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

【教學目標】

1、學習詩人關注國計民生,感時憂國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價值的抱負與忍耐和承受苦難的人格;

2、充分利用教材,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傳記,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種資料為我所用。

【教學重、難點】

1、閱讀重點應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學生涯及詩人在「萬方多難」中生髮的詩歌創作上,體會杜甫的人格追求。

2、本文牽涉到許多歷史時間,學術性強,閱讀難度大。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介紹「傳記文體」,順勢導入新課: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種新的文體——傳記。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輯、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

傳記的作者在記述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它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它的類型很多,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等等。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著詩人馮至的筆跡,同詩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通過他的詩歌一起去感受一份與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的熾熱而跳動的心靈。(板書或多媒體顯示課文標題)(要求學生從教材「閱讀提示」中了解詩人馮至,並從網上搜集、整理他的知識信息。)

二、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閱讀能力。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提煉課文主要信息:(學會怎樣把長文章讀短)

(1)教師先讓學生按「時間」、「社會狀況」、「詩歌特點」、「代表作品」幾個方面提煉課文各部分的核心信息;

(2)教師邊提問邊明確下列重要信息:

1.長安十年

時間:746——756 年5月

社會狀況:這時的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的徵象,唐玄宗縱情聲色,李林甫專權,楊國忠等貪污,楊希烈庸懦。長安被陰謀和恐怖的空氣籠罩著。

杜甫經歷:初到長安時,漫遊時代的豪放情緒還沒有消逝。但隨著與現實的接觸漸多,豪放的情緒逐漸收斂,幾年前飲中八仙的那種浪漫的氣氛幾乎掃蕩無餘了。李林甫最嫉恨文人和藝術家,使杜甫在李林甫的陰謀政治里遇到打擊。他一方面被貧窮壓迫,一方面被事業心驅使,為了求得一個官職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詩歌特點:一種矛盾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長安前期的詩里: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個官職。常有這樣的對句:上句說要脫離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緊接著說不能不留在這裡。

代表作品:(1)三篇《大禮賦》:是他長安十年內最輝煌的一個時期。(2)《兵車行》:他第一首替人民說話的詩。(3)《前出塞》九首:一再地對於侵略性戰爭提出疑問。(4)《麗人行》:描畫楊氏姊妹荒淫無恥的生活,是杜甫在長安真實的收穫。(5)《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是一篇杜甫劃時代的傑作,也是杜甫長安十年生活的總結,標誌著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超越了他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詩人。

2.流亡生活

時間:756年6月9日——757年9月

社會狀況:安史之亂開始,唐代的政治經濟發生了劇烈變化:政治上,喪失中央集權的統治力量,對外抵禦不了外族的入侵;經濟上,生產力下降,社會貧困日漸加深。

杜甫經歷:杜甫在長安淪陷前的一個月離開了長安。756年6月9日潼關失守,白水也淪陷了,杜甫在局勢急驟的轉變中開始了流亡的生活。

詩歌特點:時代的變化反映在杜甫的詩中,他在這些詩中發揚了他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此後唐代的詩歌使脫去了浪漫主義斑讕的衣裳,有一部分走向現實主義的樸質的道路。

代表作品:(1)《悲陳陶》和《悲青坂》:描寫陳陶和青坂慘敗景象,告誡反攻不要焦急,要等待條件成熟。(2)《春望》:充分表達了山河破碎和個人的生活與心境。(3)《哀江頭》:給曲江唱出哀婉動人的輓歌。(4)《北征》: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相媲美,表現了杜甫驚人的寫實才能。

3.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時間:757年11月——758年6月;758年7月——759年7月

社會狀況:唐軍收復長安,肅宗也回到長安。但胡人勢力還相當相當猖獗、長安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漲。回紇搶掠,吐蕃擾邊,阿拉伯圍攻廣州,「大唐」便從征服外族轉變為被外族侵略,正是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時期。

杜甫經歷:杜甫和家屬再次回到長安,這是杜甫在長安的最後一次居留。758年6月他離開長安,再也沒有回到長安,他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

詩歌特點:表達唐軍勝利的興奮的心情;開始顧慮到人民的負擔,表達兩方面的積極精神:既對勝利有絕對的信念,又揭露朝廷的種種缺陷。走向人民後,除去為人民訴苦外,還不得不考慮到國家和民族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代表作品:(1)《洗兵馬》:王安石說它是杜詩中的「壓卷」。(2)《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寫於從洛陽回到華州的路上,這六首詩自成一組,是杜甫詩中的傑作,從白居易開始就不斷被人稱讚為詩的模範,繼承了《詩經》、漢樂府的傳統,影響了後代的進步詩人。

三、培養探究能力:

1.試結合選文內容,談談:為什麼杜甫的詩歌會被稱為詩史?

(1)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教師給予點評;

(2)教師明確:

杜甫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就在於他的詩歌真實記錄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年間的社會歷史狀況,這其中有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寫照,同時也生動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歷程。不同於正史只關注帝王將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詩歌把目光投向廣大的人民,即使在個人身世的感喟中,我們也能看到時代的影子。

2.關於《杜甫傳》的寫作目標,馮至曾經這樣要求自己:「還杜甫的本來面目,他的偉大之處和歷史局限都要寫夠,寫出分寸。」請從原文中找出一兩處具體描寫,說說馮至是如何實踐他的這種寫作要求的?

(1)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教師給予點評;

(2)教師明確:

杜甫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關注現實,關心民生疾苦,這些在他的詩歌中都有很具體的反映。但是,杜甫並不是一個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由於時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

①「他在長安一帶流浪,一天比一天窮困,為了維持生活,他不能不低聲下氣,充作貴族府邸的『賓客』」 「從這裡我們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貧困壓迫,一方面被事業心驅使,為了求得一個官職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②「他40 歲以前存留下來的並不多,一共不過50來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創造性的詩句,但歌詠的對象不外乎個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麗和雄壯。」

③最後一節結尾指出杜甫對統治階級的某些幻想,以及對「變亂」在、性質的模糊看法,這也是杜甫歷史局限性的表現之一 。

這樣類似的句子,在本文中還有很多。馮至在他的作品中,真實地刻畫了一個為貧困和仕進心折磨的杜甫。在長安的十年中,他努力想博得權貴的青睞,謀求仕進的途徑,因此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很多歌功頌德、酬酢唱和的詩篇,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關注個人的榮辱,他的目光還沒有投向廣大的人民。這是他的歷史局限性。馮至在闡述這一點時,又真實地刻畫了杜甫內心的矛盾,同時從個人的不幸中,杜甫也開始看出時代的危機,這一切都預示著他創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轉變即將到來。通過這樣的例句,我們可以看出馮至在作品中刻畫了一個為貧困和仕進心折磨的真實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實寫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會削弱杜甫的偉大,相反。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

3.從杜詩所表達的情感入手,分析一下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

(1)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教師給予點評;

(2)教師明確:

①早在「長安十年」時期,他就寫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說話的詩《兵車行》,繼此還寫出了一再地對於侵略性戰爭提出疑問的詩《前出塞》九首;②以《春望》《月夜》《北征》為代表,他在這些詩中發揚了他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此後唐代的詩歌有一部分走向現實主義的樸質的道路。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思,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的情緒和願望。③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為代表的詩歌,不只單純地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這矛盾是在封建社會裡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在人民與統治者中間感到的劇烈衝突,這時,他除去為人民訴苦外,還不得不考慮到國家和民族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總之,「長安十年」的困頓,孕育了杜甫思想變化的種子;「安史之亂中的流亡生活」則使得杜甫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豐富了自己的愛國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從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漸遠離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過渡。杜詩中反覆呈現的兩種感情旋律:一、無論「慨世」還是「慨身」,杜甫個人的喜怒哀樂總是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通;二、杜甫無論遭遇多少挫折與艱難,始終不放棄對生活的承擔與執著的意志。因此,「詩聖」這一稱號對於杜甫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四、課外閱讀杜甫下列名篇:《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月夜》、《北征》、《三吏》、《三別》,加深對上述問題的理解。(可上網搜索)

第二課時

能力培養(一):文言傳記的閱讀

[2008年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韓林,京兆長安人。工文辭,舉賢良。玄宗在東宮,令條對國政,與校書郎趙冬曦並中乙科,擢左補闕,判主爵員外郎。進至禮部侍郎,知制誥。出為號州刺史。號於東、西京為近州,乘輿所至,常稅廄芻①,休請均賦它郡。中書令張說曰:「免號而與它州,此守臣為私惠耳。」休復執論,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詭如休請。以母喪解,服除,為工都侍郎,知制誥。遷尚書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蕭嵩舉所以代者,嵩稱休志行,遂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休直方不務進趨,既為相,天下翕然宜之。萬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將放嶺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惡。今朝廷有大奸,請得先治。金吾大將軍程伯獻恃思而貪,室宅輿馬僭法度,臣請先伯獻,後美玉。」帝不許,休固爭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帝不能奪。大率堅正類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薦之。休臨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聞之曰:「不意休能爾,仁者之勇也。」嵩寬博多可,休峭鯁,時政所得失,言之未嘗不盡。帝嘗獵苑中,或大張樂,稍過差,必視左右曰:「韓休知否?」已而疏輒至。嘗引鑒,默不樂。左右曰:「自韓休入朝,陛下無一日歡,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雖瘠,天下肥矣。且蕭嵩每啟事,必順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寢。韓休敷陳治道,多訐直,我退而思天下,寢必安。吾用休,社稷計耳。」後以工部尚書罷。遷太子少師,封宜陽縣子。卒,年六十八,贈揚州大都督,謚曰文忠,寶應元年,贈太子太師。

(節選自《新唐書·韓休傳》)

[注]①廄芻:草料。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休復執論     執:堅持。

B.休直方不務進趨  務:致力於。

C.帝不能奪     奪:使……改變。

D.吾用休,社稷計耳 計:計策。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斜體)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以母喪解,服除,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B. 不意休能爾,仁者之勇也 王元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C. 時政所得失,言之未嘗不盡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 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休擅長寫文章,被舉薦為賢良,在玄宗為太子時,受命逐條回答有關國政問題,此後擔任過一系列重要的官職。

B.韓休任號州刺史期間,體察民情,請求為號州百姓減免賦稅,經過努力終獲成功,表現出他為民請命的仁愛之心。

C.韓休因蕭嵩舉薦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剛直與蕭嵩的寬容隨和形成互補,二人關係也很和諧,因而得到宋璟的讚許。

D.韓休秉公直諫給了玄宗很大壓力,但面對讒言,玄宗非常清醒,將韓休與蕭嵩進行比較,說明了任用韓休的理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

(2)罪細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

能力培養(二):傳記類文本閱讀

[2008年寧夏卷]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18題。

盛宣懷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

「辦大事,作高官」是李鴻章對盛宣懷一針見血的刻畫,也可以說是對他一生髮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懷是按照這條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鴻章也是照此方針培植他的。盛宣懷所經營的近代企業及與之相應的新式教育事業,在當時都是無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為有李鴻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並被李鴻章多次保舉,直至官拜郵傳部尚書。他因辦「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過來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權力來促進「大事」的發展。可以說,盛宣懷是處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經過近三十年的苦心經營,到19世紀90年代中後期,盛宣懷實際上已經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輪船、電報、鐵廠、鐵路、礦務、紡織、銀行等大型企業。他在披荊斬棘、奮力開拓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沒有與這些新興企業相適應的新式人才,將一事無成。那些皓首窮經的學究們絕不可能去搞機器技術和企業管理,科舉所取之士對此一竅不通。那麼,新式人才從何而來?盛宣懷認為,必須立足於自己培養,聘用洋師只是暫時的、短期的。之所以如此,煤鐵礦藏「實以開採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與其事」。基於這種認識,盛宣懷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往往創辦附設於企業的帶有訓練班性質的學堂。比如辦電報局時,他在天津、上海等地辦有電報學堂;督辦漢陽鐵廠時,也辦有附設的學堂。這些學堂在學制、課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實用,理論和基礎知識則不求系統,屬於非正規的訓練班。盛宣懷是一個有心人,「精細為群僚之冠」,他對這些訓練班及時總結經驗,作為以後辦正規學堂的準備。

1895年秋,盛宣懷得到直隸總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權力和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同他辦實業一樣,盛宣懷在辦教育時也以「學以致用」為準則。他給北洋大學堂訂了兩條規則:其一是不許「躐等」。他說:中國過去學西學的學生成績不顯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無次序,淺嘗輒止」,本大學堂的學員必須循序漸進,不許中途他騖,直至完成學業。其二是要學習專門科學技術,文字語言不過是工具。

盛宣懷這一觀點的形成,不僅源於他汲取了過去同文館只學外語因而用途不廣的教訓,也是他自己在辦實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的結果。也正因為這樣,後來當他的天津海關道繼任者李少東請求將60名學生分別改學法語、德語和日語時,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懷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請求「如津學之制而損益之,設立南洋公學」。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學堂基地由臣捐購」,常年經費也由他所經營的輪、電兩局歲捐十萬兩。此時正是盛宣懷大展宏宏圖之際,因而主張南洋公學「取國政之義,以行達成之實。於此次欽定專科,實居內政、外交、理財三事」。顯然,南洋公學是全國性的以培養政法人才為主的、由盛宣懷直接控制的正規學校。盛宣懷辦學思想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非常重視基礎教育。他說:「師範、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先務中之先務。」所以南洋公學陸續設立了師範院、外院(附屬小學)、中院(中學)、上學(大學)和特班。鄭觀應讚譽說:「此乃東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業也。」

(摘編自夏東元《盛宣懷傳》)

15.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經過近三十年的苦心經營與奮力開拓,到19世紀90年代中後期,關係國計民生的許多大型企業,都已處於盛宣懷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懷認為,開採礦藏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一旦讓外國人插手其間,將使中國的礦藏資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張完全自主開採。

C.盛宣懷在天津、上海等地辦的電報學堂和在漢陽鐵廠時辦的學堂,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普遍較強,而理論和基礎知識則相對薄弱。

D.盛宣懷認識到培養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認為科學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機器技術和企業管理,必須通過新式教育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E.傳記通過對盛宣懷教育思想及辦學實踐的記述,表現了他作為實業教育家的遠見卓識,也反映了我國近代學校創辦前後的社會背景。

16.盛宣懷在創辦北洋大學堂時提出了哪些主張?反映了他什麼樣的教育思想的教育說明。

17.盛宣懷創辦並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學有什麼特色?反映了他什麼樣的辦學目的?請簡要分析。(6分)

18.盛宣懷辦學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認為是他有豐富的辦學經驗,有人認為是他教育思想先進,有人認為是他經濟實力強,有人認為是要鴻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原因進行探究。(8分)

能力培養(三):同時代詩歌鑒賞

(2009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安史之亂後,吐蕃的侵犯成為干擾唐帝國的重要外因。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貴族武裝乘唐軍忙於收拾安史之亂殘局之際,大舉東侵,竟連破涇邠二州,攻佔唐都長安達十三天。此次進犯被唐軍擊退之後,他們又從與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發動進攻,在同年十二月,又連破松、維、保三州及雲山二新城。廣德二年春,嚴武接替高適,再度出任劍南節度使。剛一到任,他就狠抓軍隊的訓練,當年秋天,就一鼓作氣,擊破吐蕃七萬餘人的精銳部,先後收復了當狗、鹽川二城。這首詩就是他擊破吐蕃入侵的紀實。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附:

(一)參考答案:

8、D 9、A 10、C

11、(10分)

( l )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卻不救助,怎麼能執政呢?即使獲罪,也走心甘情願的。(句中「豈為政哉」譯成「難道是執政之道嗎?」,「所甘心焉」譯成「也是心甘情願的事」,也算對。)

(2)罪輕的人尚且不能被寬容,罪重的人竟然放過而不問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獻,我就不能接受詔令。(句中「巨猾」譯為「大奸」也算對。)

(二)參考答案:

15.(5分)B C。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

16. (6分)

第一問(4分):①學員必須循序漸進,不許中途他鶩,直至完成學業;②重在學習專門科學技術,文字語言只不過是工具。

第二問(2分):體現了盛宣懷「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

17. (6分)

第一問(4分):①以內政、外交、理財等文科專業為主;②設有師範、小學、中學和大學。

第二問(2分):①為國家培養政法人才;②為新式人才打下紮實基礎。

18.(8分)

①有豐富的辦學經驗,辦訓練班、北洋大學堂、南洋公學;②教育思想先進,學以致用,重視基礎教育;③經濟實力強,控制許多大型企業;④李鴻章的培植,保舉做高官,支持辦學。

(三)參考答案

(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考點】第一問: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第二問: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解析】第一題考查意境形象,注意點出意象,分析畫面要注意時間、地點、總體特徵。分析本題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釋(「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結合第三、四句具體詩句分析。作詩歌題,一是要注意結合詩歌分析,二是要明確答題思路,三是要注意詩歌注釋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問:分析詩歌「意境」,答題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營造氛圍的作用意義。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第二問:分析「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第一步,調動積累,讀品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機整合,準確表述。

第三課時

一、能力拓展:本課我們開展創造性探究學習:

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證明哪些觀點?(如何將本文的材料充分用於我們的寫作。)

1、請同學們就上述課題思考、交流、合作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及時給予點評;

2、教師歸納並補充,明確如下:

(1)逆境可激發人的鬥志,催人成就一番大業。(論據:「萬方多難」中成就了「詩聖」。)

(2)文學藝術家應心懷祖國、心懷人民,才能有更大的作為。(論據:杜甫憂國憂民、從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才一再被後人傳頌,成為永恆。)

(3)人民公僕就應心懷人民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論據:P9杜甫不願重蹈高適覆轍,去過逢迎長官、鞭打人民的生活,雖然貧窮,也辭卻河西縣尉的任命。)

(4)人民公僕應以身作則,敢於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論據:P14杜甫不顧生死上疏援救房琯,正是他認真履行「左拾遺」諫臣的職責。)

(5)人生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心中的理想,否則將一事無成。(論據:杜甫的一生是萬方多難的一生、巔沛流離的一生,但他卻從未放棄心中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最終成為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6)文學藝術家應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和偉大時代相結合,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偉大作品。(論據:杜甫從開始的個人奮鬥、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的轉變,才一再被後人傳頌,才成就了他「詩聖」的美名、「詩史」的詩歌成就。)

3、相關優秀作文欣賞:

多難成就多彩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經「長夜沾濕」的困境,一代詩聖成就了憂國憂民的形象;面對「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詩仙,停杯投著,成就了長風破浪的偉業;歷經仕途坎坷的範文正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偉志願┄┄由此可見,多難成就多彩!

忍重辱,抒絕唱,細草微岸,在清澈的流水聲中,他正在默默編寫;奇山峻峰,他正在不懈考證;千村萬落,他正在細心詢問……他忍受其他人所不能忍受之重辱,經眾人所不知的艱辛,用畢生之精力創中華之輝煌。可誰知,一個忍宮刑之辱之臣竟能創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名篇《史記》?多彩的巨著,所言非虛;多彩的人生,當之無愧。

經千次,創光明,懷著滿腹信心的他,正在嘗試第一千多種燈絲。他臉上晶瑩的汗水是他「天才就是出汗」的最好例證。他疲憊的充滿血絲的眼珠是他徹夜未眠的最好體現。「啊!這個不行,我又得到了經驗」。對此次失敗的總結,使他曾經的辛苦化作了一種閱歷。最後,他終於成功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他就是為我們帶來了光明的偉大發明家——愛迪生。他一次又一次的創造書寫了我們現在多彩的世界。他,將永存在光明之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司馬遷忍重辱,創造了千古名篇;愛迪生試驗千次,實現了光明未來。只有多難的人生才能成就不凡。成功往往蘊藏在失敗之中,躲在磨難之後。

朋友,莫等閑,我們應勇於在磨難中奮進,從而成就多彩人生。

二、寫作訓練:以「——讀〈杜甫傳〉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寫作範例:

真——讀《杜甫傳》有感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杜甫《登樓》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綠色腳步,緩緩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黃河南岸鞏縣城東的瑤灣村,一個新的生命伴隨哭聲而降臨。他就是杜甫。

談及杜甫,一首首愛國詩歌無疑成為了他最好的代名詞。可是才華橫溢的背後卻埋藏著許多辛酸的故事 。

公元747年,唐玄宗舉行了一次特考,下詔徵集天下凡對文學藝術有一技之長的人,杜甫以為展示才華的機會到了,高興地去應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卻不喜歡新進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進入朝廷,於是叮囑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試題,結果沒有一個人能考上,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滅了,給了杜甫一個沉重的打擊。

杜甫為了維持生活,開始給一些達官貴人寫信,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舉薦,可是,他得到的卻是冷水和白眼,杜甫還是沒有放棄,為了述說自己的抱負,他寫了一篇《三大禮賦》給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滿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對他進行考試,然而李林甫還是象以前一樣,沒給杜甫這個機會。杜甫又寫唐玄宗獻上了兩篇賦,才得到了一個地位很低的職務,這時,他已經四十四歲了。

作者筆下陳述的杜甫使我萬分敬佩。他的文采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我最欣賞的是他的自信。杜甫的仕途是很坎坷的,但他從來不會因為失敗的打擊而否認自己的才華。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堅持著對國家的期望,堅持著對夢想的追求。如果說「詩仙」李白的作品能讓人沉浸於詩歌浪漫的美境,那麼「詩聖」杜甫的筆墨卻是讓我們體味到詩的「真」——將自己的心寄予詩中的美麗。當看到杜甫是那麼努力地追求夢想,是那麼地堅信自己能行,我的心就會不停地問自己:你自信嗎?我的回答是猶豫的。因為自認為充滿信心的我在讀到杜甫的那種信心後怯懦了,與之相比,我的自信似乎太過隨便,以至於忘了自信的根本動力——夢的追求。我想,這種領悟是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詩人教會我的。

固然自信,杜甫卻逃不了命運的捉弄。困苦的生活和家人的逝世也使杜甫獲得了體驗社會的機會。他發現了統治的黑暗,他盼望著光明的蘇醒。於是,他創作了一首首愛國詩歌,用詩反對黑暗;用詩體恤民情;用詩報效國家。

一個愛國的詩人不足為奇,但杜甫確實值得傳頌,是他面對痛苦,有著挫而不妥的頑強意志和堅強不屈的生活態度成就了他,是他的自信成就了他。

《杜甫傳》給我的啟發很大,它使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同時也熱愛著我自己。生活不管有多麼艱苦,都有他的美。杜甫是最好的標榜。

或許貝多芬,愛迪生都會讓我們感動,但我在杜甫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別樣的光輝,一種愛國詩人都擁有卻又有著微妙詫異的「真情」。

我讀了本好書,確實如此。


推薦閱讀:

杜甫草書《望岳》碑刻拓片
那一首蒼茫沉鬱的悲憫長歌----杜甫和泰山
如何評價網上有人說「唐詩宋詞 李杜都是小兒科」?
杜甫《野人送朱櫻》閱讀練習及答案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那麼,詩虎、詩瓢指的是誰?

TAG:成就 | 杜甫 | 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