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 今天的台灣國泰人壽就是明天的中國人壽 —— 搜狗說吧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880 期作者:劉佩修
蔡萬霖半世紀黃金傳奇脫離惡土、進軍金融、投資地產,三個機會轉折,蔡萬霖的台灣首富生涯充滿傳奇,也意味著寡佔壟斷、機會主義年代走入歷史。台灣首富、霖園集團創辦人蔡萬霖,他沒有等到月圓人團圓,在中秋節前一天(九月二十七日),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年八十一歲。伴隨台灣由開發中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他傳奇的一生,是台灣經濟半世紀發展縮影;他的崛起,壽、產險執照被管制,台灣土地被低估,這兩個暴起的市場,他都抓在手上;他的離開,則代表一個寡佔壟斷的年代、機會主義年代的結束。蔡萬霖一九七九年取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主導權,當時這旗下三家主要公司資產不過一百六十餘億元。他過世的那一天,霖園集團旗下的國泰金控(含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世紀產險等)與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總資產,加起來有二兆六千億元。他所帶領的企業王國,過去二十五年平均一天增加二億八千萬元的資產。按照主計處公布的數據換算,霖園集團一天增加的資產,等於一個人工作六百六十七年的薪資所得。蔡萬霖在一九九○年交棒退休,一九九八年後長臥病床,集團的事務已無法親身參與,唯一跟他有連結的,只剩下每一年各大媒體包括《富比世》(Forbes)、《財星》(Fortune)的富豪調查排行榜中,一再重複提到他的名字。一九八九年,國泰人壽的股票最高衝到了一九七五元,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一張薄紙價值一百九十七萬五千元,相當於可以買下一戶小坪數公寓。當時在國泰人壽股價狂飆的時候,投資人為了要買一張國壽的股票,必須要起早到證券商排隊,等著券商鐵門一拉起來,就擠進去填單子買股票,因為股票一開盤就漲停板,晚到了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一張國壽的股票。除了因為國壽是股王,還是地王。國泰人壽在一九八七年以天價每坪九十萬元買下位於南京東路上華航旁的土地,被視為台灣房地產狂飆年代最重要指標。蔡萬霖常掛在嘴上,認為成功企業家的要件有「膽量、肚量、力量」,天價標地的這個動作,把蔡萬霖的聲勢拉到了頂點。當時業界解讀此為高明之舉,因為這座地標可以連鎖性的帶動國壽在周邊的地價;但是也因為土地狂飆,引發「無殼蝸牛」族的不滿,一場無住屋族的示威抗議、露宿街頭的活動,就把蔡萬霖和霖園集團視為箭靶,認為他們是高地價來臨的始作俑者。股票、房價到了頂,一九九○年,蔡萬霖的董事長生涯也在不久畫下句點,交棒給兒子。第一個轉折:離家背井 六歲到台北闖蕩,開始半工半讀蔡萬霖一生的傳奇,除了金錢的象徵,更代表和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已逝的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這些第一代企業家白手起家的精神。台灣,不會再有下一個「蔡萬霖」。那個大時代、大機會過了也不會再來。相較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以高學歷、高技術、高資本取勝,蔡萬霖代表低學歷、低資本、低技術起家。冒險的精神大同小異,寫下傳奇故事各有其精彩。一九二四年,蔡萬霖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獅山莊一個貧窮農家。因為家境不佳,一九三○年,蔡萬霖的二哥蔡萬春,決定到台北闖一闖。於是,十四歲的哥哥帶著一個年僅六歲的弟弟,兩人口袋中僅有的一塊四毛錢,從苗栗北上投奔台北的大姨父,開始離家背井的闖蕩生涯。如果當年蔡萬霖沒有跟著哥哥離開貧困農鄉,找到一塊肥沃的土壤,今天,就沒有霖園集團。離家背井是第一個機會。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台北,蔡家兄弟一抓到機會就緊緊不放。老松國小畢業後,蔡萬霖白天打工、晚上念夜校,各類應徵廣告他都不放過。有一次看到日本輪船公司的招募工人啟事,便報名應徵,但因為個子太小未被錄取。但他不氣餒,仍四處尋找工作機會,終於獲得一家磚瓦廠錄取,擔任搬工,他努力的態度讓工廠老闆很賞識他,當時便向友人說,這個小個子(他身高約一百六十公分)將來會有出息。第二個轉折:兄弟分家 選擇壽險和營建,奠下霖園基礎第二個重要的轉折出現在一九五七年。蔡萬春打敗多位競爭對手,拿下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十信)理事會主席。在這之前,蔡家兄弟賣過醬油、開過旅社,工業原料、橡膠、塑膠、肥料、醫療設備等基礎工業他們都碰過,不是核心,但卻是他們蹲馬步下的功夫。跨入金融業的當時,台灣處於戒嚴時期,金融與保險業執照嚴格管制,如果沒有堅強的政商實力,很難取得這些稀有執照,一旦取得,就是壟斷或寡佔事業,利潤豐厚。一九六○年,政府有限度開放民間保險公司設立,靠著蔡萬春曾經擔任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的豐厚人脈與集團財力,蔡氏兄弟與政商友人合資,於一九六一年獲准申設國泰產險、一九六二年設立國泰人壽,這也是「國泰」集團這個名詞的由來。蔡萬春是國泰人壽第一屆董事長兼總經理,蔡萬霖是第一任常董兼副總經理。如果說,交遊廣闊、敢拚敢衝的蔡萬春是創業型人物;那低調、不喜應酬、對數字極為敏感的蔡萬霖,則屬於謀士型人物。他與哥哥的分工是,蔡萬春對外負責,主掌開疆闢土,蔡萬霖則扮演財務長與軍師的角色,隱身幕後。讓蔡萬霖從幕後走向幕前的,是一九七九年蔡家兄弟分家。一九七九年蔡萬春突然中風,國泰企業王國面臨分家。當時蔡萬霖選擇國泰人壽與國泰建設,做為其事業的起點;蔡萬春之子蔡辰男與蔡辰洲,則以十信、國泰信託為基礎。至於小蔡萬春十三歲的三弟蔡萬才,則分到國泰?I。一九七九年,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兄弟進行複雜的股權交換,自此財產切割清楚。蔡萬霖選擇國泰人壽與國泰建設,一個管錢,一個管地。在蔡萬霖的觀念裡,土地是稀有財,因此他定下「自地興建、只租不賣」的規矩,現在位於敦化南路與民生東路,到處可以看到掛有霖園集團大樹標誌的大樓,就是這項政策的傑作。蔡萬霖常常訓勉蔡宏圖:「不熟的事業不要做。」他自己守得緊,蔡家兄弟也都緊緊在保險、土地、建設的軌道內深化,塑造了競爭對手不易跨越的門檻。第三個轉折:地產狂飆 大舉投資買地,集團財富翻數倍國泰建設可算是蔡萬霖的第三個機會。他擔任國泰建設董事長後,深深被房地產的潛力所吸引。蔡萬霖次子、現任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形容:「到處看地,是父親最大的娛樂。」蔡萬霖三子、也是後來一度擔任國泰建設董事長的蔡鎮宇,歸納他父親到處看地的心得:「挑地點有三個訣竅,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到現在,國泰人壽個人保單共九百多萬筆、六百多萬名保戶。台灣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國泰保戶,廣布率驚人。國泰人壽向保戶吸收資金後,大舉投資房地產,目前國泰人壽名下建築約兩百棟,單單租金收入一年便進帳五十億元。錢滾地、地滾錢,如今國泰人壽母公司國泰金控,不但是金融股,也是標準的資產股。分家的時候,外界普遍看好十信與國泰信託的發展潛力,更甚於國壽與國建,但蔡萬霖認為壽險與地產未來是台灣經濟兩根重要的柱子,他抓到這個最關鍵的機會。抓到了機會,蔡萬霖在經營上也有獨到之處。「黃埔式訓練」在蔡萬霖手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他也深諳「散財養士」之道。他向國壽業務員演講時經常說,別人說他是大富翁,他希望員工可以當小富翁,頗有激勵士氣的效果,再加上國壽對員工薪資獎勵向來不吝嗇,國壽員工年終獎金動輒六個月以上,業績津貼與三節獎金亦較同業高,經濟誘因加上認同心理,使得國壽三萬名正式業務大軍以及兩萬名約聘業務員,對國壽產生高度向心力,保費收入自然扶搖直上。在管理風格上,蔡萬霖有「三不」原則「不靠背景、不講人情、不情緒化用事。國壽總經理黃調貴說了一個小故事:「老董事長對品格要求很嚴格,在國壽定有兩項『天條』,一個是留用保費公款,一個是在辦公室搞不正常男女關係,只要碰到這兩個天條,就一定要『拜拜回家』,絕無例外,現在這個制度在國壽仍嚴格執行。」蔡萬霖在五十五歲那年,經歷了蔡家兄弟分家,特別對人的分合、財的聚散深有感觸,他在生前留給自己子女的訓戒:「財聚則人散,人散則財聚」也意喻深遠。所以他在生前就將家業分配妥當,尤其他晚年長臥在床,雖然《富比世》連續十八年將他列為台灣首富,財產高達四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六十億元),但「台灣首富」這個形容詞,對他來說只是藥水和針筒。一生財富,對他來說應該很淡了。4/4:蔡萬霖:台灣的金融巨子2006-08-18 17:59:23 來源:《華人首富》網友評論 0 條進入論壇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蔡萬霖
[首富檔案]國別:中國台灣祖籍:河南生卒年:1924—2004,享年81歲行業:金融、房地產、建築等財富狀況:1995年7月美國《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霖園集團的掌門人蔡萬霖以8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是全球華人第一富。家庭:娶有兩妻,育有四男三女在中國的寶島台灣,雖然其面積還不到中國大陸的十分之一,但卻緣著上世紀八十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而成為一塊卧虎藏龍的寶地。在每年如期而至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台灣總會成為亞洲富豪最多的地區之一。台塑集團的王永慶、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中信金控的辜濂松,亦或是奇美集團的許文龍,這些都是常年位列富豪500強的熱門人選。但在所有的這些富豪之中,如果不是因為2004年霖園集團董事長蔡萬霖的逝世,其他所有人都很難獲得台灣首富的稱號,因為這位1995年成為世界華人首富的台灣富豪,一直以來都是台灣首富的熱門人選。只是在2004年他以81歲的年齡病逝後,才給王永慶與郭台銘這樣的後輩留出了首富的空間,使後兩位得以輪流坐上台灣首富的位置。蔡萬霖身高只有160公分、方臉大頭、其貌不揚,但財富往往與相貌成反比。1987年,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世界富豪排名榜,蔡萬霖首次進入世界億萬富翁前10名之列,此後連續多年他都在全球十大富豪之內;1995年7月美國《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霖園集團的掌門人蔡萬霖以8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為全球華人第一富。蔡萬霖的成長史蔡萬霖1924年11月10日出生於台灣苗栗縣竹南鎮。8歲時起就跟兄長蔡萬春到台北謀生、打天下。在謀生不易與從小打工的情況下,蔡萬霖沒有接受過完整的現代教育,只是在完成了小學學業後,考入了台北市的一所中學夜校;而當時的蔡家並不富裕,蔡萬霖只有白天打工,晚上讀書,由此完成高中學業。學校畢業後,蔡萬霖就與哥哥蔡萬春開了家手工作坊的醬油廠,自產自銷,開始了他的商場生涯。由於經營得法,又加上台灣經歷了抗戰等事件之後,經濟快速騰飛,因此蔡萬霖與哥哥蔡萬春的事業一日千里,財富迅速積累。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時,蔡萬春與蔡萬霖已積累了60萬元的積蓄,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由此蔡家的家族事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其後,蔡萬霖與哥哥蔡萬春、弟弟蔡萬才及林頂立等人共同成立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國泰人壽公司、國泰建設公司等,建立了以「國泰」為標誌的蔡家天下。不過,蔡家大權一直掌握在哥哥蔡萬春手中,蔡萬春成為蔡家的代表,其他蔡家兄弟在社會上的聲望也不很大。這種情況一直到1979年才被改變。1979年,如同所有的家族企業一樣,蔡家面臨著分家的壓力。於是在蔡萬春的主持下,蔡家完成了一次意以重大的分拆行動。通過那次分家,蔡萬霖獲得了原先蔡家集團中的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進工程與國泰汽車工業等4家公司,在分析了台灣的經濟情況之後,蔡萬霖決定組織一個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為核心的新集團,這集團一開始叫國泰人壽集團,後來改名為霖園集團。相對於蔡家其他幾兄弟而言,這次分家蔡萬霖分得的公司並不多,但卻是四家最好的公司,也由此奠定了蔡萬霖富甲台灣的經濟地位。到1979年年底,霖園集團四家公司資產總額高達168億元,營業收入119億元,已是台灣大財團之一。其中,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一直居同業龍頭地位,同年度保險新契約突破2000億元,有效期約2285億元,維持5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國泰建設公司也一直是台灣最大建設公司,業績輝煌,先後興建住宅2萬餘戶,博得「房屋總匯」之美譽。三井工程公司於60年代初回成立於雲林縣,為一甲級營造廠商,因經營不善於1975年改組為國泰關係企業的一員。1964年成立的國泰建設公司以「產權清楚、按圖施工、如期交屋、永久服務」四大保證為經營宗旨,獲得社會好評,已是台灣第五大建築業公司。當然,霖園集團如此輝煌的業績,也引來了家族其他人的羨慕與妒忌。如他的侄子蔡辰男(蔡萬春的兒子)便不以為然,認為是得益於他的父親蔡萬春,蔡辰男後來講,他當時不同意那樣分家,因為「十信」、國泰人壽與國泰信託公司都由他管,且他持有的國泰人壽公司股權最多,但蔡萬春還是讓他將股權換給蔡萬霖。1996年《新新聞》周刊訪問蔡辰男時,他講:「我叔叔蔡萬霖的財產本來是我的,是因為我們分家以後,把我的變成他的……」這樣一段不經意的話語背後,給我們留下了當初分家時那種劍拔弩張與智慧較量的無限想像空間。或許霖園集團的成功,有一半原因在於蔡萬霖的確是分得了最好的企業,但這更與蔡萬霖的經營手法與經營理念密切相關。這裡最凸顯蔡萬霖智慧的,便是其在國泰人壽上的經營之道。蔡萬霖於1979年接手國泰人壽董事長職位,在他入主後,國泰人壽發展迅速,他將人身保險業務推廣到台灣的各個角落,設置了很多分支機構,遠及澎湖島。目前公司名下仍有100多棟大樓分布在各地,除供自己的企業使用外,其餘出租,年租金就達數十億元。1995年起,該公司一直是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國泰人壽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蔡萬霖一開始就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的服務性理念,這在當年是不多見的。為了提高服務品質,國泰人壽自1986年起,提供了50億元資金作為保戶貸款,這是保險業的創舉。另一方面,在不斷增強服務品質的同時,蔡萬霖刻意增加經營的壽險品種,他知道,品種越多,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客戶前來。在這樣的領導之下,國泰人壽交出了一張出色的成績單:1962年剛創辦時,保險費收入是1.14億元,而到九十年代,一年的保險費收入可以達到1323.5億元,增長一千倍。1979年,公司資產總額103億元,16年後,達到5683億元,增長55倍。目前,國泰人壽所管理的投保戶資料遠超過台北市政府管理的270萬人口。到1995年底,公司員工達3.6萬名;資產總額達5682億元台幣,相當於台灣「中央政府」財政總預算的三分之一,每天一開業,就有3.6億元的進帳;資本額264億元。公司股票更成為證券市場同業界的「股王」,一直為投資人所看好。公司股票在股價大漲時,是唯一股價突破1000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國泰人壽也是台灣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總值達58億美元。不過,這裡也有一些歷史的原因。80年代中期以前,台灣只有少數幾家人壽保險公司,國泰人壽公司也具有壟斷性質。1987年,台灣開放外國保險公司設立後,人壽保險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國泰人壽也面臨巨大壓力。其市場佔有率逐年下降,從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為1995年的42.7%,但仍不影響國泰人壽的龍頭地位。在國泰人壽上積累的寶貴經驗,隨後也被蔡萬霖成功地運用到了霖園集團的其他事業上。但國泰人壽首要的貢獻,是為霖園集團的整個運作,提供了豐富的現金流支持。在國泰人壽的高潮時期,每天收入的現金都超過數億元,這樣一筆資金放到任何公司,都有可能使其蓬勃發展,但這裡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用好這樣龐大的現金流呢?蔡萬霖的做法是:分散經營、穩定發展。他將所得資金的三分一用於貸款,賺取利息;三分之一投入股票市場,憑他高超的股市操作技術,賺取可觀利潤;而另三分之一投入房地產,做一些可靠的房產開發。同時,國泰人壽的經驗更被蔡萬霖拓展為他的一套經營理念,蔡萬霖將他稱為四大法則,即:經營腳踏實地,工作精益求精;注重商業道德,講究職業良心;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加強員工福利,兼顧股東權益——這些經營思想,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很多企業追求的目標,但霖園卻在十幾年前便已確立並做到。千夫指與「聖思維」然而,蔡氏家族在台灣的社會形象並不很好,特別是在其發展路程上發生過著名的「十信事件」與「國信事件」,曾一度讓其家族形象跌至谷底,而引起這場信任危機的是蔡萬霖的另一個侄子——蔡辰洲(蔡萬春二太太所生的長子)。1979年蔡家分家後,蔡萬春一系的另一分支機構是國泰塑膠集團,由次子蔡辰洲負責。分家時,蔡辰洲有8家公司,以國泰塑膠工業公司為核心。同時,蔡辰洲還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理事主席,而後者是台灣規模最大的信用社。蔡辰洲接管這一支集團事業後,企業發展很快,但蔡辰洲卻採取了更為激進的做法,他通過大量收購虧損企業,使自己的規模不斷擴張,但也因此陷入了資金周轉不靈的危機中。於是蔡辰洲將希望寄托在十信的存款上,通過不斷的挪用資金,維繫著他的事業。但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很快被人告密而曝光,1995年,「十信」受到當局的核查,結果發現「十信」貸款總額為154億元,而存款總額只有151億元,實際上「十信」已是虧空了。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恐慌,既而發生了群體性擠兌現象,而這種現象也直接蔓延到了蔡家其他的關聯企業上。短短數日內,「十信」被提領走了61.8億元,而蔡辰洲兄弟蔡辰男所有的國泰信託公司也遭受巨災,被提領走150億元。這場風暴最終以蔡辰洲鋃鐺入獄,並因此早逝而告終。而蔡辰洲的債權人打著「蔡家債,蔡家還」的口號,要求蔡家的其他成員歸還債務,在這種情況下,蔡萬霖向社會發表了一篇「情、理、法」的聲明,表示霖園集團與「十信」、國泰集團沒有關係,不承擔蔡辰洲與蔡辰男兩人的債務。但出於親情,蔡萬霖還是拿出3億元,只是這件事,還是給蔡家,尤其是蔡萬霖的企業打上了「為富不仁」的旗號。蔡家另一個被外界指責的是認為蔡家炒地皮,是帶動台北地價上漲的罪魁禍首。1987年,蔡萬霖的國泰人壽公司以每坪約(1坪約3.33平方米)90萬元得標,購買台北市南京東路華航公司旁邊一片空地時,被認為是帶動地價上漲的第一筆交易。這可能也不太公平,因為地價的上漲是台灣整個經濟環境變化使然,大財團都在炒地皮,不是一個蔡家所能夠主導的。但民眾顯然不會考慮這麼多,在他們眼裡,蔡家就是因此獲得了巨額的暴利。台灣《雷聲》雜誌一篇評論指出:「蔡萬霖錢多多,羨煞不少人,但是國泰人壽的『滾』錢手法,卻引人詬病。股票。房地產炒作,保險糾紛最多,造成了社會問題。」蔡家社會形象不好,但蔡萬霖卻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他建立了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與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大公益事業,受到社會的高度肯定。其中,國泰綜合醫院現已成為台灣知名的大型醫院,曾榮獲台灣最優秀的金字招牌醫院稱號;而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於到1996年便已累計參與各項慈善活動捐助金額達5億元,到2004年更是翻了幾番;國泰建設公司則為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96年,台灣遭受特大颱風襲擊,為響應當局「大家動員起來,重建自己家園」的號召,國泰人壽公司向「省政府」捐款1億元,向台北市政府與高雄市政府分別捐款200萬元與1000萬元,此舉亦為蔡萬霖的形象增分不少。但一個人生存到一定時候,必定會在一些諸如社會責任的領域產生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富甲一方的首富。因此蔡萬霖也經常由衷地出於自身的想法,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業。比如他以個人身份多次捐款興建十信工商職業學校,還有一次捐款600萬元興建行政大樓,這些行動讓霖園集團的形象大為改善,也大大降低了因「十信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蔡萬霖因在企業上的卓越成就與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貢獻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萬霖榮獲美國紐約聖若大學以蔡萬霖白家起家、在企業經營方面成就卓越。對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福利有重大貢獻而頒贈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1993年2月,蔡萬霖獲得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所頒賜的「聖思維」爵士勳章,這是為數不多的華人才能享有的榮譽。在低調與失落中默默死去今天,研究蔡萬霖的歷程已成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時間在他身上彷彿是凝結的:對於他的人生經歷,對於他公司的狀況,很多資料都停滯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前,而他的生命也凝結在2004年的9月27日。之所以出現如此情況,是因為蔡萬霖在後期的生命中,他一直保持著低調的行事風格,甚至幾乎與外界斷絕了聯繫往來,因此他成為了一個異常神秘的人物。這種轉變,一方面與上文提到的「十信」風暴有關——那件事引起的社會動蕩,足以使他對一個企業家的行為產生更多的思考;而另一方面,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社會分化、生存安全問題也讓他頗多顧慮。因此他把國泰人壽的總部設在台北市一幢不起眼的28層大樓里,在那裡他有個1500平方米的辦公室,而蔡萬霖的出入都有專用的電梯,隨時都有保鏢嚴密保護著。後期的蔡萬霖也很少參加社交應酬,不在電視露面,連報上的消息也很少——在正常情況下,台灣人都非常熱衷於做秀與宣傳,決不會放過任何的自我表現的機會。除了工作之外,蔡萬霖消遣方式就是每周一次的高爾夫球及平時的太極拳。而後期他的生活也變得十分簡樸,他不抽高級煙,抽的是台灣的「萬壽」煙,出行乘坐的是台灣裕隆2000CC的自產車——這些與他擁有的億萬財富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蔡萬霖一生的努力,為他贏得了一個地區的最高榮譽,在他死的時候,他用40億美元的遺產,為一生畫上了句號。但這個句號卻也並不圓滿,因為在一生的最後十幾年中,他想完成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夙願——他一直希望能開設一家銀行,而這個機會在90年代初來臨——那時台灣開放民營銀行的設立,蔡萬霖也申請成立匯通銀行,但卻未獲通過,而在當時共計申請的19家銀行中,有15家獲得了通過,只有4家未獲批准,匯通銀行就是四家之一。蔡萬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但更大的遺憾卻留給了他身後的家庭,因為根據台灣的法律規定,像這樣富豪的遺產,政府將收取高達50%的遺產稅,這也意味著,曾經富甲台灣的霖園集團,將至少有一半的資產會縮水;但現在人們更感興趣的是:誰來接替蔡萬霖,這個問題對於後蔡萬霖時代的霖園集團來講,才是最關鍵的。
推薦閱讀:
※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
※經典人生感悟:昨天今天明天,其實是同一天。
※還有明天呢
※錢穎一:中國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國經濟的明天!