顯帶有印度宗教雕刻的風格,同時又不失我國傳統雕刻的特點,反映出我國匠師對外來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及藝術才華。82-元 陶吹笛俑-河南省博物院

吹笛俑

遠處走過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他一邊踏著拍子,一邊吹著橫笛。雖然我們無法從這視覺形象中真正聽到悠揚的笛聲,但是他那歡快的動作,認真的神態,那側著頭,全身心都融進音樂之中的樣子足以向人們顯示出那樂聲是多麼令人陶醉,那吹奏的過程中何等富有情趣。

這真是民間匠師的佳作。正因為他們熟悉那些活蹦亂跳的孩子們,熟悉他們得意忘形、無憂無慮的稚氣,才可能塑出這麼動人的形象。雖說是灰陶質地,製作也較簡單,但這似隨意塑造的形體,以劃壓線條表現的衣紋,戳點挖凹的眼黑,使吹笛俑愈顯得樸拙生動,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令人產生愉悅的情感共鳴,這正是作品的成功之處。

扛牌俑吹排簫俑抱注子俑

舞蹈俑

這個吹笛俑出土於河南省焦作市郊西馮封村元墓中,高35厘米。同墓還出土了一系列侍童俑,身高都在30-50厘米之間,其中有舞蹈俑、吹排簫俑、抱注子俑等,還有同等高度的扛牌俑。這些形象都做得飽滿、圓潤,動作和諧。服裝式樣帶有明顯蒙服特徵,如瓦棱帽、辮線襖、小皮靴等,而頭上免冠髡髮,則更是蒙族習俗的直接體現。這組陶塑人物雖然都是兒童形象,亦可使人從中感受到渾樸、憨厚、剽悍、剛毅的蒙族性格特徵,體現出元代墓俑因種族不同所形成的強烈的地方民族風格。83-明(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韋馱像

我們在其它寺廟中司空見慣的韋馱,或臃腫呆板,或精雕細刻,多突出其形而往往失去神韻。但是這位造詣高深的匠師卻沒有滿足一般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將韋馱塑成了一個既敏捷聰慧又氣概不凡的智勇雙全之士,結實的頭頸,肯定的無所畏懼的目光,緊鎖的雙眉,張開的鼻孔,抿緊的嘴唇,一臉威武正氣,表露出剛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具備了典型的中國古代大將風度,體現出人們印象當中認為最理想的標準形象。雖然將扭頸、挺身的動作誇張到實際上不可能存在的程度,但產生的藝術效果卻讓人覺得非常準確而且出乎尋常的帶勁兒。有人形容他象一隻矯健的豹子,有人比喻他是一把拉滿的硬弓,是的,他那充滿彈性的軀體,似有著無窮的力量,而富於智慧的精神氣質更深深感染著每一個觀者。

84-明(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天王像

見到他的第一眼感覺,便是有一種深沉博大的力量威逼過來,給人以心理上的重壓。然而,他並沒有張牙舞爪地拉開架式,也沒有怒髮衝冠地激昂,而是穩穩地站在那裡,猶如泰山。他緊閉著嘴唇,略帶著慍怒,眼裡射出冷峻的目光,一副凜然之氣將無形的威懾與警告傳導給觀者,令人膽戰心驚。這便是平遙雙林寺天王殿內四大天王之一--北方多聞天王。

這尊天王像,不僅整體造型雄奇健美、體積渾厚,局部處理亦毫不鬆懈,那擰緊的雙眉,隆起的額頭、分組的鬚髮、剛柔相濟的衣紋等,都在寫實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概括與誇張,在強調自身體積的同時,輔以勾勒有力的線條,使每一處起伏都蘊含了一股內力,這種力量匯積於體內,隱而不發,從而形成了這尊天王像的獨特風格。作者對力量的表現著力於內含而不在於外露,不是描寫力量的爆髮狀態,而是著重於爆發前的凝聚,使人感到一旦觸發,必將勢不可擋,因而使得作品在藝術格調上更增加了層次。

85-明(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羅漢像

在這些羅漢中,有一尊頭戴風帽,靜坐一旁的羅漢尤為感人。其結跏趺坐的姿態,簡潔並左右對稱的構圖,造成山一樣的堅挺、穩重與寧靜,但這外在沉靜之態卻使人感到有一股內在的動感蘊含其中。他強壯的袒露的胸膛,似乎在隨著呼吸起伏。在冷靜嚴峻的面孔上,蹙起的雙眉,緊閉的嘴唇,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似有著滿腹的積憤和無盡苦衷。最動人之處是他的雙眼,那被儘力誇大的眼睛中放出凌厲的目光,冷冷地凝視著人間,象對人們訴說著心中的一切,又象在注視著世態的炎涼。可能正因為數百年來他緘口不語,使得在民間落下個「啞羅漢」的綽號,但他剛正不阿的個性和那足以代言的眼神給人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86-明 瓷塑達摩立像

這件瓷塑達摩像,高43厘米,是福建德化窯名匠何朝宗的作品。像背後有陰紋葫蘆形款識。

何朝宗所塑的達摩,並未取面壁參禪的靜態,而是選取了達摩自印度漂洋過海來中國的過程。他兩耳垂肩,眉須捲曲,闊鼻方唇,雙手合袖攏於胸前,赤足踏踩浪花,兩眼圓睜注視海濤,給人一種緘默深思之感。整個人物造型挺拔、飄逸。優美而流暢的衣紋繁而不亂,表現出很強的質感。而面部處理卻相當概括,五官處理簡潔傳神,與衣服、海水形成繁簡對照,進一步突出了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表現出作者純熟的瓷塑技藝。加之德化瓷質的潔白堅實,象牙白釉的晶瑩潤質,使得作品更具特色。相傳何朝宗一生僅作了40餘件瓷塑,這件達摩像是其現存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一件。87-清 木雕干手乾眼菩薩像

在河北省承德普寧寺主殿大乘之閣內,聳立著世界上罕見的巨大木雕菩薩像,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菩薩像。這尊巨像通高22.23米,腰圍15米,全身重約110噸,頭部即重約5噸半。整個雕像以榆、杉、松、檜、柏五種木材雕刻拼合而成。雕像內部中空,以木架結構支撐全身及四十二臂,構架分四層,每層均有數量不同的承重邊柱,第一層8.5米,相當於雕像的下肢部位,第二層高2.5米,相當於雕像的腰部,第三層相當雕像的胸部,高4米,巨大的四十二臂就緊固在這一層的邊柱上,最上面一層是頭部,高7米,雕刻菩薩像的木板就安裝在木結構架外。菩薩寶冠上正中部位還鑲有一尊高1.5米的坐佛。

這尊雄偉壯觀的雕像,雖然體量巨大,但全身比例勻稱、舒服,面部豐滿莊嚴,衣紋飄帶的起伏轉折,交待利落,飄灑自如。同時,上下銜接一氣貫通,整體感強。因而使雕像在造型上並無蠢笨臃腫及拼接之感。可以想像,製作如此高大的作品,如果沒有嚴格的整體設計和高超的技藝是難以獲得成功的。雖然在神韻上已不及前代,但在造型的整體把握上、工藝製作的處理及裝飾性方面,充分體現了清代藝人精湛技藝和嚴肅的科學態度。在大型雕塑趨於衰微的清代,能有如此高水平的巨制傳世,還是難能可貴的。88-清 琉璃浮雕九龍壁

這座位於北海北岸的九龍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以彩色琉璃磚砌築而成。全壁以海水為背景,海面上浮現九條形態各異的巨龍。畫面整體構圖勻稱嚴謹,氣勢磅礴。正中是一條團坐的黃龍位於主體,主龍兩側又各有四條翻騰的游龍,龍與龍之間共有六組山石做自然的間隔,下面以洶湧的海水貫通於壁面,使海水、山石與龍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九龍壁的龍、山石、海水、雲氣以多種層次的浮雕表現,龍體採用高浮雕,造型圓中帶方,轉折有力。作者用飽滿的形體、強烈的起伏和大的動態,將巨龍拙重、蒼老、威嚴的神態及翻轉騰躍的雄姿展現於壁上,加之背景襯托所造成的空間感,以及五彩斑斕的色彩效果,使其雖歷經二百多年風雨仍保持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89-清 筇竹寺彩塑羅漢像

在佛教造像中,羅漢由於其特殊的身分,因而在形象塑造和性格刻畫上有著較大的靈活性,宋明均不乏佳作傳世,靈岩寺、紫金庵、雙林寺等處羅漢名塑已光照雕林,清代傳統雕塑由於多摹仿前代,缺乏創新,儘管數量不少,但上乘不多,而雲南昆明筇竹寺的五百羅漢塑像,卻是另闢蹊徑,以獨特的藝術處理手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藝術效果,使其在清代雕塑中佔有重要位置。筇竹寺的五百羅漢像,改變過去單體擺列的形式,而是處理成在同一環境中的塑像群體。分上中下三層,以情節和氣氛自然成組,每組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各組之間又相互聯繫,眾多人物穿插組合,布局嚴整,富有節奏感,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在塑造方法上運用了圓雕、浮雕、透雕等多種方式,並以現實人物為依據,發揮了大膽想像與誇張,不僅充分表現了人物的外貌特徵,同時重視個性的刻畫使這些羅漢各具風采,妙趣橫生。

這是其中的兩位老羅漢,似在訴說人世滄桑,說者如泣如怨,聽者全神貫注,流露出驚訝與同情。如此複雜的表情被塑造得淋漓盡致,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聯想與共鳴。

筇竹寺五百羅漢像是四川民間雕塑家黎廣修和他的五、六個助手花了七年時間塑制完成的。黎廣修除高超的雕塑技藝外,亦善詩、畫,筇竹寺現仍存有他的詩、畫作品。

90-清 泥塑蔣門神-故宮

看他那驕橫無比的樣子,一眼便知是個十足的惡棍,他就是《水滸傳》中那個橫行鄉里遭武松痛打的蔣門神。通過作者張明山的塑刀,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觀者面前。他敞衣露懷,腆肚挺胸,手執涼扇倒背身後,一副蠻橫的架式,在粗壯結實的軀體中似有令人生畏的力氣。再看那張臉,更是絲絲橫肉,布滿兇殺之氣,他眉尖高挑,怒目圓睜,嘴角下撇,表現出不可一世的神情。他站在那裡,如一隻攔路的惡虎,也似一個擋門的凶神。整個作品塑造手法簡練,手捏與工具壓塑相結合,通過對人物的外形的有力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其內心世界,使作品充滿生氣。直挺的輪廓與大的體面關係表現出足夠的體積感,具有強烈的整體氣勢。實際上這件作品僅有11厘米高,頭還不及蠶豆大小,由此可見作者的深厚功力。清代,大型雕塑趨於衰微,而民間雕塑藝術卻顯示出蓬勃的青春。張明山是清末著名的天津民間藝人,他在繼承我國彩塑傳統的基礎上,又從中國繪畫、戲劇及民間木版年畫等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經長年探索,刻意求新,創造了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彩塑藝術--「泥人張彩塑」。張明山的作品題材廣泛,格調清新,各種人物造型準確概括,生動傳神,色彩雅緻,富有裝飾趣味。此外,他的肖像製作也十分出色。《蔣門神》是張明山的代表作品之一。


推薦閱讀:

睡前枕上瑜伽 雕塑下半身
如何看待賈科梅蒂?
來自:靈魂出竅kkk > 《雕塑》
極美雕塑藝術

TAG: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