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步驟培養好習慣 -成功勵志- 勵志一生

五大步驟培養好習慣

習慣培養的第一步——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

研究結果發現: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很多壞習慣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孩子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他走向成功。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2003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外語聽力成績首次計入總分。雖然外語考試要14:00正式舉行,但為了保證聽力測試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規定:「考生必須在13:45前進入考場,利用這一段時間進行調試收音機和試聽等工作,13:45後禁止考生入內。」該規定在考場紀律和考生准考證上均明確寫明,各大媒體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試當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學考點,13:45以後一連來了4名遲到考生。當老師告訴他們不得入內時,這時13:55都已過了。這幾名同學當場傻眼,這才想起看準考證。

他們紛紛表示之前沒有看清該規定,求監考老師放行。其中一位不斷向老師苦苦哀求:「我為今年考研已經準備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師給我一次機會吧。」另一位考生邊哭邊說考官不近人情。

這幾名考生遲到的理由,有的是因為睡覺睡過了頭,有的是因為吃飯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們都忽視了「13:45前入場」這一規定。據說,全國很多考點都有類似情況發生。可以說,任何對自己負責的同學都不應該有這樣低級的失誤。

上面這個讓人感慨的事情告誡我們,每個人做事都需要養成確認的習慣,否則就會有吃不消的苦頭。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養成確認的習慣更會終身受益,例如,平時寫完作業認真檢查,考試的時候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在心並提前落實等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事也會妥貼穩當。

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也是提高認識的有效方法。

天津社科院的關穎研究員曾與兒子難以溝通,但兒子房間里貼了許多籃球明星喬丹的畫像,因為喬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後來,一向不喜歡籃球的關穎,開始與兒子一起看籃球比賽了,並且收集了許多喬丹的故事,這讓兒子對媽媽刮目相看,自然親近了起來。關穎發現,只要與兒子談喬丹,兒子就心服口服,因為他對這個偶像有認同感、親切感。

結果,藉助喬丹這個榜樣的力量,全家人和諧相處,兒子也越來越可愛。

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兒童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當然,兒童的榜樣和偶像並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們的夥伴。因此,父母和教師既可以選擇孩子喜愛的名人榜樣,也可以選擇孩子的優秀夥伴,只要發現他們的某些好習慣並加以引導,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有人會問,習慣到底是什麼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更深刻更形象: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麼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後,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老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緻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的指導,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的第三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良好習慣。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的動物記憶實驗,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變為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也就是說,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天到90天。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舉一個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給他訓練,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看看,你老問孩子,還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習慣了。(勵志一生 http://www.lz13.cn)開始一看媽媽,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以後就不用提醒他了,就如現在我們大人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要提醒嗎?不用嘛,這是習慣!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習慣的養成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訓練。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放自己的東西,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成一個把各類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的習慣。

我就建議父母採取一個辦法,讓孩子從小就開始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各自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後弄亂了讓孩子學著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培養習慣需要持之以恆,但開始的一個月是關鍵時期。過了這一個月,孩子就能夠養成初步的習慣。所以說很多好習慣都要這麼一步一步訓練出來的。

習慣培養的第四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假期到了,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

這個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經常管不住自己,籠統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並在孩子完成計劃後及時的與他一起總結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並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北京有一個媽媽,兒子上五年級,寫作業磨蹭。在心理學專家的指導下,媽媽開始採取習慣培養的措施。

有一天,媽媽下功夫觀察兒子到底是怎麼寫作業的。發現兒子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7回,一回打開冰箱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一回打開電視看看動畫片開始了沒有,不到十分鐘站一迴轉兩圈,這樣寫作業能不磨蹭嗎?

媽媽於是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我剛才給你數了數,一個小時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3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楞,想不到媽媽挺寬容的,說3回就3回。媽媽繼續說,你如果一個小時內站起來不超過3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隨便看。兒子聽了高興的不得了。媽媽又說,先別開心,有獎必有罰,如果你一小時寫作業站起來超過了3回,當天晚上的電視就不能看,包括動畫片。

母子協議達成了。

結果是5天下來,兒子3天做到了,一小時寫作業站起來不超過3回,興高采烈地看了動畫片。但是有兩天忘了,一到了6點鐘,就急,因為不能看動畫片,可怎麼央求媽媽也不能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這樣慢慢地變化了,一想到一個小時只能站起來3回,就會慢慢的控制,並用爭取晚上看動畫片來激勵自己。

就這樣,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這個孩子終於養成了專心寫作業的好習慣。

我覺得這個媽媽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我從她的成功經驗中,總結出了習慣培養的基本方法------加減法,也就是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你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就千方百計讓他把好的行為不斷的出現,出現的次數越多,好習慣越牢。我們可以借鑒這個做法,就是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過程,讓他們慢慢地把壞習慣改掉。

用遞減法減去孩子的不良習慣,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訪問的時候,在大街上發現有的店裡賣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們怎麼賣毒品呢?荷蘭人說,我們是賣給那些戒毒的人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們允許他們微量吸毒,憑一個證,可以來買點兒,讓他逐漸減少。這就是遞減法。

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壞習慣就和毒癮差不多,一定要用遞減法去矯正,就是說他的壞行為比原來次數減少,就可以容許他甚至獎勵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

習慣培養的第五步——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 ,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什麼叫良好的環境和風氣?我一說大家就明白了。

還是講北京市史家小學的案例。該校學生的文明習慣之所以好,與校風良好有密切的關係。他們的做法使我很感動。這個學校種的杏樹很矮,一年級的學生伸手就能抓住,但是沒有一個人隨便摘杏。現在杏樹換掉了,換成了柿子樹。秋天,紅紅的大柿子壓彎枝頭,也沒有人伸手去摘。是學生們不知道柿子好吃嗎?顯然不是,北京的孩子都知道柿子很好吃。他們不隨意摘取是因為心中有榮譽感,你不摘是好學生,我也不摘,我也要做好學生。好的家風是好的家庭環境,好的校風就是好的校園環境。最后豐收的時候摘下來,低年級一人一個,高年級兩人一個,分不過來,就這樣分了。多有挑戰性啊!習慣的養成,是有很多現實的體驗機會的。

非常神奇的是,好環境好習慣的影響力具有遷移性。也就是說,在某個方面做得好,有可能在另一個方面做得也好。這個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去看電影,有1000多個學生,入場時間5分鐘,沒有聲音。結果人都坐齊了,樓上的放映員還以為人還沒來呢,這就是習慣的魅力。

史家小學的的故事耐人尋味,我們培養孩子好習慣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比方家裡都不能罵人,孩子如果罵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環境。

家裡有個學生,就需要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麻將。有的父母邊嘩啦嘩啦打麻將,邊說:「兒子,好好學習啊,考北大、考清華。」他能考上嗎?

再比方你老在家裡看電視,韓國電視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淚水漣漣,你還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去。」你說這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你知道孩子這個時候都怎麼辦嗎?你看電視他不敢過來,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門開個縫兒,耳朵豎得尖尖的,用耳朵聽電視,這多累呀!所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你盡可以看電視,或者孩子睡覺了你再看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你最好別看電視。你是個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還那麼小,他更抵抗不住誘惑了。

培養習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這並不是說習慣培養不起來,是你的方法不到位。我們的研究發現,習慣養成的過程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良好習慣的培養是有層次和有重點的,在培養個人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社會性習慣;在培養動作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智慧性習慣;在培養傳統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時代性習慣。顯然,習慣的培養是門科學。那麼習慣培養的原則是什麼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培養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比方不磨蹭,不言而無信,不做一些低級趣味的事情,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義。

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培養的過程也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有些習慣孩子比大人形成的早,像環保,我們就要向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老師跟孩子的關係越好越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這樣才有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推薦閱讀:

張兵:你想加速成功?你需要複製你的成功
三國頂級「窩囊廢」劉備的成功秘訣...
妻、妾、妓:古代成功男士的「三件套」
專家指點網上交友徵婚成功的秘訣
孤獨在多大程度上成就了你?

TAG:習慣 | 成功 | 勵志 | 好習慣 | 一生 | 成功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