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北京,弟子眾多,以人物畫馳名畫壇的一代國畫大師
兩歲失去自己的母親,崇拜曹操而改名的近現代國畫大師
徐操
在往期的書揚文化的推送中,除了古代的書畫家之外,最近也推送了一些國外的著名的油畫家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大多離我們比較久遠,本期書揚文化就來給小夥伴推送一位在二十世紀的北京畫壇叱吒風雲的重要代表人物——徐燕孫。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燕孫是20世紀初北京畫壇保守派的扛旗者之一,但他青年時期的人生目標與繪畫本無關係。徐燕孫本人有著與傳統文人畫家相同的身份,正業是做官,繪畫僅是副業,且無意於W繪畫為生。但是仕途的種種不順而無所作為,迫使他走向了文人畫家職業化的道路,反而在藝術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先來介紹一下本期的男主角,
徐燕孫(一八九九—一九六一),原名徐存昭,別名徐操,號霜紅樓主,又號霜紅龕主、中秋生,齋號霜紅樓、寒水堂、歸燕樓等。工筆人物畫家,擅長中國畫。祖籍河北深縣徐家灣,生於北京。曾於朝陽大學研修法律,初畫並無師承,後得工筆人物畫家俞滌凡指點,繪藝大進,之後便以此為生。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眾所周知,明清時期開始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藝術隨之出現世俗化傾向,市民文藝大為發展。唐寅在其作品中塑造的柳眉杏眼、瑤鼻樓口、削肩、細腰、頭大身小的女性形象,十分為市場所好,體現出明中期仕女畫的「世俗美」。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清代仕女畫的另一類代表便是"改費",該類仕女畫沿襲了明代仕女畫程式化、類型化的特點,在審美理想上轉向了"病態美"。如改巧的《曉窗點黛圖》、《蕉下美人圖》,費丹旭的《姚變斤綺圖》、《梅花仕女圖》等,這種仕女畫的人物服飾質地頗為捏薄,隨風而動,顯示出女性軀體的柔弱,並配憂鬱、暗淡、傷神的神態和若有所思的顧盼,從而傳遞出女性弱柳扶風、無可奈何的情調和陰柔贏弱的氣質、進而傳遞出傭冷、愁怨、悲凄的內在情調。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從徐燕孫的大量留世作品來看,其不但技藝高超、態度嚴謹,其作品的時代意義和歷史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使傳統人物畫向主體性、創作性的新人物畫的演變與發展上推進了重要一步。另外,徐氏對藝術雅俗共賞性的嘗試與探索,其仕女畫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仕女形象的"病態美"。作為上世紀中葉前北方人物畫壇的中流祗柱,徐氏能夠突破"南北宗"的陳規舊制,並適當吸取西法新機與傳統微妙融合,堅守在傳統中突破、創新。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雖然他在仕途中並未能實現上述理想,但他在進入專業繪畫創作中並沒有失去這種昂揚的精神。徐燕孫集前代眾家之長,能工善寫,終成人物與景緻巧妙結合的一家之格,一掃晚清人物畫之舊習,便可見其在畫藝上天資之聰慧,悟性之高深。他的學生黃均談到徐燕孫在創作中,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不到半天就能畫了一百個神態各異的鐘尷。其實,這也反映了徐燕孫在繪畫創作中所下的功夫之深。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除了技藝高超之外,徐氏作畫態度嚴謹認真,絕不投機取巧,造境更是氣勢恢宏。歷南溪稱讚為筆墨奠雅、氣局大方,比之文章,功類韓柳。徐燕孫筆下的仕女形象,或出自於歷史神話,或來源於傳奇故事,或基於詩詞文學,像"麻姑獻壽"、"紅拂女"、"林黛玉"等女性形象,已成為特定仕女題材繪畫中的特定角色。在其仕女畫作品中,無論是溫良純樸還是嬌艷動人的女性形象,透過其外在美,總蘊含著深層的內在美,她們充盈健碩的身姿體態,展現內在的才情技藝,已不見往日仕女的"病態美"。她們或依欄靠石,或泛舟斤江,或出入於自然山水、亭台樓閣,將觀者帶入她們的千姿百態中,共同感悟造化,以借景抒情的方式給人以無限的還想空間。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工筆人物畫發展至今,由於人物形象、服飾、配飾、建築、交通工具等發生變化,繪畫題材、人物造型、筆墨、色彩、構圖等也隨之發生變化,當代工筆人物畫自然具有當下的時代精神。徐燕孫於五十年代所進行的繪畫創作在人物造型、色彩、構圖上基於傳統,又生髮新貌,其"筆墨當隨時代"的內在精神也給予了今人較多的啟示和借鑒。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徐操國畫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
※中國傳世名畫——惲壽平《玉堂春色圖》、《華春富貴圖》
※中國古代名畫鑒賞(17)
※果香四溢,歷代名畫里的瓜果
※【百家名畫】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
※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一堂解剖課 | 看懂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