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教師的建議八:教育不能沒有懲罰

給青年教師的建議八:教育不能沒有懲罰說起懲罰學生,許多教師便顧慮重重。一是認為和愛心、欣賞等背道而馳,二是擔心嚴峻而可怕的後果。當然,也有極少數極個別的教師,面對低年級學生的忤逆或者並不善意的反抗,各種嚴苛的五花八門的懲罰,令人不齒且不時見諸網路,很難想像,這種教師,倘若他們是中學特別是高中,尤其是相對開放且視野開闊深圳特區,很難想像,這種極少數的教師,會有立足之地。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愛,一定是伴有嚴格的要求,要求的落實需要適度的懲罰,懲罰可以規避一些不良習慣,可以警醒一些懈怠和惰性。我也認為,懲罰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當中只有懲罰。當鎚子成為唯一的教育手段的時候,所有的學生便成為釘子。

我覺得,教育的過程不能沒有懲罰,當然,懲罰的過程也不能沒有愛。懲罰過程中有師愛的潤滑,懲罰不但不會有嚴峻的後果,反而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心,感受到教師那種「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的良苦用心。

一、教師的情緒應理性地表達

教師的定位要準確。教師是教育者,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對象,這表示,學生淘氣不懂事,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質。在忘乎所以的時候,說話不注意場合,不注意輕重,在氣氛不對的時候,不會察言觀色,在教師臉色不對的時候,還表示自己的特立獨行甚至是表現自己不畏教師的權威,頂撞忤逆來顯擺自己的出眾,許多不太自信的教師,很容易輕易界定學生是和自己過不去,於是生氣於是懲罰,並希望樹立自己的威信。

許多時候,在師生雙方情緒對峙甚至失控的時候,語言會變味,變味的語言,勢必帶有不顧後果的衝動和言過其實。比如,「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課。」學生沒有出去,教師不能無緣無故的缺課。「你再講話,我撕爛你的嘴。」第二天依然講話,卻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假如學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種你撕給我看看?」結果可想而知。年輕教師們,我們把話說了,卻無法實行,這種尷尬的境地,還要自己放下身段來處理,實在不是高明之舉。

即便不這樣,語言變味,傷人自尊,也無疑給自己的教育生活添加各種陷阱和障礙。比如,「你這樣的成績,不絕望也基本沒什麼希望。」「你這個二百四十九,連二百五都沒資格。」「我見過笨的,但沒見過你這麼笨的。」這種語言,即便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後果,無疑會給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隱患,一旦機會來臨,一旦時機成熟,說過的話是承擔相應的後果的。特別是你的諷刺挖苦,不但沒有讓學生進行適當自我反省,反而讓其他的同學記恨了甚至全班同學心有不平,你在班級里的威信就會消磨殆盡,逐步走向孤立,這是教師最為可怕的處境。當學生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你的善意和友好的時候,你的教育效果不僅沒有,甚至還有負效應,可怕的是還會影響你的學科教學的質量。

所以,教師的負面情緒不宜感性的不時爆發,發火多了,自己傷身體,學生也就見怪不怪了。當然我主張偶爾的理性地表達自己的主張,我也發火,偶爾也大發雷霆,表示這是底線,不能觸碰,發完火學生很內疚很自責,而我走出教室便悄悄地笑了,因為我是做給學生看的,而不是真的上火,這是理性的教育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其實大多是學生是無心之錯,我們是教育者,站的角度和視野,應該比學生高一定的層次,如果和學生生氣,學生是有意挑釁,便中了學生的圈套,教師把自己放在等同學生的平台上,顯然不太合適;學生是無心的過錯,便更沒有必要生氣,因為這種生氣,毫無意義。

師生間有矛盾,責任在教師,這是我的觀點,或者說產生矛盾之後,教師當主動承擔化解的責任,不能任由發展升華,最好是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旦事情處理不當矛盾升級,出現不良的後果,教師理應承擔主要責任,因為,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接受教育的。

二、懲罰學生不完全是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居然從樹洞里鑽出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並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條獵狗,最後,兔子終於逃脫了。

獵狗追逐的土撥鼠哪去了? 獵狗追尋的目標哪去了?

每個教師都知道自己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但出現狀況後,情緒逐步控制自己,以至於忘記了最初的目標培養學生健康的成長,只糾結於懲罰如何解氣如何壓住學生如何殺雞給猴子看,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

我們往往把方法與途徑當做目標,很多教師,以為懲罰了,就完成了任務,就以為學生自然會改正,認為自己做了就等於現實了目標,其實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途徑不是一個概念,是兩條道上跑的車,甚至會南轅北轍,正好和自己的初衷相悖。

學生遲到,於是不讓進教室,站在門口。對小學生而言也許是家常便飯,高中生,站在門口,過往的同伴看見,隔壁班心儀的人也看見,朋友死黨都看見,面子全無,顏面掃地,甚至連尊嚴都沒有了,以後還怎麼在朋友中間混啊。教師常常天真地認為,學生沒了面子,顏面全無,以後就會痛心疾首,認真反省自己的錯誤,從此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以為懲罰了就完成了教育。

學生的內心很複雜,常規情況可能如此,但太多的變數,我們簡直無法預料。同伴一句玩笑:「你老師怎麼那樣對你啊,是不是你在什麼地方得罪他了?」學生一想,昨天遠遠地碰到老師,沒打招呼,這也太小家子氣了吧,就這點事,下次一定要讓他好看,隔膜便就此產生。假如昨天碰面,學生友好地和老師招呼,結果老師沒聽見,或者想什麼事情沒有回應,學生就會想,難怪昨天不理我,原來老師對我有成見,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以後不義,我發誓,我要讓你好看。上課正好向這個同學提問,學生回答不圓滿,於是淡淡地讓他坐下,也許是上課進入情境沒注意學生的感受,也許自己不經意間一個怪異的眼神,這就足以讓學生產生相應的聯想,於是一次簡單的罰站,不僅得不到相應的教育效果,還產生不該有的嫌怨。

假如事後找他說幾句,事情就好辦多了。

「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狠心讓你罰站嗎?」

「不知道。」心裡明顯有氣。

「近段時間遲到人數有增多的趨勢,如果不處理,會出現蔓延之勢,我想扭轉這種局面,

正好你撞在這個節骨眼上,我知道你平時紀律觀念很強,沒有特殊情況不會遲到,因此我希望你體會老師的苦心,不要往心裡去,如果班風好轉,我將悄悄地記你一功,如何?」

一般學生會大度地表示理解,於是兩雙手握在一起,緊緊地,一切盡在不言中……

學生背書不過關,留下來,背完才讓走。幾經周折,終於背完了,學生拔腿就走。

「站住!」我心想,如果就這樣讓他走了,他將不理解老師我的辛勞和用心。他突然站住,怯怯地回到我的身邊。

我把手搭在他的肩上,親和地說,其實你不需要老師這麼辛苦地留的,你完全可以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你這不是背得很好嗎?我之所以這麼用心地留下你,因為你基礎不錯,是想在你懈怠的時候幫你一把,同時想告訴你,你的作文語言素養不錯,如果把字寫好一點,你的作文成績會再上一個台階,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改變,希望你試著慢慢的注意,只要有心,奇蹟就會發生。以後你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只管來找老師,我將真誠熱情地為你服務,當然,在你有所懈怠的時候,我還會善意的提醒你,你會理解老師嗎?

效果自然不一樣。

我們追逐的是土撥鼠,千萬別被兔子的出現干擾,我們的出發點是教育學生,千萬別簡單地用懲罰取而代之。許多教師的付出,有目共睹,起早貪黑,可學生並不感動,還生髮出許多牢騷,甚至是怨恨,一言以蔽之:是忘記了那隻土撥鼠。

三、懲罰也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曾經刻板地學習魏書生,學習他獨出心裁地懲罰新招:既然是違反了班級制度,影響了班級榮譽,給班級帶來損失,那麼就讓學生用行動來彌補過失,或唱首歌,或表演一個節目,或給集體搞衛生。結果給學生一種前後因果的必然的思維定勢,不就是唱歌嗎?然後主動積極嘻嘻哈哈地完成規定的懲罰,懲罰變成了娛樂變成了個別人的表演和展現。

我以為懲罰也要講究方式和藝術,懲罰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群體之間在積極向上的時候,懲罰才顯示出應有的價值,才能夠取得效果。懲罰一個學生,其他學生不敢言,心裡在同情這位學生,你的懲罰就失去了學生的理解,即使再成功,也是徹底失敗的懲罰。偶爾一次學生可以原諒,如果多次懲罰,都沒有學生的支持,那麼班主任工作就失去了全員的理解和認同,最後只能是班主任全線告敗。我認為懲罰的關鍵不在於怎麼讓學生害怕,而在於樹立起學生的尊嚴和形象。

懲罰,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留下印象,以後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我常說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是「傻瓜」。以前有個學生常常不交作業,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懲罰他。那次我搬家,我說,願意幫老師忙的力氣大的男生就請留下來。他留下來,我卻不讓他去,要他先完成作業,原因是幾次沒交作業了,我以此作為懲罰。他向我求情,只要你讓我去幫你搬家,你要我幹什麼都行,但你不能這樣懲罰我。我嚴詞拒絕,但最後他還是跟在後面去了,看著他那麼賣力,我的心已經為之感動了。第二天,他交來了長長的檢討,一再請我原諒他沒有得到我的同意就去幫我搬家的過失……這樣的懲罰,可以說是走進了他的心靈,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懲罰的形式,是不可一律的,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當學生認為大禍臨頭而無助的時候,適當地放一馬以顯示自己的寬容,學生會記住老師 「恩情」的,他會認為你是在真心地幫他。當學生不以小過為恥的時候,宜適當引申,以突出這樣做的後果,並且認真處理,以顯示自己的嚴格,還要讓學生明白,這樣做是真心關心他,不然學生就會以為老師偏心。學生抄作業,屢禁不止,我反彈琵琶,肯定了他三個優點:一是有上進心,想得個好成績,這點很可貴;二是有辨別力,看出這是一篇佳作;三是抄寫認真,字跡工整,但是你為什麼認為這篇文章好,好在哪裡?請你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出來,這就是一篇讀後感,不要太長,八百字就可以了,結果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班主任喜歡採取的連坐的方式,班上紀律不好,集體留下。這是好學生最反感的舉措了,因為打擊了多數不說,也傷害了大多數,更重要的是學生認為老師無能,這種損失誰擔當得起啊!一個學生講話,影響上課,屢教不改,第一次請他敘述事情的經過,這是記敘文。第二次,請他議論上課講話影響上課的原因和危害,這是議論文。一次在班會上,我曾假裝自己是某電視台的記者,用本子捲起來充當話筒,一個個進行採訪,假如你是學生,你希望你周圍的人吵鬧嗎?為什麼?假如你周圍的人上課很吵,你的感受是什麼?在這種場合讓那些喜歡吵鬧的同學親耳聽聽自己同桌的心聲,有時候還故意讓他們自己來說,他們在結結巴巴中、笑聲中完成了我不顯山不露水的懲罰。這無疑是心靈的觸動,思想的震撼。

懲罰無定法,懲罰講究方法,但萬變不離其衷:懲罰講究全員的效果,講究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懲罰的目的是為了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生命成長。我覺得,不一定要在嚴厲上層層加碼,古人云:「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將心比心,確有幾分道理,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慢責彼少不才,我當少時亦有此,難道不是嗎?


推薦閱讀:

一聲老師,一生老師
於漪:尋找教師之根
我的教師生涯及對教師發展的思考 王棟生
新一輪教改的當頭炮——教案改革
輕鬆管理90後老師,您只需掌握8大技巧

TAG:教育 | 教師 | 建議 | 懲罰 | 青年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